中亚通史 全四册【人民出版社】

中亚通史 全四册【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治来 著
图书标签:
  • 中亚历史
  • 丝绸之路
  • 区域研究
  • 历史学
  • 民族史
  • 文化交流
  • 人民出版社
  • 通史
  • 中亚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民出版社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1679
商品编码:118494135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人民出版社年中大回馈,特精选一批绝版珍藏书。即日起,满200送特价5元区书一本,满600送特价10元区一本,满1000送特价5元和10元区各一本。(不累计,送完即止,绝对好书,值得珍藏!) 
 

书名:中亚通史

作者:王治来,丁笃本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价:224.00

     出版时间:2010-08-01

开本:16开             
页数:全四册   

装帧:平装             

ISBN:9787010091679

《中亚通史——现代卷》
作为广义中亚地区核心部分的中亚五国,在本书叙述的年代(1914-1991年)不是作为独立的国家而存在,而是首先作为帝俄的属地,后来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出现的,所以准确地说,中亚现代史实际上是一个大国内部的地域史。
《中亚通史——现代卷》
《中亚通史——近代卷》
《中亚通史——古代卷 上》
《中亚通史——古代卷 下》

 

《中亚通史——现代卷》
序言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亚的影响
第一节 世界大战爆发之际的中亚概况
第二节 大战对中亚的影响和1916年民族暴动
第二章 1917年俄国革命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二月革命和中亚民族运动
第二节 十月革命和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初步巩固
第三章 中亚的内战
第一节 中亚反苏维埃政权白卫势力的覆灭
第二节 希瓦(花刺子模)革命和布哈拉革命
第三节 巴斯马奇运动的兴亡
第四章 中亚的经济社会改造和民族国家的组建
第一节 中亚的土地改革和新经济政策
第二节 民族国家划界和各民族共和国的建立
第三节 中亚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第五章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前期的中亚
第一节 中亚工业化建设高潮和政治清洗
第二节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中亚
第六章 1914—945年苏联中亚与邻国的关系
第一节 中亚与阿富汗的关系
第二节 中亚与杨增新统治下的中国新疆的关系
第三节 中亚与盛世才统治下的中国新疆的关系
第七章 1945—964年的中亚
第一节 斯大林晚年时期的中亚
第二节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亚的政治状况
第三节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亚的经济发展
第八章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中亚党政机构的膨胀和干部问题
第二节 中亚的民族状况和民族纠纷
第三节 中亚的经济建设成就和问题
第九章 全面改革和苏联解体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全面改革的启动和阿拉木图“十二月事件”
第二节 中亚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第三节 苏联走向解体和中亚各国的独立
第十章 战后中亚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
第一节 中亚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新疆的关系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亚与中国新疆的关系
第三节 苏联及其中亚地区与阿富汗的关系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中亚通史——近代卷》
《中亚通史——古代卷 上》
《中亚通史——古代卷 下》

 
 
 


书籍简介 《丝绸之路上的交响:中亚文明的兴衰与变迁》 (共四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亚地区自史前至近现代的宏大历史画卷。它不仅是一部地理概念下的通史,更是一部深入探讨塑造了这片“世界十字路口”的多元文化、关键事件与核心人物的深度研究。全书以扎实的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和民族学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度的中亚历史叙事。 第一卷:远古的回响与文明的曙光(史前至公元前3世纪) 本卷聚焦于中亚地区的史前文化及早期文明的萌芽。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活动,到新石器时代的定居农业的形成,着重梳理了安德罗诺沃文化、青铜时代的游牧集团活动,以及与周边大河文明(如两河流域、印度河谷)的早期互动。 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了粟特、巴克特里亚等地的早期城邦文明的特征,探讨了伊朗语族迁徙对地区文化格局的深远影响。书中详尽描述了早期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一时期宗教、社会结构的初步演化,为后续文明的爆发奠定了文化基石。 第二卷:帝国的交汇与丝路的开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 第二卷是中亚历史的第一个高峰期,核心围绕着“帝国时代”的剧烈变动和丝绸之路的正式确立。 本卷首先详述了希腊化文明(塞琉古帝国、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对中亚的冲击与融合,展现了希腊文化与本土波斯文化的复杂交织。随后,重点笔墨放在了贵霜帝国的崛起,分析了其在南亚、中亚间的枢纽地位,及其在佛教艺术和思想传播上的巨大贡献。 更关键的是,本书系统梳理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演变。详细考察了商队路线的成熟、主要绿洲城邦(如楼兰、高昌、疏勒)的政治经济形态,以及丝绸、香料、玉石等贸易如何重塑了沿线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权力结构。此外,本书亦细致探讨了萨珊波斯帝国对西域局势的影响,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铁勒等部族——在中亚舞台上的兴衰。 第三卷:信仰的融合与突厥汗国的时代(公元7世纪至13世纪) 第三卷跨越了古典中世纪,是中亚历史上“多元宗教并存”与“草原帝国主导”的时代。 核心内容集中于伊斯兰教的传入与传播。本书没有将伊斯兰化视为简单的征服过程,而是细致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东征、怛罗斯之战的深远影响,以及撒马尔罕、布哈拉等绿洲城市如何从佛教、祆教中心转变为伊斯兰学术重镇的过程。重点探讨了布哈拉学派和浩罕哲学的发展。 同时,本书对突厥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了后突厥汗国、回鹘汗国的兴衰,以及维吾尔、葛逻禄等突厥语民族在不同区域的定居与游牧的互动模式。本书特别关注了塞尔柱帝国对中亚西部的间接影响,以及花剌子模王朝的辉煌与脆弱。 本卷的尾声,集中笔力描绘了蒙古帝国崛起对中亚的彻底重塑。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对中亚的征服,如何打断了既有的文明发展路径,开启了东西方交流的全新阶段。 第四卷:帖木儿的遗产与近代的转型(14世纪至今) 第四卷聚焦于蒙古帝国瓦解后中亚的政治重组,以及最终被卷入近代全球体系的过程。 本书详细叙述了帖木儿帝国的短暂辉煌,分析了帖木儿本人作为伊斯兰文化与突厥军事传统的结合体,如何在撒马尔罕和赫拉特建立的文化中心,促进了建筑、诗歌和天文学的空前繁荣。 随后,本书探讨了帖木儿帝国崩溃后,中亚地区如何分裂为浩罕、布哈拉、希瓦三个汗国并长期对峙的局面。重点分析了这些汗国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如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压力、内部阶级矛盾)所表现出的保守与僵化。 全书的最后部分,着重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大博弈”时期。系统梳理了沙皇俄国逐步蚕食中亚的过程,分析了中亚各汗国在面对工业化强权时的抵抗与妥协。深入考察了“布哈拉埃米尔”和“希瓦可汗国”在俄罗斯保护下的名存实亡状态,以及1917年革命后,中亚各国在苏维埃政权下所经历的社会结构重塑、新的国家边界划定以及对传统身份认同的冲击与重构。 总结: 《丝绸之路上的交响》不仅仅是一部时间线索清晰的通史,它更强调中亚作为世界文明汇流地的独特角色。它通过对游牧与定居、东方与西方、宗教与世俗之间复杂张力的剖析,展现了中亚人民在历史洪流中展现出的惊人适应力、文化创造力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全书行文严谨,论证细致,是研究中亚历史、文化交流乃至全球史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权威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套书的阅读体验并非轻松愉悦的“故事会”,它更像是一份为研究者准备的精细地图,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照地图册,思考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不同的政治实体。我个人非常欣赏其中关于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介入和民族建构部分的论述。作者没有回避沙俄与英帝国在中亚的“大博弈”带来的深刻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讨了这种外部压力如何反过来催化了中亚内部知识分子对自身身份的重新审视和定义。这种对“身份认同”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复杂演变过程的描绘,细致而富有洞察力,它揭示了现代中亚国家形态建立的深层历史根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殖民遗产。这种将宏观政治与微观思想史结合的写法,极具启发性。

评分

这套书的文字风格沉稳而内敛,透着一股老派史学的扎实味道,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判断都建立在充分的史料基础之上。我尤其喜欢它对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进程的探讨,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在这里被拆解得非常彻底。比如,作者如何区分早期游牧社会中的萨满信仰残余与后世逊尼派伊斯兰教义的融合与张力,这种细致入微的文化史辨析,远超一般通史的水平。它不是那种面向大众读者的快速入门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和耐心,去咀嚼那些看似枯燥的制度沿革和宗教派系争端,但一旦你跟上节奏,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讨论,恰恰是构成中亚文明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评分

从装帧的质感到内容的组织结构,都能感受到出版社对这部学术巨著的尊重。全四册的篇幅安排,清晰地勾勒出了历史的四个主要阶段,使得读者在庞大的信息流中依然能找到清晰的脉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权力中心转移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他总能找到一个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或统治家族作为切入点,然后层层展开周边的社会变迁,这种“点到面”的叙事技巧非常高明。这使得即便是关于复杂的汗国继承纷争或宗教法典的变迁,也不至于让人感到迷失方向。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动态、连续且内在逻辑自洽的中亚历史框架,而非一堆孤立的历史片段的堆砌。

评分

这部著作的厚重感和严谨性,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扑面而来,它并非那种走马观花、只描绘宏大叙事的热闹作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细致。在中亚这个地缘政治、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历史的河流往往泥沙俱下,充满了断裂与重塑。翻阅其中关于早期草原民族迁徙和定居点变迁的章节时,我深感作者的功力,他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史料,而是试图去重建那个失落的、充满活力的古代社会图景。特别是对丝绸之路沿线绿洲国家兴衰的描绘,那种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对具体贸易路线的考证、对不同时期宗教传播的影响力分析,都让这段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而非冰冷的年代记。这对于想深入理解中亚文明基因构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要求读者付出专注,但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学术探险,它强迫你跳出单一的民族中心视角,去真正拥抱那种多重文明碰撞交织的动态历史观。我留意到作者在论述蒙古西征及其后果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没有过度美化帖木儿帝国的辉煌,也没有简单地将其标签化为破坏者。他巧妙地将军事行动置于更广阔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背景下进行考察,比如对钦察草原、花剌子模等区域社会结构的深入解剖。这种深度分析,使得读者能更清晰地看到,每一次权力更迭背后,都是复杂的人口流动、技术扩散以及新的管理模式的尝试。比起一些只关注王朝更迭的通史,这部作品显然更侧重于“过程”而非“事件”,这种历史观的构建,令人耳目一新,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

评分

书内容不错,但是有一页有问题,不过也不打算换了

评分

很好

评分

印刷质量可以,包装也非常到位

评分

包装质量都不错!物流慢!

评分

不错

评分

印刷质量可以,包装也非常到位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错的工具书很快也很有效率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