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Altium Designer 2014中文设计环境,着重从实际应用方面介绍电路原理图、SCH元件库、元件封装、PCB印制电路板设计方法及技巧,对实际电路板生产文件的输出等也进行了详细、实用的论述。本书以实际项目设计为依据,重视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如内电源层的分割技巧、跳线的使用方法、常见ERC规则检测中信息的解读及错误的消除等,并且每个工程项目之后都附有与书中讲解项目相对应的实战项目,读者可以将这些电路制作成实际电路板。作者力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最终达到全面熟练掌握Altium Designer 2014软件精华,灵活运用各种制板方法和技巧,设计出符合行业规范的、实用的印制电路板的目的。
项目1  实用稳压电源电路 1
任务1  Altium Designer 2014系统参数设置 4
1.1.1  认识Altium Designer 2014 4
1.1.2  Altium Designer 2014的系统管理体系 6
任务1.2  原理图工作环境设置 10
1.2.1  建立一个PCB项目 10
1.2.2  原理图工作环境设置 11
1.2.3  元件库管理 14
任务1.3  绘制实用稳压电源电路 16
1.3.1  电路图设计步骤 16
1.3.2  检测、修改原理图 21
1.3.3  保存、打印原理图 22
技能链接  镜像、选取、移动、对齐、删除、复制、查找等编辑操作 23
实战项目  流水灯电路图 26
项目2  照明电路 28
任务2.1  认识系统内置的元件库 29
任务2.2  创建项目SCH自制元件库 32
2.2.1  SCH自制元件库文件的创建 32
2.2.2  绘制CS3020高灵敏度霍尔开关 34
2.2.3  绘制多功能模块元器件 36
任务2.3  绘制照明控制电路 40
2.3.1  绘制电路及编译 40
2.3.2  创建项目原理图元件库 45
技能链接一  修改元件属性并更新相关电路原理图 46
技能链接二  创建和调用SCH个性模板 49
实战项目  简易录放音电路 51
项目3  稳压电源单面PCB板设计 53
任务3.1  元件封装类型 56
3.1.1  浏览系统元件封装库 56
3.1.2  检查电路图中各元件的封装形式 57
任务3.2  自动规划印刷电路板形状 59
任务3.3  设置PCB环境参数 64
任务3.4  实用稳压电源PCB单面板设计 67
3.4.1  将原理图封装和网络关系载入到PCB中 67
3.4.2  手动布局 70
3.4.3  单面自动布线 71
3.4.4  PCB板后期处理 77
技能链接  打印输出PCB板图 78
实战项目一  实用门铃单面板设计 81
实战项目二  流水灯的单面PCB板设计 82
项目4  照明电路双面印制板设计 83
任务4.1  双面板的规划及环境设置 86
4.1.1  用向导规划电路板 86
4.1.2  设置PCB环境参数 89
任务4.2  照明电路双面板的设计 92
4.2.1  载入元件封装及电路关系网络表 92
4.2.2  布局 94
4.2.3  布线 97
4.2.4  设计规则检查 106
4.2.5  放置安装孔 108
4.2.6  覆铜 109
技能链接  PCB设计用到的层面 111
实战项目  简易录放音电路双面 111
PCB板设计 111
项目5  单片机电路双面板设计 113
任务5.1  创建单片机自制SCH元件库 115
5.1.1  创建单片机实验板PCB项目 115
5.1.2  STC89C51元件制作 115
任务5.2  绘制单片机实验板原理图 118
5.2.1  新建原理图 118
5.2.2  原理图工作环境的设置 118
5.2.3  各部分具体电路的绘制 120
5.2.4  电路原理图中全部元件统一编号 127
5.2.5  电路图中放置附加说明信息 129
5.2.6  检测、修改、保存电路原理图 129
任务5.3  PCB元件封装的制作 130
5.3.1  创建PCB库文件 131
5.3.2  设置封装编辑器环境参数 132
5.3.3  手工制作按键开关元件的封装 133
5.3.4  以系统自带封装为基础制作自锁开关的封装 136
5.3.5  以系统自带封装为基础制作封装DB9/M 139
5.3.6  自制封装元件规则检查 140
任务5.4  单片机实验板双面PCB的设计 140
任务5.5  创建单片机实验板集成元件库 152
技能链接  巧用软件批量修改功能 153
实战项目  8路智力抢答器双面PCB板设计 156
项目6  单片机层次电路的四层PCB板设计 158
任务6.1  单片机层次电路图的设计 161
6.1.1  建立一个PCB项目 161
6.1.2  顶层原理图的绘制 161
6.1.3  建立图纸间的层次关系 163
6.1.4  绘制各个子原理图 165
6.1.5  编译并保存整个层次电路原理图 169
任务6.2  手工规划单片机四层PCB板形状 170
6.2.1  新建空白的PCB文件 171
6.2.2  PCB环境设定 171
6.2.3  绘制电路板物理边界及电气边界 172
6.2.4  设定PCB板层数量 173
6.2.5  放置安装孔 176
任务6.3  单片机四层电路板的设计 177
6.3.1  装载元件封装库 177
6.3.2  检查、更改单片机实验板原理图中各元器件的封装类型 177
6.3.3  向PCB板导入元件网络及封装 178
6.3.4  元件布局 180
6.3.5  设置PCB规则 181
6.3.6  PCB布线及分层显示 190
6.3.7  DRC设计规则检查 196
6.3.8  PCB布线后的优化处理 197
技能链接  内部电源层的分割 199
实战项目  USB移动电子盘四层PCB板设计 201
附录A  实用技术指导 204
A.1  PCB成品板抄板技术 204
A.2  关于Mark点的小知识 204
A.3  跳线的使用 206
参考文献 210
电子CAD技术在现代电子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PCB板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子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设计出高性能的PCB印刷电路板能力是从事电子及相关行业的工作者必备的技能。Altium Designer 2014是电路原理图及印刷电路板集成设计的最新版本,它的中文设计环境更是中国广大电子线路设计工作人员的福音。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Altium Designer 2014的中文设计环境,着重从实际应用方面介绍电路原理图、SCH元件库、元件封装、PCB印制电路板设计方法及技巧,重视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如内电源层的分割技巧、跳线的使用方法、常见ERC规则检测中信息的解读及错误的消除等,并且每个工程项目之后都附有与书中讲解项目相对应的实战项目,读者可以将这些电路制作成实际电路板。作者力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利用Altium Designer 2014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的技巧和方法,为企业输送优秀的电子设计人才。
本书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本书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的6个项目工程,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的过程,掌握各项目的精髓,提高实际电子线路设计能力,书中的提示和技能链接等内容有助于学习者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2)项目化教学方式。每一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即是师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从中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的经验,真正实现学习与工作零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3)内容逻辑性强。书中列举的教学项目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从前到后,逐步完善。
(4)难易适中,易获得成就感。项目实施完毕,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的完整作品,从而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后面的实战项目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书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组织编写,由姚四改担任主编,李露、李琼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科技信息部的李春奇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许红梅、程园、朱学军等。同时要特别感谢陈晴教授在本书编写过程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部分资料,谨在此向其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注册后免费进行下载,如有问题可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
虽然我们精心组织,努力工作,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 者
这本书的标题是《电子CAD技术》,但读完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小型独立游戏工作室的指南。开篇部分详细介绍了游戏创意如何萌生,并着重于如何将脑海中的零散想法转化为可行的项目计划。作者对市场调研、目标用户分析以及如何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游戏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痛点挖掘”的部分,它教我如何找到现有游戏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创造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独特游戏。随后的章节则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团队组建的策略,包括如何寻找志同道合的开发者、设计师,甚至是如何吸引到第一批忠实的玩家社区。书中列举了许多真实案例,比如一些独立游戏工作室如何从几个人、一个想法,最终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作者分享的不仅是理论,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管理项目进度、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虽然标题是《电子CAD技术》,但我从中学到的却是如何将一个艺术创作的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的商业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的体现,只不过这个技术不是在屏幕上绘制电路,而是在现实世界中搭建一个团队和一项事业。
评分这本《电子CAD技术》的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高效项目管理的培训资料。书中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如何制定详尽的项目计划、如何分解任务、如何进行资源分配以及如何实施风险管理。作者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论,比如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进度跟踪和沟通协调的部分,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技巧,比如甘特图的使用、站会(Stand-up meetings)的组织方式,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沟通渠道。它教会我如何预见项目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才手忙脚乱。虽然我原本是想学习如何使用特定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但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更系统、更有条理地推进任何一个复杂项目。这是一种“技术”的升华,是将个人的技术能力转化为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桥梁,对于任何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都至关重要。
评分我拿到《电子CAD技术》这本书,是想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进行硬件加速的设计。然而,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却将我带入了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图表设计的奇妙世界。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阐述了如何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语言。我学习到了各种图表类型的选择原则,比如何时使用折线图、柱状图,何时又应该选择散点图或饼图。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色彩理论在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排版和布局来提升信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最令我兴奋的是,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库,并提供了如何使用它们来创建交互式图表和仪表盘的教程。尽管这和我最初的期望有很大偏差,但我发现,在电子技术日益复杂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清晰地呈现和传达数据,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技术不仅仅是冰冷的电路和代码,更是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与人沟通和理解世界。
评分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的读者来说,《电子CAD技术》这本书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尽管它似乎与主题相去甚远。书中有一部分内容,用了非常详尽的篇幅描述了如何使用模拟和数字仿真工具来验证一个设计。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完全消化其中关于时序分析和功耗优化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代码示例,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复杂的仿真参数设置,以及如何解读仿真结果中的关键指标。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应用,并且详细讲解了 Verilog 和 VHDL 的基本语法,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描述和实现数字逻辑电路。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虽然我本来期望的是关于PCB布局和布线等更偏向物理设计的指导,但通过学习这些仿真和建模技术,我感觉自己对整个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建造一栋房子之前,先学会了如何绘制建筑蓝图并进行结构力学模拟,虽然不是直接的砌砖,但却能确保最终的建筑稳固可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技术”的背后,逻辑和验证是多么重要的一环。
评分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在数字信号处理(DSP)领域技能的书,但《电子CAD技术》的内容却将我引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用户体验(UX)设计。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探讨如何为最终用户打造一个直观、易用且令人愉悦的产品界面。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用户的行为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设计能够吸引用户,而另一些则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信息架构和导航设计的章节,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组织内容、设计清晰的菜单和按钮的实践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我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应用程序如何通过巧妙的用户界面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留存率。书中还提到了用户测试的重要性,强调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迭代优化的必要性。虽然我从未想过《电子CAD技术》会涉及这些内容,但它确实让我明白了,即使是最复杂的技术产品,最终的成功也离不开对用户的深刻理解和关怀。这是一种“技术”的延伸,是将冰冷的硬件转化为有温度的服务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