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全鑒

隨園詩話全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清] 袁枚 著,孫紅穎 譯
圖書標籤:
  • 清代文學
  • 詩話
  • 隨園
  • 文學批評
  • 古典文學
  • 增訂
  • 鑒賞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223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317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隨園詩話》是清朝很有影響力的論詩力作,內容涉獵廣泛,敘述詳實,品評精準到位。《隨園詩話》所談及的內容,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再到讀書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等,無所不有。
  《隨園詩話全鑒》在原典的基礎上進行瞭精準的注釋和翻譯,便於廣大讀者輕鬆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一 英雄未遇時 / 2
二 詩在骨不在格 / 3
六 忘韻,詩之適 / 4
九 撫軍金震方 / 5
一〇 琴爨已成焦尾斷 / 6
一一 尹公好和韻 / 7
一五 洛陽紙貴之因 / 9
一六 樂府舛誤 / 10
二四 神廟扁對 / 11
二七 受恩 / 12
三一 以詩相譏 / 13
三三 高文良公夫人 / 14
三七 何士頤秀纔詩 / 15
四十 蘇州舁山轎者最狡獪 / 15
五三 姚母軼事 / 16
五七 題詩救樹 / 17
六一 錢塘洪升 / 17
六六 送彆詩 / 19
捲二
一 常熟孝廉趙貴璞 / 22
二 同徵好友 / 23
七 學詩當從五律起 / 24
一二 狀元及探花之考 / 25
一八 詩須有言外之意 / 26
二六 寫詩促姻緣 / 27
二九 英雄所見略同 / 28
三三 傳聞異詞 / 28
三八 阮亭先生 / 30
四一 毫厘之差 / 30
四七 兩先生軼事 / 31
五〇 夢之有靈 / 32
五四 顧東山之女 / 34
五七 夢中奇事 / 35
五九 玉亭女史 / 36
六二 留彆詩 / 37
六四 桐城張藥齋宗伯 / 38
六七 陽羨詩人汪溥 / 39
七〇 讀《椒山集》奇遇 / 39
七一 夢中作詩去疾 / 40
七二 紫姑相從 / 41
七三 先祖旦釜公詩 / 42
七六 纔人吐屬 / 43
捲三
一 纔欲與誌欲 / 46
二 難與易 / 46
六 難評第一 / 47
九 品評要恰當 / 48
一一 貧士詩極妙者 / 49
一七 詩人不失赤子之心 / 50
一八 認假為真,認真為假 / 50
二〇 許宜媖之死 / 51
二三 墜水軼事 / 52
二五 許太夫人能詩 / 53
二八 一時佳話 / 54
三四 詩如言 / 55
四三 因緣 / 56
五〇 詩境最寬 / 57
五二 愛之報 / 57
六一 玲瓏山館詩會 / 58
六二 閨怨 / 59
六四 杭州詩會 / 60
六九 看詩救人 / 61
七四 選詩 / 62
七五 生造字句 / 63
七七 四皓之事 / 64
捲四
一 詩者各異 / 66
二 壽平奇遇 / 66
一一 席上偶見 / 68
一四 泊舟偶遇 / 69
二四 洗冤 / 70
二六 陳文簡遊湖 / 71
三八 張氏纔女 / 72
四一 李桂官與畢鞦帆 / 73
四二 貴厚與賤薄 / 74
四八 相國救人 / 74
六三 貌美春江公子 / 75
六六 紛紛真愧可憐蟲 / 76
六七 布衣之爭 / 77
七五 儲氏之詩 / 78
七六 心?先生 / 79
捲五
一 兩弟之詩 / 82
二 嘆隨園往事 / 82
一一 娘子秀纔 / 83
一四 詠窯 / 85
二六 悔把恩仇抵死分 / 85
三一 詩應有寄托意 / 86
三八 趣稱 / 87
四〇 天籟與人力 / 87
四一 作詩不可域一先生之言 / 88
四三 大巧之樸與濃後之淡 / 90
四六 朗夫謙癖 / 90
五一 程鍾之邀 / 91
五六 好篇與好句 / 92
六三 讀書的睏擾 / 93
七三 召試趣聞 / 94
捲六
一 王荊公作文與作詩 / 96
五 荒唐事 / 96
七 瞻園觀蟻鬥 / 97
九 福建鄭王臣 / 98
一三 不願同年如落花 / 99
一四 音與韻 / 100
三一 不識麵之交情 / 101
四二 詩集布局之法 / 103
四三 寫景與言情 / 104
四四 夢中女子 / 105
四六 駁周德卿之言 / 106
四八 典如陳設古玩 / 107
五〇 不用生典 / 108
五一 詞章與考據 / 108
五四 懷古詩要專一 / 109
六一 陶士橫勸言 / 110
六四 張漱石詩 / 111
六八 唐莪村公 / 112
七二 僕人張彬好詩 / 113
七九 辨生於末學 / 113
八二 時文之學 / 114
八九 永州太守王蓬心 / 115
九五 何夢瑤之詩 / 116
九八 張五典先生 / 117
一〇一 引曹為知己 / 118
一〇三 作詩與宴請 / 118
一〇五 王梅坡妻張氏 / 119
一一一 題張憶娘圖 / 119
捲七
二 偶遇戚晴川 / 122
六 唐靜涵傢 / 122
七 鏡 / 124
一四 詩文不喜平熟 / 124
一六 通天文者不詳 / 126
二九 妄言妄聽 / 127
四六 鑄爐與寫詩 / 128
四九 扇剛寄人已歿 / 129
五〇 襄城劉芳草先生 / 130
五八 從天外落想 / 131
五九 古剌水 / 132
六六 詩難其真雅 / 133
六七 用典適當 / 134
六八 古人作詩,今人描詩 / 134
七〇 老學究論詩 / 135
八二 世間自取苦人多 / 136
八八 論詩之錯 / 137
九七 杜少陵《鞦興》八首 / 138
捲八
二 詩話作而詩亡 / 140
一一 宦成之後讀破萬捲 / 141
一五 隻嚮君王覓愛卿 / 142
二一 詩似舊纔佳 / 143
四— 對聯解頤 / 144
四二 古詩人遭際 / 144
四六 偶遇蕊仙 / 145
四八 詩人少達而多窮 / 146
五三 改東坡詩 / 147
六六 用意精深而下語平淡 / 147
六九 與楊萬裏比 / 148
七三 隨園賞菊 / 149
八〇 愛管閑事的詩人 / 150
八六 詩中佳品 / 150
八七 詠紅豆 / 151
九四 詩之真僞 / 152
捲九
一 記布衣硃草衣 / 154
二 王葑亭所著佳句 / 155
四 雅堂佳作 / 155
一一 顧星橋善交 / 156
一三 滿洲春颱 / 157
一四 桐城相公的詩扇 / 158
一五 公卿間的雅事 / 159
一六 史先生 / 160
一七 瀋歸愚受隆恩 / 160
一九 古人佳句皆有本 / 161
二三 許子遜失之太拘 / 162
二四 鬆江王祖庚之恨 / 163
三〇 作詩巧避禍 / 163
三四 戴喻讓之詩 / 164
三九 年傢子龔友 / 165
四〇 “誤”之意 / 165
四二 李棠自命不凡 / 166
四六 論虛心 / 167
五五 博學多聞瀋大成 / 168
五八 王安坤詠竹 / 169
六一 詞麯尖巧 / 169
六二 《新年百詠》 / 170
六三 不誠之事不可為 / 171
六五 僧人默默 / 172
七三 吟詩對仗 / 173
七四 鄭闆橋兩三事 / 174
八五 少作為佳 / 174
八六 古人推挽之盛 / 175
九〇 廷梅過隨園 / 176
九二 / 177
九九 吳魯齋詩 / 177
一〇〇 偶讀一詩 / 178
捲一〇
一 元理之纔 / 180
五 俠義夏寶傳 / 181
六 顧祿百之憾 / 182
八 傷老之詩 / 182
一二 憑詩猜地 / 183
一四 詩中有畫 / 184
一五 詩句暗閤 / 184
一七 又曾詩工遊覽 / 185
—八 夢淵之詩 / 186
一九 金江聲詩 / 186
二〇 腴詞勿剪,終纍文骨 / 187
二一 名與官 / 188
二四 夢善之詩 / 188
二五 張瑤英佳句 / 189
二六 瑤英遊湖 / 190
二七 風趣周青原 / 191
三〇 誤為晚唐人 / 192
三二 憑詩衡人 / 193
三三 趙文哲詩 / 193
三八 不祥之詩 / 194
三九 四妹之苦 / 195
四〇 至真至語 / 196
四一 隨園之宴 / 197
四四 趙仁圃公兩三事 / 198
四五 鄒學士愛貓 / 199
四六 同年泛舟 / 200
四七 詩的流布 / 200
四八 南耕軼事 / 201
五〇 王貢南之詩 / 202
五一 海寜許惟枚 / 202
五五 贈高文端公詩扇 / 203
六〇 方燮之詩 / 204
六二 張宏勛此人 / 205
六六 重遊廣西 / 205
六八 吳小眉少司馬 / 206
六九 張、賈之韻 / 207
七〇 公私分明鏡伊 / 208
七一 山左硃海客先生 / 209
七二 樂昌令吳世賢 / 209
七四 一代宗工魚門太史 / 210
七五 鞦闈之友 / 211
七六 侯君能詩 / 212
七八 憶年少 / 212
八— 作詩得金花 / 213
八五 督學得纔 / 214
八六 厲子大詩纔清妙 / 214
八七 刻意為詩 / 215
八八 耕南詩勝文 / 216
九〇 弟子元超之作 / 217
九一 吳飛池之詩 / 217
九二 為圖徵詩 / 218
九三 詩看用筆 / 219
捲一一
三 吳中詩學 / 222
六 嘗鼎一臠 / 222
一〇 看詩者不可不知典 / 223
一三 鬍公之詩 / 225
一四 顧牧雲奇遇 / 227
一七 趙再白作詩格局 / 228
二〇 就任之對 / 229
二二 何不恭之有 / 229
二四 楊大姑之事 / 230
二七 厲太鴻題詩 / 231
二九 小星之贈 / 232
三一 瀋本陛詩 / 233
三二 以畫法壘石 / 234
三三 金陵贈詩 / 235
三五 以王嬙見戲 / 236
三六 南華之纔 / 236
三七 鞦帆金華殿上語 / 237
三八 裴二知舉傢之趣 / 238
三九 不營求而自得 / 239
四〇 金陵張止原居士 / 240
捲一二
二 共有之意,共見之景 / 242
五 無心之雷同而俱妙 / 242
六 葛筠亭作詩 / 243
一〇 夢中女郎 / 244
一六 題畫詩 / 245
二〇 詩改一字,界判人天 / 245
二三 數之不可挽 / 246
二九 熊學驥觀察 / 247
三二 陶鏞之親 / 247
三三 山東南村 / 249
三四 楊清恪詩纔 / 249
三六 盧雅雨先生 / 250
四〇 通韻 / 251
四一 嘲諷詩 / 252
四四 姑母瀋氏 / 253
四五 先輩矜寵 / 254
四六 似是而非之語 / 255
四八 至友卿華 / 255
五〇 權奇徐靈胎 / 257
五六 青樓 / 258
五八 陶淵明自題記甲子 / 259
六五 與顧駒之緣 / 259
六七 風情獨絕何春巢 / 260
七一 風浪不為災 / 261
七二 《覆舟》詩原稿 / 261
七三 風水之險 / 262
七四 不識眼前人 / 263
七六 起句和結句 / 264
七七 夜泊偶遇 / 264
七八 讀詩要讀史 / 265
八〇 雅謔 / 266
八五 禁體詠梅 / 266
八六 寺壁小詩 / 267
八七 心善方能詩佳 / 268
八八 重赴鹿鳴 / 269
八九 得時文之力 / 270
九〇 處州巧遇 / 271
九一 遊仙之夢 / 272
九二 贈詩戲女 / 273
九三 溫州風俗 / 273
九四 雁宕觀音洞 / 275
九五 遊覽得佳句 / 275
捲一三
三 淩雲之詩 / 278
四 章艧齋之詩 / 278
五 高文照贈詩 / 279
二九 考據與論詩 / 281
三七 顧鬥光佳作 / 281
四四 詩人有後 / 282
四八 詩中之惑 / 283
五五 江鶴亭妙詩 / 284
五八 閤肥纔女許燕珍 / 285
五九 婦人之纔 / 285
六一 徐園 / 286
六二 梁仙來太史 / 287
七二 胸中之書 / 288
捲一四
二七 句與意 / 290
三九 近人懷古詩 / 290
四八 作詩有先後 / 291
五一 王次迴詩 / 292
五四 七易其稿 / 293
八四 詩以進一步為佳 / 294
捲一五
一〇 鶯遷 / 296
一二 萱草之誤 / 296
一六 花旦之誤 / 297
一九 “結發”“斂衽”之誤 / 298
二三 夫人截衫袖 / 298
三九 詩能令人笑者必佳 / 299
五三 進士 / 300
捲一六
六 丹陽鮑氏女 / 302
—八 張瘦銅與蔣心馀 / 302
二三 李成樣謫戍 / 304
三二 徐士林公 / 304
三七 報恩 / 305
四八 讀錢注杜詩 / 306
六三 珠娘之麗 / 306
參考文獻 / 308

前言/序言

  “詩話”是指品評詩歌、記錄詩人趣聞軼事的一類著作。《隨園詩話》是詩話類書籍中的經典代錶作之一,被譽為清朝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
  作者袁枚,字子纔,號簡齋,被世人稱為隨園先生。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緣老人等,為人豁達,不拘小節,能詩善文,其詩作與詩論在當時的詩壇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而《隨園詩話》正是他的代錶作之一。該書是作者辭官後開始編撰,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成書,由畢沅等資助付梓。
  作者袁枚采取瞭分條排列的方法,敘述方法不拘一格,每條或發錶一些看法和評論,或者記錄一些尋常瑣事,或者隻是摘錄一些詩句。看似毫無章法,卻鮮明地體現瞭作者提倡的以性靈說詩的創作原則,以求與刻闆的教條和行詩風氣相抵抗。
  袁枚所提倡的“性靈”並非源自袁枚,而是明朝公安派所創,不過袁枚汲取瞭他們的主張並進行瞭補充和發展。袁枚所主張的性靈說詩論,簡單來講就是強調創作者要從創作的主觀條件齣發,主張行文作詩要自然流露個性,語言不必太過雕琢,但是要清靈乾淨;所創作的主題,要有真情、個性、性靈這三方麵的要素。
  要素之一的真情,在書中得到瞭充分的錶現。在袁枚看來,真情乃是詩人創作首當其衝且必要的條件,隻有在詩歌中錶現齣真性情纔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比起生搬硬套,沒有比真情更能打動人的瞭。另外,觸動內心的真性情能夠激發讀者的審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個性,則更偏重於詩人本身所具備的個性,並且要有一定的獨創性,不屈從於古人,也不追隨世俗,是獨立且具有思考性的。
  袁枚所認為的性靈是詩人創作必須具備的特殊纔能。在論詩上,袁枚將詩人分為瞭“筆性靈”、“筆性笨”兩種。他認為“筆性靈”則有詩纔,這是針對翁方綱以考據為詩所闡述的。另外,袁枚還認為詩人在創作時産生靈感的現象,也是性靈的體現。首先因為靈感降臨,詩人纔能處於藝術思維的高潮中,不過靈感持續的時間通常都比較短,不容易抓住,而靈感的偶然性與必要性是相統一的。最後袁枚認為藝術錶現必須是渾然天成的,詩歌形象是要生動、靈活、有趣的。
  遊國恩先生曾經總結說:“清中葉的詩歌領域中,王士禛的‘神韻’說影響依然很大。主張‘溫柔敦厚’的瀋德潛,更是典型的颱閣體詩人。稍後,翁方綱的‘肌理’說,錶現齣瞭考據學對詩歌的影響。隻有袁枚反對復古、主張性靈的立論,繼承瞭明末公安派的傳統而有所發展,他的‘性靈’說不像公安派那樣玄虛抽象,而是從實際齣發,在當時比較有進步意義。”正像先生總結的這般,袁枚在書中再三強調瞭詩歌要有一定的獨創性,要能夠反對“宗盛唐”、“學七子”、“分唐宋”、“講傢教”……對擬古傾嚮和儒傢所倡導的溫柔敦厚的詩教進行瞭抨擊。在本書中,作者所贊譽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閑情逸緻之作,也有一些不滿封建禮教和程硃理學的作品,這體現瞭詩人的思想與文學主張。
  本書為精編選譯版本,不包括《補遺》,由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組成。譯文多采取直譯,因為考慮到“詩話”的特殊性,對所涉及的詩文並沒有翻譯。不過對於難懂的詞句進行瞭詳細的注音和解釋,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由於編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訛疏漏,祈望讀者批評指正。
  解譯者
  2015年8月

《閑情偶寄》:寄情山水,情寄山水 一、書情:雅趣橫生,寄情萬物 《閑情偶寄》是一部充滿雅趣的隨筆集,作者李漁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他對日常生活、花鳥魚蟲、山水園林等萬事萬物的熱愛與觀察。全書分為“居室”、“食用”、“閑適”、“園林”、“花”、“果”、“鳥”、“魚”、“蟲”等十捲,每一捲都像一扇窗戶,帶領讀者進入作者豐富而多彩的精神世界。 在“居室”一捲中,李漁提齣瞭“器必極精,室必極雅”的觀點,他認為居室不僅是棲身之所,更是個人情趣的延伸。他細緻地描述瞭傢具的選擇、陳設的講究,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營造齣無限的意趣。他不像有些人那樣追求奢華,而是注重實用與美觀的結閤,強調“人與物相得益彰”的和諧之美。 “食用”一捲則展現瞭李漁對飲食的深刻理解。他不僅關注食材的新鮮與烹飪的技巧,更將飲食上升到一種藝術的高度。他認為“食,乃人事之大者”,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知味者”的標準。他反對盲目追求珍饈,推崇順應時節、就地取材的飲食之道,並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各種食材的美味,如“一味鮮”、“三鮮”、“五味調和”等,讀來令人垂涎欲滴。 “閑適”一捲更是體現瞭李漁超然物外、豁達灑脫的生活態度。他提倡“忙裏偷閑,閑中尋趣”,鼓勵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與樂趣。他筆下的閑適,不是無所事事,而是精神上的放鬆與充實,是對生命本真的迴歸。他談論戲麯、談論音樂,談論與友人的暢談,都充滿瞭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二、園林:移步皆景,步步生情 “園林”一捲是《閑情偶寄》中最具代錶性的部分之一,集中體現瞭李漁對園林藝術的獨到見解。他認為“園林,乃一山水也”,他追求的是在有限的空間裏創造齣無限的景緻,通過精心的設計,讓遊覽者在其中“步步有景,時時生情”。 李漁不拘泥於傳統的造園手法,而是大膽創新,強調“因地製宜,隨形就勢”。他反對刻意模仿,主張“天然去雕飾”,在保留自然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人工的巧妙點綴。他筆下的園林,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有機體,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大自然的縮影。 他對園林的布局有著精妙的構思。他注重景點的組織和串聯,通過麯徑通幽、移步換景的手法,讓遊覽者在行走中不斷發現新的驚喜。他善於利用水體、假山、花木等元素,營造齣層次豐富的景觀。他筆下的“山”,並非堆砌的土石,而是經過精心構思,或奇峻,或秀麗,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他筆下的“水”,或清澈見底,或煙波浩渺,都賦予瞭園林靈動的生命。 更值得稱道的是,李漁在造園過程中,融入瞭豐富的情感和哲學思考。他認為園林不僅是物質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寄托。他通過對園林的描繪,錶達瞭他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他筆下的每一處景緻,都仿佛是他心靈的寫照,充滿瞭詩意和哲思。 三、花鳥魚蟲:生命之歌,靈動之韻 “花”、“果”、“鳥”、“魚”、“蟲”這幾捲,更是將李漁對生命的熱愛發揮到瞭極緻。他以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筆觸,描繪瞭各種花卉、果實、飛鳥、遊魚和爬蟲的形態、習性和情趣。 在“花”一捲中,李漁對花卉的描繪,超越瞭單純的贊美,而是深入到花卉的生長規律、栽培技巧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文化意蘊。他不僅介紹瞭各種花卉的特點,還傳授瞭許多栽培的經驗,如如何選種、如何育苗、如何施肥等等,這些都是他多年實踐的寶貴總結。他對花的品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欣賞的不僅僅是花的顔色和形態,更是它們所散發齣的生命力。 “果”一捲則將我們帶入瞭一個豐饒的果實世界。李漁對果實的描寫,充滿瞭誘人的色彩和香甜的氣息。他不僅介紹瞭各種果實的種類、味道,還分享瞭品嘗果實的樂趣。他認為“果,乃自然之饋贈”,強調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賜,並從中品味生活的甘甜。 “鳥”一捲更是充滿瞭靈動的氣息。李漁對鳥類的觀察細緻入微,他描繪瞭各種鳥兒的鳴叫、飛翔、棲息,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他筆下的鳥兒,不僅僅是動物,更是自由的象徵,它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受任何束縛,這正是李漁所嚮往的境界。他甚至能從鳥兒的鳴叫中聽齣喜怒哀樂,賦予瞭它們豐富的情感。 “魚”和“蟲”這兩捲,則展現瞭李漁對微小生命的關注和熱愛。他筆下的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仿佛是另一種生命的舞蹈。他對各種小蟲的描寫,更是充滿瞭生命的頑強與奇妙。他認為“天地之間,萬物皆有靈”,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生命,也值得我們去觀察、去尊重。 四、文風:雅緻流暢,情理兼備 《閑情偶寄》的語言風格,可以用“雅緻流暢”來形容。李漁的文筆功底深厚,他的文字既有文人的典雅,又不失生活的親切。他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將平凡的事物生動化。 他的敘述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即使是談論瑣碎的日常,也能做到有條不紊。同時,他的文字又充滿瞭情趣,讀來令人心曠神怡,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他善於在平實的敘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讓讀者在感受文字的美感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的情懷。 更為重要的是,李漁的文字並非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麵,而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將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悟、對生命的尊重,都融入到他的字裏行間。他所談論的“閑情”,並非無所事事,而是一種精神的充實和對生命本真的追求。他的“偶寄”,更是將生活的點滴匯聚成充滿智慧的篇章。 五、價值:古人的生活智慧,今人的心靈滋養 《閑情偶寄》不僅僅是一部記錄生活樂趣的書籍,更是一部蘊含著古人生活智慧的寶典。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生活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尋找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通過閱讀《閑情偶寄》,我們可以學習到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何享受平凡的樂趣,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李漁所倡導的“知味”、“知趣”,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提醒我們,生命的美麗不在於物質的豐裕,而在於內心的充實和對生活的熱愛。 對於熱愛傳統文化、對古典生活充滿嚮往的讀者來說,《閑情偶寄》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它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意與雅緻。 總而言之,《閑情偶寄》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它以其獨特的魅力,穿越時空的限製,給予讀者無盡的啓迪和心靈的滋養。它讓我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設計師,用“閑情”去點綴,用“偶寄”去創作,最終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罷全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那份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他似乎擁有一種穿透事物錶象的能力,能夠直抵事物的本質。無論是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還是對社會現象的剖析,都顯得那麼精準到位,不偏不倚。這種深刻的洞察力,使得書中的論述充滿瞭力量和說服力,讓人不得不去深思熟慮。我時常會因為作者某些不經意的評論而猛地驚醒,仿佛被敲響瞭警鍾,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認知誤區。這種直擊靈魂的文字,遠比空洞的說教來得有效得多。它不是簡單地告知你“是什麼”,而是引導你去探究“為什麼”,這種思考的深度,是許多作品所不及的。

評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堅守與情懷。在信息爆炸、觀點泛濫的今天,能看到如此專注於某一領域的深度耕耘,實在難得。從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作者對所探討對象的敬畏與熱愛,這份真摯的情感是任何技巧都無法僞裝齣來的。正是這份赤誠,讓整本書充滿瞭溫度,而不是冰冷的學術堆砌。它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更像是一份帶著溫度的文化遺産的守護。這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學問的虔誠,深深地感染瞭我,也讓我對未來抱持瞭更多的信心,相信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終將被時間所銘記和珍藏。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脈絡清晰,邏輯嚴謹,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作者似乎對整體架構有著宏大的規劃,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過渡得十分自然流暢,如同水到渠成。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復雜信息時的條理性,即使涉及到大量的細節和背景知識,也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條,讓讀者能夠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這種精心構建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樂趣。不像有些書籍,讀起來像一團亂麻,讓人抓不住重點,這本書則像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師,為我們搭建瞭一個堅固而美觀的知識殿堂。每當讀完一個部分,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整體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評分

這部書的文字功底真是讓人嘆為觀止,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寶石,閃爍著獨特的光芒。作者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非凡,能夠將深邃的思想以如此細膩、婉轉的方式錶達齣來,讀來讓人心悅誠服。特彆是那些用來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的段落,簡直就是一幅幅流動的畫麵,讓人身臨其境,仿佛能聞到花香,聽到風聲。語言風格多變,時而豪邁奔放,時而婉約含蓄,總能恰到好處地烘托齣主題。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那些精妙的措辭和絕妙的比喻,從中汲取美學的滋養。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精神世界的深度對話,讓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時,也獲得瞭精神上的升華。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非常有韻味,讀起來一點都不急躁,反而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從容感。作者似乎深諳“欲揚先抑”、“麯徑通幽”的藝術,在關鍵信息揭示之前,會鋪陳大量的情境描寫或鋪墊性的敘述,使得最終的高潮部分顯得水到渠成,震撼人心。這種節奏感,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它不像那些快節奏的通俗讀物,一味追求刺激,而是懂得何時加速,何時放緩,如同欣賞一首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每一個音符和停頓都恰到好處,共同構築齣飽滿的情感體驗。我喜歡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人願意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每一處起伏。

評分

就是你自己看書學習結束啦……是什麼樣子……是什麼時候可以

評分

自從看瞭小哇演的納蘭,更喜歡納蘭瞭,小哇很符閤納蘭的人設。

評分

就是你自己看書學習結束啦……是什麼樣子……是什麼時候可以

評分

內容不錯,讀紅樓夢是結閤起來讀。

評分

質量還不錯,物流速度快,包裝精美~~~

評分

之前在書店看瞭一遍,果斷買迴來。

評分

看到那麼多書,這是我挑選的最實惠,也是最詳細,解釋點評最到位的一本書,真是歡喜,這一趟沒白來,點個贊??

評分

好好....……

評分

京東圖書,一直信賴,名傢大作,趁這次搞活動,一下子囤瞭好多,留著慢慢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