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中长期存在着契约论传统与辉格传统之间的冲突。契约论传统依赖一种清晰界定、独立存在于前社会状态的个体权利的想象。辉格传统并不是从理论化的权利出发,而是以一个真实的社会为起点,它承认这个社会起源于历史的迷雾中,神秘而不可知,没有任何权利可以优先于社会自身而独立存在。在本书中,毕克尔试图重建的就是政法思想中的这种保守主义传统,并认为契约论传统正在威胁着美国社会的自由与安*。毕克尔通过重新审视美国宪法中的公民身份、言论自由与公民不服从等理论问题,提出“同意”作为美国政治的根基,将强调妥协与协商的保守主义传统贯彻到美国法治的实践中。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M.毕克尔(Alexander M. Bickle,1924-1974),美国 宪法学家,生于罗马尼亚,后随父母迁至美国。先后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曾任联邦高法院大法官法兰克福特的助理。1956年到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后为斯特林讲席法学教授。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宪法学家之一,毕克尔以主张司法节制而闻名,他提出的“反多数难题”等经典命题至今为学人所称道。1962年*版的《小危险部门——政治法庭上的高法院》已成为美国宪法学经典著作。
译者简介:
徐斌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曾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这本短小却充满挑战的合集……再好不过地证明了作者的与众不同,虽然他作为宪法学者、律师和教师的生涯不幸的如此短暂。在这仅仅一百五十来页的文字中,我们欣赏到老派的毕克尔对过去十年的每一个重要政治问题的洞察。从民权运动、大学的疯狂剧变,到沃伦法院,直至不可避免的水门事件……这是一幅由大师所编织的、充满了微妙颜色和质地的画面。
——艾伦·德肖维茨,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兰克福特讲席教授,著有《给年轻律师的信》
一本充满启发、值得经常翻阅的书。毕克尔教授以罕见的能力和生动的语词将法律带入生活。
——安东尼·刘易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普利策奖得主,著有《批评官员的尺度》
本文集汇编的五篇文章展示了毕克尔的核心法律和政治哲学思想……探讨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研究宪法和*高法院在我们的政治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公民的本质、宪法*一修正案、公民不服从和知识分子的道德……所有这些主题都被毕克尔的深思熟虑所激活。
——《视角》
毕克尔以惊人的清晰思路写下了这本书,没有接受过法律训练的读者也能理解他对法律的思考,读者并不一定要同意毕克尔的观点。这本“小”书的读者要做的是如毕克尔一般关心美国社会的未来。
——《新闻周刊》
致 谢
一 宪政主义与政治过程
政治思想与民主过程
埃德蒙·柏克与政治理性
最高法院与演进的原则
二 公民或人民?什么是不可剥夺的天赋?
三 驯化公民不服从:第一修正案,从沙利文到五角大楼文件
四 公民不服从、革命与法律秩序
公民不服从与法律的限度
道德义务与公民不服从的限度
五 道德权威和知识分子
毕克尔著作目录
索 引
《雅理译丛》编后记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广,但很少接触到这样深入探讨“道德”这个主题的书籍,而且是以一种如此审慎和严谨的态度。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层层剥茧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道德理论的梳理和比较,让我对功利主义、义务论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关于“社会契约”的探讨,更是让我思考良多,理解了为何我们会有共同遵守的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合法性基础。尽管有些章节的论述相当深入,需要读者集中精力去理解,但回报是巨大的。我感觉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一些复杂的伦理困境,现在有了更清晰的分析框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读物,更像是一堂精彩的人生哲学课,教会我们如何更负责任地思考和行动。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惊艳了!我一直对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它一样,在深刻探讨复杂概念的同时,又能以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作者的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仿佛在引领读者进行一场智力探险。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自由意志”的部分,它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身行为的根源。书中引用的案例也十分生动,有历史性的事件,也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使得抽象的哲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多元。我迫不及待地想与人分享我的阅读体验,讨论书中的观点,甚至尝试将这些哲学思考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收获。雅理译丛的品质也毋庸置疑,翻译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生硬感,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我一直认为道德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同意”在道德判断中的核心作用。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哲学文献和现实案例,将“同意”这一概念的多重含义和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关于“强制”与“自愿”的区分深深吸引,它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生活中看似理所当然的“同意”。例如,在某些情境下,我们看似自愿的选择,是否真的没有任何胁迫的成分?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吸收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审视和精神的洗礼。它让我变得更加警觉,更加审慎地去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哲学辩论的殿堂,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作者的语言极具感染力,他能够将晦涩的哲学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度。我尤其喜欢他在处理“个体权利”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精妙之处。书中对于“责任”和“义务”的界定,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有几个段落我甚至反复阅读了几遍,才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同意的道德性”的书,更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它促使我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否真的符合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社会。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其文字本身,它给予了我启迪和力量。
评分我想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能改变你思考方式的书!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同意”在道德领域的重要性。我之前对一些伦理问题感到困惑,觉得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视角。通过对“同意”的细致分析,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行为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而有些则不行。书中关于“知情同意”的论述,让我更加明白了尊重个体自主权的重要性。我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能够将如此宏大的哲学议题,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部分,并用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交流,他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你独立思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对道德哲学感兴趣的人,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很喜欢!
评分内容是我想要的,东西不错!京东送货及时,服务也不错,希望活动多多啦!
评分《北魏史》(修订本)完整详实的叙述了北魏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对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展示出北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本次修订对此书的错误之处进行纠正,对图片也做了处理和补充,使此书更加完善。
评分好~
评分哈哈哈哈哈好评 好书
评分¥26.00
评分质量不错,物流速度一流,京东的东西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评分整天还不错,价格也还可以,推荐购买,要在活动的时候……
评分好书好书,趁着活动多买一些书,慢慢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