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陈氏太极拳

正宗陈氏太极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炳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陈氏太极
  • 武术
  • 传统武术
  • 养生
  • 健身
  • 中华文化
  • 拳术
  • 运动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74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80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年轻人练,青春永驻;上了年纪的人练,鹤发童颜!  太极拳好!这是邓小平对太极拳的评价,也是成千上万太极拳爱好者的评价!  很多人对太极拳了解不多,似乎很玄,很难掌握。其实,太极拳和瑜伽一样,讲究的是呼吸绵长,动作柔缓,通过肢体的运动达到按摩内脏,让经络畅通,五脏六腑都得到滋养,进而调养身心,健康长寿。而且,太极拳平时可以养生,遇到危险时可以防身。明末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就是出于防护家园的目的,太极拳是一种进退皆宜的运动。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正宗发源,如今的温县陈家沟更是太极拳的圣地,前往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自世界各地。在几个世纪的流传过程中,发展出了杨氏、武氏、吴氏等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但万变不离其宗,“松、静、柔”——太极三昧,始终是太极的核心部分。基本功则是练习任何门派太极拳所必须掌握的基础。和谐十三式是陈氏太极几代宗师为了传徒授艺方便特地挑选一些代表性动作,对于太极拳入门者学习,迅速掌握太极拳,提高学习信心大有帮助。为了学习方便,陈炳师傅还与弟子特地录制了演示视频,让读者能够更直观的学习。

内容简介

  太极拳爱好者与日俱增,但是对太极拳真正有所了解的却少之又少。作为太极的正宗发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炳先生为了让初学者能够得窥太极之正道,不走弯路,亲自撰写了这本太极拳谱。  书中从太极拳的起源讲起,分章讲述太极拳的放松功、基本功、太极十三式,皆是初学者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要点。尤其着重强调太极拳基本功,这是前辈们在授徒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关键性动作,能够让太极拳爱好者快速准确掌握太极拳,是太极拳入门钥匙。可以说,学会了放松,掌握了基本功,就相当于明白了太极拳。  最后教给大家的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让大家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迅速的掌握一套拳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太极身心同修的奇妙。本书是陈家沟国际太极院日常必修课,更是太极爱好者入门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陈炳,1971年出生于太极拳,名门世家,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  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国家一级拳师,一级武术裁判,河南省优秀武术教练员,陈家沟太极拳协会会长,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温县太极十杰,陈家沟八大天王。常年授拳于全国各地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斯洛伐克、波兰、智利、巴西等国家,并在美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智利、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开设“陈炳太极院”。多次应邀出席韩国“世界气功文化节”和美国俄亥俄州首府举办的“亚洲文化节”。2005、2007、2011、2014年,被美国《功夫》杂志、意大利《劲道-武术功夫》、南美洲《黑虎-武术》、英国《太极拳》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历年来,在各种武术比赛中获奖无数,并且受聘于国内外的太极拳协会、高校,担当武术指导、客座教授、名誉教练,如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日本陈式太极拳学会特邀指导,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顾问等,散太极之芬芳于世界各地,为太极拳走向海内外,发扬光大立下汗马功劳。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1 往事并不如烟:不灭的太极拳传说
陈 卜:独闯县衙救贫女/ 016
陈王廷:引经据典编创太极拳/ 018
陈恂如:夜破匪帮智当先/ 020
陈公兆:耄耋老人斗“疯”牛/ 021
陈长兴:打破门规传艺杨露禅/ 022
陈发科:武德盛誉满京华/ 025
陈照旭:陈家沟的一代标杆性人物/ 029
陈照丕:暮年授徒,太极拳后继有人/ 030
太极拳:名扬四海,陈家沟再焕生机/ 033
part2 穿越时空,太极拳向我们走来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 036
走进陈家沟,了解陈氏太极/ 043
练拳须知:法无定法,拳无定拳/ 046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049
part3 陈氏太极放松功——修炼者的必需品
陈氏太极放松功,让你变松、变柔、变健康/ 054
从头到脚的陈氏太极拳放松功/ 056
1. 静心功/ 056
2. 放松头颈/ 059
3. 肩胸伸展/ 062
4. 躯干旋转/ 064
5. 侧体展臂/ 069
6. 脊背松合/ 073
7. 提踵下蹲/ 078
8. 提膝独立/ 080
Part 4 陈氏太极基本功——基础不牢,学拳无效
学拳须知:太极拳基础入门初探/ 084
不可忽视的陈氏太极拳基础动作/ 086
1. 站桩/ 086
2. 行步/ 088
3. 左右单手缠丝/ 092
4. 双手缠丝/ 096
5. 掩手肱拳/ 100
6. 青龙出水/ 104
7. 护心拳/ 106
8. 肩靠/ 109
9. 左右蹬脚/ 112
10. 左右擦脚/ 116
Part 5 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延年益寿,让生命活出质量
最适宜养生的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 121
静心,养气,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 122
1. 预备式/ 122
2. 揽扎衣/ 125
3. 六封四闭/ 129
4. 单鞭/ 132
5. 云手/ 136
6. 玉女穿梭/ 139
7. 白鹤亮翅/ 143
8. 左右擦脚/ 146
9. 右蹬一跟/ 151
10. 披架子/ 154
11. 掩手肱拳/ 157
12. 金刚捣碓/ 161
13. 收势/ 164
附录I 陈氏太极拳传承表
附录II 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整体演练示意图

精彩书摘

  练拳须知:法无定法,拳无定拳
  很多太极拳初学者有同样的疑问:太极拳的姿势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到位?其实不应该担心这个问题,太极拳练习的方法与别的运动练习方法不同,无论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爱好者,都应该
  注意:法无定法,拳无定拳。
  我们在按照本书中图解演练太极拳时,只需要动作要领做到即可,
  不需要刻意追求和图解中一模一样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条件不一样,刻意去追求统一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锻炼自身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拉伤自己。练习太极拳时应注意要让拳来适应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让自己刻意去追求某种效果。
  大致说来,练习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招熟、懂劲、神明。
  招熟
  是指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形、步法、腿法、身法、手形、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
  懂劲
  是指知己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
  神明
  是指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呈无极态。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在哪个阶段、哪种程度,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是指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心静”“体松”是由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要求,它对于其他要领的掌握起着决定性作用,应该贯穿于练太极拳的始终。
  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更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他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列出几个基本的注意点:
  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是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他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动其他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
  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形、步法既是姿势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表明,很多人下盘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形、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形、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摸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形(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进步、退步、侧步、跟步等)的要领掌握好。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多练各种腿法(蹬脚、分脚、摆脚、踢腿、压腿等)和多做腰部的柔韧性练习,也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有利于动作的稳定。
  舒松
  初学时,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提醒自己舒松、自然。舒松不是软化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些。运动总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的,太极拳也是如此。但是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缓柔和、沉着自然,要求“运劲如抽丝”。初学者往往不适应这种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端正、稳定。
  初学打基础时必须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的僵劲去掉,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轻匀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当然,快和慢是相对的,不是越慢越好。
  一般说来,初学者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初学时如果动作不熟练,可以在姿势之间稍有停顿,体会一下要领,边想边做。但是动作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

前言/序言

  致所有太极拳爱好者

  太极拳,理精法密,体用兼备,是我们几千年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时至今日,太极拳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健身的运动,成为一种返璞归真的全球时尚运动。人们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可以利用太极拳放慢自己追逐的脚步,收心回神,发现自己身体的“丹田”和生命的“丹田”,回归生活的本真、体会生命的意义,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彼此之间的和谐与互融。

  陈氏太极拳主讲“柔”,而我在教拳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身体不能放松,达不到练习陈氏太极拳所需要的“柔”的要求,11所以我针对初涉太极者心浮气躁、难以放松的情况编创了一套陈氏太极拳放松功法。本套功法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简单、易学;第二,身心同修;第三,易松、易静、易柔。

  本套太极放松功能使人有效地、快速地进入“松”“静”的太极态。

  学会本套功法,虽未曾学习太极拳,或许你已经能从中体会到太极的个中“三昧”了(松、静、柔三昧)。

  另外,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部分算是陈氏太极拳基本功了。这套基本功是前辈们在授徒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特点性动作,是帮助太极拳爱好者快速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一把钥匙,能明白基本功,也就能明白太极拳了。所以特别想告诉拳友,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捷径。

  从古到今,太极拳一直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着,简单、易学、科学、健康是未来太极拳发展的主流,也是传统文化要推广普及所做的必要调整。在二叔陈小旺大师的指点下,现将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奉献给大家,让没有太极拳基础的初学者能在2~3天的时间学会并且记住一套太极拳,让大家能在3~4分钟整套演练过程中体会到身心同修的奇妙太极。

  通过本书介绍的既简单而又实用的太极功法引领大家去发现太极的道门,为大家今后能登堂入室开启一扇小窗,这也是我作此书的目的和心愿。

  受水平局限,难免错误,诚祈前辈老师、学友同人批评指正,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正宗陈氏太极拳》:一段传承千年的中华武学瑰宝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体魄的锻炼以及精神的修养。《正宗陈氏太极拳》并非仅仅是一部功法秘籍,它更是一扇窗,引领我们窥探数百年武学演变的脉络,感受一种融合哲学、医学、养生与实战的独特体系。这部著作,正如其名,聚焦于陈氏太极拳这一古老而强大的拳种,旨在为有缘者揭示其内在精髓,传承其正宗技艺。 陈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是杨露禅、武禹襄等众多太极名家追溯学习的源头。它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独特风格,以及“老少皆宜,男女通用”的普适性,在众多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不同于许多以力量和速度见长的拳种,《正宗陈氏太极拳》所揭示的,是一种以“缠丝劲”为核心的运动方式,通过人体全身的协调联动,以柔化解刚猛,以慢带动快,以意导气,以气随形,最终达到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境界。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招式名称,而是致力于剖析每一式动作背后的运动原理、发力技巧以及身法要领。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陈氏太极拳的“套路”,即一系列连续的动作组合。这些套路并非简单的舞蹈,而是将跌打、擒拿、点穴等技击原理融于其中,并与导引吐纳、阴阳五行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 从基本功入手,《正宗陈氏太极拳》会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站桩开始。站桩,是太极拳的基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站立,而是通过调整身体的姿态,体会“顶天立地”的根基,感受体内气的运行,培养“松静自然”的境界。在桩功的练习中,读者将被引导如何放松全身的肌肉,如何让身体的重心下沉,如何通过呼吸与身体的律动相契合,为后续套路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本书将详细阐述陈氏太极拳的“十二种基本劲力”。这十二种劲力,是陈氏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独特之处,它们分别是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这些劲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套路演练中不断地被运用和体现。例如,“掤”劲,讲究向上、向外、向上扬起的力,如同拥抱,具有顶住、支撑、扩张的作用;“捋”劲,则讲究顺势而下,引进落空,将对方的力引导至自己所控制的方向。书中会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精妙的图示,让读者清晰地理解每一种劲力的含义及其在实际动作中的应用。 《正宗陈氏太极拳》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缠丝劲”的深入解读。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灵魂,它指的是在动作中,身体的各个部分,特别是腰、脊、肢体,都仿佛在围绕一条看不见的丝线进行螺旋式的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使得身体的每一寸肌肉都得到充分的伸展和锻炼,既能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又能做到刚柔并济,柔中带刚。书中会细致地讲解如何运用腰腹的转动带动四肢的运动,如何通过身体的节节贯穿,将力量从脚下传导至指尖,形成一股连绵不绝的浑厚之力。 本书会逐一讲解陈氏太极拳最具代表性的套路,例如“老架一路”和“新架一路”。“老架一路”,是陈氏太极拳的早期套路,其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尤其注重腰马的运用,体现了陈氏太极拳朴实无华的风格。书中会详细拆解老架一路中的每一个动作,从起势到收势,讲解其招式名称、动作要领、呼吸配合、劲力运用以及攻防含义。例如,在“金刚捣碓”一式中,书中会深入分析如何发“震脚”之劲,如何运用“回抽”之力,以及这一式的实战应用。 而“新架一路”,则是在老架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发力”和“弹抖”的技巧,动作更加紧凑,更加富有变化。书中也会对新架一路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细致的解析,指导读者如何将老架的根基运用到新架的千变万化之中,如何通过身体的蓄力、发力,以及短暂的停顿,形成更加迅猛的攻击。 除了套路练习,《正宗陈氏太极拳》还会涉及陈氏太极拳的“器械”练习,如单刀、双刀、枪、剑等。这些器械的练习,是对拳术技艺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进一步锻炼使用者的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和力量控制能力。书中会介绍这些器械的基本握法、舞动技巧,以及如何将太极拳的“缠丝劲”和“十三势”运用到器械的攻防之中。 更重要的是,《正宗陈氏太极拳》强调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精神层面的修养。它会引导读者去体会太极拳中的“道”,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在练习中,读者将被要求做到“意、气、形”的合一,即用意念引导气的运行,用意念指挥身体的运动。通过这种内外兼修的练习,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能平心静气,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智慧。 本书会深入探讨太极拳与中医养生的关系。太极拳的动作,通过舒缓的运动和深长的呼吸,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未病”的养生效果。书中会介绍如何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调理身体的某些不适,如何通过意念的集中来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正宗陈氏太极拳》还可能包含一些关于“推手”的初步介绍。推手,是太极拳特有的训练方法,它是一种两人之间以攻防的形式进行的桩功练习。通过推手,练习者能够将套路中的招式和劲力运用到实际的对抗中,检验自己的技艺,并从中学习如何感知对方的力量,如何借力打力,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书中会阐述推手的基本原则,例如“不丢不顶”、“引进落空”、“随人则活”等,并引导读者从简单的两人配合开始,逐渐深入。 总而言之,《正宗陈氏太极拳》是一部集理论、实践、养生、哲学于一体的武学宝典。它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为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提供了更深入的指导,更为所有对中华传统武术感兴趣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阅读和练习这本书,将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洗礼,一次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拳脚功夫,更是一种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命哲学,一种追求身心健康、内在宁静的生活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传统武术的书籍,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仿佛带着读者亲身走进了那个充满力量与哲思的武学世界。书中对武术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读者,也能很快领会到其中蕴含的精妙。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招式和套路的讲解上,更着重探讨了内在意境的培养,那种“形神合一”的境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练习感受时所用的那些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流动的气韵。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武学修行的感悟,更是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沉淀,读来令人心神宁静,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让人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身身心的深度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处理得非常专业,这一点必须点赞。在技术书籍中,清晰的图示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每一张分解动作的插图都精准捕捉了力线的关键点,而且作者在图注上的解释详略得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文字描述的不足之处。我发现,即便是对照着书本练习,那些复杂的连贯动作,也能因为这些视觉辅助而变得更容易掌握。此外,书中关于练习环境和日常调养的部分,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体健康的重视,这是一种非常全面的视角。它不是那种只谈打斗的武术书,而是将武术视为一种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性修养。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可靠,仿佛手里拿着的是一部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活教材”。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博大精深,但又保持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很多关于传统武术的著作,往往在理论上过于玄奥,让人望而却步,或者过于强调实战技巧,忽略了内在的涵养。而这本书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在介绍传统功法时,没有回避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术语,但却总能用非常具象化的比喻来解释,比如将呼吸比作潮汐,将发力比作弓弦的拉满与释放。这种精妙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门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传承”二字的理解,他不仅是在记录招式,更是在守护一种文化记忆。这本书无疑是为严肃的学习者准备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和心力,但所给予的回报,是系统而深远的,绝非肤浅的武术入门读物可比拟。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偏向技术层面的书籍抱持着一丝谨慎,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或者过于侧重某一个流派而缺乏广度。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结构组织得非常巧妙,从基础功法的讲解开始,循序渐进,如同搭建一座宏伟的建筑,地基打得无比扎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时所采取的对比分析手法,比如将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拆解出不同阶段的重心转移和意念导引,使得理解的层次得以极大丰富。更难得的是,书中对武术的文化背景也有着相当详尽的考据,这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拳法”,更是在追溯一种流传已久的生活哲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对空间感的理解都有了微妙的提升,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收获,远超出了阅读一本普通武术指南的预期。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城市中奔波,渴望寻得一方精神栖息地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股清流。它的文字风格极其沉稳、厚重,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大家气象。它没有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的宣传辞藻,而是用一种近乎仪式感的语气,引导读者去体会“慢”的力量、“柔”的智慧。书中对阴阳辩证法的阐述,与武术动作的转换结合得天衣无缝,读起来有一种哲学思辨的快感。我反复研读了其中关于“松沉”的章节,作者用近乎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如何将全身的重量自然地沉入大地,这种描述超越了单纯的肌肉控制,更像是一种与自然合一的修行体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导引手册,它教导的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心念的安放。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简单易学,耐心练习会有收获

评分

孩子他爸不知道哪来的兴致,非要学习太极拳,先给他买本书让他看看。

评分

还没开始看,但认真看的每本书都不会白看,一定会有所收获。

评分

很不错,纸张很好,内容也不错

评分

在京东买了几百本书了,都非常好好!喜欢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书,在活动期间买比新华书店便宜太多了!

评分

给我很大启发,让生活更美好

评分

整本书浏览了一下,还没有正式升练。书纸张可以。

评分

非常非常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