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女郎与哲学家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飞女郎与哲学家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F·S·菲茨杰拉德 著
图书标签:
  • 爵士时代
  • 美国文学
  • 短篇小说
  • 女性主义
  • 社会评论
  • 爱情
  • 婚姻
  • 道德
  • 文化冲突
  • 20世纪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15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36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菲茨杰拉德文集平装本
外文名称: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1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外国文学爱好者、美国文学爱好者、菲茨杰拉德迷、白领、文艺青年

  ★ 二十世纪美国zui杰出zui受欢迎的作家。

  ★ 2010年推出的菲茨杰拉德文集精装本因编校质量优秀荣获2012年度上海市图书奖一等奖,并获上海市图书基金。

  ★ 2016年恰逢作者诞辰120周年,译文社推出的这版比坊间其他菲氏作品更全更细致。

  ★ 此书为文集第六卷,是作者zui成熟zui受欢迎的作品,标志作者已经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功。


内容简介

  飞女郎zui早在公共场合吸烟,她们惯常在鸡尾酒和晚会间穿梭,她们一副时尚杂志的标准装束,面色苍白,嘴唇猩红,眼圈黝黑。她们是让男人说"是"的老手,让他们甘心送出礼物……此书是作者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他已发表的八个短篇故事。作者以崭新的视角和鲜亮的文笔如实描绘一战后美国社会的生活景象,颂扬了年轻一代对旧道德的反叛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离岸的海盗》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女主角阿蒂塔简直就是飞女郎的形象代言人。她彻底反对平庸的生活,情愿生活在美丽的谎言里。《冰宫》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作者用精美绝伦的文笔写出了美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傲慢与偏见对人心的影响,许多重大主题都凝缩在这篇美丽的短篇里。《脑袋与肩膀》是集子里zui为幽默的一篇。《刻花玻璃酒缸》是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构思巧妙,主人公的一生都受到一只酒缸的影响。《伯妮斯剪掉了头发》是集子里为zui知名的一篇,曾被改编为电视短片及舞台剧,这故事也折射出作者本人对飞女郎既欣赏又困惑的态度。《祝福礼》是集子里的一个另类,反映了作者对宗教思想及宗教仪式的敬畏与恐惧的复杂心态。《戴利林波的堕落》是篇笔调幽默的短篇,讽刺了当时冒险走捷径的时代风气。《四只拳头》是一则苦涩的幽默故事,反映了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四次刻骨铭心的打击。《飞女郎与哲学家》是作者zui成熟zui受欢迎的作品,标志作者已经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功。

作者简介

  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

  二十世纪美国zui杰出的作家之一。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

  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以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为“爵士时代”吟唱华丽挽歌。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界在百年英语长河中选出一百部zui优秀的小说,凝聚了菲茨杰拉德才华横溢的两部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均榜上有名,前者更高居第二位。


目录

离岸的海盗……………………………………………姜向明 译

冰宫……………………………………………………姜向明 译

脑袋与肩膀……………………………………………姜向明 译

刻花玻璃酒缸……………………… ………………蔡 慧 译

伯尼斯剪掉了头发……………………………………姜向明 译

祝福礼…………………………………………………姜向明 译

戴利林波的堕落………………………………………姜向明 译

四只拳头………………………………………………姜向明 译


精彩书摘

  离岸的海盗

  一

  这个颇有些虚幻的故事发生在大海上,那时的大海宛如一个蔚蓝的梦境,它的色泽如同蓝丝袜一般华丽,大海的上方是如孩童的虹膜一般碧蓝的天空。从西边的天际,太阳往海里抛洒下些许金光闪闪的圆盆—如果你仔细地瞧一瞧,就会看见这些圆盘在一个个浪尖之间跃动,直到与一条绵延半英里之宽的金色光环汇拢,最终化为一片令人目眩的夕阳。大约就在佛罗里达海岸和这条金色光环之间,停泊着一艘雪白的汽艇,又气派又优雅,在船尾的一顶蓝白相间的遮蓬下,有一个金发姑娘斜倚在柳条躺椅里,读着阿纳托尔-法朗士 的《叛逆的天使》 。

  她年纪在19岁上下,高挑而柔软的身材,一张被娇宠惯了的迷人的嘴,一对灵活的灰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她赤着脚跷在旁边另一张躺椅的扶手上,她的脚与其说穿不如说摆设在一双蓝绸的拖鞋里,这双拖鞋在她的脚趾上漫不经心地晃悠着。她一边看书一边还不时地用手里的半只柠檬让自己的味蕾小小地享受一番。另外那半只,已被吮干,躺在她脚边的甲板上,随着波涛的轻微起伏而悠悠地滚来晃去。

  这半只柠檬也几乎没什么汁水了,金色的光环在骤然间寥廓了起来。蓦然,笼罩着汽艇的倦慵的寂静被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一个穿着白法兰绒西服的、发丝齐整的白发老人来到了舷梯口。他在那里稍稍驻足,直到眼睛适应了光线,随后看见了顶蓬下的姑娘,嘴里发出一声埋怨的悠长呢喃。如果他想因此而得到某种反应的话,那他注定要失望了。女孩平静地翻了两页书,又翻回去一页,硬撅撅地把柠檬举到伸嘴可及之地,接着打了一个虽微弱但也分明的呵欠。

  “阿蒂塔!”白发老人厉声喝道。阿蒂塔无所谓地咕哝了一声。

  “阿蒂塔!”他又喊道。“阿蒂塔!”阿蒂塔疲沓地举起柠檬,就在把它送入嘴里之前溜出了这么三个字眼。

  “噢,闭嘴。”

  “阿蒂塔!”

  “什么?”

  “你能好好地听我讲话吗—还是要我在说话的时候派个佣人来摁住你?”柠檬被鄙夷地缓缓放下。

  “把你要说的写下来。”

  “你能把那本讨厌的书和那只该死的柠檬丢开一会吗?”

  “哟,你就不能给我一小会儿自由吗?”

  “阿蒂塔,我刚接了个来自岸上的电话……”

  “电话?”她首度表现出一丝兴趣。

  “是的,那是……”

  “你的意思是,”她诧异地打断了他的话,“他们让你这里也接了根线好与外界联系吗?”

  “是的,就刚才……”

  “船不会撞上电线吗?”

  “不会,是架在海底的。五分……”

  “噢,太了不起了!天哪!科学简直就如黄金,是这么说的吧—对吗?”

  “你能让我把话讲完吗?”

  “说吧!”

  “是这样的—呃,我来是—”他哽住了,心烦意乱地咽了口口水。“喏,是这么回事。年轻的小姐,莫兰德上校又来过电话了,他让我再来和你确定一下带你去赴晚宴的事。他儿子托比打纽约远道而来就为了要见你一面,他还另外邀请了几个年轻人。我再问最后一遍,你是否……”

  “不,”阿蒂塔干脆地说,“我不去。我做这次该死的巡游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棕榈滩,你知道的,所以我坚决拒绝去和一个该死的老上校或他该死的儿子托比或任何一个该死的小老头见面,我也坚决不去这个该死的州里任何一个该死的城镇。因此你要么带我去棕榈滩,要么就给我闭嘴走人。”

  “很好。这是最后一次警告。因为你对这个家伙的迷恋—这个因行为放荡而臭名远扬的家伙—你父亲甚至连你的名字都不许他提—别说你出生的上流社会唾弃你,就连花街柳巷都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从现在开始……”

  “我知道,”阿蒂塔讥讪地打断道,“从现在开始,我们桥归桥、路归路。这种话我听得多了。而且我认为这样子最好了。”

  “从现在起,”他煞有介事地宣称,“你不再是我的侄女。我……”

  “喔-喔-喔-喔唷!” 阿蒂塔尖叫起来,带着失魂落魄的暴怒。“你别再打扰我好吗!你走开好吗!你还是跳下去淹死得了!你要我把书摔到你脸上去吗!”

  “如果你敢……”嗖!《叛逆的天使》飞向空中,仅离他一鼻之隔,欢欢喜喜地跌落在舷梯口。白发老者本能地退后了一步,紧跟着又小心翼翼地向前两步。阿蒂塔五英尺四 的个子腾地跳将起来,咄咄逼人地瞪着他,灰色的眼睛里燃起熊熊的火焰。

  “滚远点!”

  “你好大胆子!”他怒吼道。

  “我就敢,咋样!”

  “你简直叫人忍无可忍!你的脾气……”

  “是你造就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坏脾气,除非是她家庭的关系!无论我成了什么样子,都由你负责。”她叔叔低声嘀咕了几句,然后转身向前去,大声命令抛锚。接着他又回到顶蓬处,阿蒂塔重新在那里坐好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柠檬上。

  “我要上岸去了,”他一字一顿地说。“今晚9点我会再次外出。等我回来我们就出发回纽约,到那里我就把你移交给你的婶婶,由她来管束你那所谓正常的,其实是极不正常的生活。”他打住话头,看了看她,面对她那无比天真的美丽,他的怒火如在突然之间被戳破了的轮胎,再次陷入了无助、困惑、虚幻的境界。

  “阿蒂塔,”他软了下来,说:“我不是傻瓜。我见过世面。我了解男人。而且,孩子,风流成性的浪荡公子是不会改邪归正的,除非他厌倦了—而那样他就不是自己了—那样他就只剩下一个躯壳了。”他看着她,好像在期待着她的赞同,可是她莫无表情、缄口不语,他只好接着讲下去。“也许那个人是爱你的—那也是有可能的。他爱过很多女人,今后还会爱更多。还不到一个月,就在一个月前,阿蒂塔,他还和那个红头发的女人,咪咪?梅丽尔,搞得沸沸扬扬、名声恶劣;他还答应要送她俄国沙皇给他母亲的钻石手镯。你知道的—报上都登了。”

  “心急火燎的叔叔说了个令人恐怖的丑闻,” 阿蒂塔打着哈欠说道。“简直都能拍成电影了。狡黠的花花公子对着贞洁的轻佻女子眉来眼去。贞洁的轻佻女子最终被他那辉煌的罗曼史所勾引。她计划好了要在棕榈滩和他幽会。心急火燎的叔叔设法从中阻挠。”

  “你能告诉我你到底见了什么鬼非要嫁给他不可吗?”

  “我明确告诉你不能,”阿蒂塔简洁地说。“也许因为他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男子汉,不论好坏,他都是个有想象力、有勇气、有信念的人。也许是为了摆脱那些整天缠在我屁股后头无所事事的小傻瓜。不过说到那只大名鼎鼎的俄罗斯手镯,在那件事上你尽可放心。他打算在棕榈滩把它献给我—如果你能明白点事理的话。”

  “那个红发女人的事呢?”

  “他已经有半年没见过她了,”她气呼呼地说。“你不认为我有足够的自信来打发这种事吗?难道说你到现在还不清楚,我能够随心所欲地和任何一个该死的男人做任何一件该死的事吗?”

  她把下巴高高昂起,就像那尊叫《觉醒的法国》 的雕像,接着重又举起柠檬,就此破坏了那个造型。

  “是那只俄罗斯手镯吸引住了你吗?”

  “不是,我只是想给你一个你的智慧会感兴趣的话题而已。而且我希望你现在最好走开,”她说道,火气又窜了上来。“你知道我不会改主意的。你已经连着烦了我三天,非等我发疯你才甘心吗?我不会上岸的!绝不!你听到没有?绝不!”

  “很好,”他说,“那你也休想去棕榈滩。在所有我见过的自私自利、娇生惯养、桀骜不逊、刁钻古怪、不可理喻的小丫头中……”啪唧!半只柠檬正中他的脖子。与此同时,船边传来了一声吆喝。

  “船已靠岸,法纳姆先生。”法纳姆先生还有太多的话要说,还有太多的火要发,可是都因义愤填膺而哽住了。他向着他的侄女投去一个万般责难的目光,转身飞快地跑下了舷梯。

  ……

前言/序言

  译后记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我最后一次看见巴黎》,好像是这个名字,当时我也并不知道它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后来在大学图书馆里看见一本极薄的菲茨杰拉德的原版书,一共只收录了他四五个短篇,其中之一就是那篇《重访巴比伦》。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菲茨杰拉德的短篇。

  说起菲茨杰拉德,大家也许马上就会想到的是他的长篇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也曾被改编成电影。不过至于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要感谢最近的好莱坞电影《返老还童》,它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本杰明?巴顿奇事》,虽然我个人以为这部电影不怎么精彩,和菲茨杰拉德原作的关系也相当模糊,但许多人因此知道了菲茨杰拉德的大名。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纪2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的作品无不反映了一战后美国社会表面上欣欣向荣实质上醉生梦死的状态,尤其是他的长篇,在莺歌燕舞的华丽背景下总弥漫着一种没落阴郁、悲观绝望的气氛。

  可是他的短篇小说却不总是那么调子低沉,就像这本出版于1920年的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短篇集《飞女郎与哲学家》,读完全书你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大多机智幽默,优雅美丽,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乐观向上的,总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迎合了大众口味的,这也许就是当时这些短篇故事为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的原因所在吧。先说说这个集子的名字,多奇怪的一个名字,飞女郎指的是当时那些自由自在、放浪形骸、敢说敢为、聪明美丽、惊世骇俗、追求时尚的女子,你在这本集子里描写的那些女性身上大多能找到飞女郎的影子。那么哲学家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哲学家是指那些对人生对社会有一套自己看法的人,而一战后流行的哲学,也就是“迷惘的一代”的哲学,就是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哲学家指的也许就是集子里那些整天跟在飞女郎后头屁颠屁颠的小伙子吧,他们可说是追随着美丽的模糊的影子。

  《离岸的海盗》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这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可能是少男少女们,尤其是少女们,会喜欢的那种故事,而故事的女主角阿蒂塔简直就是飞女郎的形象代言人。她彻底反对平庸的生活,情愿生活在美丽的谎言里。美丽是菲茨杰拉德的任何一本小说的关键词,而且也是他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的一个词,在菲茨杰拉德看来,是非真假似乎都无关紧要,只要美丽就行,菲茨杰拉德的唯美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而故事的男主角卡莱尔正是一个与飞女郎相呼应的哲学家,为了追求美丽的阿蒂塔,他居然能大费周章地设计出这么一个荒诞离谱的弥天大谎。而且,在卡莱尔的许多话语里也直白地透露出他对美丽及金钱的向往。菲茨杰拉德笔下的这类人物常常会令我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昏君”,他们在治理国家上可谓一败涂地,可是在艺术追求上却多有建树。卡莱尔这类人的理想似乎就是生为贵人,衣食无忧,然后就过上追逐彩虹的美丽人生!

  《冰宫》是这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全篇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作者用精美绝伦的文笔写出了美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傲慢与偏见对人心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抗衡,总之,许多重大的主题都凝缩在了这篇美丽的短篇里。在作者笔下,南方代表了懒惰与温暖,还有浓浓的人情味及高雅的审美力,而北方代表的则是进取与寒冷,即使是积极进取也是以冷酷无情的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孰褒孰贬,作者的观点是相当鲜明的。也许正是这种对南方辉煌的历史和精美的生活的向往,或者说是缅怀,造就了作者一系列以南方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脑袋与肩膀》是这本集子里最为幽默的一篇,尤其是末尾那画龙点睛的一笔,让人自然要联想到欧?亨利。这个短篇对颠颠倒倒的命运、时代的恶俗趣味的讽刺是颇能令人回味的。

  《刻花玻璃酒缸》是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它的构思实在巧妙,主人公的一生都受到一只酒缸的影响,看来纯属偶然,但命运不正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的吗?!同时,作者反复强调了这只酒缸的美,更突出了它给主人公带来一生厄运的震撼力。美丽与残忍,美丽与厄运,这样的主题在菲的小说里一再出现,令人深思,也令人扼腕!

  《伯妮斯剪掉了头发》是这个集子里最为著名的一篇,曾被改编为电视短片及舞台剧。这个故事同样也有一个欧?亨利式的峰回路转的结尾。马乔里当然是个典型的飞女郎,伯妮斯却与她正好相反,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美德。然而,伯妮斯通过剪短发这么一种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的方法来完成了向飞女郎的转形。最后,她甚至采取了极端的方法来报复马乔里,她这么做其实就是打破了自己原本的淑女形象,也证明了她已完全蜕变为飞女郎。这个故事也折射出作者本人对飞女郎既欣赏又困惑的态度。

  《祝福礼》是这个集子里的一个另类,它似乎自始至终都在暗示着什么,可是文字相当阴郁隐晦,所以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有评论说是暗示了兄妹恋的乱伦欲望,再加上哥哥是个牧师就使局面越发复杂,似乎要让人联想到教会丑闻什么的。我个人觉得这个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宗教思想及宗教仪式的敬畏与恐惧相搀杂的复杂心态,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请读者们自己去理解吧。

  《戴利林波的堕落》也是篇笔调幽默的短篇,其对现实的讽刺与《脑袋与肩膀》如出一辙。做人要大胆,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走捷径,这种冒险的精神似乎也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气。

  《四只拳头》也是篇颇具讽刺意味的幽默小品,读来令人感觉心情愉快。我觉得这篇短篇反映了作者对温良的传统时代的缅怀,是对做人要宽容,要有道德心,要有正义感等等传统价值的一曲赞歌。但反过来,这样写不也折射出作者对现代价值观的一种困惑吗?!

  综上所述,这个集子里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轻松愉快的,至少这些故事都构思得相当精彩,相当引人入胜。作者的文笔也可谓华丽优雅,用词之讲究几乎到了过分的程度。诚然,这些故事都以情节见长,但它们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呢?我认为,菲茨杰拉德的短篇的最大价值在于记录了一个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里沉浮的人们,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菲茨杰拉德可以被称为是个史诗作者。你可以说他写的故事完全出于虚构,但故事的时代氛围及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如此栩栩如生,简直到了入木三分的程度,这就是菲茨杰拉德的非凡的艺术成就!

  回想一下一路翻译过来的历程,那几乎断断续续花费了我半年左右的时间,真可谓甜酸苦辣五味俱全。翻译文学作品真的是难啊,要翻出菲茨杰拉德那精致的文笔更是难如登天,遗憾工程就是对翻译工作最确切的定义。即使是现在,我依然是怀着一种惴惴不安的心情交出了这份译稿。希望得到读者们的宽容与理解,更期待大家的批评与指正,谢谢!

  附言:以上观点纯属译者的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请读者一笑置之!

  姜向明

  2009-12-31


飞女郎与哲学家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序章:时代的潮涌与思想的回响 二十世纪初,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旧的秩序摇摇欲坠,新的思潮如春潮般涌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飞女郎与哲学家》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映照出那个躁动不安、充满矛盾又孕育着无限生机的年代。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群体——“飞女郎”(Flappers)与“哲学家”(Philosophers)——置于同一叙事框架之下。她们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社会中,尤其是美国都市里一股新兴的、打破陈规的女性力量的象征。她们剪短了头发,穿上了更便捷的裙子,大胆地接受了新的自由,拥抱了爵士乐的节奏,并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发出了挑战。她们是独立的,是冲动的,是渴望探索未知的。 与此同时,另一群思想的探险家——哲学家们,也在深刻地反思着人类的存在、价值和理性。他们质疑着既有的信仰,探索着潜意识的奥秘,追寻着意义的源泉。从尼采对传统道德的批判,到弗洛伊德对精神世界的剖析,再到存在主义对个体自由与责任的强调,这些思想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了迷茫中的人们。 《飞女郎与哲学家》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未将这两个群体割裂开来,而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她们的命运、她们的思考、她们的挣扎交织在一起。她们并非是孤立的存在,她们的出现,她们的碰撞,都深刻地烙印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这是一曲关于自由与束缚、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在字里行间,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独特的心灵风景。 第一章:新女性的崛起——飞女郎的宣言 “飞女郎”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活力与叛逆。她们的出现,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温顺、被动的形象的彻底颠覆。她们的头发被剪短,如同挣脱了无形的枷锁;她们的裙子变得更短,露出了曾经被严密遮盖的脚踝,象征着身体的解放;她们的妆容大胆而鲜艳,不再羞于展现自己的魅力。 她们不再甘于成为家庭的附庸,而是走上街头,走进咖啡馆,涌入舞池,去感受生活的节奏。爵士乐是她们的背景音乐,摇摆的舞步是她们自由精神的写照。她们吸烟,她们喝酒,她们甚至公然讨论着爱情与性,这些在过去被视为禁忌的话题,在她们这里却成了公开的交流内容。 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她们常常被保守的社会视为“堕落”的象征,被贴上轻浮、不负责任的标签。她们的独立,挑战了男权社会的根基,因此也招致了更多的非议与审视。她们如何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坚持自己的选择?她们内心的挣扎与彷徨又是怎样的?《飞女郎与哲学家》将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展现这些新女性的多面性,她们的勇敢,她们的脆弱,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她们对未来的憧憬。 她们的故事,是关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缩影。她们在尝试摆脱过去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她们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她们的出现,在无形中推动着整个社会向着更开放、更包容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思想的深邃——哲学家们的探索 与飞女郎们奔放的热情形成对比的,是哲学家们沉静的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冲击下,无数人开始质疑理性的力量,质疑人类的进步是否真的带来了幸福。哲学家们成为时代的“精神向导”,他们试图为人们提供新的理解世界和自身存在的方式。 尼采关于“上帝已死”的宣言,在动荡的时代引发了巨大的共鸣。他挑战了基督教的道德体系,呼唤着“超人”的出现,鼓励个体超越自身的局限,创造自己的价值。这种对权威的质疑,对个体的强调,与飞女郎们打破传统道德束缚的精神有着微妙的呼应。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潜意识的领域。他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欲望与冲动,解释了梦境的秘密,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性的复杂性。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探索,与飞女郎们对外在自由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人”这个主体更深层次的探究。 同时,存在主义思潮的萌芽,也开始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责任。在没有既定意义的世界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定义自己,为自己的存在负责。这种对个体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强调,与飞女郎们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 《飞女郎与哲学家》将深入探讨这些哲学思想的内涵,并通过人物的对话、内心的独白,以及对社会事件的解读,展现这些哲学思想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回响,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哲学家们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他们的思想,同样是那个时代人们面对困境、寻求出路的智慧结晶。 第三章:碰撞与交融——当自由遇上理性 《飞女郎与哲学家》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飞女郎的自由奔放与哲学家们的深邃思考视为两条平行线,而是将它们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她们的相遇,她们的对话,她们之间的理解与误解,构成了故事最核心的张力。 或许,一个厌倦了浮华生活、开始追寻人生意义的飞女郎,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对现代社会感到困惑的哲学家。飞女郎的活力与直觉,或许会给哲学家带来新的启发,让她看到了理性之外的生命力;而哲学家对存在、对意义的思考,或许会引导飞女郎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开始反思自由的边界与责任。 她们之间可能不是简单的“男对女”或“女对女”的关系,而更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一种精神上的交流。飞女郎的行动,或许会成为哲学家理论的现实注解;而哲学家们的理论,或许会为飞女郎的迷茫提供新的方向。 这种碰撞,并非总是和谐的。飞女郎的感性与冲动,可能会让追求理性的哲学家感到不解;而哲学家们的理性与逻辑,也可能让渴望自由的飞女郎感到束缚。然而,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得人物更加真实,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她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缺乏的,也看到了自己所坚持的。 《飞女郎与哲学家》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个体在自由与理性、感性与秩序之间进行的艰难平衡。她们的探索,她们的挣扎,她们最终的选择,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 第四章:时代的烙印——一个时代的挽歌与新生的序曲 《飞女郎与哲学家》并不仅仅是关于一群人的故事,它更是一部关于一个时代的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关于新生的序曲。飞女郎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旧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结构开始瓦解;而哲学家们的思想,则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指引着人们走向新的方向。 故事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曾经备受追捧的飞女郎,在经历了生活的洗礼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她们的自由是否真的带来了幸福?她们的冲动是否带来了悔恨?而那些曾经沉浸在哲学海洋中的思想家,也可能因为飞女郎的热情与活力,而重新审视现实生活,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这个故事,也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的痕迹。都市的兴起,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创伤,让人们对战争与和平、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飞女郎与哲学家》将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巧妙融入,为读者构建一个鲜活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我们既能感受到时代的喧嚣与躁动,也能体味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主义故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它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一个关于时代的故事,一个关于在变革中寻找自我的故事。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年代,去感受飞女郎的青春活力,去领略哲学家们的智慧光芒,去思考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理解自由,如何定义幸福,如何面对存在的意义。 尾声:回响与启示 《飞女郎与哲学家》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一份深刻的启示。飞女郎对自由的追求,提醒着我们不断挑战旧有束缚,拥抱新的可能;哲学家们对意义的探索,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寻找内心的平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自由遇上理性,当感性拥抱智慧,一个时代的变革便由此拉开序幕。这部作品,如同一个时间胶囊,将那个时代的精神、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完好地保存下来,等待着每一个时代的读者去开启,去品读,去回味,并从中汲取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简直是爱死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观了,那种强烈的时代氛围感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新旧观念碰撞时发出的火花。书中的对话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那种机锋暗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交流方式,读起来酣畅淋漓,充满了智慧的交锋。更难得的是,尽管主题看似宏大,作者却能将复杂的哲学思辨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让那些深奥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我常常在读完某个章节后,会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好一阵子,脑海里还在消化那些文字带来的冲击。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探索的路径,那种开放式的结局处理方式,简直是高明至极,让读者得以自行填补和想象。

评分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韵味”——它既有古典文学的典雅,又充满了现代的叛逆与躁动。作者的遣词造句,讲究至极,每一个形容词的选择都精准到位,仿佛经过千锤百炼。我特别留意到那些环境描写,它们绝非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作为一种情绪的载体,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复杂的共振。比如某处微弱的灯光,某一种特有的气味,都成为了推动情节、暗示命运走向的关键符号。这种对细节的偏执,造就了作品的厚重感,让你觉得这不是匆忙赶工出来的作品,而是作者倾注了无数心血打磨出来的艺术品,值得反复品味和研究。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它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毫不留情的剖析。它撕开了光鲜外表下的那些虚伪、恐惧和不安全感,直抵人性的幽暗角落,却又奇妙地保留了一丝微弱的光亮。那些看似光芒万丈的角色,其实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与矛盾。作者对道德困境的描绘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既不轻易批判,也不盲目赞扬,而是呈现出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冷静观察,这使得我们无法简单地将角色归类为“好人”或“坏蛋”。这种模糊地带的处理,才是真正贴近生活的真相,也正是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关键所在,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对”与“错”的固有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能将读者直接拉入那个纸醉金迷却又暗流涌动的时代。《飞女郎与哲学家》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微风拂面般轻盈,时而又像骤雨倾盆般将你卷入情感的漩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挣扎和外在表现都处理得极为立体,没有流于脸谱化的符号,他们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骄傲与迷茫。那种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力,透过那些看似风花雪月的场景,缓缓流淌出来,让人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不禁开始深思人生的本质与价值的衡量。这本书不只是一部消遣的小说,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选择与束缚时的真实模样,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回味无穷。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鬼斧神工。它并非线性叙事那么简单,而是采用了多重视角的交织推进,像一张精心编织的挂毯,每一个线头都巧妙地与其他部分相连,最终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富有张力的画面。不同人物的视角切换得如此自然流畅,让人在不感到混乱的同时,反而对事件的全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这使得阅读体验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索过程,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全部心智去拼凑信息,去理解那些未言明的动机和潜台词。这种需要读者付出努力去“解码”的文本,往往更具有持久的魅力,它拒绝被动接受,要求的是一种平等的智力博弈,读完之后,会有一种智力被充分锻炼的满足感。

评分

水平最好的一个集子

评分

挺不错的一本书,封面挺好看,相信内容也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非常有价值

评分

一批书到位,都十分的精彩

评分

水平最好的一个集子

评分

菲茨杰拉德全集,真心不错,不过封面设计感觉有点俗了。菲茨杰拉德全集,真心不错,不过封面设计感觉有点俗了。

评分

挺不错的一本书,封面挺好看,相信内容也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