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心理學愛好者 與榮格、阿德勒、弗洛姆齊名的心理學大師
新弗洛伊德學派代錶人物
開創一個精神分析思想流派的女學者
卡倫?霍尼心理自助代錶作
內容簡介
《自我分析》是女性心理學傢卡倫?霍尼極具代錶性的著作之一,講述瞭自我分析的可行性與可取性、神經癥的內驅力、精神分析的不同階段、自我分析的限製因素、係統自我分析的精神實質與規則等內容,對於從事精神分析療法的專業人士有諸多的啓迪意義。
作者簡介
卡倫?霍尼(Karen Horney,1885-1952),德裔美國女精神分析學傢。1912年獲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精神病醫院擔任醫師,1920年私人開業,並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國。初期擔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副所長,後遷往紐約重新開業,並在社會研究新學院任教。被公認為是與阿德勒、榮格、蘭剋、弗洛姆等齊名的西方當代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代錶。她的重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們內心的衝突》(1945)、《神經癥與人的成長》(1950),以及她死後被整理齣版的《女性心理學》(1967)等。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自我分析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第二章 神經癥的驅動力
第三章 精神分析的認識階段
第四章 患者在精神分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第五章 精神分析師在精神分析期間的作用
第六章 偶爾的自我精神分析
第七章 係統自我精神分析:準備步驟
第八章 一種病態依賴的係統自我精神分析
第九章 係統自我精神分析的態度和規則
第十章 抗力的處理
第十一章 自我精神分析的限製力
精彩書摘
《卡倫·霍尼作品集:自我分析》:
所有這些嘗試仿佛都在告訴我們認識自我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這種觀念隻是一種錯覺,一種自以為是的幻想罷瞭。對實現認識自我這一目標沒有任何益處。人們一旦相信該觀點後,就會錯誤地認為自己已經全麵地認識瞭自我而空歡喜一場;或者會在第一次遇到嚴重挫摺時就一蹶不振,甚至對“探索”自我的真相完全不抱希望,並放棄努力。自我分析其實是一個艱苦而緩慢的過程,而且還會隨時讓我們陷人痛苦、遭受挫摺,所以更需要我們竭盡全力去做。如果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應該可以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有經驗的分析師絕不會盲目樂觀,因為他非常清楚,患者在能夠坦然地麵對自身問題之前,通常都要承受艱難,甚至是令人絕望的與“自我”的抗爭。所以,分析師可能會更傾嚮於接受完全相反的結果:完全放棄進行自我分析。他們之所以會這樣,不僅在於他們的實踐經驗,同時也基於一定的理論依據。例如,分析師會提齣他的論點並加以證明,再一次體會到像孩子一樣的渴望、害怕,同時對分析師十分依賴,患者隻有體驗到這些之後,纔會真的不再抗拒。如果分析過程聽憑患者自由行事,充其量隻能獲得一些無效的、“純理智”的分析結果。對於這些觀點,如果我們進行深究的話(在這裏我們不做這種深究),會發現它們最終會得齣一個不置可否的結論:依靠患者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剋服其自我認識道路上的重重障礙的,即便患者自身的意願和動力足夠強大。
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在每個精神分析案例中,為實現目標,有目的地去刺激患者,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患者對其自我分析有一個預期的目標,那麼無論分析師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讓分析結果超齣其預期。但是,患者又具有某種優勢(對於這一優勢的價值,我們將會在另一章中討論),那就是他可以在治療過程中,由分析師在旁引導,鼓勵並幫助他。而如果由患者自己進行分析的話,激發患者的內在“動力”就會變得至關重要。事實上,它的重要性就在於,患者本人動力的大小決定瞭其自我分析的可行性。
顯然,弗洛伊德已認識到,神經癥所帶來的明顯而嚴重的痛苦可以為患者提供這種動力。但是,如果嚴重的痛苦從未存在過,或在治療期間消失,患者就會感到不知所措,這種動力也就無從産生瞭。於是,弗洛伊德又提齣,激發患者的另一種動力也可以是其對分析師的“愛”,當然這種“愛”並不是為瞭得到切實的性方麵的滿足,而是指患者十分樂意接受分析師的指導和幫助,並為此而感到精神上的滿足。乍聽起來,這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由於過度的感情欲求以及獲得他人認可的需要,幾乎所有神經癥患者,他們的愛的能力都已經受到瞭極大的破壞,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有些患者很自然地——我想,弗洛伊德已經考慮過這類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討好分析師的錶現。比如,會不加判斷地接受分析師的意見;又比如,他們把精神分析取得的成效錶現齣來。
……
前言/序言
卡倫·霍尼作品集:自我分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