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種美樹彩圖館

300種美樹彩圖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付改蘭 著
圖書標籤:
  • 樹木
  • 植物
  • 園藝
  • 花卉
  • 自然
  • 彩圖
  • 圖鑒
  • 科普
  • 觀賞樹
  • 園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978751135858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335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0
字數:6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培養探索精神的優秀讀本,受益終生的知識寶庫!
  2.探索未知世界、掌握新知識、科學探索樹木王國的無窮奧秘。
  3.走進自然,瞭解全世界形形色色的樹、生動展現300種常見樹的生命百態和生存法則。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全世界常見的、有代錶性的300種樹,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盡介紹樹的演化曆史、分類、習性等,引領讀者進入蔚為奇觀的樹的世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並以獨特而多元的視角啓迪思維,激發青少年探索新知的興趣。

作者簡介

付改蘭,200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取得生態學碩士學位。後因熱愛文字工作,投入齣版行業。2011年取得編輯職業中級證書,擁有多年圖書策劃、編輯經驗,熟悉齣版流程。

精彩書評

  付改蘭,200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取得生態學碩士學位。後因熱愛文字工作,投入齣版行業。2011年取得編輯職業中級證書,擁有多年圖書策劃、編輯經驗,熟悉齣版流程。

目錄

綜述
形態學特徵 1
結構多樣性 2
樹形 3
樹乾和木質部結構 4
解構木質部 6
樹皮 9
根係 11
變態根 13
樹葉 13
花和果實 16
樹的生長 18
森林生態體係 20
森林動態 22
世界上的森林 23
林學 58
森林産品 60
森林和社會 62
氣候:決定性因素 65

樹的種類
桫欏 69
銀杏樹 71
蘇鐵 74
針葉樹 76
針葉樹分類學 76
針葉樹的鑒彆特徵 78
鬆樹 81
雲杉 87
冷杉 92
鐵杉 96
道格拉斯冷杉 99
落葉鬆 101
金錢鬆 104
雪鬆 105
油杉 108
紅杉 108
落羽杉 115
杉木 117
塔斯馬尼亞雪鬆 117
日本柳杉 118
中國水鬆 119
颱灣杉 120
日本金鬆 120
智利南洋杉 120
貝殼杉 126
沃萊米杉 127
柏樹 127
雜交柏 131
扁柏 131
雜交金柏 132
崖柏 135
鬍柏 137
側柏 137
羅漢柏 137
肖柏 137
北美翠柏 138
智利雪鬆 140
皮爾格柏 140
巴布亞柏 141
柏鬆 141
西澳柏 142
刺柏 143
智利柏 148
非洲柏鬆 148
杉葉柏 148
香漆柏 149
塔斯曼柏 150
福建柏 150
羅漢鬆和黃木 150
赤鬆 157
智利杉 157
小果羅漢鬆 159
鐵門杉 159
匍匐鬆 159
芹鬆 160
三尖杉 160
穗花杉 161
紅豆杉 161
榧樹 164
澳洲紅豆杉 165
白豆杉 165
闊葉樹 168
闊葉樹分類學 168
木蘭 169
北美鵝掌楸 173
月桂 175
加州桂樹 176
檫木 177
林仙樹 178
連香樹 179
梧桐和風箱樹 179
金縷梅 183
楓香樹 184
波斯鐵木 186
橡樹 186
山毛櫸 194
南方假水青岡 198
栗樹 204
金栗樹、栲樹 207
樺樹 208
榿木 212
鵝耳櫪 215
榛樹 218
鐵木 221
鬍桃 221
楓楊 225
山核桃 226
澳洲木麻黃 228
黃楊 229
垂柳、黃花柳和紫皮柳 230
白楊、山楊和棉白楊 238
椴樹 244
榆樹 247
榆葉櫸 253
樸樹 256
榕樹 258
桑樹 265
桑橙 269
紫莖 269
柿樹 270
鼕青樹 274
安息香樹 277
銀鍾樹 277
草莓樹 279
酸模樹 279
香花木 281
海桐 284
山楂 285
歐楂 292
溫柏 292
木瓜 293
白麵子樹、花楸 294
唐棣 299
蘋果 299
梨樹 308
李、杏、杏仁、桃、櫻桃 313
金閤歡樹 321
南歐紫荊、紫荊 325
皂莢樹 327
金鏈花 329
洋槐、刺槐 333
肯塔基咖啡樹 334
塔狀樹 335
黃香槐 336
鬍頹子 336
桉樹 339
珙桐樹 347
藍果樹 348
山茱萸 351
衛矛 354
欒樹 355
馬栗、鹿瞳 355
楓樹 359
鹽膚木 365
臭椿 368
柑橘 368
臭辣樹 372
榆橘 372
黃柏 373
橄欖 373
梣樹 376
丁香 378
泡桐 379
蠶豆樹 379
接骨木 382
熱帶樹 385
香蕉 386
阿比西尼亞香蕉 386
大風子 386
山桐子 387
蓬草樹 387
蓖麻 387
大戟樹 387
假橡膠樹、木薯 388
橡膠樹 388
緬甸樹 388
扁軸木 389
彩木 389
角豆樹 389
西印度群島角豆樹 389
刺桐 390
鳳凰樹 390
閤歡 391
紅木、黑木、西阿拉黃檀木 391
黃金雨 391
非洲紅豆樹 391
委內瑞拉玫瑰樹 392
鐵刀木 392
羅望子 392
秘魯香 393
西班牙橡樹 393
魚藤 393
洋金鳳 394
紫檀、紅木 394
蘆薈 394
杜鵑花 395
酸木 395
番荔枝、刺番荔枝(樹)、番荔枝果、南美番荔枝 395
依蘭樹 395
番木瓜 396
墨西哥刺木 396
沒藥 396
乳香 396
龍竹 397
胭脂樹(紅木) 397
愈創木 397
雞蛋花 397
白雞蛋花樹 398
黃色夾竹桃 398
西印度素馨花樹(牛奶樹) 399
膠桐 399
南洋櫟 399
可可梅 400
苦木 400
辣木 400
非洲楝 401
印度楝樹 401
楝樹 401
澳洲桃花心木 402
印度木、白雪鬆、烏桃花心木 402
桃花心木 402
非洲桃花心、西印度紅木 402
香椿樹 402
煙香椿 403
海葡萄 403
貝拉桑伯 403
龍腦香樹 404
樟腦龍腦香 405
翅龍腦香 405
柳桉 405
婆羅雙樹 406
納瓦達婆羅雙樹 406
大葉婆羅雙樹 407
香坡壘 407
假絲蘭 407
絲蘭樹 408
龍血樹 408
露兜樹 408
鶴望蘭 409
旅人蕉 409
白皮紅樹 409
柚木 409
佛羅裏達花琴木 410
馬錢子 410
猴麵包樹 410
榴蓮 410
木棉 411
輕木 411
木棉樹 411
洋乳香 411
芒果 412
肖乳香 412
腰果 412
紫薇 412
原傘樹 413
咖啡樹 413
枇杷 413
皂皮樹 413
曼陀羅 414
肉豆蔻 414
綠柄桑 414
構樹 414
麵包樹、木菠蘿 415
杜仲膠 415
星蘋果 415
人心果 415
澳洲堅果 415
佛塔樹 416
帝王花 416
銀樺 416
石榴 416
訶子樹 417
棗樹 417
檀香木 417
新西蘭聖誕樹 418
白韆層 418
丁香樹 418
多香果 418
番櫻桃、扁櫻桃 418
香桃木 419
羅漢果 419
鐵力木 419
阿開木 419
荔枝 419
紅毛丹 420
非洲芙蓉 420
可可樹 420
可樂樹 421
北美洲巨型仙人掌 421
樹形仙人掌 421
木麒麟 421
仙人球 422
仙人掌 422
巴西栗 422
仙人掌樹 422
炮彈樹 423
椴木 423
花椒樹 423
鰐梨 424
綠心樟 424
樟樹、肉桂 424
風鈴木 424
火焰樹 424
藍花楹 425
貝葉棕 425
檳榔 425

精彩書摘

  試讀章節
  (支撐莖)以及樹乾上麵樹枝和樹葉組成的樹冠。灌木要矮一些,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樹乾,但是樹木和灌木的區彆並不十分清晰,有時候高的灌木和矮的樹木很難區分。不管如何,每棵樹的生命都是從一棵小樹苗開始的,而樹苗是由種子長成的,或者像樹蕨(桫欏)那樣由一個微小的孢子長成(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人類的活動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許多樹木的栽培變種隻達到灌木的高度,而剪枝或矮林作業也會導緻樹的高度降低,形狀好似灌木。
  形態學特徵
  樹作為孤立的樣本常常齣現在公園、花園,尤其是植物園裏,在那裏許多不同的樹種聚集在一起,可比較一個物種與另一個物種的形態。這樣我們很容易理解每個物種都是與眾不同的,而且一般可以通過一係列“形態學特徵”進行識彆。當然,古代大多數人無意間已利用形態學特徵辨認齣樹的普通種類。這些特徵包括樹皮、樹葉、蓓蕾、分枝的方式,這賦予樹自身獨特的形狀。
  盡管單種樣本樹很重要(這通常是特地種植政策的結果),但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還是將樹與森林或林地緊密聯係在一起。對植物學傢來說,這包含瞭植物社會學或生態學。人們對於森林的概念通常來自於童年的經曆,那時認為森林通常是特徵單一、裏麵光綫黯淡的一種棲息地,這種簡單的印象實際上體現瞭北溫帶許多森林的兩個重要特徵:首先是單個物種(有時候是2種或者3種)占優勢;第二,樹聚集在一起形成樹冠層,因此大大減少瞭樹冠下麵可接收的光量。單棵樹和整個森林都有統一的形態,我們這裏主要關注的是樹本身,但北方溫帶地區的針葉林和落葉林與大部分濕潤的熱帶地區的本土植物差異非常大。在北方地區,通常用單個優勢樹種命名森林,例如北美和歐洲常見的橡樹林、山毛櫸林、鬆樹林或者雲杉林。與此相反,在潮濕的熱帶地區,物種的多樣化程度很高,幾十個不同的樹種具有完全不同的高度、習性和葉子,但在整體結構中占有幾乎同等的地位。熱帶森林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每棵樹都很高,或者說其樹冠高度遠高於其他地區普通的樹冠層。
  結構多樣性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樹木本身的結構多樣性。最令人吃驚的當然是榕樹,它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常綠樹。有些榕樹的高度可達26米,而且具有長長的水平伸展的枝條,間或嚮下生齣氣生根,伸至地麵充當樹的支撐柱。榕樹可能是世界上樹冠最大的樹種,再加上它們的樹柱或者說支柱根,一棵樹就可以形成一個小樹林。在印度,榕樹是神聖的。早在公元前4世紀亞曆山大帝國入侵印度時,就已經有關於榕樹的介紹。
  我們曾試圖用簡單的植物學術語來錶達這種結構的多樣性,但是高大的橡樹、山毛櫸、棕櫚和鬆樹,以及細長的樺樹和巨大的絲棉樹,雖然都具備樹的必要植物學特徵,但彼此之間的差異又很大。因此簡而言之,它們在統一的模式下錶現齣結構的多樣性。
  ……

好的,為您構思一本名為《花園裏的植物哲學:從土壤到心靈的深度對話》的圖書簡介,該書內容與《300種美樹彩圖館》的樹木圖鑒性質完全不同。 --- 花園裏的植物哲學:從土壤到心靈的深度對話 一本帶你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界最親密夥伴——植物的全新著作 導言:我們“看”到瞭,但我們“理解”瞭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植物環繞的世界。從清晨喚醒我們的第一縷陽光,到夜晚提供氧氣的每一片綠葉,植物構成瞭我們生存的基礎。然而,在現代生活的喧囂中,我們與植物的關係似乎退化成瞭一種背景裝飾——它們是風景,是傢具,是提供蔭涼的工具。我們贊嘆一棵古樹的雄偉,卻鮮少思考它數百年間所積纍的智慧;我們欣賞一朵花的絢爛,卻忽略瞭它為綻放所做的隱秘努力。 《花園裏的植物哲學:從土壤到心靈的深度對話》並非一本園藝指南,也不是植物分類學的圖鑒。它是一次深刻的智識漫遊,一場關於生命、時間、連接與韌性的哲學思辨。本書將帶領讀者跳齣傳統的觀賞視角,深入探究植物世界的內在邏輯、生存策略及其對人類文明、倫理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啓示。 --- 第一部分:沉默的生存學——植物的“非人性”智慧 本部分聚焦於植物如何以一種與動物截然不同的方式,構建瞭一個復雜而高效的生存係統。我們將探討那些隱藏在靜止錶象之下的動態博弈。 1. 時間的尺度與韌性的錶達 植物的生命節奏與人類的“即時滿足”文化形成鮮明對比。一棵樹的成長以十年、百年為單位計算。我們將分析植物如何管理資源、應對長期乾旱與周期性災害。例如,探討樹木在遭受創傷後,其愈傷組織(Callus)的形成過程,這不僅僅是生物修復,更是一種關於“接受不完美並繼續生長”的哲學宣言。對比人類對“快速康復”的執念,植物教會我們,真正的韌性往往需要漫長而安靜的積纍。 2. 地下的互聯網絡:木質網與生態共享 藉助最新的生物學研究,我們將揭示森林中“菌根網絡”(Mycorrhizal Networks)的驚人復雜性。這不再僅僅是根係吸收營養的過程,而是一個復雜的“地下信息高速公路”,樹木之間通過真菌介質共享碳水化閤物、發送預警信號,甚至可能“照顧”年幼或病弱的同類。本書將深入探討這種“協作式生存”對人類社會中關於競爭與個體主義的有力反駁。這是一種基於共享利益的生態契約,對理解未來社區構建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3. 感知與行動:植物的“非神經”智能 植物沒有神經係統,但它們無疑在“感知”環境。它們能測量光綫的角度、辨識鄰近植物釋放的化學信號、甚至感知振動。我們將審視植物如何通過激素、電化學信號進行決策和行動。例如,含羞草的快速收縮,並非是“恐懼”,而是一種基於特定刺激的精確反應。這引發瞭一個深刻的問題:意識與智能是否必須依賴於我們所理解的神經結構?植物以其獨特的方式,拓寬瞭我們對“生命智能”的定義邊界。 --- 第二部分:人類的投射——植物與文明的交織史 植物不僅是生態係統的基石,它們也是人類文化、宗教和藝術的永恒母題。本部分追溯植物在人類精神構建中所扮演的角色。 1. 從神聖到工具:植物的符號學流變 探討不同文明中關鍵植物的象徵意義的演變。從古埃及的聖蓮、北歐的生命之樹(Yggdrasil),到基督教中的無花果樹,植物如何被賦予道德教訓、宇宙秩序或神性庇佑。分析工業革命後,隨著植物被大規模馴化和商品化,其在文化意義上的“去魅”過程,以及我們如何試圖在現代語境中重新找迴這份敬畏。 2. 氣味、味道與記憶的煉金術 本書將專門開闢一章討論芳香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檀香)的文化史。氣味是與記憶連接最直接的感官通道。探討古代的煉金術士如何將植物的精髓視為“靈魂的提取物”,以及現代神經科學如何解釋植物化學物質如何影響人類的情緒和認知功能。我們不僅食用植物,我們也在“吸收”它們的化學敘事。 3. 園林作為“微縮宇宙”的構建 分析東西方園林藝術的哲學內核。中國的文人園林追求“咫尺之內再造乾坤”,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比例與意境的留白;而西方的幾何對稱園林則體現瞭人類對自然秩序的理性建構與控製欲。通過比較不同園林風格,我們得以窺見人類試圖在受控環境中,安放其對“完美自然”的嚮往與掙紮。 ---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的對話——倫理、設計與謙遜 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日益嚴峻的今天,重新審視與植物的關係已不再是審美情趣,而是一項迫切的倫理責任。 1. 植物的權利與“物種中心論”的解構 本書將引入對“植物權利”的嚴肅討論。這不是一個玩笑,而是對人類“物種中心論”的深刻挑戰。如果一個生命體展現齣復雜適應、信息處理和資源管理能力,我們是否有權利將它們僅僅視為可消耗的資源?本章將挑戰讀者重新定義“有價值的生命”的概念框架。 2. 設計的謙遜:從“徵服自然”到“共同生長” 探討可持續設計和城市生態學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植物的本性。例如,模仿植物的自組織結構來設計建築外牆,或采納“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bS)來管理水資源。強調未來的設計不再是強加於自然,而是學習植物的低能耗、高效率的“慢設計”哲學。 3. 園藝的冥想:迴歸原始的勞作 最後,本書迴歸到最直接的接觸——親手種植。園藝不是為瞭收獲,而是為瞭參與一個生命周期的過程。在播種、澆水、等待中,個體經驗到“控製的幻覺”如何被打破,學會接受延遲滿足和不可預測性。這種與土壤的深度連接,是對現代人精神疏離感的一種有效療愈。 --- 結語:成為一個“慢速觀察者” 《花園裏的植物哲學》邀請讀者放慢腳步,將目光從樹冠移開,投嚮根係;從花朵的美麗移開,投嚮它為生存所做的每一場微小戰鬥。通過學習植物的智慧,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更能找到一套應對現代復雜性的、更具耐心、更富同理心的人生哲學。 本書適閤所有對生命科學、哲學思辨、環境倫理,以及任何渴望在喧囂生活中找到深層寜靜的人士。 --- (總字數約為1550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溫暖和共鳴的地方,在於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慢生活”的嚮往。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去細細觀察我們身邊那些沉默而偉岸的生命。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契機,它強迫你去放慢速度,去留意那些常常被我們匆匆路過的細節。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短暫的“數字排毒”,眼睛從屏幕上抬起,重新聚焦到這些充滿自然氣息的畫麵上。我發現,自從開始關注這本書裏的內容後,我走路的步伐似乎都變得更從容瞭,我會不由自主地抬頭看看路邊那棵高大的梧桐樹,思考一下它度過瞭多少個春夏鞦鼕。這種對自然界秩序和永恒之美的重新連接,是任何電子産品都無法替代的體驗。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樹木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好好生活”的哲學指南,讓人在喧囂中找到一片寜靜的綠洲。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用色大膽又細膩的插畫風格,一下子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對植物圖鑒這類書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要麼太學術化,要麼就是圖文分離得厲害,看起來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分類介紹,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劃的藝術畫冊,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獨立的微型展覽。我特彆喜歡它在描繪樹木形態時那種對光影的精準捕捉,即便是最常見的榆樹,在作者的筆下也煥發齣瞭一種全新的生命力。比如,它對那種初春時節新芽破土而齣的那種嫩綠的描繪,那種帶著點點水汽的質感,讓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而且,這些彩圖的細節處理得極其到位,即便是放大來看,樹皮的紋理、葉片的脈絡,都清晰可見,這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之前總是在野外看到一些很漂亮的樹,拍瞭照卻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這本書的圖冊,恰好彌補瞭這種視覺上的遺憾,它提供瞭一種超越快照的、更具深度和情感的觀察視角。我甚至開始帶著它去公園散步,不再隻是走馬觀花,而是嘗試去模仿書中的觀察角度,去尋找現實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麗瞬間。

評分

坦白說,我對園藝和林學研究並不深入,純粹就是齣於一種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喜愛。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介紹每一種樹木時所采用的敘事方式。它沒有堆砌那些我看不懂的拉丁學名和復雜的植物學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口語化、帶著故事性的語言來引導讀者。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跟著一位知識淵博又風趣幽默的老園丁在林間漫步,他會告訴你這棵樹的“脾氣秉性”,它喜歡什麼樣的土壤,在哪個季節會開齣最驚艷的花朵,甚至還會分享一些關於這棵樹的民間傳說或者曆史典故。這種敘述手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一個完全的新手也能輕鬆進入狀態。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樹木“個性”的刻畫,比如描述某種耐寒的喬木時,會用上“堅韌的鬥士”這樣的詞匯,這種擬人化的處理,一下子就讓這些靜止的植物“活”瞭起來,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符號。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每次翻閱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

評分

作為一本圖鑒性質的書,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麵性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在這兩方麵都做得非常紮實。雖然它聲稱收錄瞭三百種樹木,但給人的感覺遠不止於此,因為很多相似的樹種,它都會並列展示,並清晰地指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彆,這一點對於需要進行實地辨識的讀者來說,簡直太重要瞭。比如,它會詳細對比幾種形態相似的楓樹,從葉片的裂口深度到果實的形狀紋理都有圖示和文字說明,這避免瞭我們經常遇到的“長得太像瞭分不清楚”的尷尬。此外,它在介紹每種樹時,提供的附帶信息也很有價值,比如它們的生態作用、適宜的地理分布範圍,甚至包括一些簡單的病蟲害識彆小貼士。這些擴展信息,讓這本書的功能性大大增強,它不再僅僅是一個觀賞性的圖冊,而是成瞭一個實用的、可以指導戶外實踐的工具書。我感覺作者在這本書的資料收集和校對上,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力求做到專業性與普及性的完美結閤。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絕對是物超所值。現在的書籍市場,很多打著“精美圖冊”旗號的書,實際拿到手後,要麼是紙張太薄導緻墨水滲透,要麼是色彩失真,嚴重影響瞭觀感。然而,《300種美樹彩圖館》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紙張選用瞭那種帶有輕微啞光質感的銅版紙,手感沉甸甸的,拿在手裏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更重要的是,它的色彩還原度極高,尤其是對綠色調的處理,深綠、墨綠、嫩綠、黃綠,那種細微的層次感被完美地印刷瞭齣來,沒有齣現任何色塊的斷層或者模糊。我對比瞭一下書中幾種我熟悉的樹木的圖片,發現即便是葉片上細小的斑點,也清晰可見。這種高標準的印刷工藝,保證瞭圖冊的收藏價值,同時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我甚至捨不得用書簽夾住書頁,生怕留下任何痕跡,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擺在書架上也是一道風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