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

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元秀 編
圖書標籤:
  • 生物學
  • 普通生物學
  • 王元秀
  • 第二版
  • 教材
  • 大學教材
  • 生命科學
  • 基礎生物學
  • 細胞生物學
  • 分子生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5486
版次:2
商品編碼:1201107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5
字數:61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專業學生使用,也可為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由王元秀主編的《普通生物學》一書自2010年8月齣版發行以來,取得瞭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全國各大院校的歡迎和好評。該教材既強調知識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又注重知識結構的係統性和完整性,理論闡述深入淺齣,內容精煉,貼近實際應用需求,對學生今後的工作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該書將基礎知識與學科前沿有機結閤,為本科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為麵嚮生物專業的教學用書,該書的定位十分適閤本科生的教學需要,發行遍布北京、天津、浙江、河南、吉林、遼寜、黑龍江、山東、四川、湖北、陝西、福建、廣東等多個省市,除被國內高校圖書館收藏外,被包括濟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深圳大學、北京聯閤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天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長春科技學院、河北北方學院、北京職業技術學院、昆明學院等眾多院校選用為教學用書或參考書。該教材的齣版,是對國內相關教材的積極補充,是業內公認的優質教材。

內容簡介

《普通生物學》(第二版)內容由生物的基本特徵切入,從生命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生物的遺傳與進化,到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分類,後到生態係統,包括瞭生物分子與細胞、生物的遺傳與變異、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環境與生態等內容。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專業學生使用,也可為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目錄

緒論1
一、生物學的定義1
二、生命的基本特徵1
三、生物學的發展簡史3
四、生物學的分科5
五、生物的分類係統7
六、生物學的研究方法9
本章小結10
復習思考題10
第一部分生物分子與細胞 / 11
第一章生命的化學基礎12
第一節元素組成12
第二節分子組成13
一、糖類13
二、脂類14
三、蛋白質16
四、核酸16
五、水17
六、無機鹽17
本章小結18
復習思考題18
第二章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19
第一節細胞的形態和類型19
一、細胞的大小19
二、細胞的形態20
三、細胞的類型21
第二節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23
一、生物膜23
二、細胞壁25
三、細胞質及其內含物26
四、細胞核33
第三節細胞的增殖36
一、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37
二、細胞周期各時相的主要事件38
三、細胞有絲分裂(M期)增殖的過程38
四、細胞增殖調控的基本原理41
第四節細胞的生長和分化42
一、細胞的生長42
二、細胞的分化43
三、細胞分化的主要機製44
本章小結44
復習思考題45
第三章細胞的代謝46
第一節細胞呼吸46
一、糖酵解47
二、有氧氧化47
三、生物氧化48
四、無氧途徑50
五、 食物中其他營養的氧化52
第二節光閤作用53
一、光反應 53
二、碳反應56
本章小結58
復習思考題59
第二部分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 61
第四章減數分裂62
第一節減數分裂過程62
一、減數分裂的過程62
二、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不同64
三、減數分裂的意義64
第二節人的精子與卵子的發生65
一、精子的發生65
二、卵子的發生65
本章小結67
復習思考題67
第五章遺傳的基本定律68
第一節單基因遺傳定律68
一、遺傳第一定律68
二、遺傳第二定律71
三、遺傳第三定律73
第二節單基因遺傳的應用76
一、係譜和係譜分析76
二、單基因遺傳的遺傳方式76
三、單基因病的遺傳異質性82
四、兩種單基因病的遺傳83
五、單基因遺傳病發病風險的估計84
第三節多基因遺傳85
一、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85
二、多基因遺傳的特點86
三、多基因遺傳病87
第四節染色體遺傳90
一、性染色體與伴性遺傳90
二、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91
三、細胞質遺傳94
本章小結95
復習思考題95
第六章基因及其錶達與調控96
第一節遺傳物質96
一、核酸是遺傳物質96
二、核酸分子的結構與功能97
三、基因的概念及其發展100
第二節基因錶達102
一、轉錄102
二、RNA聚閤酶102
三、翻譯103
第三節基因錶達的調控104
一、概述104
二、原核基因錶達的調控105
三、真核基因錶達的調控106
本章小結107
復習思考題107
第七章基因工程109
第一節基因工程概述109
一、基因工程的相關概念109
二、基因工程的發展曆程109
三、基因工程的應用110
四、基因工程及其産品安全性問題111
第二節基因工程過程111
一、目的基因的分離111
二、載體及其前處理112
三、重組DNA分子的構建112
四、重組DNA分子導入受體細胞112
五、重組剋隆的篩選113
本章小結113
復習思考題114
第三部分植物生物學 / 115
第八章植物的組織與器官116
第一節植物的組織116
一、植物組織的概念116
二、植物組織的類型116
第二節植物的器官122
本章小結122
復習思考題122
第九章植物的結構與功能123
第一節植物的生長、生殖123
一、植物的生長123
二、植物的生殖125
第二節植物的營養133
一、根133
二、葉139
三、莖142
第三節植物的調控145
一、植物激素對生長發育的調控145
二、植物營養生長的調控148
三、植物生殖生長的調控149
四、植物成熟、衰老的調控151
本章小結152
復習思考題153
第十章植物的類群154
第一節藻類植物154
一、藍藻門(Cyanophyta)155
二、綠藻門(Chlorophyta)156
三、紅藻門(Rhodophyta)156
四、褐藻門(Phaeophyta)158
五、其他各門藻類159
六、藻類植物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160
第二節菌類植物161
一、細菌門(Bateriophyta)161
二、黏菌門 (Myxomycota)161
三、真菌門 (Eumycota)162
第三節地衣植物162
一、主要特徵162
二、分類及常見種類163
三、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經濟價值163
第四節苔蘚植物163
一、主要特徵163
二、分類及常見種類165
三、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166
第五節蕨類植物167
一、主要特徵167
二、分類及常見種類169
三、蕨類植物的經濟價值170
第六節裸子植物170
一、主要特徵171
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172
三、分類及常見種類173
四、裸子植物經濟價值175
第七節被子植物176
一、主要特徵176
二、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和演化趨嚮176
三、被子植物分類的論據177
四、分類及常見種類178
本章小結189
復習思考題189
第四部分動物生物學 / 191
第十一章動物的組織器官與係統192
第一節動物的組織192
一、上皮組織192
二、結締組織194
三、肌組織197
四、神經組織198
第二節動物的器官與係統199
本章小結200
復習思考題200
第十二章動物的結構與功能201
第一節動物的保護、支持與運動201
一、皮膚及其衍生物201
二、骨骼係統203
三、肌肉係統204
四、動物的運動方式206
第二節動物的營養與消化208
一、營養與攝食208
二、動物的消化係統208
三、人體的消化係統208
第三節動物的循環與免疫210
一、無脊椎動物的循環係統211
二、脊椎動物的血液循環係統211
三、人體循環係統212
四、血液216
第四節動物的呼吸218
一、呼吸形式218
二、氣體交換與運輸219
三、呼吸運動的調節220
第五節動物的排泄220
一、排泄係統220
二、排泄的一般機理222
第六節動物的體液調節224
一、無脊椎動物的激素224
二、脊椎動物的內分泌腺與激素224
三、激素作用的基本機製228
第七節動物的神經調節228
一、神經元的作用機製228
二、神經係統229
第八節動物的生殖與發育234
一、生殖形式234
二、生殖係統235
三、受精237
四、個體發育237
本章小結240
復習思考題241
第十三章動物的類群242
第一節原生動物門242
一、原生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42
二、原生動物門的分類243
三、代錶動物——綠眼蟲245
四、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246
第二節海綿動物門246
一、多細胞動物的起源246
二、海綿動物的主要特徵247
三、海綿動物的分類249
第三節腔腸動物門249
一、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49
二、腔腸動物門的分類250
三、代錶動物——水螅251
四、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係252
第四節扁形動物門253
一、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53
二、扁形動物門的分類254
三、代錶動物——三角渦蟲255
第五節綫形動物門256
一、綫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56
二、綫形動物門的分類257
第六節軟體動物門258
一、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58
二、軟體動物的生活習性259
三、軟體動物門的分類259
四、代錶動物——無齒蚌260
第七節環節動物門261
一、環節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62
二、環節動物門的生活習性262
三、環節動物門的分類262
四、代錶動物——環毛蚓263
五、環節動物的經濟意義264
第八節節肢動物門265
一、節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65
二、節肢動物門的生活習性266
三、節肢動物門的分類266
四、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272
第九節棘皮動物門272
一、棘皮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72
二、棘皮動物的生活習性273
三、棘皮動物的分類273
四、棘皮動物的經濟意義273
第十節脊索動物門274
一、脊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274
二、脊索動物門的分類275
三、脊椎動物亞門的代錶類群276
本章小結299
復習思考題300
第五部分生命的起源與進化 / 303
第十四章生命的起源304
第一節生命起源的假說304
一、特創論(神創論)304
二、自然發生說(自生論)305
三、宇宙胚種說(宇生論)306
四、新“自然發生說”(化學進化說)306
第二節生命的化學起源307
一、生命起源的條件307
二、生命起源的過程308
三、有關生命起源問題的探討313
本章小結315
復習思考題315
第十五章生物的進化316
第一節達爾文學說316
一、進化理論的創立316
二、達爾文學說的主要內容和意義320
三、達爾文學說的發展321
四、關於進化學說的討論322
第二節生物的係統發育322
一、地質年代322
二、生物界係統發育概況324
三、植物的係統發育326
四、多細胞動物的係統發育327
本章小結329
復習思考題330
第六部分環境與生態 / 331
第十六章生物與環境332
第一節環境因子332
一、光照333
二、溫度334
三、水分334
四、生物與有機環境的關係335
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的關係335
一、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規律336
二、生物的生態適應336
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337
四、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337
本章小結338
復習思考題338
第十七章生物種群和群落339
第一節種群339
一、種群的基本特徵339
二、種群的數量增長模型及變化341
第二節生物群落341
一、生物群落三維結構342
二、生物群落的數量特徵343
三、生物群落的演替343
四、生物群落的類型與分布344
本章小結345
復習思考題345
第十八章生態係統346
第一節生態係統的結構346
一、生態係統的基本特徵346
二、生態係統的組成成分347
三、生境與生態位347
四、生態係統的時空結構348
第二節生態係統的基本功能348
一、生物生産348
二、能量流動349
三、物質循環352
四、信息傳遞354
第三節生態係統平衡356
一、生態平衡356
二、生態係統的演替358
三、生態係統的類型與特點359
本章小結360
復習思考題361
參考文獻362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一本不同於《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的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一個內容豐富、結構清晰的參考,同時避免提及任何AI相關或重復您提問的內容。 --- 科學前沿的探索:生命科學導論 導論:解碼生命的復雜性 本書《科學前沿的探索:生命科學導論》旨在為渴望深入理解現代生命科學核心概念與最新進展的讀者提供一份全麵而富有啓發性的指南。與側重基礎知識體係構建的傳統教材不同,本書將視角聚焦於當代生物學研究中那些最具活力、最引人入勝的前沿領域。我們希望通過整閤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多個維度的知識,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動態的、與時俱進的生命科學認知框架。 全書不以某一特定學科的權威教科書為藍本,而是以問題驅動(Problem-Driven)的方式展開敘述,引導讀者思考當前生物學界麵臨的重大挑戰,例如復雜疾病的機製、生物多樣性的維持、以及生命起源的根本問題。我們相信,真正的理解來源於對知識的批判性吸收和應用,而非單純的記憶。 第一部分:分子機器的精妙運作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層次——分子層麵。我們摒棄瞭對經典生物化學路徑的冗長復述,轉而關注分子生物學革命帶來的新視角。 第一章:基因錶達的動態調控網絡 本章著重解析瞭真核生物中基因錶達的復雜調控。我們詳細介紹瞭錶觀遺傳學(Epigenetics)如何通過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等機製,實現細胞身份的穩定性和可塑性。重點探討瞭非編碼RNA(ncRNA)傢族——包括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在轉錄後調控中的“指揮傢”角色。通過解析真實案例研究,讀者將理解這些調控元件如何協同工作,精確控製數萬個基因的開關。 第二章:蛋白質摺疊、錯誤與疾病 蛋白質是執行生命功能的主要分子機器。本章超越瞭標準的結構與功能介紹,聚焦於蛋白質摺疊的內在物理化學原理,以及“錯摺疊”(Misfolding)如何引發嚴重的疾病。我們探討瞭伴侶蛋白(Chaperones)在確保蛋白質正確摺疊中的作用,並詳細剖析瞭朊病毒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錯誤摺疊蛋白的聚集機製和毒性路徑。此部分強調瞭結構生物學(如冷凍電鏡技術)在解析這些動態過程中的關鍵貢獻。 第三章:細胞通訊與信號轉導的復雜邏輯 細胞間的對話是多細胞生命體的基礎。本章著重於非經典信號通路,例如G蛋白偶聯受體(GPCRs)的超傢族多樣性及其在藥物設計中的重要性。我們還探討瞭細胞如何集成來自不同信號源的信息,實現復雜的決策過程,例如細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對這些信號網絡的深入理解,是免疫學和癌癥生物學研究的基石。 第二部分:整閤組學視角下的生命全景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生物學正在迅速從還原論走嚮係統論。本部分介紹瞭當前理解生命係統所需的工具和方法論。 第四章:基因組學的深度挖掘 本章聚焦於後基因組時代的研究範式。我們詳細介紹瞭全基因組測序(WGS)和全外顯子測序(WES)的原理及其在物種比較和疾病易感性研究中的應用。特彆關注單細胞測序技術(Single-cell Sequencing)的革命性影響,它使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繪製細胞異質性圖譜,揭示組織內部的精細結構。對人類基因組變異與錶型關聯的探討,將引導讀者理解遺傳學在個性化醫療中的潛力。 第五章:微生物組:被忽視的“器官” 人體內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組(Microbiome)——已被證實對宿主的生理、免疫和神經功能有著深刻影響。本章係統梳理瞭腸道微生物組的結構、功能多樣性及其與宿主代謝物的相互作用。我們探討瞭“菌群-腸-腦軸”的概念,以及通過益生菌、糞菌移植等手段調控微生物組以治療疾病的最新臨床嘗試。本章強調瞭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宏大生態係統中的基因功能。 第六章:係統生物學的建模思維 係統生物學超越瞭對單個基因或蛋白質的研究,緻力於構建生物係統的數學模型。本章介紹瞭計算生物學在模擬代謝網絡、基因調控網絡中的應用。讀者將學習如何利用微分方程和網絡拓撲分析來預測細胞行為,並理解建模在實驗設計和數據解釋中的指導作用。 第三部分:生命在時間與空間中的演化與分布 本部分將視野擴展到更宏觀的尺度,探討生命在地球曆史上的演化軌跡及其對當前生物多樣性的塑造。 第七章:演化生物學的當代挑戰 本章不僅迴顧瞭自然選擇的基本原理,更聚焦於演化生物學的前沿議題,如:水平基因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在原核生物演化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對適應性(Adaptation)的更精細理解,包括對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的分子機製分析。我們還將探討“現代演化”(Evolution in Real Time)的案例,例如抗生素耐藥性的快速擴散,以此說明演化規律在人類社會中的緊迫性。 第八章:生態係統功能與氣候變化反饋 生態學部分著重於生態係統層麵的復雜互動及其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本章詳細分析瞭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力,並探討瞭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如碳循環、氮循環)中生物活動的關鍵作用。特彆關注瞭氣候變化背景下,物種分布的遷移、生態係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的退化,以及“生態係統工程”(Ecosystem Engineering)的概念,即生物如何主動重塑其物理環境。 第九章:閤成生物學與生命的重塑 作為生命科學的終極應用領域之一,閤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緻力於設計和構建具有全新功能的生物係統。本章介紹瞭基因綫路的設計、模塊化元件的構建,以及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工具在加速生命係統工程化中的巨大潛力。我們討論瞭閤成生物學在可持續能源生産、新型生物材料製造和基因治療等領域的最新突破,同時也審視瞭其背後的倫理和社會責任。 結語:麵嚮未來的生命科學傢 本書的結尾部分提醒讀者,生命科學是一個持續被顛覆的領域。未來的生物學傢需要跨越學科壁壘,熟練掌握計算工具,並保持對倫理邊界的警惕。通過本導論的學習,讀者應能跳齣孤立知識點的限製,以更宏大、更動態的視角迎接生命科學的無限可能。 ---

用戶評價

評分

《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這本書,我拿到手後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當然,這裏的厚重感既包含瞭它實際的物理體積,也暗示瞭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給人一種沉靜而專業的學術氛圍。打開之後,我首先會快速翻閱目錄,瞭解全書的知識脈絡。從目錄的設置來看,它基本上涵蓋瞭高中到大學低年級生物學教學的核心內容,從分子層麵到個體層麵,再到群體和生態層麵,都有所涉及。 我對書中對生命分子這部分內容的展開方式比較好奇。我期望它能夠清晰地介紹核酸、蛋白質、碳水化閤物和脂質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結構、性質以及它們在生命活動中的功能。例如,對於蛋白質,我希望書中不僅能講解氨基酸的序列如何決定蛋白質的三維結構,還能進一步說明不同結構類型(如酶、抗體、載體蛋白)如何對應其多樣化的功能。如果能配以一些經典的結構模型圖,那將是非常直觀的。 在細胞生物學部分,我特彆關注書中對細胞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闡述。細胞器,如綫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每一個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協同工作,維持著細胞的生命活動。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每個細胞器的結構特點,並重點解釋它們是如何完成各自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和能量的傳遞與調控的。例如,內質網與高爾基體在蛋白質的閤成、加工和運輸過程中的協同作用,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環節。 此外,遺傳學和進化論是生物學中我一直感到既神秘又著迷的部分。我期待《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在遺傳學方麵,能從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講起,然後過渡到更復雜的遺傳現象,如伴性遺傳、多基因遺傳,以及分子遺傳學的基礎,例如DNA復製、轉錄和翻譯的過程。而在進化論部分,我希望書中能係統地介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以及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觀點,包括基因頻率的改變、物種形成機製等。 總體而言,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它能夠提供一個既有廣度又不乏深度的生物學知識體係。它應該能夠在我心中構建起一個清晰的生命科學圖譜,讓我不僅瞭解“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和“怎麼做”,從而為我進一步探索生命世界的奧秘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初次接觸《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在細節呈現上的嚴謹。這本書並非僅僅羅列知識點,而是力圖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背後,都給予充分的解釋和論證。例如,在探討進化論時,我希望能看到書中不僅會提及“自然選擇”這一核心概念,更會引用一些具體的、具有說服力的實例,來佐證其科學性。比如,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觀察到的雀鳥喙的形態變化,或者工業革命時期樺尺蛾顔色的適應性進化等。這些具體的案例,能夠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鮮活,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我個人尤其看重書中關於“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起源”這些哲學性與科學性相結閤的探討。生物學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的科學,其根本問題是如何定義的?生命具備哪些基本特徵?這些特徵是如何在演化的過程中形成的?書中是否會從宏觀的視角,引領讀者去思考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並且,對於生命起源這一科學界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團,書中是否會介紹目前主流的科學假說,並闡述支持這些假說的證據,同時也能坦誠地指齣其局限性? 另外,在生態學章節,我希望看到對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生態係統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理解生物如何適應環境,以及生物之間如何形成復雜的食物網和能量流動,對於認識地球生態的平衡至關重要。書中是否會介紹不同類型的生態係統,如森林、草原、海洋等,並分析它們各自的特點和生物多樣性?同時,對於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也期望書中能夠有相應的論述,以提升讀者的環保意識。 我比較傾嚮於那種能夠引發思考的講解方式。在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之後,如果書中能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讀者去進一步探索,或者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那將極大地提升學習的深度和趣味性。例如,在講解基因工程時,是否會探討其在農業、醫藥等領域的應用,以及相關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總而言之,《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給我的感覺是一本充滿瞭科學探索精神的書籍。它不僅緻力於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讀者的科學思維方式,以及對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科學的魅力,並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

拿到這本《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時,我首先留意到的是它在結構設計上的用心。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非常清晰,每一個大章節都圍繞著一個核心主題展開,例如“生命的化學基礎”、“細胞”、“遺傳”、“進化”等等。這種結構邏輯性很強,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清晰的知識體係,避免在龐雜的信息中迷失方嚮。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到應用,一步步地引導讀者深入理解。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在解釋一些復雜概念時,作者采用瞭多種闡釋手段。有時候是詳細的文字描述,有時候則輔以大量的圖錶和示意圖。我尤其看重那些高質量的插圖,它們能夠形象地展現生物體的結構、功能以及各種生命過程。比如,在講解細胞呼吸時,如果能有清晰的代謝途徑圖,並標注齣關鍵的酶和能量轉化過程,那對我理解這個過程將會有極大的幫助。而且,我注意到書中的圖例說明也十分詳盡,不會讓讀者産生歧義。 關於內容的深度,我認為這本書在廣度和深度上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沒有過於追求對每一個細節的極緻挖掘,而是著重於傳達生物學最核心、最普遍的原理和概念。這樣一來,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夠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生物學有一個比較全麵的瞭解,並且能夠掌握學習更深入內容的基礎。同時,對於一些重要的概念,書中的講解也顯得十分透徹,能夠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從語言風格上來說,這本書的錶達方式也比較多樣化。在講解基本概念時,語言是比較簡潔明瞭的,力求清晰易懂。但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討的議題時,比如關於進化機製的討論,語言就會顯得更加嚴謹和富有邏輯性。我喜歡這種根據不同內容調整錶達方式的做法,它能夠讓讀者在保持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能夠體會到不同知識點的特點。 總的來說,我認為《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上都下瞭不少功夫。它提供瞭一個紮實而全麵的生物學入門平颱,通過清晰的結構、豐富的圖示和多樣的講解方式,有效地幫助讀者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式。

評分

《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這本教科書,我拿在手裏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和精美的封麵設計所吸引。封麵上的圖案,我猜測應該是某種細胞結構的示意圖,色彩搭配十分和諧,給人一種嚴謹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有一定的韌性,摸起來很舒服,而且印刷的字體大小適中,排版也顯得很清晰,不會有那種壓抑感,讀起來眼睛也不容易疲勞。 第一眼掃過目錄,就覺得內容涵蓋範圍相當廣。從最基礎的生命起源、生物分子,到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再到遺傳、進化、生態等等,幾乎囊括瞭現代生物學的主要分支。每一章節的標題都經過瞭精心設計,既有概括性,又不失專業性,讓我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瞭初步的認識和期待。我尤其關注那些圖文並茂的部分,因為我一直認為,生物學是一個視覺化的學科,好的插圖和清晰的圖解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DNA的雙螺鏇結構、細胞器之間的相互作用,甚至是復雜的信號傳導通路,如果能配以高質量的插圖,那將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在初步瀏覽瞭幾章之後,我發現書中對一些基礎概念的闡述似乎非常到位。例如,關於生命的基本特徵,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幾個簡單的條目,而是通過更深入的解釋,試圖展現這些特徵是如何在各種生物體中體現齣來的,並且強調瞭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無疑是非常友好的。它不像有些書那樣,上來就拋齣大量專業術語,而是從最根本的問題入手,逐步引導讀者建立起對生命現象的整體認知。 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整本書,但我可以預見,這本書在教學方法上應該也花瞭不少心思。例如,我注意到一些章節後麵可能附帶瞭思考題或者習題,這對於鞏固學習內容非常有幫助。另外,如果書中還能夠引用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那就更好瞭。畢竟,生物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學科,瞭解前沿的動態能夠激發我的學習興趣,也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科學的魅力所在。 總體來說,從外觀到內容框架,《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給我留下瞭一個非常積極的初印象。它給人的感覺是既嚴謹專業,又不失親和力,似乎真的為初學者量身定製。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係統地學習生物學的知識,建立起紮實的學科基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真正地愛上這門迷人的科學。

評分

《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這本書,我拿到手後,首先就被它簡潔而富有質感的封麵設計所吸引。封麵上的一些抽象的生物學圖案,雖然我不能立即辨認齣其具體含義,但卻透露齣一種科學的嚴謹與生命力的交織。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非常舒適,厚實而有彈性,印刷的字跡清晰銳利,排版也顯得疏朗有緻,即便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度的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係統學習的教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我對書中關於“新陳代謝”和“能量流動”的講解充滿瞭期待。生命的維持離不開物質的不斷攝入、轉化和能量的有效利用。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新陳代謝的概覽,包括閤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的基本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在細胞內進行的。尤其是在能量流動方麵,我期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光閤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關鍵過程,不僅要介紹其化學方程式和反應步驟,更要著重闡述其在整個生態係統能量傳遞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能量是如何以ATP等形式被儲存和利用的。 在“遺傳與變異”這個部分,我希望能夠看到對DNA分子結構及其功能進行詳細解讀。DNA作為生命的遺傳物質,其結構決定瞭其編碼、復製和傳遞遺傳信息的能力。我期待書中能夠清晰地描繪DNA的雙螺鏇結構,並解釋堿基配對原則,以及DNA復製的半保留復製機製。同時,對於基因突變及其在進化中的作用,也希望能有深入的分析。如果能穿插一些分子遺傳學領域的經典實驗,例如赫爾希-蔡斯實驗,那就更能幫助我理解這些抽象概念。 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能夠激發思維的講解方式。在某些章節的末尾,如果能設置一些“討論與思考”的環節,提齣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者引導讀者去思考一些尚未完全解決的科學難題,那將極大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討論免疫係統時,是否會探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因,或者疫苗研發的最新進展,並引發讀者對未來醫學發展的思考? 總而言之,《普通生物學(王元秀,第二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本設計精良、內容紮實的教科書。它不僅在知識的傳授上追求嚴謹與全麵,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似乎也花瞭不少心思,旨在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係統而富有邏輯的生物學知識體係,並激發對生命科學的持久興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