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关于书法理论的论著,其出版之后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书从思想性上说,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康氏在书中对清代书法理论“扬碑抑帖”进行了阐发和增广,总结了清代后期的“碑学”。指出书法的目的是“著圣道,发王制,洞人理,穷物变”,提倡书法艺术的变革,在书中他也不忘时时体现出他强烈的变法思想。全书六卷二十七章,叙目一篇,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全书涉及面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康有为(1858—1927),广东省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领导过著名的“公车上书”。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
總 目
一 評 介
七 廣藝舟雙楫書影(景东别墅珍藏本)
九 原刊本卷首 叙目
一九 卷一 原書第一三九卷一 尊碑第二
四五 卷一 購碑第三
八五 卷二 體變第四
九五 卷二 分變第五
一一六 卷二 説分第六
一四一 卷二 本漢第七
一六三 卷三 傳衛第八
一七〇 卷三 寶南第九
一七八 卷三 備魏第十
一八六 卷三 取隋第十一
一九五 卷三 卑唐第十二
二〇七 卷四 體系第十三
二二二 卷四 導源第十四
二二九 卷四 十家第十五
二三六 卷四 十六宗第十六
二四四 卷四 碑品第十七
二五六 卷四 碑評第十八
二六一 卷四 餘論第十九
二七三 卷五 執筆第二十
二八九 卷五 綴法第二十一
三〇六 卷五 學叙第二十二
三一五 卷五 述學第二十三
三二三 卷六 榜書第二十四
三三四 卷六 行草第二十五
三四三 卷六 干禄第二十六
三六五 卷六 論書絶句第二十七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出版方对这套丛书的用心。封面设计充满了古典韵味,那种沉静的墨色与烫金的字体结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与历史感。当我捧起它的时候,就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痕迹,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的质感,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翻开内页,你会发现排版极为考究,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尤其是那些历史文献的影印件,清晰度令人赞叹,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墨迹,也能被细腻地还原出来,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可以说,光是摆在书架上,它就已经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对阅读仪式感的回归。每一次把它拿出来,都是一次对知识的敬畏与珍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地方文史的爱好者,我必须称赞这套丛书在史料搜集上的广度和深度。它所涵盖的资料之丰富,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我以为早已散佚或者只存在于某些偏远档案室的珍贵文本,竟然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影印或整理后的版本。这种“集大成”的努力,对于抢救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资料,而是通过精心的分类和对不同史料的交叉印证,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叙事框架。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线索和值得深入挖掘的切入点。这套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献汇编”,它更像是一部活态的、仍在呼吸的文化基因库,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而多元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严谨,脉络清晰,简直是初学者进入某个特定领域的一座灯塔。我原以为涉及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文献,内容会晦涩难懂,但事实恰恰相反,编者显然在导读和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他们并非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从宏观的背景介绍到微观的细节分析,过渡得极为自然。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让人在阅读中几乎没有感到任何认知上的阻碍。尤其是那些复杂概念的解释,用词精准且生动,成功地将原本遥远的古代知识拉近到了现代读者的理解范围之内。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那种让你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觉间吸收了大量信息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意境。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和图像的简单集合,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古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是如何渗透在日常的点滴细节之中的。那些看似寻常的记载背后,蕴含着对天地、对人伦的深刻理解。这种对“道”的探寻,使阅读过程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华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洗礼。它迫使你慢下来,去体悟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去思考那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被我们遗忘的、关于“本真”的议题。读完之后,心灵仿佛被涤荡过一般,对周遭的一切都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与审视。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丛书对我的影响,那便是“重构”。在此之前,我对这个特定文化领域的认识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然而,这套丛书的出现,如同那条看不见的丝线,将所有松散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串完整的、具有强大张力的项链。我发现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在新的文献组合和编排逻辑下,突然变得豁然开朗,那些历史的因果链条变得清晰可见。这种“重构”带来的知识升级体验是极其愉悦和强大的。它不仅填补了我认知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一种更系统、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和梳理历史资料,为我未来的学习和探索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评分同城快递当天就到
评分好评!包装完好,快递到家。满意!
评分同城快递当天就到
评分好评!包装完好,快递到家。满意!
评分书很有意义!
评分好评!包装完好,快递到家。满意!
评分书很有意义!
评分同城快递当天就到
评分同城快递当天就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