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集解释要

春秋左传集解释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安顺 著,张新科 编
图书标签:
  • 春秋左传
  • 左传
  • 集解
  • 史学
  • 古代文献
  • 经典
  • 注疏
  • 历史
  • 文化
  • 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92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13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雕龙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春秋左传》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属于五经四书之一。西晋杜预对《春秋左传》作了全面的注释,这是流传至今*早*的注本。唐孔颖达同时对《春秋左传》和《杜注》作了注释,称作《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集解释要》是《春秋左传》的选注本,所选内容包括《春秋左传》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礼俗、典制等,偏重史学和文学价值高、思想性强、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篇目。《春秋左传集解释要》正文采用编年体。注释采用注疏体,先列《杜注》,次列《春秋左传集解释要》对《春秋左传》和《杜注》的注释。注文力求简明扼要,疏而不漏。书首列有《春秋左传概述》和《春秋王公世系表》《晋韩赵魏三家世系表》,读者可据以了解《春秋左传》的概况。

作者简介

  胡安顺,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语言学会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汉语和《春秋左传》的教学研究工作。近三年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有: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汉语方言音系汇纂及方音对照处理系统研究”;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古代汉语”: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古代汉语”。出版著作《雏凤新声》《十三经辞典·春秋左传卷》等:发表论文《说说对联的起源、结构和句式》《古二等韵在现代方言四呼中的分布》《论中古一、二等韵的音值》《简论<左传>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等。

目录

丛书序
修订本说明
修订本凡例
第一版前言
《春秋左传》概述
春秋王公世系表
晋韩赵魏三家世系表

隐公
天王使宰喧来归惠公、仲子之赠 隐公元年
宋穆公卒 隐公三年
公子晕帅师伐郑 隐公四年
隐公考仲子之宫 隐公五年
隐公辞宋使乞师 隐公五年
滕侯、薛侯争长 隐公十一年
隐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隐公十一年

桓公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 桓公元年
宋华父督弒其君与夷 桓公二年
臧哀伯谏桓公 桓公二年
晋穆侯命大子曰仇 桓公二年
晋封桓叔于曲沃 桓公二年
曲沃庄伯伐翼杀孝侯 桓公二年
曲沃武公伐翼 桓公三年
公子翚如齐逆女 桓公三年
楚武王侵随 桓公六年
北戎伐齐 桓公六年
随少师有宠 桓公八年
虞叔有玉 桓公十年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桓公十年
楚屈瑕将盟贰、移 桓公十一年
祭仲立厉公 桓公十一年
楚屈瑕伐罗 桓公十三年
祭仲专权 桓公十五年
卫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 桓公十六年
郑高渠弥弒昭公 桓公十七年
齐人杀子迭辗高渠弥 桓公十八年

庄公
楚武王剂尸 庄公四年
王人救卫 庄公六年
楚文王伐申 庄公六年
曹剧论战 庄公十年
齐师、宋师次于郎 庄公十年
楚败蔡师于莘 庄公十年
庄公败宋师于鄑 庄公十一年
宋大水 庄公十一年
宋万弒其君捷 庄公十一年
郑厉公自梁侵郑 庄公十四年
楚灭息 庄公十四年
郑厉公治与于雍纠之乱者 庄公十六年
楚武王克权 庄公十八年
鬻权弗纳楚文王 庄公十九年
……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名(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称《乘》,楚国的史书称《梼杌》),共一万六千余字,传说为孔子因鲁史旧文修订而成。该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据《春秋左传》)共244年(《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均止于鲁哀公十四年,故一说为242年)间发生在鲁国及其他诸侯国中的重大事件。其记事为编年体,即以鲁国十二君主在位年代的先后为次。年分季,季分月,月分日,日系事,秩然有序,一年之中可见各国之大事。其行文简略而用意深远,上遵周公遣制,下明将来之法,更兴旧典,宣扬王道,劝善抑恶,维护周礼。《左传》称其文“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鲁成公十四年)①。关于《春秋》的宗旨,唐孔颖达做了这样的总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协于礼,兴动顺其节,失则贬其恶,得则褒其善。此《春秋》之大旨,为皇王之明鉴也。”(《春秋正义序》)
  关于《春秋》的记事条例,前人有“春秋书法”之说。所谓“春秋书法”,是指《春秋》的每一个用字都寓有褒义或贬义。考察《春秋》全书,其用语特点前后并不完全相同。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其篇幅宏大,内容翔实,是中国古代叙事散文的典范,对后世史学、文学、哲学乃至政治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的史书《春秋》以及他所搜集到的史料,加以整理、编纂而成。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0多年的历史。这个时期,正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 《左传》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史学意义上。它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以及各国君臣的言行。与其他史书相比,《左传》的叙事更加生动具体,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脉络更加清晰。它不仅是研究春秋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更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军事方面,《左传》记载了大量经典的战役,如泓之战、鄢之战、邲之战、晋楚争霸中的几场关键战役等。这些战役的记载,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行动罗列,更深入地分析了战前的谋划、战场上的策略、胜败的原因,以及战后对局势的影响。书中对兵法、阵法、车战、步战等军事技术的描述,为后人研究古代军事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左传》中的许多军事理论和战术思想,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例如,书中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以及对士气、地形、人心等因素的重视,都展现了作者对军事规律深刻的洞察。 在政治方面,《左传》记录了诸侯国的政治斗争、朝堂上的权力角逐、君臣之间的博弈,以及各种政治阴谋和外交手段。它生动地刻画了春秋时期政治家的形象,他们的智慧、野心、权谋以及道德操守,都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诸侯国的权力结构、官制、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事件的起因和发展。《左传》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君臣关系、国家治理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书中对“德”“义”“信”等政治理念的探讨,以及对君主失德、国家衰亡的警示,也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政治洞察力。 在外交方面,《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频繁的外交活动,包括盟约的签订与解除、使节的往来、和平与战争的谈判等。这些记载展示了春秋时期复杂而微妙的外交格局,以及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纵横捭阖。书中对外交辞令、谈判策略、国际礼仪的描绘,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的外交艺术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在文化思想方面,《左传》展现了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活跃局面,记录了当时士人阶层的思想观点、道德观念、文学才艺等。书中出现的许多名言警句、典故谚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例如,书中关于“君子”“小人”的论述,关于“礼”“乐”的探讨,关于“忠”“孝”“仁”“义”等道德范畴的阐释,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潮流。《左传》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论,往往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价值判断和深刻的道德反思,体现了作者以“春秋之笔”褒贬是非的史观。 《左传》的文学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其叙事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事件场景。书中的人物对话,往往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郑国大夫子产的言论,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晋国大夫赵简子的胆略和决断;楚国大夫屈原(此处为笔误,屈原为战国时期人物,左传时期应为其他楚国大夫)的忠诚与忧患。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也充满了紧张感和画面感。《左传》的散文风格,对后世的史学写作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叙事之宗”。 《左传》的语言,朴实而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者善于运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的发展。书中许多精彩的对话,至今读来仍觉生动传神。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子鱼骂坐等篇章,都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左传》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教科书。书中记载了无数的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都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总而言之,《左传》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翔实的史料记载、生动的叙事艺术、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它不仅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政治、军事、文学乃至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作。其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艺术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左传》的编纂者左丘明,是一位杰出的史家和文学家。他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事件过程的描写,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例如,在描写战争场面时,左丘明能够捕捉到最关键的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他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左传》中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了后人学习历史、借鉴经验的宝贵财富。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篇,生动地展现了外交智慧的力量,以及审时度势、运用策略的重要性。“子鱼骂坐”一篇,则体现了作者对君臣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伦理的坚守。 《左传》的语言风格,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它不像后世的一些史书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一种相对流畅、自然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左传》易于被广大读者接受和理解,也为后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左传》所记载的这段历史,充满了变动和冲突,但也孕育着新的思想和文化。在那个时代,礼崩乐坏,但思想的火花却在碰撞中迸发。诸侯争霸,但文化的发展却在交流中融合。《左传》正是记录了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而言,《左传》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它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同时,《左传》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叙事艺术和语言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所反映的价值观,也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对“德”“义”“礼”“信”等传统美德的强调,以及对君主失德、国家衰亡的警示,都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关注。 总而言之,《左传》是一部集史学、文学、思想价值于一身的伟大著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阅读《左传》,不仅能够增长历史知识,更能够获得深刻的人生启迪,以及对中华文明的深厚理解。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去细细品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春秋左传集解释要》,最吸引我的便是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亲眼目睹着列国纷争、诸侯兴替的宏大图景。左传的记述,不同于一般的史书,它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是对事件背后人物心理、动机的细腻揣摩,以及对当时社会风貌、礼乐制度的生动描绘。书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无论是宏大的战役布局,还是微小的战术细节,都显得格外真切。攻守的策略、兵刃的碰撞、将士的呐喊,仿佛都在耳边回响。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并非仅仅局限于军事,而是将政治、外交、伦理、文化等方方面面都融入其中,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涵,感受到古人在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智慧与挣扎。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充满了无数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体悟的细节。

评分

《春秋左传集解释要》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启示录。它不仅仅记录历史,更是在探讨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书中对于权力欲望的描写,对于利益纠葛的揭示,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幽暗之处。然而,同时它也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闪耀的勇气、智慧与坚韧。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时代变迁的规律,也看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轨迹。每一次阅读,都能在那些历史事件的背后,找到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治世的深刻洞见。它让我明白,历史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而对人性的理解,则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关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读《春秋左传集解释要》,总有一种拨开迷雾、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它在解读那些复杂政治事件时的条理清晰。诸侯国之间的合纵连横,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在左传的笔下,往往能梳理得井井有条。它不仅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作者对于人物言行的揣摩,更是堪称一绝。一句简单的对话,往往蕴含着深远的政治考量;一个看似微小的举动,可能就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古代的政治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像一些现代的分析文章那样直白,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细节烘托,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玄机。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更能激发我的思考,让我对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评分

《春秋左传集解释要》带给我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虔诚敬意。书中对于古代礼仪、宗法制度、甚至是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都极为详尽。这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他们所遵循的社会规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君子品德的强调,以及对乱臣贼子的鞭挞。它所传递的价值观,虽然与现代社会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关于忠诚、仁义、信用的普世价值,至今仍发人深省。有时,我会沉浸在书中对某个古老祭祀仪式的描写中,想象着当时庄严肃穆的场景;有时,又会为某个历史人物的言行而唏嘘不已。这种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评分

我发现《春秋左传集解释要》在叙事技巧上有着独到之处。它并非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善于运用悬念、伏笔,让故事的发展扣人心弦。有时,一章的结尾会留下一个悬念,引人好奇下一章的走向;有时,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会在后面的情节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精巧的构思,让阅读过程充满乐趣,也让我更加投入其中。此外,书中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生动。无论是英明神武的君主,还是老谋深算的谋士,亦或是勇猛无畏的将士,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纠结,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一同经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