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全鉴

王阳明心学全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迟双明 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心学
  • 全鉴
  • 明朝
  • 哲学
  • 思想
  • 儒家
  • 道德修养
  • 中国哲学
  • 精神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69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67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参透世事人心。曾国藩研习王阳明的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内容简介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王阳明心经全鉴》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

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目录

目录

第一辑
生命主宰,全在于人的内心
不要忽视内心的巨大力量 / 2
心灵自然纯粹,才能创造奇迹 / 5
人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心的指挥 / 8
拥有平常心,能走出五浊恶世 / 11
新唯“心”主义:一切皆由心生 / 14
卓绝的头脑比不过强大的内心 / 17
表面迎合,远不如内心契合 / 20
心灯不灭,世风诈起也枉然 / 23
一定要做一个“富心人” / 27
安定的心灵土壤里滋生出慧根 / 31
第二辑
修炼内心,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拿什么培养自己的素养 / 36
不会自我调节,注定落后 / 39
不要阻塞了修行的大道 / 42
要有消化知识的能力 / 45
修行先学会让心安静下来 / 48
从内心摆脱修行的羁绊 / 51
给自己注入一份信心 / 54
如何区分良知与私欲 / 57
做减法,摆脱内心的桎梏 / 60
第三辑
心力坚韧,才能冲破种种阻碍
成功要经得住磨炼 / 64
千里马不会生在庭院里 / 67
生命需要坚强和韧性 / 69
磨炼,是身心必经的过程 / 73
君子要配得起所受的苦 / 76
扛得住压迫,耐得住落魄 / 79
掌握走出逆境的奥秘 / 82
人生的酸苦辣,要靠自己品尝 / 85

第四辑
心之所向,生命才会扎根福田
要为人生找到一个方向 / 90
立志后,万事就是一事 / 92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做 / 95
目标就像人生大船上的舵 / 98
正确的志和错误的志 / 101
没担当,立志就是放空炮 / 104
凭什么可以坚持不懈 / 107
确立志向一定要“正” / 110
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心想” / 114
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 117
第五辑
内心端正,良知在心能做圣人
心正,再邪恶的鬼也不怕 / 122
品德是修心的最大追求 / 125
始终保持慎独之心 / 127
君子当养浩然正气 / 130
真诚做人,诚信立德 / 132
修名不如修德 / 136
待己待人拿出真诚心 / 138
人需要真诚的孝心 / 140
唤醒你内心的良知 / 143
第六辑
克己成己,忍耐包容去除烦心
该退让就退让 / 148
选择宽恕,就选择了宽心 / 151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 154
人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 / 157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 160
忍是一门最让人受益的功夫 / 163
逆来顺受不是软弱无能 / 167
物来顺应:提升制怒功力 / 170

第七辑
清心寡欲,看淡看轻心灵丰盈
没有贪念,才不会招魔 / 174
名利心太重,会让人失去自我 / 177
做人不为名利所累 / 180
心无所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184
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 / 187
拒绝沉溺于声色货利 / 190
让名利得失如清风过耳 / 193
第八辑
从容淡定,处变不惊逍遥一生
顺其自然,不生忿懥 / 198
看透生死,活出淡定 / 202
在生活中笑看人生起伏 / 207
淡定是人生的另一种强大 / 210
直面现实泰然自若 / 214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从容自在 / 217

第九辑
知行合一,戒除臆想赢在实践
致良知要和事实结合 / 222
空谈误事,实干兴业 / 226
懒惰人生最要不得 / 230
成功源于做切合实际的事 / 234
处理事情要“因病而药” / 237
让小事情成就大事业 / 240
先决断,然后去行动 / 244
孝顺父母关键在行动 / 247
立命之本是把握当下 / 251
在行动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 253
第十辑
乐由心生,享受生命带来的喜悦
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 258
生活总可以浪漫一些 / 261
情绪是你的仆人,别被它左右 / 264
心清静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 267
保持童心,你的世界才真实 / 270
快乐的真谛:心安处即是乐也 / 273
修得“不动心”的境界 / 276
第十一辑
从心开始,塑造成功自己的心法
别找了,你就是自己的贵人 / 280
找准角度才能端正态度 / 283
傲慢最终只能慢怠自己 / 286
如何养成强大的气场 / 290
负面情绪也可以化为积极行动 / 293
内心要有一种定力 / 297
凡夫也能够做圣贤 / 301

附文王阳明小传 / 304
参考文献 / 307

前言/序言

前言

心无定力的人,哪怕是遇到一点点不满,都可能会冲动和恼怒。
心理脆弱的人,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可能就会走向极端。
心怀鬼胎的人,有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惊慌失措,感到不安。
意志薄弱的人,一个小小的失败,也会让他堕入迷茫或失落的深渊。
……
不难看出,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悲伤、愤怒、抑郁、忧愁、失落和寂寞等情绪笼罩,不仅让我们痛苦不堪,有时还会误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让人走向人生的歧途……严重的还会有人因控制不了自己而犯下弥天大错……
世界如此险恶,怎样才能内心强大?现实如此浮躁,如何走出心灵迷茫?命运如此残酷,怎样获得幸福人生?解放心灵的导师在哪?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的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12年克尽全功;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读懂了阳明心学,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
一位先生想去一下餐厅的洗手间。一进洗手间便看见一盆盛开的鲜花摆在一张老旧但却非常雅致的木头桌子上。洗手间里收拾得非常整齐,可以说一尘不染。自己使用过之后,也主动把洗手台擦拭得干干净净。
临走时这位先生对餐厅老板说,那些鲜花可真漂亮。
“谢谢。”老板得意地说,“您知道吗,我在那里摆鲜花已经有十多年了。您绝对想不到那小小的一盆花替我省了多少清洁工作。”
阳明心学,就是那盆盛开的鲜花,他会让我们的心灵永葆干净,以致一点污秽都能立即察觉。它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道一体化,与真善美相契合。阳明心学是净化我们心灵的工具。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编者
2017年11月
《心学启明:内圣外王之路》 一、 破局立新,重塑认知:心性本源与致良知 在中国哲学思想的浩瀚星河中,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实践性的指导,为千百年来无数求索者点亮了心性的明灯。本书《心学启蒙:内圣外王之路》并非对阳明心学的简单复述或百科全书式的罗列,而是旨在剥离繁复的理论外壳,直抵其思想的核心,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内心世界深度探索与现实生活圆满实践的清晰路径。 我们并非仅仅呈现阳明先生的思想体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尝试去理解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渊源,以及它如何在那个人文思潮涌动的时代,犹如一道惊雷,劈开了僵化的儒家束缚,为人们指明了一条崭新的精神出路。本书将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核心概念出发,逐层深入,层层剥茧。 “心即理”并非空泛的唯心主义宣言,它是一种对宇宙万物本源的深刻洞见——心,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根据。这颗“心”,并非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狭隘的生理器官,而是指那个能够思考、能够感知、能够选择的、具有无限潜能的本体。它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的根基,也是我们个体之所以为个体的根本。理解“心即理”,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外求真理,真理就蕴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等待我们去发掘和认识。这是一种何等解放性的思想!它将人从对外在权威、外在规范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自身,赋予个体前所未有的主体性。 而“致良知”,则是“心即理”的实践路径。良知,是人人皆有的、先天的道德判断能力,是一种天然的善的倾向。它如同种子,深埋于我们心中,无需外力灌溉,自然生长。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被外界的纷扰、欲望的羁绊所蒙蔽,导致良知沉睡,甚至被扭曲。致良知,就是要唤醒这沉睡的良知,让它发挥作用,成为我们判断是非、指导行为的准则。这是一种回归本真、回归道德自觉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是一种超越外在规则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完善。我们并非被动地遵循某种外来的道德律令,而是主动地从内心深处涌发出道德的行为。 本书将详细探讨如何才能真正“致”良知。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知,更是实践上的功夫。我们会通过解析阳明先生的论述,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和人生体验,阐述致良知的方法和途径。这包括如何通过“静坐”、“格物”等方式来反省内心,如何去除人欲的遮蔽,如何让良知的光芒照亮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将看到,致良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体悟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净化内心、提升境界的过程。 二、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实践哲学的力量 如果说“心即理”和“致良知”构成了心学的理论基石,那么“知行合一”则是心学走向现实、发挥巨大实践力量的桥梁。阳明心学最引人注目、也最具挑战性的地方,在于它将抽象的哲学理念与具体的人生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 “知”与“行”,在传统的观念中,往往被视为两个独立的环节,甚至存在着“知易行难”的普遍困境。然而,阳明先生却石破天惊地指出,真正的“知”必然包含“行”,而真正的“行”也必然是“知”的体现。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行而不知,非真行也。这种洞见,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知识与行动关系的传统认知。 本书将深入剖析“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我们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强调知行合一,而是会具体阐述,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某个道理,他的行为必然会随之改变。反之,当一个人能够真正付诸行动,他的认识也会因此而深化。这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促进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我们还会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实践知行合一。这包括在学习新知识时,立刻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时,不仅仅停留在分析问题,更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对方,更要将同理心转化为具体的关怀和行动。知行合一,是将抽象的道德原则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态度,是将远大的理想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本书将通过分析阳明先生的生平事迹、与门人的对话,以及历史上的诸多案例,来生动地展现知行合一的巨大威力。我们会看到,当一个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他的人生将不再是空谈,而是充满力量和成就。他能够克服“纸上谈兵”的局限,真正地创造价值,实现自我。 “知行合一”的提出,为解决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空谈误国”、“坐而论道”等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它呼唤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行动者,都成为实践者,将内心的认知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三、 内圣外王,人生圆满:回归本真与价值实现 “内圣外王”,是阳明心学最终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也是本书所要引导读者去追寻的目标。它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圣人姿态,而是回归本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内圣”,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它强调的是通过“致良知”,不断净化内心,去除私欲,培养浩然之气,达到心性的澄明与强大。这是一个向内求索、自我超越的过程。只有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强大,才能不为外界所动摇,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清醒的判断。 “外王”,则是在内心强大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并非是权力的追求,而是以“良知”为指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书将详细阐述“内圣外王”之间的辩证关系。外王并非是脱离内圣的空洞行动,而是在内圣坚实基础上的自然流露。没有强大的内心支撑,任何外在的成就都可能如同镜花水月,最终坍塌。反之,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人,自然而然地能够以更负责任、更具智慧的方式去参与社会,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 我们将通过解析阳明先生如何将心学理念应用于军事、政治实践,来展现“内圣外王”的生动图景。我们会看到,当一个领导者能够真正做到“致良知”,他的决策将更加公正、他的管理将更加有效,他能够赢得人心,凝聚力量。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将为读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人生实践指南。它将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将“心即理”的深刻洞见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何才能不断地“致良知”,让我们的内心保持纯净与光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我们的行动与我们的认知同频共振? 《心学启蒙:内圣外王之路》希望成为读者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向导,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力翅膀。我们相信,每一个认真研读本书并践行其思想的人,都将发现一个更强大、更智慧、更圆满的自己,并最终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生命之路。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提升自我、追求人生真谛的现代人的心灵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古典的克制美学,与它所探讨的主题气质非常契合。内容方面,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并未将复杂的哲学概念局限于书斋之中,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这些理念是如何渗透到古代士大夫的日常决策、诗词创作乃至为人处世之道的。比如书中对比了两位不同地域的学者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差异,这种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对比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认知维度。它让你明白,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最终都要落到如何做一个“好人”的现实关切上。唯一的不足,或许是某些章节的论证节奏稍显拖沓,尤其是在引用大量原始文献进行比对分析时,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但请相信,沉下心去阅读,你会发现那份坚持是值得的,因为作者对细节的执着,最终汇聚成了对真理的敬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是一面古老的铜镜,清晰地映照出古代思想家们在面对宇宙和自我时的终极叩问。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绘那些思想的演变轨迹时,简直像是在修复一件精美的古代瓷器,每一个裂痕、每一处釉色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它没有一味地拔高或贬低历史人物,而是力求还原他们思想形成时的社会土壤和个人困境。那种对“格物致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诠释差异,被作者用近乎侦探般的严谨态度进行了考证和对比,让人耳目一新。不过,书中对于后世影响的论述,似乎略显保守,仿佛害怕过度延伸会削弱核心思想的光芒。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大胆的联想和跨文化对话,毕竟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被重新阐释的潜力。但瑕不掩瑜,这本书的学术底蕴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哲学体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馈赠。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籍,初翻开时便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哲学气息,它似乎想把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一股脑地塞进读者的脑子里。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之作,但作者在阐述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时,却不自觉地融入了大量生动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小传。尤其是在谈及心学与其他流派的辩论时,行文之流畅,逻辑之缜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梳理脉络的能力。书中的某些章节,对于“知行合一”的实践性解读,比起学院派的刻板定义,更像是老者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我特别喜欢它对古代文人心境的剖析,那种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挣扎与超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仿佛也经历了那场精神上的洗礼。只是,某些术语的引用和解释略显晦涩,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辅以其他参考资料才能完全领会其深意。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视野开阔、内容扎实的作品,值得花费时间细细品味。

评分

翻开此书,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作者仿佛是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各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观察那些思想的火花是如何被点燃,又是如何影响了时代的航向。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它巧妙地避开了许多已经被写烂的陈词滥调,转而聚焦于思想内部的微妙张力与自我修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核心学说与民间信仰的交汇点时的谨慎和深刻,这部分内容揭示了理论从精英阶层走向大众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蜕变。如果非要挑剔的话,我觉得在引入现代心理学或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对照阐释时,可以再大胆一些,或许能为古老的智慧开辟新的解读通道。但就其展现的传统学术功力而言,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的佳作,它教会我们如何去倾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评分

读罢全书,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充实感。这本书的体量令人望而生畏,但一旦进入阅读状态,就会被其内在的逻辑洪流所裹挟。作者展现出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对待所研究的文本,无论是对关键文献的释义,还是对思想流变的逻辑推演,都做到了旁征博引而不显芜杂。它更像是一部思想家的“成长日记”,记录了他们如何从迷惘走向确信,如何在外在世界的动荡中,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内在秩序。书中对几个关键历史人物的内心挣扎的描绘,尤其深刻,让人意识到伟大的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无数次自我否定与重构的结果。或许对于完全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开头部分会略显门槛,但请坚持下去,因为一旦跨过那道坎,后面所有的思辨都会成为滋养心田的甘泉。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深度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