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灿华、张笑、皮军华编著的《会计舞弊审计实 务与案例分析》通过20余个审计实务案例,阐述了企 业虚增资产、隐瞒债务、虚增所有者权益、虚假收入 与利润、现金流造假等问题的实用审计技巧与方法。
通过非案例部分的阐述,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当中的 现金流分析、隐形债务调查等方面提出了科学与实用 的见解。本书特别适合刚入门的会计、审计专业的年 轻人阅读,在迅速提高其审计技能方面具有现实的指 导意义。
**章 流动资产会计舞弊审计与案例分析
绪论
**节 流动资产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
货币资金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应收利息与应收股利
存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二节 流动资产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1]货币资金审计
[案例2]应收票据审计
[案例3]应收账款审计
[案例4]预付款项审计
[案例5]其他应收款审计
第2章 非流动资产会计舞弊审计与案例分析
绪论
**节 非流动资产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
开发支出
商誉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节 非流动资产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1]固定资产审计
[案例2]在建工程审计
第3章 权益会计舞弊审计与案例分析
绪论
**节 债权人权益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
短期借款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利润)
其他应付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预计负债
递延收益
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第三节 权益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1]应付账款审计
[案例2]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案例3]应交税费审计
[案例4]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审计
[案例5]递延收益审计
[案例6]实收资本验资审计
[案例7]资本公积审计
第4章 损益会计舞弊审计与案例分析
绪论
**节 损益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 损益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1]营业收入审计
[案例2]营业成本存货审计
[案例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审计
第5章 财务报表总体风险评估与审计案例分析
**节 财务报表总体风险评估
财务报表总体风险评估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报表总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总体应对措施
第二节 案例分析
[案例1]A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审计
[案例2]关于湖南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审计调查报告
[案例3]广东省××智能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建议书
第6章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衍生服务
**节 财务尽职调查
第二节 专项审计
第三节 案例分析
[案例1]IPO尽职调查案例——A房地产企业尽职调查报告
[案例2]经济责任审计——武汉市××电子有限公司
[案例3]专项检查审计
后记
拿到这本书,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想从中汲取会计舞弊审计的宝贵经验。然而,阅读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审计实务操作的细致描绘,以及实际案例中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细节,似乎有所欠缺。比如,书中对舞弊识别的种种方法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勾稽关系分析到数据挖掘技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但当我想深入了解,在实际审计项目中,审计师是如何一步步侦测出那些“隐藏在细节中的魔鬼”时,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却显得有些“点到为止”,缺乏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叙事感。我渴望看到的是,审计师在面对海量数据时,是如何精准定位可疑之处的;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又是如何巧妙运用专业技巧,获取关键信息的;以及在最终形成审计报告时,如何将复杂的舞弊行为,以清晰、有力的语言呈现给读者。这本书在理论框架构建上功力不凡,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若能在实操层面,尤其是案例的具体展开上,再多一些“接地气”的细节描写,相信会让更多渴望实战经验的读者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像本书一样,在理论深度与实操广度上都能兼顾的佳作问世。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其在审计技术层面的介绍。书中对于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分析技术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例如,对SQL查询、ACL软件的使用,都有一定的介绍,这对于现代审计工作的展开,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然而,我在阅读中,也感受到了一些遗憾。我特别想了解,在实际的舞弊审计中,审计师是如何将这些技术手段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结合的。书中虽然提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的“结合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数据质量问题、系统权限限制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我一直对那些“人性的弱点”如何被利用来实施舞弊,以及审计师如何从人的行为模式中发现端倪,充满了好奇。书中虽然涉及了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对于那些“内鬼”的动机、心理活动,以及审计师如何与他们进行博弈,这些更具戏剧性和挑战性的内容,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技术审计的大门,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技术“融会贯通”,并在复杂的舞弊环境中灵活运用,仍需我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会计舞弊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我以为会看到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真实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场紧张刺激的审计较量之中。然而,这本书的风格似乎更偏向于学术性的梳理和方法论的归纳。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审计准则和内部控制框架,这对于理解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当我想看到那些被精心策划的舞弊是如何被揭露的,那些狡猾的舞弊者又是如何一步步落入法网时,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却显得有些“轻描淡写”。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具体的舞弊手段,比如虚开发票、收入确认的陷阱,或者是资产的挪用,以及审计师在发现这些问题时,所经历的推理过程、证据搜集的过程,甚至是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这本书在梳理审计的理论体系方面做得不错,为我搭建了一个宏观的框架,但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学习具体案例来提升自己审计敏锐度和实操能力的读者而言,可能会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如果能够增加更多详细的案情描述,比如涉及的金额、舞弊的链条、以及最终的处罚结果等,相信会大大提升本书的阅读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在于其对审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系统性阐释。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风险评估,再到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书中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审计工作的基本框架和逻辑。然而,当我翻到案例分析部分时,却发现案例的篇幅相对较短,而且对舞弊细节的描述并不充足。我渴望看到的,是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舞弊手法,以及审计师是如何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专业的判断,将这些隐藏的罪证一一揭示出来的。书中对于舞弊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这有助于我建立初步的认知,但缺乏那些具体、生动的案例来支撑这些理论。比如,在“收入确认舞弊”的章节,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收入确认时点被操纵的例子,以及审计师是如何通过分析合同条款、发货单据等,来发现问题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如果要说它能让我瞬间成为一名“舞弊侦探”,那还有待商榷。实操层面的案例深度和细节处理,如果能再丰富一些,相信会更符合“实务与案例分析”的初衷。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审计理念和监管要求方面,有着相当深入的阐释。书中大量引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这让我对舞弊审计的合规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上,作者的讲解条理清晰,为我理解如何主动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舞弊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指引。然而,我一直对于“舞弊信号”的捕捉,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那些“微小”的、甚至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是如何最终指向重大的舞弊行为的。例如,审计师在现场审计中,是如何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办公环境的观察,或者与基层员工的非正式交流,来发现异常的?在案例分析部分,如果能更详细地披露这些“蛛丝马迹”,以及审计师是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串联起来,构建起舞弊认定的证据链,那将极大地提升本书的实践价值。目前本书在理论层面做得很好,但在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在实际审计中能够“洞察秋毫”的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