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这部专著可以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三卷本巨著《尼采》相媲美,成为20世纪尼采研究的巅峰之作。
面对尼采这样一位满怀激情、思想深邃而且zui终疯狂的哲学家,要理解他到底说了什么,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诠释尼采,取决于如何阅读他的作品。德勒兹为诠释尼采提供了一个极其精彩的范例,《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解释,对于德勒兹,就是重复,以重复出新,以重复创造——重复是形成差异的唯yi通道。他后来的许多创见,包括事件、差异、重复、生成、时间性在内的核心概念,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zui初的萌芽。故而,此书不但可以作为窥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镜,亦是深入了解德勒兹乃至后现代哲学的桥梁。
作者简介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国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之一,以创造众多富有洞见的哲学新概念著称,对形而上学和艺术哲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和伽塔里(Félix Guattari)一起,创制了诸多概念,对精神分析和资本主义进行了综合批判。其主要著作包括《差异与重复》(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1968)、《感觉的逻辑》(Logique du sens,1969),以及与伽塔里合著的《反俄狄浦斯》(L’Anti-?dipe, 1972)、《千高原》(Mille plateaux, 1980)等,在哲学、文学、电影和绘画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译者简介
周颖,女,1974年生,英美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英国19世纪小说。
刘玉宇,女,1973年生,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文学批评理论、比较文学和比较思想史等方面。
一、悲剧1
二、能动与反动85
三、批判155
四、从怨恨到内疚238
五、超人:反辩证法313
结论414
修订后记421
从装帧设计到文字排版,这本书散发出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仿佛它不是一本现代出版物,而是一份历经风霜的珍贵手稿。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植于欧洲思想传统的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时,展现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清醒和不动声色的力量。他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修辞来粉饰其论点,一切都以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呈现,但这种朴素反而具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阅读的后期,我的笔记本上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自己延伸出的思考路径,这本厚重的书已经不再是一本可以“读完”的书,而更像是一个可以持续激发思考的“对话伙伴”。它迫使你直面那些最令人不安的哲学难题,并教会你如何带着勇气和清晰的头脑,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堡垒,而非仅仅依附于他人的檐下。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漫长”,不是因为篇幅巨大,而是因为我习惯于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花上数倍的时间去回味作者所构建的那个思想迷宫。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一点是,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氛围。作者仿佛不是在写一部静态的论著,而是在与那些被时间磨损的伟大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世纪的、充满火药味的辩论。他并不回避矛盾,反而将这些思想体系内部的张力——那些看似不协调的音符——当作旋律的核心来演奏。对于那些只熟悉二手资料或流行解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彻底的“去魅”过程。它要求你放下所有既有的偏见和预设的立场,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好奇心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信条。这种颠覆性的阅读过程,虽然偶尔会让人感到智力上的疲惫,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心智上的一次彻底解放,让你意识到知识的疆界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得多,而真理也往往隐藏在最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用“冷峻”来形容可能还不够贴切,更像是一种冰川融化前的静默,酝酿着巨大的能量。作者的论述逻辑如同精密的钟表机械,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无可挑剔,但同时,他又在那些最严密的逻辑链条中,不时地抛出一句富含诗意或哲学张力的箴言,这种反差带来的震撼感是令人难以抗拒的。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批判其他学者的观点时,总是能保持一种极高的尊重和审慎,但这种尊重并未削弱他自身立场的锋芒。相反,正是这种对前人成就的深刻理解,才使得他的批判显得如此有力且充满建设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要对照着其他几本经典著作来阅读,以体会作者是如何在高屋建瓴地整合和超越既有的学术成果。它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写作的,它代表了一种纯粹的学术追求,一种对思想的绝对忠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没有采用传统教科书式的线性叙事,而是更像是一张层层叠加的星图,不同的思想节点通过若有似无的引力相互牵引、碰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关键概念的引入和阐释上所采取的策略——他似乎总是在我们即将下定论的时候,突然引入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脚注或者一个历史侧记,从而瞬间将整个论证的维度拉伸开来,迫使我们重新评估我们刚刚形成的判断。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仿佛每一次翻页都是在打开一个新的密室。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思想如何“运作”而非仅仅是“是什么”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绝佳的范本。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关于特定学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看待知识、质疑知识的批判性工具。这种工具的价值,远超书中的任何具体论断,它将伴随我未来所有的思考活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那种深邃的黑与压抑的红交织在一起,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某种哲学上的激烈碰撞和思想的深沉重量。初次翻开,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剖析”式的语言风格所吸引。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对某个既定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或阐述,而是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笔触,将那些宏大而又晦涩的哲学命题一层层剥开,直抵其核心的肌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理解困难,而是因为某些段落的洞察力实在太过锐利,迫使我不得不将目光从书页上移开,转向窗外或天花板,进行一番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消化。这种体验并非轻松愉快的阅读,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但正是这种挑战性,才让人觉得物超所值。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历史语境和跨学科的引用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掌控力,使得即便是哲学领域的初学者,也能在迷雾中找到清晰的脉络,尽管这条脉络本身就充满了蜿蜒曲折。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为“诚实”的哲学审视,不提供廉价的答案,只提供更深刻的问题。
评分发票和订单不一致,客服不理,京东自营如此灿烂辉煌!!!
评分估计要读五,六遍
评分书籍包装非常好,从下单到送达物流很迅速,没有耽误时间,到了站点之后主动打电话联系确认上门来送货的时间,态度很好,下大雨也依旧按时送到了,非常感谢,小哥辛苦了,感激
评分哈哈哈哈哈…感觉不错…活动时候收的…很划算
评分很不错的书籍 值得一读
评分希望京东多搞一些活动 多给一些京豆
评分值得购买。必备书籍。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 现在基本上书都在京东买一直在京东买书 现在基本上书都在京东买
评分不管怎么样,这套书都要慢慢收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