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名著本15:天球運行論

漢譯名著本15:天球運行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波蘭] 哥白尼 著,張蔔天 譯
圖書標籤:
  • 天文學
  • 古代科學
  • 西方古典
  • 翻譯作品
  • 名著
  • 天球學
  • 哥白尼
  • 曆史
  • 科學史
  • 古典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ISBN:978710012205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2624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9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是近代科學革命的開山之作,對西方近現代世界觀的形成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尼古拉?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傢,1473年齣生於波蘭。40歲時,哥白尼提齣瞭日心說,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瞭一係列的講演,但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纔終於決定將它齣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纔收到齣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瞭教會的宇宙觀,曾長期被教會列為禁書。這部偉大著作,是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鬥爭的偉大勝利。

作者簡介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傢、數學傢、教會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齣瞭日心說,否定瞭教會的quan威,改變瞭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並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瞭一係列的講演,可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纔終於決定將它齣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齣版商纔收到哥白尼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正瞭人們的宇宙觀。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遺産。

  哥白尼遺骨於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譯者簡介:張蔔天,中國科學院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傑齣的青年翻譯傢。譯有著作30餘部。


漢譯名著本16:形而上學導論 著者: 亞裏士多德(Aristotle) 譯者: 孫鴻鈞 齣版信息: 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此為示例,實際信息請以齣版記錄為準) --- 內容提要與導讀 《形而上學導論》並非一部孤立的著作,而是對古希臘哲學巨擘亞裏士多德思想體係中最為核心、也最為晦澀難懂的部分——即我們今日所稱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進行係統梳理與入門引導的導讀性文本。本書旨在幫助讀者跨越亞裏士多德原著語言的鴻溝與概念的復雜性,理解“關於存在本身的研究”這一學科的基石。 本書嚴格遵循“導論”的定位,它不涉及天文學、宇宙論或具體的自然科學發現,而是聚焦於亞裏士多德在《形而上學》原著中所確立的哲學範疇和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存在的探究與“第一哲學”的界定 本書的開篇,即對哲學分支進行瞭清晰的劃分。作者首先闡釋瞭亞裏士多德何以將對“存在”的研究提升到“第一哲學”的地位。這部分深入探討瞭與數學、物理學(自然哲學)的本質區彆。 1. 存在的廣延性(Being Qua Being): 強調形而上學關心的並非是“某種特定存在”(如數量、運動中的物體),而是“存在之為存在”(Being in general)的共同屬性和基本原則。讀者將在此部分領會到,為何對“實體”(Substance)的研究是形而上學的核心。 2. 知識的層級結構: 詳細辨析瞭感性知識、經驗知識與純粹理性的知識之間的區彆。導論清晰地闡明,形而上學的知識是最高級的、最完善的知識,因為它探究的是不變的、永恒的真理,而非易變的現象世界。 第二部分:實體(Substance)的解析與範疇論 本書的重點之一在於對“實體”概念的細緻剖析。亞裏士多德認為,一切存在物都必須依附於實體而存在,實體是世界萬物的根本支柱。 1. 實體的三重含義: 導論係統地梳理瞭亞裏士多德對“實體”的定義,包括: 感性實體(Primary Substance): 即具體的、個彆的存在物,如“這個特定的蘇格拉底”。 共相實體(Secondary Substance): 即事物的類或種,如“人”或“動物”。 形式與質料的分離與統一: 深入講解瞭實體如何由“質料”(Matter)和“形式”(Form)結閤而成,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形式可以獨立於質料而被理解。 2. 十大範疇的係統梳理: 本書詳細解釋瞭亞裏士多德哲學的分析工具——十個範疇(Category)。導論強調,這些範疇是描述任何存在之事物時必須用到的基本類彆。它們包括:實體、量、質、關係、處所、時間、處境、有、能動與被動。每一種範疇都被配以清晰的實例進行解釋,幫助讀者理解其邏輯邊界。 第三部分:潛能(Potency)與實現(Actuality)的辯證法 這是理解亞裏士多德動態世界觀的關鍵。導論部分細緻地解釋瞭為何需要引入“潛能”與“實現”這對概念來解釋事物從一種狀態嚮另一種狀態的轉變。 1. 對巴門尼德學說的迴應: 導論會追溯亞裏士多德提齣此二元論的哲學背景,特彆是對“生成與毀滅”問題的解答。存在不能從非存在中來,也不能歸於非存在,那麼變化如何發生?答案在於“潛在的存在”轉化為“現實的存在”。 2. 變化的邏輯基礎: 通過深入分析“質料的潛能”與“形式的實現”之間的關係,讀者將能理解,一粒橡子之所以能長成橡樹,不是因為憑空齣現,而是因為它“潛在地”包含瞭橡樹的性質,並通過內在的“動力”(Efficient Cause)促成瞭“實現”。 第四部分:對“三因論”的引入與純粹實現者的探討 在探究瞭存在的具體層麵之後,導論轉嚮瞭對終極原因的追溯,為理解亞裏士多德的“不動的第一推動者”奠定基礎。 1. 四因說的應用: 雖然形而上學並非主要討論四因說,但本書會簡要迴顧物質因、形式因、效因和目的因在理解實體時的作用。 2. 論“純粹實現”(Pure Act): 這是對形而上學終極目標的概述。亞裏士多德認為,如果事物的變化鏈條不能無限後退,那麼必然存在一個不包含任何“潛能”、完全處於“實現”狀態的實體,即“不動的第一推動者”或“純粹的現實性”。本書將此概念置於哲學探索的頂峰進行介紹。 本書價值 《形而上學導論》作為係統介紹“第一哲學”的入門讀物,其價值在於將亞裏士多德體係中高度抽象的概念,以一種結構化、易於消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它專注於對“存在”、“實體”、“潛能與實現”這些哲學基本要素的精確定義和邏輯推演,是理解西方古典形而上學傳統不可或缺的橋梁性著作。本書的閱讀要求讀者具備對邏輯推理的基本興趣,而非對具體自然現象的知識儲備。

用戶評價

評分

《天球運行論》這本書,我剛拿到手,感覺它是一本曆史悠久的經典著作。翻開目錄,看到裏麵的章節標題,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隱約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邃思想。這本書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天球運行論”——光是這幾個字,就勾起瞭我對古代人們仰望星空,試圖理解宇宙奧秘的好奇心。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行星運動的描述部分感到期待,不知道古代天文學傢是如何在沒有現代觀測設備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肉眼和幾何學來推演齣如此復雜的理論的。這本書的齣版年份也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敬畏,它所代錶的知識體係,一定是當時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很好奇,書中究竟是怎樣一步步構建起對天體運行的理解框架的?是怎樣的邏輯推導,怎樣的觀測數據,又或是怎樣的哲學思考,最終匯成瞭這部著作?即使對天文學知之甚少,我也能從書名中感受到一股穿越時空的學術力量,它代錶著人類探索未知的勇氣和智慧,是科學史上一份寶貴的遺産。

評分

拿到《天球運行論》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蘊含著深厚的學術底蘊。單看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嚴謹而宏大的科學探索精神。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是關於古代天文學的裏程碑式著作,記錄瞭人類早期對宇宙秩序的深刻認知。書中描述的“天球運行”究竟是怎樣的模型?是托勒密的地心說,還是早期就已經萌芽的日心說?我對此充滿瞭好奇。我設想,書中的論證過程一定極其嚴謹,充滿瞭大量的觀測數據和數學計算,每一個結論的得齣都凝聚瞭先輩們無數的心血和智慧。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科學方法的展示,一種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的傳承。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次理解科學發展脈絡的絕佳機會,去窺探那些塑造我們現代科學認知的古老思想,去感受科學進步的艱辛與輝煌,是一次與古代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

《天球運行論》這本書,我拿到手裏就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從書名來看,它顯然是一部探討宇宙運行規律的古老著作,充滿瞭神秘和智慧。我猜測,這本書很可能包含瞭古代人們對星辰軌跡、行星運動以及宇宙結構的早期理解和模型。我非常好奇,在那個沒有精密儀器和先進數學工具的時代,古人是如何通過細緻的觀測和邏輯推理,來構建如此宏大的宇宙圖景的?書中的論證過程,是否充滿瞭精妙的幾何學推導?是否記錄瞭大量的觀測數據?又或是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天文學的著作,更是一扇打開古代科學思想大門的鑰匙,讓我有機會去感受人類早期對宇宙的敬畏與探索,去理解科學是如何一步步從模糊走嚮清晰的。

評分

收到這本《天球運行論》,我立刻被它厚重的紙張和泛黃的書頁所吸引,一種曆史的沉澱感撲麵而來。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讓人不禁想象古人是如何在夜空中描繪齣那宏偉的“天球”圖景,又是如何一步步揭示那肉眼看不見的運行規律的。我對於書中的圖錶和公式尤其感興趣,想象著它們承載著幾百年前的智慧,那是多麼精妙的思維舞蹈啊!這本書,我感覺它絕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天文學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科學思想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瞭解,當時的科學傢是如何思考宇宙的?他們的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樣的邏輯思維讓他們能夠突破時代的局限,對宇宙運行做齣如此深刻的闡述?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不僅僅在於其科學內容,更在於它所展現的那個時代人類的智慧、探索精神以及對未知的執著追求。它是一種曆史的迴響,一種思想的傳承,讓我有機會去觸碰那些曾經照亮人類文明進程的星光。

評分

拿到《天球運行論》這本著作,我瞬間就被它身上散發齣的曆史氣息所吸引。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古典的韻味,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猜測,這本書一定承載著古代人們對宇宙運行的獨特理解和精妙的理論構建。我很好奇,書中究竟是如何描繪天體運行的?是怎樣的模型?又有哪些具體的觀測和計算支撐著這些理論?我設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能與現代科學著作大相徑庭,充滿瞭嚴謹的論證和深刻的哲學思考,是對那個時代科學精神的一次生動展現。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疊,更是一種思想的傳承,讓我有機會去領略古代智慧的魅力,去理解科學發展過程中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是一次與曆史深處科學巨匠的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