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开山之作,对西方近现代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尼古拉?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曾长期被教会列为禁书。这部伟大著作,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quan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哥白尼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译者简介:张卜天,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杰出的青年翻译家。译有著作30余部。
拿到《天球运行论》这本著作,我瞬间就被它身上散发出的历史气息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古典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猜测,这本书一定承载着古代人们对宇宙运行的独特理解和精妙的理论构建。我很好奇,书中究竟是如何描绘天体运行的?是怎样的模型?又有哪些具体的观测和计算支撑着这些理论?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与现代科学著作大相径庭,充满了严谨的论证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是对那个时代科学精神的一次生动展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叠,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让我有机会去领略古代智慧的魅力,去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是一次与历史深处科学巨匠的对话。
评分拿到《天球运行论》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单看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而宏大的科学探索精神。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关于古代天文学的里程碑式著作,记录了人类早期对宇宙秩序的深刻认知。书中描述的“天球运行”究竟是怎样的模型?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早期就已经萌芽的日心说?我对此充满了好奇。我设想,书中的论证过程一定极其严谨,充满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数学计算,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凝聚了先辈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科学方法的展示,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的传承。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理解科学发展脉络的绝佳机会,去窥探那些塑造我们现代科学认知的古老思想,去感受科学进步的艰辛与辉煌,是一次与古代智慧的深度对话。
评分收到这本《天球运行论》,我立刻被它厚重的纸张和泛黄的书页所吸引,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让人不禁想象古人是如何在夜空中描绘出那宏伟的“天球”图景,又是如何一步步揭示那肉眼看不见的运行规律的。我对于书中的图表和公式尤其感兴趣,想象着它们承载着几百年前的智慧,那是多么精妙的思维舞蹈啊!这本书,我感觉它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天文学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科学思想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当时的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宇宙的?他们的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的逻辑思维让他们能够突破时代的局限,对宇宙运行做出如此深刻的阐述?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其科学内容,更在于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人类的智慧、探索精神以及对未知的执着追求。它是一种历史的回响,一种思想的传承,让我有机会去触碰那些曾经照亮人类文明进程的星光。
评分《天球运行论》这本书,我刚拿到手,感觉它是一本历史悠久的经典著作。翻开目录,看到里面的章节标题,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隐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天球运行论”——光是这几个字,就勾起了我对古代人们仰望星空,试图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部分感到期待,不知道古代天文学家是如何在没有现代观测设备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肉眼和几何学来推演出如此复杂的理论的。这本书的出版年份也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敬畏,它所代表的知识体系,一定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很好奇,书中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构建起对天体运行的理解框架的?是怎样的逻辑推导,怎样的观测数据,又或是怎样的哲学思考,最终汇成了这部著作?即使对天文学知之甚少,我也能从书名中感受到一股穿越时空的学术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是科学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
评分《天球运行论》这本书,我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从书名来看,它显然是一部探讨宇宙运行规律的古老著作,充满了神秘和智慧。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包含了古代人们对星辰轨迹、行星运动以及宇宙结构的早期理解和模型。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和先进数学工具的时代,古人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测和逻辑推理,来构建如此宏大的宇宙图景的?书中的论证过程,是否充满了精妙的几何学推导?是否记录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又或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更是一扇打开古代科学思想大门的钥匙,让我有机会去感受人类早期对宇宙的敬畏与探索,去理解科学是如何一步步从模糊走向清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