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读书指南》收入《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两种。《国学入门书要及其读法》介绍国学入门书籍,简明扼要。《要籍解题及其读法》选出中国几种重要的经书和子书,提示其内容大旨,指出读每一种书的特殊方法,更足见读书的方法,不但随人而异,而且随书而异。这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序
(甲)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乙)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丙) 韵文书类
(丁)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戊) 随意涉览书类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自 序
论语 孟子
史记
荀子
韩非子
左传 国语
诗经
楚辞
礼记 大戴礼记
附 录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治国学杂话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前言/序言
梁启超先生(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他的一生横跨政治与学术两个领域,并且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成就。他早年以一支健笔横扫专制统治, “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晚年从事教育学术事业,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先生并列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著述宏富。
无论鼓吹变法和启蒙,呼唤“新民”,还是从事学术活动,梁启超都超越了争权夺利的狭隘境界,孜孜不倦为中国的进步而努力。他曾拒收袁世凯二十万元的银票,以《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篇雄文痛批袁的野心,被誉为有再造共和之首功。梁启超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没有袁世凯,中国的历史不是如此;没有梁启超,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如此。”梁先生之于近代中国,是辛亥革命的“精神之父” (埃德加?斯诺语),是“珍贵的灵魂” (伊藤博文语)。今天,我们还不应忘记,他是提出“中华民族”称谓的第一人,也是国内介绍马克思与社会主义的第一人。有趣的是,他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对苏俄社会模式进行反思的学者之一。
民国十二年(1923)春, 《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四月下旬,梁启超先生花了三天时间,写出《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五月十一日于该刊第二百八十一期之“书报介绍附刊”第三期发表。该文将中国古代基本典籍做了介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
同年秋季,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课程,其讲稿结集为《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讲稿初刊于当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清华周刊》第二百八十八至三百零五期之“书报介绍副镌”第五至九期,后由清华周刊丛书社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出版单行本。本书对中国最基本的典籍诸如《论语》、《孟子》、《史记》、《左传》、《诗经》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对诸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法、校释书优劣等相关问题一一深入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在印行单行本前,就已经“各处纷纷函索传钞”,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如今国家图书馆所藏梁启超《群书概要讲义》,其版心题有“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讲义”字样,应是讲稿出版前的传抄本。本书出版后曾印行过多次,也说明了它的价值。
梁启超先生在《自序》中说: “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 最少总应该读过一遍。但是,生当今日而读古书,头一件,苦于引不起兴味来;第二件,苦于没有许多时间向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埋头钻研;第三件,就令耐烦费时日勉强读去,也苦难得其要领。…… 想救济这种缺点,像‘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不能不谓为适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我这几篇虽然没有做得好,但总算在这条路上想替青年们添一点趣味,省一点气力。”正是出于帮助青年读者的目的,梁启超先生在讲稿中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中华书局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含三篇附录文字)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合为《国学指导二种》出版。现在我们将之重新整理标点推出,定名为《读书指南》,以飨读者。此次出版,新增梁启超先生的一篇讲演《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与原书三篇附文一并置于书后,希望有益于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整理尽量保存原貌,但对个别字词及引文之讹误,如“邵雍”误为“邵雄”、《鲒埼亭集》的“埼”误为“琦”、“诗经”一节所误引诗句等,皆予以订正。
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还有: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等。
《薪火传承:国学经典深度精读》 引言 泱泱中华,文脉悠长,国学经典,光耀千古。从诸子百家纵横捭阖的思想盛宴,到唐诗宋词婉转细腻的情感抒发;从《史记》的史笔如椽,到《易经》的玄机妙算,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塑造着我们的精神气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渐行渐远。许多人虽心向往之,却不知从何入手,即便触及,也常常因语言的隔阂、时代的距离而望而却步。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汇集了一批深耕国学数十载的学者,倾注数年心血,精心打造了这套《薪火传承:国学经典深度精读》。本书并非简单的经典汇编,更非浅尝辄止的导读,而是旨在搭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藩篱,与先贤对话,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点亮人生前行的道路。 本书特色与价值 《薪火传承》系列,顾名思义,力求将国学经典的“薪火”真实地传递给每一位读者。我们深知,要真正理解和传承,绝非易事。因此,本书在策划与编纂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下核心理念: 精选经典,代表性强: 我们不求包罗万象,但求精益求精。本系列从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经典篇章。这包括但不限于先秦诸子(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经学(如《诗经》、《尚书》、《周易》等)、史学(如《史记》的部分篇章)、文学(如唐宋诗词、元曲等)以及哲学、伦理、养生等重要领域。每一本分册都经过审慎考量,力求展现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 深度精读,而非浅尝辄止: 很多导读类书籍往往止步于对经典的简要介绍和概括,难以触及精髓。《薪火传承》则致力于“深度精读”。我们聘请了在各自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对每一部经典进行深入解读。解读不仅限于字词的训诂,更深入到其历史背景、思想渊源、核心概念、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们力求让读者在理解文本本身的基础上,更能洞察其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与哲学思想。 名家解读,权威可信: 本系列邀请的专家学者,不仅学识渊博,更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用清晰、流畅、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将晦涩的古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现代阐释,同时又不失古文的韵味和原有的精神。每位学者都以其毕生所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可靠的解读。 原典与解读并重,构建完整阅读体验: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每一本分册都会包含精校的原文,并配以详细的注解。注解力求精准、全面,既能帮助读者克服字词障碍,又能引导读者理解文义。紧随其后的,便是深入的解读部分。这种“原文+注解+解读”的模式,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纯粹的经典文本,随后通过学者的引导,逐步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闭环。 穿越时空,对话先贤: 我们的目标是让读者真正“走进”经典。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还原,对作者生平的勾勒,以及对思想产生的时代语境的剖析,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先贤们在那个时代的情怀与思考。在解读中,我们会着重探讨经典的思想如何跨越时空,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引导读者在当下的生活中,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些智慧。 精装品质,传承之选: 考虑到国学经典的收藏价值与传承意义,本系列采用了高品质的精装设计。典雅的书壳,优质的纸张,精美的排版,无一不体现着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这不仅是一套图书,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遗产,可作为个人学习的工具,亦可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本书内容体系(以系列总览为视角) 《薪火传承》系列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国学知识体系,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各个重要方面: 一、 思想的源泉: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论语》、《孟子》精读: 探索仁、义、礼、智、信的内涵,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学习孔子与孟子的教育理念与人生智慧,如何安顿个体生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建构理想的社会秩序。 道家智慧:《老子》、《庄子》精读: 揭示“道”的奥秘,领悟“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和“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体验“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学习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法家变革:《韩非子》精读(选篇): 剖析法、术、势的君王之道,理解集权统治的逻辑与策略,思考法律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局限。 墨家兼爱:《墨子》精读(选篇): 探讨“兼爱”、“非攻”的普世情怀,理解墨家对和平、公平的追求,以及其严谨的逻辑论证方法。 兵家韬略:《孙子兵法》精读: 学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智慧,以及其在现代商业竞争、人生规划中的灵活运用,洞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普遍真理。 二、 文明的基石:经学经典 《诗经》的歌吟: 感受先民质朴的情感,理解“风、雅、颂”的艺术形式,体悟古代社会的生活百态、风俗人情,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诲与政治讽喻。 《尚书》的训诫: 探寻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历史演进,学习先贤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教训,理解“敬天保民”的政治理念。 《周易》的哲思: 揭示卦象与爻辞的象征意义,理解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宇宙运行规律,学习《易经》中关于变化、处事的智慧,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把握机遇,趋吉避凶。 三、 历史的镜鉴:史学巨著(精选) 《史记》的人物画廊: 精选《史记》中影响深远的人物传记,如“项羽本纪”、“刘邦本纪”、“孔子世家”等,学习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精神,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体悟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四、 文化的瑰宝:文学艺术 唐诗宋词的韵律: 精选代表性唐诗宋词,分析其意境、格律、语言特色,感受诗人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不同时代文人的情感抒发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元曲的通俗与跌宕: 赏析元杂剧和散曲的艺术魅力,感受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贴近生活的语言,理解元曲在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 智慧的传承:哲学伦理与养生 《菜根谭》的处世哲学: 领悟洪应明在明末乱世中,如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修身养性,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超脱。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根基,理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学习顺应四时,调养身心的养生智慧,为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指导。 阅读《薪火传承》的收获 通过阅读《薪火传承》系列,您将获得: 扎实的国学基础: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对中华文明的深刻认知。 丰富的精神滋养: 汲取先贤的智慧,提升人生境界,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力量。 深刻的文化自信: 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重拾民族文化自豪感。 实用的生活启示: 将古人的智慧应用于当下,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惑,优化人生选择。 高雅的审美体验: 感受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结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重拾国学经典,不仅是对祖先智慧的致敬,更是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深度投资。《薪火传承:国学经典深度精读》系列,如同一盏盏明灯,指引您穿越历史的迷雾,感受先贤的脉搏,领悟生命的真谛。我们希望,这套系列能够成为您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陪伴您在国学文化的海洋中,汲取养分,不断成长,最终实现精神的升华与人生的超越。 翻开《薪火传承》,开启一段穿越古今的精神之旅,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您的生命中重新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