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控力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王岑卉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14205039
字数:22000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内容提要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作者麦格尼格尔教授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
目录
欢迎阅读意志力入门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 003
如何运用本书 // 004
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
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 012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 // 014
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 // 018
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 024
本章总结 // 029
意志力的本能:
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两种不同的威胁 // 034
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 // 038
欢迎阅读意志力入门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 003
如何运用本书 // 004
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
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 012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 // 014
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 // 018
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 024
本章总结 // 029
意志力的本能:
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两种不同的威胁 // 034
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 // 038
训练你的身心 // 043
自控力太强的代价 // 050
充满压力的国度 // 053
本章总结 // 056
累到无力抵抗:
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自控的肌肉模式 // 060
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 // 063
训练“意志力肌肉” // 069
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 073
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 // 079
本章总结 // 082
容忍罪恶:
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从圣人到罪人 // 088
关于进步的问题 // 094
今天犯错,明天补救 // 097
当罪恶看起来像美德 // 103
环保的危害 // 107
本章总结 // 111
大脑的弥天大谎:
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奖励的承诺 // 116
“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 120
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 // 125
让多巴胺发挥作用 // 129
多巴胺的阴暗面 // 132
欲望的重要性 // 137
本章总结 // 140
“那又如何”:
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 146
如果你吃了这块饼干,恐怖分子就赢了 // 150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 154
决定改善心情 // 162
本章总结 // 166
出售未来:
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出售未来 // 171
没有出路:预先承诺的价值 // 179
遇见未来的自己 // 184
该等待的时候,该屈服的时候 // 193
本章总结 // 196
传染:
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传染病的传播 // 202
社会中的个人 // 204
群体的一员 // 212
“我应该”的力量 // 218
本章总结 // 225
别读这章:
“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这难道不讽刺吗? // 230
我不想有这种感觉 // 235
别吃那个苹果 // 241
请勿吸烟 // 248
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 252
本章总结 // 253
结 语 // 255
鸣 谢 // 261
href='#' class='section_show_more' dd_name='显示全部信息'>显示全部信息作者介绍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Ph.D.)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包括《意志力科学》(TheScience of Willpower)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受欢迎的课程。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
关联推荐
在线试读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帮助我“管住自己”的书,不是那种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有科学依据、有实际操作方法的那种。当我在网上看到《自控力》这本书,并且看到“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这个介绍时,我的期待值瞬间飙升。拿到书后,我发现它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凯利·麦格尼格尔老师的写作风格非常亲切,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剖析了“自控力”背后的秘密。她没有直接告诉我“你要如何如何”,而是通过解释“为什么”来引导我。她把“意志力”比作一种有限的资源,就像手机的电量一样,用多了就会耗尽。这让我非常理解为什么我有时候会突然放弃,原来是我的“电量”不够了。她还详细介绍了“诱惑”的类型,以及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对诱惑做出反应的。比如,她讲到“即时满足”的诱惑,它会让我们倾向于选择眼前的快乐,而忽略长期的收益。这解释了为什么我总是戒不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她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诱惑管理”策略,比如“四步法则”:识别诱惑,评估风险,制定对策,然后执行。这些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却非常有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关于“奖励”的讲解。她告诉我们,要学会利用奖励来激励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比如,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后,就允许自己看一集喜欢的剧。这种“奖惩分明”的做法,让我感觉更有动力去完成那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她还强调了“情境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来减少诱惑。比如,如果你想少吃零食,就把零食放在家里最不方便拿到的地方。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感觉,自控力不是一种天生的“超能力”,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掌握的“技能”。她用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我对这些心理学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还讲到了一些关于“认知重构”的方法,也就是改变你看待问题的方式。比如,当你感到沮丧时,与其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如去想“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情绪,提升自控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有时候我们听从天使的建议,有时候却被魔鬼的诱惑牵着鼻子走。这本书恰恰就深入剖析了这两个“角色”的博弈过程。凯利·麦格尼格尔老师,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讲得像聊天一样。我记得她讲到一个关于“自我消耗”的概念,就是说我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手机的电量一样,用一点少一点。所以,如果你今天在工作上已经费了很大的劲去抵抗诱惑,那么晚上回家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更容易屈服于沙发和电视的诱惑。这个说法让我茅塞顿开,很多时候我以为是自己不够自律,其实可能只是我的“意志力电量”已经耗尽了。她还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就是“控制”本身可能会消耗意志力,过度地压抑自己的欲望,反而可能让欲望变得更强大。她建议我们不要一味地去“禁止”,而是要去“替代”和“引导”。比如,当你特别想吃炸鸡的时候,与其反复告诉自己“不能吃”,不如去想“我今天可以选择吃一份健康的沙拉,或者在晚饭后散散步”。这种“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的思路,听起来更轻松,也更容易坚持。她还分享了很多来自真实案例的经验,有普通人的努力,也有运动员、政治家等等的挑战。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原来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强大”的人,也在经历着与诱惑的斗争。这让我觉得,自控力不是一种天生的超能力,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升的技能。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关于“计划”的部分。她不是那种让你制定一个宏伟但难以实现的计划,而是鼓励你制定“如果……那么……”式的具体行动方案。比如,“如果我下班后感到很累,那么我就会先喝一杯水,然后做10分钟的拉伸,再决定是看书还是听音乐。”这种预先设定好的应对机制,大大减少了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认知负担。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给你一碗“鸡汤”,而是给你一套“工具箱”,让你自己去修理和升级你的“自控系统”。她讲的关于“奖励”的原理也让我很受启发。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即时奖励,所以那些需要延迟才能看到结果的事情,往往很难坚持。她教我们如何通过设定小的、即时的奖励来激励自己,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看一集喜欢的剧,或者听一首好歌。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能带来很大的动力。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的内容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自身行为模式的书籍。当我在网上看到《自控力》这本书,并且被“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的标签吸引时,我的阅读兴趣瞬间被点燃。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果然名副其实。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娓娓道来。她不像一些学者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一步步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奥秘。她提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的观点,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我不是“不够自律”,而是我的“意志力储备”可能在某个时刻已经耗尽了。她还详细地分析了“诱惑”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我们大脑在面对诱惑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她提出的“四步法则”——识别诱惑、评估风险、制定对策、执行——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来应对诱惑。我尤其喜欢她关于“情境设计”的理念。她强调,改变外部环境比单纯依赖内部意志力更加有效。比如,如果你想少吃甜食,就把家里的糖果和饼干都收起来,放在看不到的地方。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却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减少面对诱惑的次数。她还分享了关于“奖励机制”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激励自己。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这能够增强积极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本书让我感觉到,自控力并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来获得的“技能”。她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科学研究来支撑她的观点,让内容更具说服力。她还提到了“认知重构”的方法,也就是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例如,当我们感到压力时,与其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如去思考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对于提升自控力非常有帮助。她讲的关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也让我很受启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和支持。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买这本书,我有点担心它会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一样,讲一些听起来很美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让人无从下手的道理。但读完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凯利·麦格尼格尔老师真的是一个非常善于沟通的作者,她把深奥的心理学概念,比如“预判式反思”和“诱惑管理”,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她不是那种生硬地给你灌输知识的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一步地带领你穿过内心世界的迷宫。她用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来佐证她的观点,让我觉得这些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我记得她讲到“冲动”的本质时,用了“自动驾驶模式”来比喻。她说,当我们的大脑处于冲动状态时,就好像进入了自动驾驶,我们很难去干预它的方向。而要摆脱这种模式,就需要我们提前“切换回手动模式”,也就是有意识地去思考和决策。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我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她还强调了“情境控制”的重要性,也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来减少诱惑。比如,如果你想少玩手机,那么就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而是把它放在另一个房间。这个简单的建议,我试了一下,效果真的很明显。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强大,其实只是我们没有给自己的意志力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她还特别提到了“社会支持”的作用,认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会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尝试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晨跑,互相监督,进步比我一个人跑快多了。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不去做”某些事情,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情。她关于“延迟满足”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指出,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往往在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更有毅力,更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权衡眼前的诱惑和长远的利益。她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自我补偿”,就是当你成功抵制了一次诱惑之后,可以适当地奖励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本“心理健康手册”,它不仅告诉你如何应对“心理疾病”,更教会你如何“预防”和“增强”自己的心理能力。她讲的关于“认知重评”的方法,也就是改变你看待诱惑的方式,也非常有帮助。比如,当你渴望吃高糖零食的时候,与其想它有多么美味,不如去想它对身体的长期负面影响。这种从根源上改变认知的做法,比单纯地压抑欲望要有效得多。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能解释我们日常行为背后原因的理论。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自控力》时,立刻就被吸引了。“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这个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读物。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者,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伙伴,和你一起探索我们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她关于“意志力像肌肉”的比喻,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一天中,越到后面越容易感到疲惫,越容易屈服于诱惑。这让我明白,意志力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需要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她还提出了“诱惑陷阱”的概念,并且详细分析了各种诱惑的来源和应对策略。比如,当我们感到压力大时,就容易通过吃东西来寻求慰藉,这就形成了一个“压力-进食”的恶性循环。她建议我们去寻找健康的“替代行为”,比如运动、冥想或者和朋友聊天。这些具体的建议,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用的“行动指南”。她还强调了“预先承诺”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诱惑出现之前,就给自己做出明确的决定。比如,如果你知道自己会受不了社交媒体的诱惑,那么就提前设定好使用时间,或者干脆在工作期间卸载APP。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比事后诸葛亮要有效得多。我尤其欣赏她对于“奖励”机制的讲解。她解释了为什么即时奖励对我们更有吸引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点来激励自己。比如,完成一个小的目标,就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一杯咖啡,或者短暂的休息。这些小小的正向反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她还提到了“情境控制”的力量,也就是改变我们的外部环境来减少诱惑。比如,如果你想少吃糖,就把家里的糖果都收起来,放在看不到的地方。这些简单的改变,却能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这本书让我感觉,自控力并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升的技能。她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实验,让我对这些心理学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还讲到了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如何处理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利用积极情绪来提升自己的动力。这些内容都非常有价值,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进行一次自我提升的旅程。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帮助我们理解自身行为,并加以改进的领域。这本书《自控力》,凭借“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这个标签,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拿到书后,我发现它果然名不虚传。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她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者,而是更像一位知心朋友,与你一同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她将“意志力”比作一种需要“训练”的肌肉,这一点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意志力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强的。她还详细分析了“诱惑”的本质,以及我们的大脑在面对诱惑时的反应机制。她提到,许多时候我们屈服于诱惑,并非因为意志力薄弱,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她提出的“预判式反思”,也就是提前思考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诱惑,并制定应对方案,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这就像是为自己的行为提前做好“演习”,大大降低了临场失误的概率。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关于“自我补偿”的理论。她鼓励我们,在成功抵制了一次诱惑之后,可以适当地奖励自己。这并非纵容,而是为了强化积极行为,让我们的“自控系统”更加高效。例如,完成了一个需要坚持的任务,就给自己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更有动力去坚持。她还强调了“情境控制”的重要性,即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减少诱惑。比如,如果你想少玩手机,就把手机放在远离你的地方。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自控力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她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让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她还提到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这让我明白,那些能够抵制眼前诱惑的人,往往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她讲的关于“认知偏差”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当下偏见”,即我们更看重即时回报而非未来收益。理解了这些偏差,我们就能更好地规避它们的负面影响。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的内容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并改进自身行为的书籍。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自控力》这本书,并且了解到它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改编而来时,我的阅读兴趣瞬间被点燃。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它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娓娓道来。她不像许多作者那样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导师,带领我们一步步探索内心世界的奥秘。她提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的观点,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不是“不够自律”,而是我的“意志力储备”可能在某个时刻已经耗尽了。她还详细地分析了“诱惑”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我们大脑在面对诱惑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她提出的“情境控制”策略,让我眼前一亮。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减少诱惑,比单纯地依靠意志力去抵抗要有效得多。比如,如果你想少吃零食,就把家里的糖果和饼干都收起来,放在最不方便拿到的地方。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减少面对诱惑的次数。她还分享了非常实用的“诱惑管理”技巧,比如“四步法则”——识别诱惑、评估风险、制定对策、执行。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我尤其喜欢她关于“奖励机制”的讲解。她解释了为什么即时奖励对我们更有吸引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点来激励自己。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这能够增强积极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本书让我感觉到,自控力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来获得的“技能”。她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科学研究来支撑她的观点,让内容更具说服力。她还提到了“认知重构”的方法,也就是改变你看待问题的方式。例如,当我们感到压力时,与其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如去思考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对于提升自控力非常有帮助。她讲的关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也让我很受启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和支持。
评分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这几个字来的,总觉得能学到点真东西,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成功学。拿到手后,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心理学家,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一步一步地探索我们内心的“荒野”。比如,她讲到“意志力”这个概念时,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要坚强”,而是从大脑的运作机制入手,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疲惫、压力大或者诱惑面前,意志力会像漏气的气球一样垮掉。她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在戒糖的初期,大脑是如何拼命地向他发出“我想吃甜的”的信号,以及这种信号的生物学基础。这些解释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不是“没有毅力”,而是我的大脑在那一刻选择了“更轻松”的路径。她还提到,意志力更像是一种“肌肉”,是可以锻炼的,而且锻炼的方法也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是需要策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她关于“预判”的部分,就是提前预想好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诱惑,并且准备好应对方案。这比事后诸葛亮管用多了。我开始尝试在她书里学到的方法,比如提前把零食藏起来,或者在想刷手机的时候,先设定一个30分钟的阅读时间。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但感觉比以前有进步多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给了我一个理解自己行为模式的框架,让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是看到了改善的可能性。它不是告诉你“你必须做到”,而是告诉你“你可以这样做”,这种赋权的感觉非常重要。她讲解的那些关于“延迟满足”和“奖励机制”的心理学原理,听起来就像是在给我们的思维模式做一次“软件升级”。她还会讲到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延迟满足实验”,孩子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吃到两块糖,而不是立刻拿到一块。这个实验看似简单,却揭示了自控力与未来成功之间深刻的联系。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抵制眼前的诱惑,去追求更长远的利益。她还用到了很多神经科学的知识,解释了大脑中负责“冲动控制”和“目标导向”的区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让整个理论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信服。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讲“如何控制自己”,更是讲“如何理解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评分当我看到“正版包邮”的时候,心里还是挺踏实的,至少不会买到盗版书,影响阅读体验。然后看到“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我的期待值就瞬间拉满了。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自控力”的理解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凯利·麦格尼格尔老师就像一个非常耐心的心理导师,她不仅仅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她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例子,把“自控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无比具体。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她关于“意志力是一种资源”的说法。她把意志力比作肌肉,用多了就会疲惫,需要休息和恢复。这解释了我为什么有时候在一天中,越到后面越容易放弃。她还提出了“意志力的‘偷窃者’”——也就是那些消耗我们意志力的因素,比如压力、疲劳、情绪波动等等。这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给自己设置了太多不必要的“困难”。她还分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奖励”机制,就是我们的大脑喜欢即时满足,所以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小的、即时的奖励来鼓励自己。比如,完成一个小的学习任务,就允许自己听一首歌,或者看一段短视频。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真的很有用,让我感觉更有动力去完成那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她还强调了“预先承诺”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诱惑出现之前,就给自己做出承诺。比如,如果你知道自己晚上容易熬夜刷手机,那么就在睡前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或者放到书桌上。这种“事先设计”的策略,比临到头了再靠意志力去抵抗要有效得多。她还讲到了一些关于“诱惑”的心理学原理,比如“接触效应”,就是我们越是接触某个东西,就越容易产生欲望。所以,如果想减少某个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接触它。这本书让我感觉,自控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掌握的“技能”。她用了很多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把那些枯燥的心理学理论讲得像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她关于“情境”的讨论,就是说我们所处的环境对我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她鼓励我们去主动设计对自己有利的环境,比如把健康食品放在显眼的位置,把不健康的零食藏起来。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对我们的自控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她讲的关于“认知重构”的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就是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比如,当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时,与其认为“我压力好大”,不如去想“这是一个挑战,我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它”。这种积极的认知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情绪,提升自控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自我,并且有科学依据的书籍情有独钟。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自控力》这本书,并被“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吸引时,我的期待值立刻爆棚。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内心的“丛林”。她关于“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的比喻,让我对“疲惫”和“冲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不是“不想做”,而是我的“意志力能量”已经耗尽了。她还详细分析了“诱惑”的本质,以及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设计来追求即时满足的。她提出的“情境控制”策略,让我眼前一亮。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减少诱惑,比单纯地依靠意志力去抵抗要有效得多。比如,如果你想少看电视,就把电视遥控器藏起来,或者干脆把电视搬到储藏室。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她还分享了非常实用的“诱惑管理”技巧,比如“四步法则”——识别、评估、制定对策、执行。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我尤其喜欢她关于“奖励机制”的讲解。她解释了为什么即时奖励对我们更有吸引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点来激励自己。比如,完成一个小任务后,就允许自己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或者听一首喜欢的歌。这些小小的正向反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本书让我感觉到,自控力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技能。她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实验来佐证她的观点,让内容更具说服力。她还提到了“认知重构”的方法,也就是改变你看待问题的方式。比如,当你感到沮丧时,与其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如去想“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对于提升自控力非常有帮助。她讲的关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也让我很受启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和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