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曆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捲(高級中學)》是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教師在潛心研究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曆年真題的基礎上,總結其命題特點,從而對未來教師資格考試中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命題趨勢進行分析,編著瞭本套試捲,以幫助大傢從整體把握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熟悉題型,使考生馬到成功。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曆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捲(高級中學)》根據新國傢教師資格考試要求進行編製,突齣全真模擬的特點,力求在題型和考點上接近真題,給考生提供一個實戰平颱。
本試捲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研發團隊精心研發而成。每套標準預測試捲的難度、題型題量、考點分布均與真題契閤,幫助考生把握考試脈搏,零距離體驗考場。所有試題和答案都是經過數次討論、精心推敲而成,並配有詳細的解題思路,幫助考生掌握解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
目錄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1)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10)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18)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24)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精選)(32)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35)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一)(42)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二)(48)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三)(54)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四)(61)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五)(67)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六)(73)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七)(79)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八)(85)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九)(92)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十)(99)
答案部分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105)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109)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115)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119)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精選)參考答案及解析(124)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126)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一)參考答案及解析(130)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二)參考答案及解析(135)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三)參考答案及解析(141)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四)參考答案及解析(147)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五)參考答案及解析(152)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六)參考答案及解析(156)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七)參考答案及解析(161)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八)參考答案及解析(165)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九)參考答案及解析(171)
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標準預測試捲(十)參考答案及解析(176)
精彩書摘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高級中學)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塗、作答。在試捲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八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圖1為高中物理教科書中描述的一個實驗,該實驗可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和可用於說明的物理問題分彆是()。
A.小球D的振幅最大,小球C的振幅最小,擺長與振幅的關係
B.小球D的振幅最小,小球C的振幅最大,擺長與振幅的關係
C.小球B的振幅最大,共振現象
D.小球B、D和C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動規律
2.鈾是一種常用的核燃料,其原子核裂變的反應方程式為23592U+10n→a+b+210n則方程中的a、b可能是()。
A.14054Xe,9336KrB.14156Ba,9236Kr
C.14156Ba,9338SrD.14054Xe,9438Sr
3.如圖2所示,三個小球a、b、c分彆在距離地麵不同的高度h1、h2、h3處同時以相同的速度嚮左水平拋齣,不計空氣阻力,三個小球每隔相同的時間間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麵,小球a落到水平地麵D點,DE=EF=F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兩球落在D點的左邊
B.b球落在D點,c球落在E點
C.三個小球離地麵高度h1∶h2∶h3=1∶3∶5
D.三個小球離地麵高度h1∶h2∶h3=1∶4∶9
4.如圖3所示,粗細均勻的玻璃細管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竪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銀槽中,管內封閉有一定質量的空氣(可視為理想氣體),玻璃細管足夠長,管內氣柱長4.0cm,管內外水銀麵高度差為10.0cm,大氣壓強為76cmHg。現將玻璃管沿竪直方嚮緩慢移動,當管內外水銀麵恰好相平時,管內氣柱的長度約為()。
A.2.0cm
B.3.5cm
C.4.0cm
D.4.5cm
5.如圖4所示,在以O為圓心,半徑為R的虛綫框內有垂直紙麵嚮裏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變化關係為B=B0+kt(k為常數)。在磁場外有一以O為圓心,半徑為2R的半圓形導綫,則該半圓形導綫中的感應電動勢大小為()。
A.0
B.kπR2
C.■
D.2kπR2
6.一物體在幾個力同時作用下運動,其位移為Δr=8i-2j+4k(SI)其中一個分力為F=6i+4j-1k(SI),則該分力在此過程中作的功為()。
A.36JB.48J
C.56JD.60J
7.桌麵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圓錐,其頂點恰好與桌麵接觸,圓錐的軸(圖中虛綫)與桌麵垂直,過軸綫的截麵為等邊三角形,如圖5所示,有一半徑為r的圓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圓錐的底麵上,光束的中心軸與圓錐的軸重閤。已知玻璃的摺射率為1.5,則光束在桌麵上形成的光斑半徑為()。
A.rB.1.5r
C.2rD.2.5r
8.“經曆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提齣的一項具體課程目標,它屬於三維目標中的哪個維度?()
A.知識與技能B.過程與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D.科學探究
前言/序言
教師資格考試是由國傢建立考試標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實行“國標、省考”的標準參照性考試。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開展教師資格“國考”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加入全國統考。
一般來說,全國教師資格考試一年舉行兩次,筆試於每年3月和11月各舉行一次,麵試於每年5月和次年1月各舉行一次。縱觀近幾年的考試,該考試已趨於標準化和成熟化,大綱無重大調整,考點分布基本一緻,試題難度基本持平。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不斷研究考試,緊扣考試大綱和考情,分析命題規律與趨勢,不斷優化圖書內容,提高課程質量,旨在提升應試者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本套試捲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本試捲中的真題均配有高清微視頻講解,掃描試題旁的二維碼,即可實現在綫視頻學習。所有視頻均由中公教育具有多年授課經驗的講師錄製,他們深入透徹地講解解題要點、總結命題規律,切實提升考生的復習效率。
真題是備考的手資料,通過對真題的練習、學習,可以掌握考試的核心考點。本試捲精選瞭6套真題,並對每道真題進行瞭詳細透徹的解答。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洞悉真題的考查特徵及命題趨勢,鞏固相關的知識要點,並達到觸類旁通、以題為學的效果。
本試捲由中公教師資格研發團隊精心研發而成。每套標準預測試捲的難度、題型題量、考點分布均與真題契閤,幫助考生把握考試脈搏,零距離體驗考場。所有試題和答案都是經過數次討論、精心推敲而成,並配有詳細的解題思路,以幫助考生掌握答題技巧。
《中學物理教學實踐探索:理論精要與案例分析》 本書旨在為廣大中學物理教師和有誌於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的師範生提供一個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與案例分析於一體的綜閤性學習平颱。我們深知,一堂精彩紛呈的物理課,不僅需要教師掌握紮實的學科知識,更需要精湛的教學技藝和對學生認知規律的深刻理解。因此,本書從多個維度齣發,力求全麵提升中學物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效能。 一、 精煉的物理學科知識體係梳理 對於中學物理教師而言,堅實的學科基礎是教學的基石。本書在物理學科知識的梳理上,秉承“精煉、係統、前沿”的原則,而非麵麵俱到的堆砌。我們聚焦於中學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的核心概念、重要定律、基本模型以及前沿科學在中學教育中的應用潛力。 核心概念解析: 我們將逐一深入解析中學物理中的關鍵概念,如慣性、功、能、電場、磁場、波等。對於這些概念,我們將不僅提供其定義和公式,更注重其物理意義的闡釋,通過類比、生活實例等方式,幫助教師理解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講解“力”的概念時,我們會探討力的作用效果,並區分力的三要素,同時結閤生活中的例子,如推門、拉車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力的存在與作用。 重要定律與理論框架: 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電磁感應定律等是中學物理的骨乾。本書將對這些定律進行係統性的梳理,闡述其適用範圍、推導過程(在中學可理解的範疇內)以及在解決物理問題中的應用。我們還會介紹一些重要的理論框架,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中學物理中的初步引入,幫助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的科學價值和可能在課堂中的滲透方式。 基本物理模型: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模型的構建。本書將介紹幾種中學物理中常用的基本模型,如質點模型、剛體模型、理想氣體模型、點電荷模型等,分析其建立的依據、簡化條件以及在不同問題情境下的應用。掌握這些模型,教師能更靈活地指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 前沿科學的啓迪: 盡管中學物理的教學內容相對固定,但物理學的前沿發展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視野的重要資源。本書將選擇部分與中學物理知識緊密相關的現代物理學成果,如納米科技、生物物理、天體物理等,簡要介紹其基本思想和應用前景,為教師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激發學生好奇心提供素材。 二、 創新的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教學能力是教師的核心競爭力。本書在教學能力的培養方麵,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注重教師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 課程設計與目標確立: 優秀的一堂課始於清晰的教學目標。本書將指導教師如何根據課程標準、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科學地確立教學目標,並將其分解為知識性、能力性、情感性等多個維度。同時,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課程的設計思路,如概念理解課、規律探究課、實驗操作課、問題解決課等,幫助教師構建係統性的課程體係。 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多元化: 傳統的講授法有其局限性。本書將係統介紹和分析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 啓發式教學: 如何通過設問、類比、情境創設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求知欲。 探究式學習: 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閤作,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等方式,自主發現物理規律。 情境教學法: 如何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社會熱點、科技發展等緊密聯係,使學習更具現實意義。 技術輔助教學: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仿真軟件、在綫學習平颱等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的直觀性和互動性。 對比教學法: 如何通過對比相似概念、相似實驗,幫助學生辨析易混淆的知識點。 學生學習心理與認知規律: 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是優化教學的關鍵。本書將從認知發展、學習動機、學習障礙等方麵,剖析中學物理學習的特點。例如,我們將討論如何剋服學生在抽象思維、空間想象、數學應用等方麵可能遇到的睏難,並提供相應的教學對策。 課堂管理與師生互動: 有效的課堂管理能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本書將提供切實可行的課堂管理技巧,包括建立課堂規則、處理課堂突發情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等。同時,我們將強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有效互動,讓課堂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尊重的學習共同體。 教學評價與反饋機製: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將介紹多種評價方式,如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並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評價工具,如紙筆測試、實驗報告、課堂觀察、學生作品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強調如何通過評價獲取學生的學習信息,並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反饋,促進學生的進步。 三、 鮮活的教學案例深度剖析 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實踐。本書最具特色之處在於精選瞭一係列來自一綫教師的優秀教學案例,並進行深度剖析,力求為讀者提供可學、可鑒、可操作的教學範例。 案例的選擇標準: 我們精心挑選的案例,涵蓋瞭中學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從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導、實驗的組織,到習題的講解、物理思想的滲透,乃至教學難點的突破和優秀教學設計的展示。這些案例均具有典型性、創新性和實效性。 案例分析框架: 每個案例的分析都將遵循一個係統化的框架,包括: 案例背景: 介紹案例的教學情境,包括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 教學目標: 明確該案例所要達成的具體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 詳細展示教師的教學流程、活動設計、師生互動環節等。 核心亮點分析: 深入剖析該案例在教學理念、方法運用、資源整閤、學生參與度、效果達成等方麵的突齣之處。例如,某個案例可能在“物理情境創設”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們將詳細分析教師是如何巧妙地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相結閤,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藉鑒之處與反思: 提煉案例中可供其他教師藉鑒的成功經驗和方法,並進行適度的反思,指齣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並結閤自身實際進行消化吸收。 延伸拓展: 針對案例中的教學內容,提供進一步的教學建議或資源鏈接,以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問題導嚮的案例呈現: 我們將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教學難題,例如“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動量守恒定律”、“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設計”等,通過案例的形式來呈現其解決方案,讓讀者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 教學反思與專業發展 本書不僅關注教學“做什麼”,更關注“為何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因此,我們將教學反思和教師專業發展置於重要位置。 教學反思的重要性與方法: 我們將闡釋教學反思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並提供多種反思的方法,如日記式反思、同行互助反思、錄像分析反思等,幫助教師養成持續反思的習慣。 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除瞭日常教學實踐,本書還將介紹教師專業發展的多種途徑,包括參加培訓、閱讀專業書籍、參與學術研討、進行課題研究、撰寫教育論文等,引導教師構建長期的、持續的專業發展規劃。 結語 《中學物理教學實踐探索:理論精要與案例分析》是一本集理論指導、方法藉鑒、案例啓迪於一體的實用性專著。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為每一位投身中學物理教育的園丁,提供一把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幫助他們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最終實現學生物理素養的全麵提升和自身專業能力的卓越發展。我們堅信,每一位熱愛物理、勤於鑽研的教師,都能在本書的引領下,塑造齣更具吸引力、更富成效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