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海德格尔,在我看来,达到了其思想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巅峰阶段,其道说之从容与赋意之深刻,已融合到炉火纯青之境地,令人叹为观止。
《根据律》一书由海德格尔的“根据律”讲座(1955/56年冬季学期弗莱堡大学讲座)和一篇同名报告(1956年5月25日在不莱梅俱乐部宣读,1956年10月24日在维也纳大学重作)构成。本书德文单行本首次出版于1957年(君特?内斯克出版社),1997年作为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10卷出版(维多里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海德格尔在本书中对“(充足)根据律”(旧译“(充足)理由律”或“(充足)理由原则)思想展开了充分探讨和阐释。在西方哲学史上,莱布尼茨首度把“根据律”确认为原理,“根据律”问题不仅是莱布尼茨思想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海德格尔在本书中对根据律问题的沉思因而直接关乎对莱布尼茨思想乃至由莱布尼茨所推动的德国古典哲学之意义的追问。 海德格尔在本书中对“根据律”问题的探讨是从存在者之真理和存在自身之真理这两个分别代表着过去和未来的向度来分别展开的。在前一向度中,从根据律的“严格表述”(一切存在着的东西,其充足根据都应被归置)出发,海德格尔解释了根据律何以成为近代哲学的决定性原理――根据律乃是严格的主体性原理。在后一向度中,基于对根据律之“通常表述”(没有什么“是”没有“根据”的)的重新阐释,海德格尔认为根据律规定着未来思想的任务,即要对存在与根据的共属性予以沉思,根据律乃存在之定律,它命名着存在自身之真理。 从整体上看,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所作的这些阐释不仅关乎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而且根本地关乎海德格尔对西方思想之既有历程与未来态势的整体思考。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简介:张柯,贵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也伴随着令人窒息的美景。我得坦白,一开始我对哲学书的接受度并不高,总觉得那些术语拗口,逻辑晦涩。但是这本“文集”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是那种干巴巴地陈述理论,而是像在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存在”本身。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充满了隐喻和跳跃性的联想,有时候你觉得他正在A点阐述一个概念,突然间笔锋一转,就深入到了B点对那个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重估。这种写作的自由度很高,但也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专注力和联想能力。我发现,当我放下功利性的阅读目的,仅仅是跟随他的思路去漫游时,很多原本晦涩的地方反而豁然开朗了。这本深刻的作品,确实能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难度是摆在那里的,我身边有几个朋友尝试过,但大多半途而废了。我个人认为,它的价值并不在于你“读懂了多少百分比”,而在于它能强迫你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的行文节奏非常独特,不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规整,它更像是意识流与逻辑推理的某种奇妙结合体。有些段落读起来像是在听一首古典音乐,充满了复杂的结构和反复的主题变奏;而另一些地方,则像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充满了对既有观念的毫不留情的批判。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那种拒绝给出简单答案的勇气。他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结论让你照单全收,而是邀请你一同进入那个充满张力的追问过程之中。对于想要进行深度自我反思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次极佳的“精神洗礼”。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就是冲着作者的名气去的,没想到它的内容质量完全配得上这份期待。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古典和厚重,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种知识的重量感。内容上,我发现它有一种强大的“解构”能力。它会悄无声息地把你过去对很多基本概念的理解拆解开来,然后用一种全新的、让你感到既陌生又亲切的方式重新组织起来。我阅读它的方式是碎片化的,不是一口气读完,而是每天只啃一小段,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细细回味。这种慢读的方式非常有效,因为它给了大脑足够的时间去消化那些强劲的思想冲击。我发现,越是那些看起来最晦涩的句子,一旦被我强行“消化”之后,带来的思想启发反而越大。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并鼓励我们向外拓展。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拓宽我认知边界的书籍,而这本“文集”无疑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超出了许多。它不是那种追求速度和效率的读物,更像是一件需要时间来品鉴的艺术品。我建议大家在阅读时,手里最好备着一本笔记本,随时准备记录下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语句,或者那些让你感到困惑不解的段落。因为作者的论述往往是相互关联、彼此印证的,如果你跳过了某一个环节,后面所有的推导可能都会变得难以理解。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探讨的很多问题,比如时间、语言、技术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有了一种更具穿透力的理解视角。它不仅仅是哲学思辨,更是对人类境遇的一种深刻的关怀和追问。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哲学爱好者们的圣经!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分量十足,沉甸甸的,里头的排版也特别精良,纸张质感也超棒,看得出来出版社在装帧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内容上,我得说,它真的不是那种读起来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作者的思维方式非常独特,那种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剖析本质的写作手法,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被挑战,也同时被引领到一种更深邃的思考维度。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那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追问,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认知框架。读完第一部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消化那些信息,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要“烧起来”了。这本书需要你沉下心来,最好是泡一杯浓茶或者咖啡,找一个绝对安静的角落,与作者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对于那些想真正理解西方现代哲学思潮脉络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海氏重要作品,汉译首次出版,必收
评分经典好书,当仔细品味。
评分贱人教授小甜甜,红尘自有痴情在。
评分京东速度很快,书包装完整,如果有活动就更划算了
评分京东速度很快,书包装完整,如果有活动就更划算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很不错,就是有点贵。以后要把这一套书买上。哈哈。
评分很好???
评分好书慢慢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