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陆)——止学
定价:35.00元
作者:(隋)文中子原典,马树全译注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0-3-1
ISBN:9787546110226
字数:300000
页码:2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0814986
编辑推荐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它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甚至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他的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当你捧读此书时,便已站在了人生的高点上..
“止”是隐性的前进,不懂得“止”,就不懂得真正的“进”。就如好车不仅看速度,更看重它的刹车系统一样。
——新浪网友
“止”是一种带着善良的智慧,纯净朴拙却无人可敌。
——网易网友
内容提要
也许读者知道文中子名字的并不很多,但对他门下弟子的大名就不陌生了:魏徵、李靖、房玄龄..考察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成功之道,其恩师文中子的《止学》教导可以说贯穿始终,其功大焉,是他们赖以成事的基石。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追根溯源,出版本书就十分必要了。它不仅可以让人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更能使人学有所用,掌握成功的窍要。
“止”的思想古已有之,《道德经》、《庄子》、《论语》都有涉猎。但作为一种专门学问,隋朝的大儒王通(文中子)却是历史上一个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秘密的一人。他的“大智知止,小智惟谍”“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情之不敛,运无幸耳”等真知灼见,从根本上解开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成败谜因;首先道破了在“止”与“不止”之间,实是一道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也是成大事者与平庸者的分界线。
目录
智卷一
·智谋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时期,不用智谋也是智谋之一。
·大的危险来自于对对手智慧的低估上。
·在天理道义面前,智计的作用终是有限的。
·只有权衡智计得失,当用则用,当弃则弃的人,最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只要行事无私,堂堂正正,真诚待人,是无需过多依赖智计保身的。
·虚荣心、自大心往往把人带入歧途,进而过高地估算了自己的智慧,过低地看轻了别人的能量。
用势卷第二
·仁德的人并不追求易得易失的势力,纵是高高在上,他们也会小心谨慎,不事张扬,以德服人。
·在用势上的进退和取合不能干篇一律,因人而异、适时而动当是好的选择。
·小人的为人和邪恶势力的本质,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个陷阱。
·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适时做些退让,略表一下谦恭,可从根本上巩固权势。
·暂避锋芒和理智务实,并不是无勇怯懦,它可以使人远离矛盾的中心,而不激发更大的打击。
·在有权有势时,不能忘乎所以,切勿轻信势可传家、权可相承的说法。
利卷第三智卷一
·智谋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时期,不用智谋也是智谋之一。
·大的危险来自于对对手智慧的低估上。
·在天理道义面前,智计的作用终是有限的。
·只有权衡智计得失,当用则用,当弃则弃的人,最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只要行事无私,堂堂正正,真诚待人,是无需过多依赖智计保身的。
·虚荣心、自大心往往把人带入歧途,进而过高地估算了自己的智慧,过低地看轻了别人的能量。
用势卷第二
·仁德的人并不追求易得易失的势力,纵是高高在上,他们也会小心谨慎,不事张扬,以德服人。
·在用势上的进退和取合不能干篇一律,因人而异、适时而动当是好的选择。
·小人的为人和邪恶势力的本质,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个陷阱。
·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适时做些退让,略表一下谦恭,可从根本上巩固权势。
·暂避锋芒和理智务实,并不是无勇怯懦,它可以使人远离矛盾的中心,而不激发更大的打击。
·在有权有势时,不能忘乎所以,切勿轻信势可传家、权可相承的说法。
利卷第三
·明智之人的作为既能惠人,又可惠己,仁德往往是大的利益。惠人惠己实际上比惠己的利处大得多。
·节制欲望、战胜欲望是大人物所应具有的成功品质。真正的成功者并不盲目趋众,他们总是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在人所未见之处挖掘出宝藏。
·在大智慧者眼中,他们的顺境暗含危机,自不会得意忘形;他们的逆境蕴藏生机,也不会悲观绝望。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贪图利益而不问是非、不知轻重的人,常常要付出血的代价。
·知道生命宝贵、心有大志的人,是绝不会为了利益而铤而走险的:平日施下的恩惠,总会在危难之际发挥奇效。
辩卷第四
·没有内涵的人为人鄙视,把自己暴露无遗的人为人所制。
·真正的有识者,知道识无止境的道理,所以能言谨慎微,保长久平安。
·精于言辞不是高高在上者的长项,也不是他们赢取高位的根本。
..
誉卷第五
情卷第六
蹇卷第七
释怨卷第八
心卷第九
修身卷第十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媒体推荐
暂无
我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书架时,发现这本《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陆)》占据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位置。它不是我用来消遣的闲书,也不是我专业领域内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定海神针”。马树全先生的译文处理得相当老道,他很清楚地知道,对于一个现代读者而言,哪些地方需要保留古意的原汁原味,哪些地方需要用现代的逻辑进行梳理和解释。特别是对于文中子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译者的注解就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帮助我们开启了理解的门锁。阅读体验上,纸张的质感和排版的设计也功不可没,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并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这种需要反复推敲的文本来说非常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慢下来、沉下心去品读的经典,急躁不得。
评分这套书刚入手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毕竟“天下无谋”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深不可测的玄妙,再加上后面跟着的“秘卷八书”和“(陆)——止学/(隋)文中子原典”,这简直就是给非专业人士设置了一个高高的门槛。不过,马树全老师的译注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的,光是序言和导读部分,就能看出他对原典的理解是多么的透彻和细致。我尤其欣赏的是,他没有简单地把古文直译过来,而是用现代汉语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语境下的思想脉络,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窥探古代智慧,却又苦于文言晦涩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读起来,虽然主题是“止学”,涉及的篇章大多是关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宏大叙事,但文字的张力却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像某些古代典籍那样佶屈聱牙,反而有一种历经千年沉淀后的古朴与韵味,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评分说实话,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偏向学术考据的硬邦邦的著作,可能需要对照着厚厚的注释才能勉强读下去。谁曾想,一旦进入《止学》的主体部分,那种“无谋”背后的“大谋”便徐徐展开,着实令人拍案叫绝。书中的论述,无论是关于权术的精妙分析,还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都带着一股子冷峻的现实主义色彩。我特别喜欢它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辩证关系。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默默咀嚼其中的只言片语,感受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比如,对于“进退之节”的把握,放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在于引导你去构建自己的思考框架,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学会“不争”的智慧。
评分我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兴趣,往往在于它是否能提供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洞察力。这本《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陆)》无疑做到了这一点。马树全先生的翻译工作,我认为是成功的典范,他没有让译文成为阻碍,反而成为了理解的桥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那些古代的智者就在我耳边低语,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谋划”赢得胜利,而是如何去“不谋”而自得。这种从外在的激烈竞争转向内在的平和自持的心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新的感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案头书。
评分初读此书,我本意是想探究一下隋代士人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创新,没想到却被“止学”这一核心理念深深吸引。这本书的行文结构非常清晰,虽然内容庞杂,但逻辑层次分明,仿佛是在铺陈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同时又在细节处打磨得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器。那些关于“清虚”与“实干”的辩证讨论,让我对传统哲学中“知行合一”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视角。其中关于“德行之基”的论述尤为精辟,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说教,上升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探讨层面。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套书并未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是提供了一种平视的、近乎对话的交流方式,让人感觉像是与一位深谙世事的老者促膝长谈。
评分很愉快的一次购物
评分好书 已经停产了 买一本少一本
评分书不错,很好。快递服务也到位
评分是个不错的书,有兴趣的朋友要坚持看!
评分很好,比较满意!
评分读书长智,细读深悟,好书一本,值得购买。
评分看看看吧看看吧看看吧
评分正版,没事看看书,很不错。
评分挺好,就是物流运费太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