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我国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以国分类,记言论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前后跨越约五百年。书中记载周、鲁、齐、晋、郑、 楚、吴、越八国史事,包罗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常与《左传》并称,是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文献。此次出版选用的底本为宋刻宋元递修本,开本铺陈,行格舒朗,墨色莹洁,皮纸印造,堪称宋本之上乘。该本曾收入《中华再造善本》以线装刊行,此次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平装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第一册
國語解序……一
周語上第一……五
周語中第二……四三
周語下第三……八一
魯語上第四……一三七
魯語下第五……一六九
第二册
齊語第六……一
晉語第七……三一
晉語第八……六一
晉語第九……八九
晉語第十……一〇九
晉語第十一……一六一
第三册
晉語第十二……一
晉語第十三……一九
晉語第十四……三五
晉語第十五……六七
鄭語第十六……八九
楚語上第十七……一〇七
楚語下第十八……一三五
吳語第十九……一六三
第四册
越語上第二十……一
越語下第二十一……一一
國語補音敘録……二九
補音卷第一……三九
補音卷第二……九三
補音卷第三……一四五
《國語》是先秦時期一部以記言爲主的史料集。關於此書的性質,漢代人多認爲它是“《春秋》外傳”。班固《漢書?律曆志》、王充《論衡》和劉熙《釋名》都持此說。《漢書?藝文志》亦把《國語》著録在六藝略“春秋”類中。傳是一種解經的文體,所謂“《春秋》外傳”即把《國語》看作解釋《春秋》的書,當時有人把《左傳》稱作《春秋》內傳,《國語》便成了外傳。經過歷代學者的考辨,今天人們已不再持所謂“《春秋》外傳”的說法,而把《國語》看作一部獨立的史料彙編。
“國語”者,各國之語也。“語”在先秦時期是一種記載君臣治國言論與邦國興衰、具有教育意義的文體。據《國語?楚語上》記載,楚國大夫申叔時論及對太子的教育,曰:“教之春秋,而爲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教之詩,而爲之道廣顯德,以耀明其志……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教之訓典,使知族類,行比義焉。”據此可知,“語”在當時是和“春秋”“詩”“故志”“訓典”同類的文獻典籍,其中包含著先王的德治精神,因此可以作爲教育太子的教材。周王室和各諸侯國都保存一些此類典籍,就如同當時各國都有“春秋”類的史書。大約在戰國初年,《國語》的編纂者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各國之“語”編到一起,根據材料來源,分別在“語”的前面冠以不同的國名,如“魯語”“齊語”“晉語”等,再以“國語”爲彙編後的總書名,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國語》。
關於《國語》的作者,《史記?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皆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班固《漢書?藝文志》也明確記載《國語》的作者是左丘明。然經後世學者反復探討,這一說法有待商榷。目前普遍認爲,《國語》主要是由春秋時期各國史官的記載彙編而成,可能並非出於一時、一地、一人之手。《國語》包括《周語》三卷、《魯語》二卷、《齊語》一卷、《晉語》九卷、《鄭語》一卷、《楚語》二卷、《吳語》一卷、《越語》二卷,共二十一卷。就篇幅而言,《晉語》最多,共有一百二十七條,《鄭語》最少,衹有兩條。西周和春秋時期還有一些重要的諸侯國如燕、衛、宋、陳、蔡、秦等,這些國家之“語”在《國語》中沒能收入。從時間來看,《國語》中的記載上起周穆王,下迄魯悼公,前後跨越約五百年。各個時段材料的分佈也很不均衡,西周時期的材料共有十一條,而從周幽王十一年(前七七一)到齊桓公元年(前六八五)的八十六年間卻沒有一條記載。這些情況說明了編者的材料來源是有限的。
《國語》是先秦時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價值體現在史料、思想和文學三個方面。
《國語》的史料價值首先在於它開創了國別體的史書體例,以地域(國別)爲單位記言記事,對歷史編纂學有著突出的貢獻,於後世影響較大。稍晚一些的《戰國策》《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書可以說明顯受到了《國語》體例的啓發。其次,書中記載了西周到春秋末年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其記述可以與《左傳》相參照,某些源自西周時期的記載,更是《左傳》等書中所沒有的,彌足珍貴。此外,書中還記載了一些古代的典章制度和相關傳說,徵引了一些久已失傳的古代典籍,歷代的研究者都對這些史料極爲重視。
《國語》的思想價值主要體現在書中記載的勸諫規戒之辭。一些論者在言談中提倡德治,要求當權者修德。有人提出:“天道無親,唯德是授”,“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衆,必自傷也”(《晉語六》)。在處理外族關係方面,一些論者反對暴力征服,而主張以文德相感召。祭公謀父諫穆王伐犬戎,指出:“先王耀德不觀兵”,“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周語上》)。後來孔子關於“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的主張,即與此一脈相承。通過總結歷史的經驗,論者越來越認識到民的重要作用。在講到君民關係時,一些論者强調尊重民意,保民安民。召公諫厲王弭謗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周語上》)這些言論體現了西周以來的進步思想,是後來儒家思想的先聲。此外,還有不少言論講述了治國用兵的經驗和謀略,同樣值得後人借鑒。
《國語》的文學價值同樣不可忽視,在先秦散文中佔有突出的地位。首先,其語言淺顯通俗,但又流利暢達,富於表現力。比起佶屈聱牙的《尚書》和簡略無華的《春秋》,《國語》的語言無疑是一大進步。其次,《國語》的論說技巧更爲成熟,其中有很多言論,能夠圍繞一個中心論點,層層深入地展開論述,觀點鮮明,結構緊湊,條理清楚。《國語》中的一些言論喜歡徵引史事和典籍,這也爲後來儒家一派的論說文奠定了基本範式。再次,《國語》中有些人物對話風趣生動,能夠表現人物的口吻和情態。另外,《國語》雖以記言爲主,但文中往往用簡略的語言交代事件的前因後果,形成首尾完整的故事,又善於通過簡要的敘述,再現歷史人物的形象。《國語》的這些成就對後代散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就曾指出,寫作古文應當“參之《國語》以博其趣”。
《國語》現存最早的注本是三國時吳國人韋昭所作《國語解》。此本保留了一部分今已亡佚的鄭衆、賈逵、虞翻、唐固等人的舊注,流傳最廣,影響甚巨。《國語》韋解具有體制完備、兼採諸家、廣徵博引、訓釋簡括等特點。其考核精審、基本信而有徵,較爲可靠。宋代宋庠對《國語》及韋注進行整理,又作《國語補音》三卷,因庠字公序,故名公序本。黄丕烈於《校刊明道本韋氏解國語札記》中曾言:“《國語》自宋公序取官私十五六本校定爲《補音》,世盛行之。後來重刻,無不用以爲祖。”可見,公序本是宋以來《國語》的主要傳世之本。本書所選之宋刻宋元遞修本,藏於國家圖書館,亦屬公序本源流。此本鈐有“東宮書府”“涵芬樓”“涵芬樓藏”“海鹽張元濟經收”等印記,開本鋪陳,行格舒朗,墨色瑩潔,皮紙印造,堪稱宋本之上乘。該本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以綫裝刊行,此次將其列入《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平裝影印出版,以期嘉惠學林。
尚學鋒
二○一七年四月
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国语》在我书架上占据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次看到它,都会勾起我对历史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先秦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外交博弈非常感兴趣,《国语》恰恰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宝贵史料。我尤其被“宋本”这个标签吸引,它暗示了这部书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原始的面貌。我一直在思考,古人是如何记录历史的?他们的叙事方式,他们所侧重的细节,都与现代有着怎样的不同?我渴望通过阅读这套书,去体会那种质朴而又不失深刻的叙事风格,去感受那个诸侯争霸、风云变幻的时代。当然,我知道阅读古籍并非易事,尤其是宋本,其文字、标点可能都与现代习惯大相径庭。我希望这套书在提供宋本原文的同时,也能有一些辅助性的内容,比如较为细致的注释,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晦涩的语句,或者是一些对当时历史背景的解读,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动机。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探索古代历史和智慧的钥匙。
评分收到《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国语》(全四册)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著作充满敬意。特别是《国语》,它承载着周春秋时期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智慧,是理解那个时代政治、军事、文化的重要窗口。“宋本”的字样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比现在流传更广的刊本更接近原貌的版本,这对于研究古籍的学者和对古籍有兴趣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珍藏。我常常在想,古人是如何在这种文字中记录他们的思想和经验的?他们的语言,那种简洁而又意蕴深长的表达方式,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言魅力,去体味那些历史事件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我期待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的演进和先贤的思想充满了好奇,而《国语》作为一本记录了周春秋时期重要事件和言论的经典,自然在我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次,《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国语》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尤其强调“宋本”,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对于古籍的研究,版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宋本作为流传下来的重要版本之一,其价值不言而喻。我渴望能够通过这套书,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记录历史的,他们的叙事方式,他们所看重的细节,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的。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人物博弈,以及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我清楚古籍阅读的挑战,尤其是宋本,可能在文字、标点、注释等方面都会与现代有所不同。我希望这套书的编纂者在提供宋本原文的基础上,也能考虑为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信息,例如校勘、注释等,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
评分终于收到了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国语》!作为一名对古代文献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拆开了包装。这部书的装帧非常典雅,古朴的纸张质感,精致的印刷,都让我爱不释手。我尤其看重它的“宋本”特点,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一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接近原貌的版本,这对理解古代语言的精妙之处,以及当时的文字演变过程,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一直觉得,阅读古籍,特别是那些经典著作,就像是在与古人对话,而能够触摸到他们当时所见的文字,更是弥足珍贵。想象一下,当年文人墨客,甚至是一般识字的百姓,他们所看到的《国语》是什么模样?这套书,至少给了我一个窥探的窗口。虽然我并非专业的古籍研究者,但平日里读一些史书、散文,总觉得古人的表达方式,那种含蓄而深刻的意境,是现代文字难以完全替代的。而《国语》作为一本记录了周春秋时期重大史事的著作,其语言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对这套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带我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评分收到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国语》(全四册)的时候,说实话,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我对这套书的出版感到由衷的欣喜,毕竟“宋本”的价值不言而喻,能够以相对便捷的方式接触到如此重要的古籍,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然而,另一方面,我也深知古籍阅读的门槛。我并非科班出身,对古文字、古音韵的了解仅停留在皮毛。翻开这套书,那密密麻麻的字迹,古朴的版式,都让我既感到亲切又有些许的畏惧。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我希望能有一份详尽的校注,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解释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用法。我期望这套书的编者在宋本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一些可靠的校勘信息,甚至是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这样我的阅读之旅才不会那么孤单和迷茫。我希望这套书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呈现,更是一个引导,能够帮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一步一步地深入国学殿堂。
评分中午已收到了,京东自营好評。
评分经典国学书籍,国学复兴在即
评分国学基本典籍丛书是国家图书馆编辑出版的一套古籍善本的影印版图书。坑有点深,入坑需谨慎。
评分宋版的古籍,感覺就是不一样
评分这本书很好,做得很认真,值得拥有。杜泽逊老师审定。
评分经典精品,价格厚道
评分感觉挺好,很不错。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拥有,快看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