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碧岩錄》《從容庵錄》《請益錄》《空榖集》《虛堂集》五部評唱作品。其中,《碧岩錄》稱為“宗門入門書”,它與《從容庵錄》並稱“禪門雙璧”。《從容庵錄》與其他三部,閤稱“宋四評唱”。此次將五部評唱閤刊,將500個公案精微之處徹底呈現
圓悟剋勤(1063-1135)宋代高僧。崇寜縣(今成都郫縣)人。於五祖山參謁法演禪師,濛其印證。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並稱“演門二勤一遠”。先後弘法於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覺寺。去世後謚號“真覺禪師”。
《碧岩錄》,全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也稱《碧岩集》,計10捲,宋·圓悟剋勤禪師著。圓悟剋勤,俗傢姓駱,四川崇寜人。參謁五祖法演禪師,濛其印可。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齊名,世稱“法演下三佛”。
《碧岩錄》是圓悟剋勤在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7)住持湖南澧州夾山靈泉禪院時,應張商英之請所著。書名取自夾山善會禪師的“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岩前”一句。此書成書之日,便有“宗門入門書”的美稱。
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是以三傢五請。菩薩上堂,半偈全身。夜叉升座,豈悕法哉!黃龍南禪師雲:“蓋今之人,容易輕法者眾。欲如田夫時時乾之,令其枯渴,然後溉灌,方得秀實也。”藥山久不升座,又且不然。覺範道:“一庵深藏霹靂舌,從教萬象自分說。”永嘉道:“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院主頭頭蹉過,白雲:“大眾久思示誨,請和尚為眾說法。”仁義道中,主賓分上,也未為分外。山令打鍾,隻見雷霆施號令。眾方集,豈知星鬥煥文章。山升座,良久,下座歸方丈,一上神通,不同小小。主隨後問雲:“和尚適來許為眾說法,雲何不垂一言?”翠岩芝雲:“藥山下座,院主當初怪不為眾說法,可謂誤他三軍。”萬鬆道:正是將頭不猛。山雲:“經有經師,論有論師,爭怪得老僧?”
琅琊覺雲:“藥山下座,不妨疑著。及乎院主拶著,失卻一隻眼。”萬鬆道:再得完全能幾個,而不知換得兩隻眼。雪竇道:“可惜藥山老漢,平地吃交,盡大地人扶不起。”萬鬆道:和尚也須齣隻手。無餘頌雲:“丈室未離已吃交,悄然歸去轉無憀。經師論師猶相告,一欵分明便自招。”萬鬆道:曹司易勘,公案未圓。
此前,雪竇重顯禪師(四川人,俗傢姓李,嗣智門光祚)曾將禪宗公案選齣一百則,加上自己的頌詞編成《頌古百則》。而圓悟禪師在此基礎上,舉說公案前加“垂示”語,以提攜綱領;舉說公案後著語,於公案節省處、疑難處進行分析;“評唱”後進行質詢,以激蕩學人。這是《碧岩錄》一書特有的體例,對後來齣現的“宋四大評唱”産生瞭直接影響,同時也對後世宗風産生瞭深遠影響。
據傳,剋勤的徒弟大慧宗杲禪師(安徽人,俗傢姓奚)在勘驗學人時,發現學人於尋常提問對答如流,而當深入質詢時,卻又亡口結舌。細審後,得知學人暗中將《碧岩錄》視為珍寶,從中學得幾個機鋒,便自視懂道明禪。於是大慧宗杲一把火將此書連同刻闆焚去。百餘年後,張明遠重新刊刻《碧岩錄》,使此書得以再次流行。
《碧岩錄》後,又有《從容庵錄》《請益錄》《虛堂集》《空榖集》四部評唱著作齣現,稱為“宋四大評唱”,而《碧岩錄》與《從容庵錄》並稱“禪門雙璧”。
《從容庵錄》,又稱《萬鬆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從容錄》。6捲,宋·宏智正覺頌古,萬鬆行秀評唱。宏智正覺,1091~1157,隰州(山西)人,俗姓李。曹洞宗僧。1129年住持天童寺,凡三十年,整飭伽藍,重振宗綱。提倡坐禪,世稱“默照禪”。
萬鬆行秀,1166~1246),俗姓蔡,河內(河南懷慶)人,號萬鬆老人。為曹洞宗第十四代宗主,與當時江南的天童如淨並稱“曹洞宗二大宗匠”;其雖主禪學,但精通華嚴、推重淨土,為金代淨土宗五大領袖之一。同時,他對釋儒各派思想都有繼承與發揚,可謂“兼備儒釋,機辯無際”。萬鬆行秀應弟子耶律楚材的請求,曆經七年著成《從容庵錄》,耶律楚材為之作序,稱之為“得曹洞血脈,具雲門善巧,備臨濟機鋒”。萬鬆行秀還著有《請益錄》。《請益錄》,全稱《萬鬆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2捲,天童正覺拈古,萬鬆行秀評唱。此書與《從容庵錄》相類。
《虛堂集》,全稱《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虛堂集》、《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虛堂習聽錄》,6捲。宋·丹霞子淳頌古,林泉從倫評唱,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刊行。丹霞子淳,1064~1117,俗姓賈,劍州(四川省)梓潼縣人,曹洞宗僧。
從倫,號林泉,生卒年不詳,元初曹洞宗僧,嗣法萬鬆行秀。對於從倫事跡,禪史隻記錄一事。至元十八年(1281)十月二十日,從倫奉旨來到大都憫忠寺,焚燒《道藏》僞經,除《道德經》外,盡行燒毀。官員讓從倫點火,他用火炬打瞭一個圓相說:“諸仁者,隻如三洞靈文,還能證此火光三昧也無?若也於斯會得,傢有《北鬥經》,枉教人口不安寜。其或未然,從此灰飛煙滅後,任伊到處覓天尊。急著眼看。”(《五燈嚴統·捲十四》)由此可見其門風冷峻。
從倫另外著有《空榖集》。《空榖集》,全稱《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榖集》、《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榖傳聲集》,6捲,投子義青頌古,從倫評唱。投子義青,1032~1083,青社人,俗傢姓李。嗣法浮山法遠。
這五本書將宗門著名公案進行瞭詳細解說,對瞭解禪宗特徵有著較高的參考價值。“宋四傢評唱”久被淹沒,此次一並點校,作為《碧岩錄》的補充。
初讀這本書,最震撼我的就是作者那份對世間萬物深刻而近乎殘酷的洞察力。他似乎擁有一種穿透迷霧的本領,將人性的復雜、曆史的沉浮,用一種極其凝練又充滿力量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常常在某個瞬間被某一句措辭擊中,仿佛那些我心中醞釀已久卻無法言喻的情緒,都被他精準地捕捉並刻畫瞭齣來。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與一位智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書中對不同人物心理狀態的描摹細膩入微,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抉擇,都顯得如此真實可信,讓人不禁反思自身在相似情境下的反應。不得不說,作者的文字功力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沒有冗餘的辭藻,卻字字珠璣,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一點,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龐大而自洽的邏輯體係,使得整部作品結構嚴謹,如同精密的鍾錶。從宏觀的曆史敘事,到微觀的個體命運描摹,每一個章節的鋪墊和收束都顯得順理成章,毫無牽強之處。我尤其喜歡作者處理時間綫的手法,他能夠在不同時代和視角之間自由切換,卻始終保持著清晰的主綫不散,這種敘事上的老練和掌控力,讓人嘆為觀止。讀到後半部分,你會清晰地看到那些埋下的伏筆如何層層開花,所有的綫索最終都匯集成一個磅礴的結局,讓人在閤上書頁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震撼感,仿佛解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謎團。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文學欣賞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展現瞭極高的文學素養。時而,它的敘述仿佛是古老的史詩,莊重而富有節奏感,充滿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轉瞬之間,筆鋒又變得輕快而諷刺,帶著一絲辛辣的幽默,將某些荒謬的現實描摹得淋灕盡緻。這種風格的切換,使得閱讀體驗永遠保持著新鮮感,避免瞭長篇巨著可能齣現的單調乏味。作者對白描手法的運用更是齣神入化,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者描繪齣一幅意境深遠的場景。閱讀這些文字,就像是品嘗一桌精心準備的盛宴,每一道“菜肴”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層次,讓人迴味無窮,值得細細咂摸。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尤其是那個復古的封麵,每一次拿起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儀式。內頁的紙張質感非常棒,摸起來光滑卻不失厚重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文字,也顯得清晰可辨。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低調卻透露齣一種內斂的雅緻,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書頁翻動起來毫不費力,讓人安心地沉浸其中,不用擔心書本會散架。對於我這種偏愛實體書的讀者來說,擁有一套如此精美的書,本身就是一種收藏的快樂。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工藝品,每一次翻閱都充滿瞭儀式感和敬意。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性,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掃”完的通俗讀物,更像是一片需要耐心開墾的思維荒原。初期的幾章,我需要頻繁地停下來,查閱背景資料,甚至需要反復揣摩某些晦澀的典故和比喻。然而,正是這種“阻力”,反而激起瞭我更強烈的求知欲。每當我攻剋一個難點,理解瞭一層深意時,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迫使我調動起所有的分析能力和聯想能力,它訓練的不僅僅是我的理解力,更是我的專注度和耐心。它像一個嚴苛的導師,不輕易給予答案,而是引導你走嚮真相,最終讓你明白,那些費力的過程,纔是收獲真正的價值所在。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值得閱讀,值得珍藏,值得推薦!
評分好!非常好!
評分禪宗很重要的著作,印刷不錯。
評分印刷包裝很是精美,唯一的缺點是簡體橫排,缺少瞭古籍那種味道。
評分總之,
評分好書 一直想收入,趕上活動,太實惠瞭
評分非常好
評分好!非常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