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碧岩录》《从容庵录》《请益录》《空谷集》《虚堂集》五部评唱作品。其中,《碧岩录》称为“宗门入门书”,它与《从容庵录》并称“禅门双璧”。《从容庵录》与其他三部,合称“宋四评唱”。此次将五部评唱合刊,将500个公案精微之处彻底呈现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崇宁县(今成都郫县)人。于五祖山参谒法演禅师,蒙其印证。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并称“演门二勤一远”。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去世后谥号“真觉禅师”。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也称《碧岩集》,计10卷,宋·圆悟克勤禅师著。圆悟克勤,俗家姓骆,四川崇宁人。参谒五祖法演禅师,蒙其印可。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名,世称“法演下三佛”。
《碧岩录》是圆悟克勤在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住持湖南澧州夹山灵泉禅院时,应张商英之请所著。书名取自夹山善会禅师的“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一句。此书成书之日,便有“宗门入门书”的美称。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是以三家五请。菩萨上堂,半偈全身。夜叉升座,岂悕法哉!黄龙南禅师云:“盖今之人,容易轻法者众。欲如田夫时时干之,令其枯渴,然后溉灌,方得秀实也。”药山久不升座,又且不然。觉范道:“一庵深藏霹雳舌,从教万象自分说。”永嘉道:“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院主头头蹉过,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为众说法。”仁义道中,主宾分上,也未为分外。山令打钟,只见雷霆施号令。众方集,岂知星斗焕文章。山升座,良久,下座归方丈,一上神通,不同小小。主随后问云:“和尚适来许为众说法,云何不垂一言?”翠岩芝云:“药山下座,院主当初怪不为众说法,可谓误他三军。”万松道:正是将头不猛。山云:“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
琅琊觉云:“药山下座,不妨疑着。及乎院主拶着,失却一只眼。”万松道:再得完全能几个,而不知换得两只眼。雪窦道:“可惜药山老汉,平地吃交,尽大地人扶不起。”万松道:和尚也须出只手。无余颂云:“丈室未离已吃交,悄然归去转无憀。经师论师犹相告,一欵分明便自招。”万松道:曹司易勘,公案未圆。
此前,雪窦重显禅师(四川人,俗家姓李,嗣智门光祚)曾将禅宗公案选出一百则,加上自己的颂词编成《颂古百则》。而圆悟禅师在此基础上,举说公案前加“垂示”语,以提携纲领;举说公案后着语,于公案节省处、疑难处进行分析;“评唱”后进行质询,以激荡学人。这是《碧岩录》一书特有的体例,对后来出现的“宋四大评唱”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后世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传,克勤的徒弟大慧宗杲禅师(安徽人,俗家姓奚)在勘验学人时,发现学人于寻常提问对答如流,而当深入质询时,却又亡口结舌。细审后,得知学人暗中将《碧岩录》视为珍宝,从中学得几个机锋,便自视懂道明禅。于是大慧宗杲一把火将此书连同刻板焚去。百余年后,张明远重新刊刻《碧岩录》,使此书得以再次流行。
《碧岩录》后,又有《从容庵录》《请益录》《虚堂集》《空谷集》四部评唱著作出现,称为“宋四大评唱”,而《碧岩录》与《从容庵录》并称“禅门双璧”。
《从容庵录》,又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从容录》。6卷,宋·宏智正觉颂古,万松行秀评唱。宏智正觉,1091~1157,隰州(山西)人,俗姓李。曹洞宗僧。1129年住持天童寺,凡三十年,整饬伽蓝,重振宗纲。提倡坐禅,世称“默照禅”。
万松行秀,1166~1246),俗姓蔡,河内(河南怀庆)人,号万松老人。为曹洞宗第十四代宗主,与当时江南的天童如净并称“曹洞宗二大宗匠”;其虽主禅学,但精通华严、推重净土,为金代净土宗五大领袖之一。同时,他对释儒各派思想都有继承与发扬,可谓“兼备儒释,机辩无际”。万松行秀应弟子耶律楚材的请求,历经七年著成《从容庵录》,耶律楚材为之作序,称之为“得曹洞血脉,具云门善巧,备临济机锋”。万松行秀还著有《请益录》。《请益录》,全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2卷,天童正觉拈古,万松行秀评唱。此书与《从容庵录》相类。
《虚堂集》,全称《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习听录》,6卷。宋·丹霞子淳颂古,林泉从伦评唱,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刊行。丹霞子淳,1064~1117,俗姓贾,剑州(四川省)梓潼县人,曹洞宗僧。
从伦,号林泉,生卒年不详,元初曹洞宗僧,嗣法万松行秀。对于从伦事迹,禅史只记录一事。至元十八年(1281)十月二十日,从伦奉旨来到大都悯忠寺,焚烧《道藏》伪经,除《道德经》外,尽行烧毁。官员让从伦点火,他用火炬打了一个圆相说:“诸仁者,只如三洞灵文,还能证此火光三昧也无?若也于斯会得,家有《北斗经》,枉教人口不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后,任伊到处觅天尊。急着眼看。”(《五灯严统·卷十四》)由此可见其门风冷峻。
从伦另外著有《空谷集》。《空谷集》,全称《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传声集》,6卷,投子义青颂古,从伦评唱。投子义青,1032~1083,青社人,俗家姓李。嗣法浮山法远。
这五本书将宗门著名公案进行了详细解说,对了解禅宗特征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宋四家评唱”久被淹没,此次一并点校,作为《碧岩录》的补充。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性,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扫”完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片需要耐心开垦的思维荒原。初期的几章,我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阅背景资料,甚至需要反复揣摩某些晦涩的典故和比喻。然而,正是这种“阻力”,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求知欲。每当我攻克一个难点,理解了一层深意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迫使我调动起所有的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它训练的不仅仅是我的理解力,更是我的专注度和耐心。它像一个严苛的导师,不轻易给予答案,而是引导你走向真相,最终让你明白,那些费力的过程,才是收获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初读这本书,最震撼我的就是作者那份对世间万物深刻而近乎残酷的洞察力。他似乎拥有一种穿透迷雾的本领,将人性的复杂、历史的沉浮,用一种极其凝练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常常在某个瞬间被某一句措辞击中,仿佛那些我心中酝酿已久却无法言喻的情绪,都被他精准地捕捉并刻画了出来。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不同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细腻入微,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抉择,都显得如此真实可信,让人不禁反思自身在相似情境下的反应。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冗余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回味无穷。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尤其是那个复古的封面,每一次拿起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仪式。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棒,摸起来光滑却不失厚重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文字,也显得清晰可辨。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低调却透露出一种内敛的雅致,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页翻动起来毫不费力,让人安心地沉浸其中,不用担心书本会散架。对于我这种偏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拥有一套如此精美的书,本身就是一种收藏的快乐。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每一次翻阅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庞大而自洽的逻辑体系,使得整部作品结构严谨,如同精密的钟表。从宏观的历史叙事,到微观的个体命运描摹,每一个章节的铺垫和收束都显得顺理成章,毫无牵强之处。我尤其喜欢作者处理时间线的手法,他能够在不同时代和视角之间自由切换,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主线不散,这种叙事上的老练和掌控力,让人叹为观止。读到后半部分,你会清晰地看到那些埋下的伏笔如何层层开花,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汇集成一个磅礴的结局,让人在合上书页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仿佛解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谜团。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展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时而,它的叙述仿佛是古老的史诗,庄重而富有节奏感,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转瞬之间,笔锋又变得轻快而讽刺,带着一丝辛辣的幽默,将某些荒谬的现实描摹得淋漓尽致。这种风格的切换,使得阅读体验永远保持着新鲜感,避免了长篇巨著可能出现的单调乏味。作者对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者描绘出一幅意境深远的场景。阅读这些文字,就像是品尝一桌精心准备的盛宴,每一道“菜肴”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层次,让人回味无穷,值得细细咂摸。
评分好好好好
评分书很不错,一直非常信赖京东。
评分禅宗很重要的著作,印刷不错。
评分包括碧岩录在内的五部书,禅宗非常重要的评唱著作。
评分很厚实的两本书,装帧很好,其实不止有一本书,有四五本书的内容在里面。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出版社不太知道,以后会多多关注。希望继续多出好书。
评分书挺好的,服务也不错,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