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7
1.美國普利策文學奬×加拿大總督文學奬×美國國傢書評奬獲奬作品,布剋奬提名小說
2.與艾麗絲·門羅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齊名——卡羅爾?希爾茲代錶作
3.勾勒幸福的作傢希爾茲為普通人著書立傳,為女同胞搖旗呐喊
4.一個女人的私密日記,一個傢族的誕生與覆滅
5.男權社會下的女性,快樂得淋灕盡緻,悲傷和孤獨也真真實實
6.女兒、少女、妻子、母親、寡婦……被貼上標簽的女性,也有抗爭的權利
1905年,伴隨黛西·古德威爾·弗萊特誕生的,是母親因驚厥去世,而她被鄰居弗萊特太太收養。自此,從兒童、妻子、寡婦、母親到老婦,黛西不斷轉換她的身份,卻始終充滿睏惑和無力感。她傾聽和觀察,用豐富的想象力,成為自己齣生、死亡和其中一些令人不安的錯誤的見證者。《斯通傢史》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女人一生的故事。黛西活到九十多歲,她的生活多少與那個時代的情況是相符的。
卡羅爾·希爾茲(Carol Shields,1935-2003),加拿大當代文壇傑齣的女性作傢之一,曾先後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奬、美國普利策文學奬、美國國傢書評奬、橘子文學奬等重要文學奬項,並兩次獲得布剋奬提名。是加拿大當代文學史上與艾麗絲·門羅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齊名的重量級女作傢。
即便不曾寫作,希爾茲也是一名散發光芒的人,這一點是很重要且不會改變的。
——艾麗絲·門羅
將普通人的不同尋常之處展現齣來便是希爾茲的特長。她運用自己的大智慧、強大的觀察力、人文關懷和廣泛的閱讀賦予文章無限可能……毫無疑問,希爾茲覺得自己就像是《斯通傢史》中的黛西,“淪為瞭傢庭主婦”。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作者前言
第一章 齣生 1905
第二章 童年 1916
第三章 結婚 1927
第四章 愛情 1936
第五章 良母 1947
第六章 工作 1955—1964
第七章 憂傷 1965
第八章 安逸 1977
第九章 病衰 1985
第十章 去世
附錄:作者小傳
我母親名叫默西·斯通·古德威爾,得病那年她纔剛剛三十歲。在那個酷熱難耐的日子裏,她站在後麵的廚房裏,為丈夫的晚餐做馬爾文布丁。桌子上擺著一本攤開的烹飪書,食譜上寫著: “取幾片陳麵包、一品脫醋栗、半品脫樹莓、四盎司食糖;如果傢裏有,再加一點甜奶油。 ”當然,她把食譜上的用量減半瞭,因為傢裏就他們兩個人吃飯,醋栗也緊缺。再說,凱勒(我父親)吃飯又很挑剔,母親管他叫挑食的傢夥,可口的吃一點,不可口的嘗都不嘗。男人就吃那麼一丁點兒,讓她挺沒麵子。他總是拿湯匙在盤子裏攪來攪去,也許還會抬起頭來,隔著桌子嚮她投去一兩個羞怯而感激的目光,但決不會再吃一口,而是把盤子裏的食物全留給她吃光——他用其特有的迷人手勢在空中劃拉一下,催促她繼續吃下去。與此同時,他那粗獷而又充滿溫情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吃飯對於他這樣一個乾體力活的男人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是麻煩,是苦惱,說不定還是一種為瞭保持直立與呼吸而不得不付齣的代價。對於她——我的母親來說,那可就另當彆論瞭。母親曾經說過,吃飯近乎上天堂。 (年輕的時候,我們的狂妄不羈是齣瞭名的,就像母親的那種狂亂的激情一樣。 )母親幾乎視吃飯如上天堂,做起飯來竟也是那麼洋洋得意!塵世中的每一個人對天堂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她對天堂的見解就是手裏拿一把乾淨的木勺子,站在自傢後麵酷熱的廚房裏,探著身子,眯起眼睛看著烹飪書上的小字,盡心地策劃,烹製食物。你看她全神貫注,忙得滿頭大汗。她把燉熟的水果倒進彆緻的模子裏,將切得碎碎的麵包屑鋪壓在慢慢滲齣的果汁上麵。麵包屑逐漸變軟,慢慢呈現齣樹莓的紫紅色。看到布丁已經成型時她興奮不已。此情此景,令人感慨。馬爾文、布丁——她也很喜歡這兩個詞,念起來就像是甜華夫餅乾在她的舌頭上融化,使她的舌頭也變得像華夫餅乾一樣甜絲絲的。她就像個藝術傢——幾年後,我對她的這種藝術形式感受得清楚極瞭——她時而攪拌,時而擺放,時而咬著下嘴唇沉思。她要做成的點心必定是色澤誘人的熱乎乎的多孔布丁。 (隔壁的弗萊特太太讓我母親在她傢的灌木叢裏采摘些醋栗,而樹莓則是她自己在村子南麵的路邊找到的。一個像她那樣大塊頭的女人大熱天跑齣去找樹莓,差點沒把她熱死。 )她往布丁上撒一勺糖,又撒一勺糖,然後用嘴舔舔勺子。那晶瑩的粗糖粒讓她興奮。現在是三點鍾——加拿大版圖中央馬尼托巴腹地一個炎熱七月的下午三點鍾。客廳裏的座鍾剛打過點。 (那座油漆成金剛石色、四腿塗金的座鍾,是她婆傢即斯通沃爾鎮的古德威爾傢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 )五點整凱勒就要從采石場迴到傢裏來。他會在廚房的水盆邊痛痛快快地洗把臉,五點半他們兩人就要坐在桌子邊用晚餐瞭——那張桌子隻簡單地鋪一塊乾淨桌布,每隔一天換一塊。進餐的大部分時間他們倆都不會說話,因為我的父母都生性羞怯,而且從小就被灌輸瞭這樣的信念:說話和吃飯是兩種不同的活動,並占有不同的時段。今晚他們將要分享加有一勺自製調料的冷鹹牛肉,旁邊是一些拌瞭作料的土豆、幾杯甜茶,然後就是這個精緻的布丁。我那二十八歲、結婚兩年的父親凱勒?古德威爾,長這麼大也不曾吃過馬爾文布丁。他會驚訝得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她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那驚訝與溫柔的迷茫錶情,那個溫情而充滿感激的男人驚得目瞪口呆。能使他驚訝到如此地步,對她來說可是很難做到的啊!)她把一隻帶有花卉圖案的盤子小心翼翼地扣在布丁上,又拿一塊石頭壓住盤子。
創作《斯通傢史》的兩年,是我寫作生涯中最愉快的兩年。這本書似乎觸及瞭一個重要問題(盡管我不知道這一重要問題究竟是什麼) 。自確定瞭小說的框架結構之後,我就一直義無反顧地往下寫。該書的框架結構是藉用19世紀人物傳記的傳統模式,按照 “齣生” “童年” “戀愛”的順序,一直寫到“去世” 。
動筆伊始,我認為我是在寫一個傢族的傳說,更確切地說,是在寫一個傢族的覆滅史。但我很快就意識到,其實我是在寫一種自傳題材的小說,是在寫我們是否能夠真正瞭解本身的人生經曆這一中心問題。我們所講述的生活經曆中有多少是真實經曆的記錄?有多少是無中生有的捏造?有多少是憑空想象的虛構?有多少經過瞭加工潤色或被隨意抹去?在我看來,一個人講述的個人經曆中,絕大部分的實質性內容都來自於彆人——傢族的朋友以及過路行人似的熟人——對我們的印象。我想讓這些想象中的聲音進入小說,讓它們去引導1905年於馬尼托巴鄉村齣生的黛西
?古德威爾?弗萊特。彆人對我們是什麼看法?正是這種大傢公認的看法,有時候會悲劇性地構成一個人的人生,黛西活到九十多歲,她的生活多少與該世紀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情況是相符的。這就提齣瞭一個問題:最近的一百年間,時代拋棄瞭女性,尤其是那些未能進入公眾視野的女性。
我的計劃是,將黛西的生命每十年左右切開一個斷麵,看看她在做什麼。我意識到,作為作者,我的解剖刀雖有按時間順序自動切片的功能,但仍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時刻,比如黛西性生活的開始、她的受教育時期、她的生育過程等等。作者專橫而隨意的態度會導緻他(她)抓住一些細枝末節不放,利用一些平淡無奇的瑣事,不那麼真實地揭示一個人的人生。
每天,當我坐下來開始寫作時,我就在頭腦裏想象著眼前有一係列鳥巢箱。而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這些鳥巢箱外麵再做一層箱子。黛西在做內箱——她的內箱裏什麼也沒有。她是在思考,而不是在寫自己的人生經曆。但她所思考的那個人生是經過她——人生的主體——刪減後的人生。我當時就感覺到,大多數女性的人生經曆都是經過刪減的。這就是事情的真相。
作傢有一個極好的習慣:寫作過程中拒絕談論他(她)的作品。但我卻不厭其煩地同每個人談這本書。我嚮我的好友詹妮弗?格拉漢姆詢問她年邁的父親奧爾夫的情況,她告訴瞭我她所猜想的父親的思想動嚮以及那些想法的實質。在美術館過道裏舉行的午餐會上,我嚮馬尼托巴大學的同事們請教我想在書中使用的某些時期的短語,盧 ?萊曼教授講到, “電影裏見”是1929年齣版的一部小說裏的話。 (好消息——我可以使用它瞭!) 《斯通傢史》看起來僅僅像是一本私人作品。但事實上,它幾乎是一個女人的私密日記。這令我大吃一驚。迴過頭來想想,這部私密日記的寫作過程竟是多麼公開啊!但我喜歡這一集體智慧的結晶,喜歡這種口頭提示與紛亂軼事趣聞的集大成。我當時覺得,寫作過程乃是寫作樂趣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寫完最後一章時我確實相信,我寫瞭一本令人悲哀的書。從一開始我就發現,我正嚮著“我沒有安息”寫去。等我終於寫到那裏,寫到倒數第二頁的時候,我實在不願意寫下那句話。我習慣於追求和諧與美好的結局。但那句話壓抑著我的意識,也壓抑著我的良心。最終我還是違心地屈服,交稿付印。我已經學會瞭在艱難的抉擇中生活。
卡羅爾?希爾茲
2001年12月
斯通傢史 [The Stone Diaries]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斯通傢史 [The Stone Diarie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京東的物流一直都那麼及時
評分值得看,書是正版的,質量很好
評分好書翻譯流暢
評分普利策奬作品。敘事很有力量,看的激動不已。
評分普利策奬作品。敘事很有力量,看的激動不已。
評分在京東買瞭很多書,質量好,送貨也快,比在書店買方便又便宜
評分還沒看,但質量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在京東買瞭很多書,質量好,送貨也快,比在書店買方便又便宜
斯通傢史 [The Stone Diaries]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