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

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大卫 J.格里菲斯 著,王青 译
图书标签:
  • 粒子物理
  • 物理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翻译作品
  • 现代物理
  • 量子力学
  • 相对论
  • 标准模型
  • 费曼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34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377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低年级研究生
  《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有很好的声誉。本次修订,作者致力灵活利用非传统的方式来平衡定量的严格性和直观的理解。在第1章详细讲述本书主题的历史,随后给出标准模型的定量展示。再简化介绍一个玩具模型的费曼规则,以帮助读者学习去掉了自旋复杂性的计算技术。随后讨论可以理解的量子电动力学,强作用、弱作用和规范场的理论。新的章节加入了中微子振荡和对超出标准模型的物理的预期。本书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实际例子以及很多章末的习题。完整的题解可以提供给教师(获取方式见本书前言)。   ★一本很有名的粒子物理教科书的修订版   ★一定数量的实际例子以及很多章末的习题   ★帮助学生掌握费曼规则   ★给教师使用的习题解答

内容简介

  《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是大卫J.格里菲斯三大作品之一(另有《量子力学概论》及《电动力学导论》),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粒子物理历史介绍、基本粒子动力学、相对论运动学、对称性、束缚态、费曼算法、量子电动力学、夸克的电动力学和色动力学、弱作用、规范理论、中微子振荡等内容,并在后探讨了未来可能有所发现的某些方向。本书是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入门教材,也可作为物理专业低年级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同时对粒子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大卫·格里菲斯是里德学院(俄勒冈州珀特兰市)的物理学教授。在哈佛大学获得粒子物理博士学位后,曾在几所大学和学院任教,1978年进入里德学院。他专长于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还有基本粒子物理,并在这三个领域都著有教科书。

王青,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于非微扰理论、对称性自发破缺、强子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社会兼职: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大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目录

译者序 原书第1版前言 原书第2版前言 公式和常数粒子数据 引言1 第1章基本粒子物理历史介绍9 1.1经典时代(1897—1932)9 1.2光子(1900—1924)10 1.3介子(1934—1947)12 1.4反粒子(1930—1956)14 1.5中微子(1930—1962)16 1.6奇异粒子(1947—1960)20 1.7八重态(1961—1964)23 1.8夸克模型(1964)26 1.9十一月革命及其以后(1974—1983 和1995)29 1.10矢量中间玻色子(1983)32 1.11标准模型(1978—2012)��33 第2章基本粒子动力学42 2.1四种力42 2.2量子电动力学(QED)43 2.3量子色动力学(QCD)47 2.4弱作用51 2.4.1中性51 2.4.2带电53 2.4.3夸克54 2.4.4W和Z的弱耦合和电磁耦合56 2.5衰变和守恒定律57 2.6统一方案60 第3章相对论运动学64 3.1洛伦兹变换64 3.2四矢量66 3.3能量和动量69 3.4碰撞71 3.4.1经典碰撞72 3.4.2相对论碰撞72 3.5例子和应用73 第4章对称性82 4.1对称性、群和守恒定律82 4.2角动量85 4.2.1角动量的相加87 4.2.2自旋1/289 4.3味对称性92 4.4分立对称性97 4.4.1宇称97 4.4.2电荷共轭102 4.4.3CP103 4.4.4时间反演和TCP定理107 第5章束缚态116 5.1薛定谔方程116 5.2氢原子118 5.2.1精细结构119 5.2.2兰姆位移121 5.2.3超精细分裂122 5.3正电子偶素123 5.4夸克偶素125 5.4.1粲偶素126 5.4.2底偶素127 5.5轻夸克介子129 5.6重子131 5.6.1重子波函数132 5.6.2磁矩137 5.6.3质量139 第6章费曼算法144 6.1衰变和散射144 6.1.1衰变率144 6.1.2截面145 6.2黄金规则148 6.2.1衰变的黄金规则149 6.2.2散射的黄金规则151 6.3玩具理论的费曼规则153 6.3.1A的寿命155 6.3.2A+A→B+B散射156 6.3.3高阶图157 第7章量子电动力学163 7.1狄拉克方程163 7.2狄拉克方程的解166 7.3双线性协变量170 7.4光子172 7.5QED的费曼规则175 7.6例子177 7.7喀什米尔窍门180 7.8截面和寿命183 7.9重整化188 第8章夸克的电动力学和色动力学199 8.1e+e-碰撞中的强子产生199 8.2电子�仓首拥�性散射202 8.3色动力学的费曼规则206 8.4色因子209 8.4.1夸克和反夸克210 8.4.2夸克和夸克211 8.5QCD中的对湮灭213 8.6渐进自由216 第9章弱作用224 9.1带电轻子的弱作用224 9.2缪子衰变226 9.3中子衰变230 9.4π介子衰变235 9.5夸克的带电弱作用237 9.6中性弱作用240 9.7电弱统一247 9.7.1手征费米子态247 9.7.2弱同位旋和超核250 9.7.3电弱混合252 第10章规范理论259 10.1经典粒子力学的拉格朗日体系259 10.2相对论场论中的拉氏量260 10.3局域规范不变性262 10.4杨�裁锥�斯理论265 10.5色动力学268 10.6费曼规则270 10.7质量项272 10.8对称性自发破缺274 10.9希格斯机制276 第11章中微子振荡283 11.1太阳中微子问题283 11.2振荡285 11.3证实287 11.4中微子质量289 11.5混合矩阵290 第12章最后:下面是什么?294 12.1希格斯玻色子294 12.2大统一297 12.3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300 12.4超对称、弦和额外维302 12.4.1超对称302 12.4.2弦303 12.5暗物质/暗能量304 12.5.1暗物质304 12.5.2暗能量305 12.6结论306 附录310 附录A狄拉克Delta函数310 附录B衰变率和截面313 B.1衰变313 B.2截面314 附录C泡利和狄拉克矩阵315 C.1泡利矩阵315 C.2狄拉克矩阵315 附录D费曼规则(树图)316 D.1外线316 D.2传播子317 D.3顶角因子317 索引320

前言/序言

  第一版前言   本书是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入门书。我的同事中大多数人认为这个题目对这样的读者是不合适的——数学上太高深,唯象上太零散,不牢靠的基础和不确定的未来。这个观点十年前我会同意,但在最近十年,尘埃落定到令人相当吃惊的程度,说基本粒子物理已经成年是合适的时候了。虽然我们还有非常多的知识要去学习,但显然现在已经有了一致和统一的理论架构,它太令人激动和重要,以致不能在研究生教学中省略或稀释为定性的现代物理的子部分。我相信把基本粒子物理放进本科生标准课程的时间到了。   不幸的是,这个领域的研究文献显然是本科生所无法企及的,虽然有若干极好的研究生教材,但它们要求即便不是量子场论,也是很强的高等量子力学基础。另外,虽然有很多很好的科普书和一些杰出的《科学美国人》文章,但很少专为本科生所写。本书是填补这个需求的一个努力和尝试。它起自我时不时在Reed学院教的一学期的粒子物理课程。学生一般有一学期的电磁学课(Lorrain和Corson的水平)、一学期的量子力学课(Park的水平)和相对较强的狭义相对论的背景。   除了其主要受众,我希望这本书将对研究生新生有用,或者作为初始教材,或作为更深入学习的准备。把这些记在心里,并致力于尽可能的完备性和可塑性,本书包含了比一个单一学期能够舒适地涵盖所更多的内容。(在我自己的课上我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第1章和第2章,从第3章开始教。我跳过第5章,聚焦于第6和7章,讨论第8章的头两节,然后跳到第10章)为帮助读者(和教师),我在每章开始安排一个简短的目的和内容、前期要求和以后角色的介绍。本书是我在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学术休假期间写成的,我要感谢Sidney Drell教授和理论组的其他成员的热情款待。   第二版前言   David Griffiths1986年自从这本书的第1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20多年了,书中大多数内容仍未过时,这既令人满意又使人痛苦。缺陷肯定是显见的——那时,顶夸克的存在尚未被证实,中微子一般被假定为(并无很好的理由)无质量的。而标准模型,它基本上是本书的主题,被证明令人吃惊地坚挺。这是对理论的称颂,同时也是对我们想象力的控诉。我不认为在基本粒子物理历史中有相应的时期自然界中会发生如此少的真正的革命。中微子振荡怎样?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好的故事(我已经对此题目单加了一章)。而此极端的现象与标准模型符合得如此之好以致人们几乎可以说,回顾过去(当然)如果它不是这样才是更令人惊奇的。超对称和弦理论如何?是,但这些暂且必须被看作例外(我已经加了一章,讨论现代理论的发展)。只要坚实的实验验证可以继续,标准模型(中微子有质量和混合)仍将占支配地位。   除了已经说过的新的两章,我把第1章的粒子物理历史的内容更新了,缩短了第5章,在第6章提供了(我希望)对黄金规则更引人入胜的介绍,而减掉了原第8章中大多数的电磁形状因子和标度的内容(这在深度非弹实验的解释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使夸克模型具有了安全的基础,但今天没人怀疑夸克的存在,因此技术细节不再如此重要了)。第8章剩下的部分与原第9章结合形成一个关于强子的新的一章。最后,我准备了一个完整的解题手册(从出版商Wiley那里可免费得到,但只针对——我抱歉——教师�。�。除此之外其余内容改变相对很小。   很多人发给我建议和修正信息,或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我无法感谢每个人,但我将要感谢他们中那些有特别帮助的人:Guy Blaylock (UMass), John Boersma (Rochester),Carola Chinellato (Brazil), Eugene Commins (Berkeley), Mimi Gerstell (Cal Tech),Nahmin Horwitz (Syracuse), Richard Kass (Ohio State), Janis McKenna (UBC),Jim Napolitano (RPI), Nic Nigro (Seattle), John Norbury (UW-Milwaukee), Jason Quinn (Notre Dame), Aaron Roodman (SLAC), Natthi Sharma (EasternMichigan),Steve Wasserbeach (Haverford), and above all Pat Burchat (Stanford).这项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我在斯坦福和SLAC学术休假时完成的,我要特别感谢Patricia和Michael Peskin使之得以实现。   David Griffiths2008年   译者序   随着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宣布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最后一个未被发现、俗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及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20世纪60年代希格斯粒子的提出人希格斯和恩格兰特,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接板被拼接成功,因而成为一个完整被实验所验证的基础物理理论模型。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由此进入了后标准模型时代,它的基本标志是:不管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否被发现,标准模型永远会作为一个为实验验证过的完整理论模型而被作为后来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在这个新时代里,标准模型作为一个成熟且经过实验检验的物理学基本理论模型已经完全达到了被纳入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教学内容的标准。   实际上,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和知识爆炸性的增长,哪些物理学理论应该被纳入大学本科物理专业的基础教材一直是物理学科教学所关注并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物理专业的本科四年教育目前一直被填得满满的,教完了基础的普通物理及其实验、四大力学、近代物理实验,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学时,专业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早些进入具体的课题,由此比较排斥再往教学内容中填充更多基本的必修内容。但从培养有宽阔视野的物理人才的角度看,让学生对人类在自然界各个物质层面所发展的物理理论都有所了解似乎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相应的课程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包括: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对粒子物理,由于它远离现实生活,所需要的描述工具又非常高深,再加上以前标准模型仍未被实验完全证实,还存在理论模型不完全正确的可能性,因此往往在本科阶段不太详细讲授,即使涉及,也要么只是在普通物理的最后稍微涉猎一点点,要么和核物理结合在一起简要介绍一下,而针对本科生单独完整的粒子物理本科课程基本没有。为此,本书的作者大卫·格里菲斯早在30年前本书第1版前言中就特别强调:“在最近十年,尘埃落定到令人相当吃惊的程度,说基本粒子物理已经成年是合适的时候了。虽然我们还有非常多的知识要去学习,但显然现在已经有了一致和统一的理论架构,它太令人激动和重要,以致不能在研究生教学中省略或稀释为定性的现代物理的子部分。我相信把基本粒子物理放进本科生标准课程的时间到了。”从这本书的第1版到现在,粒子物理又有了巨大的发展,标准模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上都已达到相当完美和完备的地步,格里菲斯当年的表述因此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和实验支撑。   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对像基本粒子这样的最为基础的物理研究也可望国家不止在理论方面更在对应于大科学工程的实验上有大的投入,以期在未来使中国能在物质最小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相关物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需要能把高深的粒子物理简化为大学甚至更低层次水平的半专业半科普作品,以便能提高全社会对基本粒子这样的物理学基础的认识水平。这些都呼唤着大学本科水平中文版粒子物理教材的出现。   国内外粒子物理的教科书并不少,但专门针对本科学生的教科书,特别是把内容主要放在针对本科生介绍标准模型的教材却几乎没有。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标准模型所需要的除基本粒子现象以外的量子场论和规范场论的高深知识很难被下放到本科水平的教材当中。格里菲斯的这本书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书的内容既巧妙地避免了复杂深奥的场论理论与计算,又用物理学本科学生已有的知识较好地把标准模型及其所需要的量子场论和规范场论的基本知识以比较物理的方式生动地介绍出来,并且文字流畅优美,这有赖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积累及其深厚的专业和文字功底。无怪乎这本教材在美国成为本科阶段高校用得最广、最受欢迎的粒子物理教科书,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但限于译者有限的专业水平和文字功底,书中可能会有翻译不理想、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2017于清华
《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粒子物理学入门著作,旨在为初学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全书以清晰的逻辑脉络,系统地介绍了粒子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前沿进展。 内容概览: 本书的篇章设计紧密围绕粒子物理学的关键领域展开,力求在逻辑的严谨性与内容的趣味性之间取得平衡。 第一部分:探索微观世界 基本粒子与相互作用: 读者将首先接触到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基本粒子。本书详尽介绍了夸克、轻子等费米子家族,以及传递基本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家族。我们将逐一剖析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引力相互作用的本质,理解它们在宇宙万物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 对称性与守恒律: 对称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强大工具。本书将深入探讨各项基本守恒律(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与粒子物理中出现的对称性之间的深刻联系。理解这些对称性原理,是掌握粒子物理理论的关键。 第二部分:标准模型的构建 量子电动力学 (QED): 作为第一个成功的量子场论,QED是理解电磁相互作用的基石。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量子电动力学的魅力,从基本概念到费曼图的应用,逐步揭示光子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节。 量子色动力学 (QCD): 强相互作用是束缚夸克形成质子、中子的关键。QCD理论以其渐进自由和禁闭现象而闻名。本书将详细阐述QCD的基本框架,包括胶子、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色荷的概念。 弱相互作用与宇称不守恒: 弱相互作用在放射性衰变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介绍弱相互作用的最新理解,包括W和Z玻色子的性质,以及早期重要的发现——宇称不守恒。 标准模型的统一: 在对各个基本相互作用有了深入了解后,本书将把视角聚焦于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我们将探索电弱统一理论如何巧妙地结合了电磁力和弱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描述所有已知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完整框架。 第三部分:深入与展望 希格斯机制与质量起源: 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但其起源曾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本书将详细介绍希格斯机制,解释玻色子如何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获得质量,并阐述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中微子物理: 中微子作为最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之一,其性质研究是粒子物理学的前沿领域。本书将介绍中微子振荡、质量等关键概念,以及相关的实验证据。 超越标准模型: 尽管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并非终极理论。本书将简要介绍一些仍待解决的难题,如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质量的解释等,并展望了可能存在的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方向,如超对称理论等。 粒子探测器与实验技术: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实验技术。本书将简要介绍粒子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让读者对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成就有所体会。 本书特色: 循序渐进的讲解: 本书采用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初学者。理论的引入与相关的物理现象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理论更易于理解。 丰富的示例与插图: 为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本书穿插了大量精心设计的插图、图表以及具体的物理例子。 清晰的数学推导: 在必要的场合,本书提供了清晰的数学推导过程,引导读者理解理论的严谨性。同时,对非物理学专业背景的读者,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关注前沿: 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本书也触及了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解之谜,激发读者的探索兴趣。 《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粒子物理学入门读物,它不仅能为有志于深入学习粒子物理学的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也能为广大对宇宙奥秘充满好奇的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微观世界的大门。通过本书,您将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粒子物理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微观世界的疑问。作为一名对科学探索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粒子物理学知识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名字和译本的出现,让我觉得我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从量子场论的基本概念到标准模型中各个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特别是关于夸克禁闭机制的解释,以及强相互作用如何在核子内部起作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我还想了解,除了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是否还有一些“候选”粒子,比如超对称粒子,以及它们为何至今未能被直接观测到。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历史上重要的粒子发现故事,比如电子、质子、中子的发现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我设想,这本书会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宏观的宇宙现象过渡到微观的粒子世界,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图示,帮助读者理解那些抽象而又至关重要的理论。我期待它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引入不同的力(如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来描述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力在能量尺度上的变化。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渴望理解宇宙基本构成的人来说,《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这本译本的出现,让我更加期待能够系统地学习粒子物理学。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描绘出标准模型的基本框架,特别是那些传递基本力的玻色子,比如光子、W和Z玻色子,以及胶子。我期待它能够解释,这些力是如何影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宇宙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也对希格斯机制和希格斯玻色子充满了好奇,它如何赋予粒子质量,以及它的发现是如何填补了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粒子物理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式发现,例如缪子的发现,或者中微子探测的漫长历程?我设想,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粒子物理学的整体认知,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这个宏大的宇宙,最终是由这些微小的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

评分

购买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是一次充满期待的尝试。作为一名对宇宙终极奥秘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粒子物理学的书籍,而这本译本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标准模型中的费米子,特别是夸克家族,比如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以及它们是如何组合形成质子、中子和其他重子的。我非常想了解,为什么夸克不能单独存在,而总是被束缚在复合粒子中,以及“色荷”和“胶子”是如何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对称性原理在粒子物理学中的应用?例如,同位旋对称性、宇称守恒以及电荷-宇称-时间(CPT)对称性,这些概念对我来说都充满了神秘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看似抽象的对称性原理,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解。

评分

终于盼来了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中文版,这对我这样一位一直以来对微观世界充满探究欲望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期望这本书能以一种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揭示粒子物理学的精彩图景。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标准模型中的所有基本粒子,特别是轻子家族,比如电子、μ子、τ子以及它们各自的中微子。我期待它能解释这些粒子是如何被分类的,以及它们各自的电荷、自旋和质量是如何被测量的。我也对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电磁相互作用,它如何支配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以及光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粒子探测器工作原理的介绍,比如盖革计数器、闪烁探测器或者粒子径迹探测器?我设想,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看见”这些微小的粒子的。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量子力学的奇妙世界以及构成我们宇宙的最基本粒子充满了敬畏和好奇。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译本,无疑是我探索这一领域的理想起点。我期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逻辑严谨且生动形象的方式,带领我认识那些组成物质基本单元的粒子,比如电子、中微子,以及构成质子和中子更深层次的夸克。我特别希望它能深入阐释弱相互作用,它如何导致放射性衰变,以及它在宇宙中扮演的独特角色。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粒子物理学实验的介绍,例如正负电子对撞机或者各种粒子探测器的原理?我设想,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实验来揭示粒子世界的秘密,并且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现象,是如何被精确测量和验证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粒子物理学是理解宇宙最基本规律的基石,而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译本,无疑是我一直寻找的入门经典。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标准模型的全部细节,特别是那些传递基本力的玻色子,比如光子、W和Z玻色子、以及胶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作用以及在宇宙中的“工作方式”。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弱相互作用具有如此独特的性质,它如何影响了放射性衰变,以及它在恒星能量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一名对物理学充满热情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能用清晰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物理概念。例如,如何理解“量子纠缠”在粒子物理学中的表现,以及它与粒子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触及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比如对新物理学的探索,以及一些仍未解决的谜团,如暗物质的本质。

评分

我一直对宇宙的起源和基本构成感到着迷,而粒子物理无疑是解开这些谜团的关键钥匙。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出版,对我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原书的权威性加上中文的易读性,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从宇宙大爆炸的早期,到如今粒子加速器中进行的精密实验,都能有所涉猎。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它如何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目前仍未解开的宇宙之谜,以及它们与已知粒子物理学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本书是否会触及超对称理论,或者弦理论等前沿领域?我对此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我最怕的就是那些充斥着抽象数学公式的教科书,让人望而生畏。我希望这本导论能够用清晰的语言,配以恰当的插图或类比,来解释复杂的物理概念。例如,如何形象地理解希格斯场的机制,以及它如何赋予基本粒子质量,这无疑是粒子物理学中最令人惊叹的发现之一。我也希望它能介绍一些重要的实验设备,比如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帮助科学家们观测和发现新粒子的。从引力波的探测到中微子特性的揭示,这些都是粒子物理学蓬勃发展的缩影,我期待这本书能将这些精彩的历程娓娓道来。

评分

终于等到了这本书的译本,作为一名对粒子物理充满好奇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权威又不至于太过晦涩的入门读物。原书第二版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加上中文翻译,实在是太令人兴奋了。我收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扎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之前对粒子物理有一些零散的了解,但总觉得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我尤其欣赏翻译团队的努力,语言流畅,术语翻译准确,即便是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也能在译文中找到清晰的解释。我设想,这本书将带领我从最基本的粒子种类开始,逐步理解它们的性质、相互作用以及在宇宙中的角色。我期待它能系统地介绍标准模型,解释夸克、轻子、玻色子以及传递力的媒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这些微观世界的规律是如何被发现的,背后有哪些伟大的实验和理论贡献。例如,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为什么会有强大的核力,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也很好奇,在标准模型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粒子和相互作用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本书的“导论”性质,让我相信它不会直接跳入高深的数学推导,而是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培养直觉和理解能力。我已经准备好笔记本和笔,随时记录下那些让我豁然开朗的瞬间。

评分

我一直对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粒子物理领域尤其让我着迷。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深处的大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标准模型的核心内容,包括费米子(夸克和轻子)以及玻色子(媒介粒子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分类和性质。我尤其期待它能深入讲解弱相互作用,解释为什么某些粒子会发生衰变,以及在生物学和宇宙学中,弱相互作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为一名对物理学有一定了解但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避免过于冗长的数学推导,而是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物理图像的构建。例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费曼图的作用,以及它在计算粒子相互作用概率上的重要性。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粒子物理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中微子质量的来源,以及质子衰变的可能性(尽管目前还没有观测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更深入研究的兴趣,并为我将来学习更高级的粒子物理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粒子物理导论(翻译版·原书第2版)》的译本,对我来说,就像一份姗姗来迟的厚礼。我一直以来都对物质最基本组成单元的奥秘充满好奇,而粒子物理学正是探索这一切的领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带领我穿越原子核的边界,进入一个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奇妙世界。我希望它能清晰地解释强相互作用,以及夸克与胶子之间是如何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并且在核力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自由的夸克,以及“渐近自由”这个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在宇宙学中至关重要的粒子,比如光子和中微子,以及它们在早期宇宙演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是如何转化为我们今天所见的各种粒子和物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讲述那些改变我们认知的重大实验和理论发现,比如帕驱动粒子的发现,以及它如何验证了量子电动力学。

评分

我是快过年下的单,还好收到了,书也是正版,就是书角略有些破损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书本完好包装不错 。。。。。

评分

物美价廉,有机会还会买的

评分

送货速度快,包装比较简陋

评分

非常满意,特别感谢京东,书是正版,送货还特别快。

评分

送货速度快,包装比较简陋

评分

书脊在运输过程中被暴力快递折断

评分

该书是导论,但是写的令人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