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与高分题库》依据江苏省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内容设置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历史、科技生活、管理、公文及国情地理共八篇考点精讲。针对前八篇考点精讲,本教材在第九篇和第十篇分别设置了考点专项特训与限时实战模拟,以帮助考生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复习效率。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与高分题库》是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团队在历年江苏省公考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共分为十篇,前八篇通过考点精讲,对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历史、科技生活、管理、公文及国情地理相关知识进行精讲,第九篇提供考点专项特训,第十篇进行限时实战模拟,帮助考生逐步提升做题能力。
目录
专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2)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2)
考点三物质观(5)
考点四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6)
考点五实践与认识(8)
考点六唯物史观(9)
考点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
专项二毛泽东思想(13)
考点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3)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14)
专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
考点一邓小平理论(15)
考点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
考点三科学发展观(16)
专项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8)
考点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8)
考点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22)
考点三其他重大会议及文件要点(23)
专项五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6)
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6)
考点二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阶段(28)
专项一法理学(30)
考点一法的基本概念(30)
考点二法的制定和实施(31)
专项二宪法(33)
考点一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制度(33)
考点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4)
考点三我国的国家机构(35)
专项三民法与民事诉讼法(37)
考点一民法的调整对象(37)
考点二民法的基本原则(37)
考点三民事主体(37)
考点四民事权利(40)
考点五民事法律行为(42)
考点六代理(43)
考点七民事责任(44)
考点八诉讼时效(45)
考点九民事诉讼法(46)
专项四刑法与刑事诉讼法(48)
考点一刑法(48)
考点二刑事诉讼法(50)
专项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52)
考点一行政法(52)
考点二行政诉讼法(53)
专项一微观经济(58)
考点一供求法则(58)
考点二市场结构(60)
考点三经济概念(62)
专项二宏观经济(64)
考点一财政政策(64)
考点二货币政策(65)
专项三国际经济(67)
考点一汇率(67)
考点二国际金融危机(67)
考点三世界经济组织(67)
专项一文化常识(70)
考点一诸子百家(70)
考点二诗词、元曲与小说(71)
考点三中国戏曲文化(75)
考点四我国古典书籍合称及成语溯源(76)
专项二历史常识(79)
考点一中国古代史(79)
考点二中国近代史(82)
考点三世界古代史(84)
考点四世界近代史(86)
考点五世界现代史(88)
专项一科技常识(92)
考点一新能源(92)
考点二新材料技术(93)
考点三生物技术(94)
考点四我国生物医学主要成就(95)
考点五计算机与通信技术(96)
考点六中国航天大事(97)
专项二生活常识(99)
考点一物理常识(99)
考点二化学常识(101)
考点三生物常识(103)
考点四日常急救常识(104)
考点五安全常识(105)
专项一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08)
考点一公共管理知识概述(108)
考点二公共危机管理(109)
专项二行政管理(111)
考点一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111)
考点二行政组织的类型(112)
考点三行政组织的结构(112)
考点四行政执行(114)
考点五行政沟通(114)
考点六我国行政监督体系(115)
专项一公文的基础知识(118)
考点一公文的定义(118)
考点二公文的特点(118)
考点三公文的类别(119)
考点四公文的行文关系、方向和方式(120)
考点五公文的行文规则(122)
专项二公文的格式(124)
考点一版头部分(124)
考点二主体部分(125)
考点三版记部分(127)
专项三公文的处理(128)
考点一公文的拟制(128)
考点二公文的办理(128)
考点三公文的管理(129)
专项一国情概况(132)
考点一我国基本概况(132)
考点二民族状况与民族政策(133)
考点三我国的传统节日(134)
专项二区域地理(136)
考点一中国地理(136)
考点二世界地理(137)
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0)
特训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4)
特训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49)
特训四法理学与宪法(152)
特训五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58)
特训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164)
特训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70)
特训八微观经济(175)
特训九宏观经济(179)
特训十国际经济(183)
特训十一文学常识(186)
特训十二历史常识(194)
特训十三科技常识(202)
特训十四前沿科技(208)
特训十五生活常识(214)
特训十六管理(222)
特训十七公文(226)
特训十八国情地理(229)
限时实战模拟(一)(236)
限时实战模拟(二)(240)
限时实战模拟(三)(245)
限时实战模拟(四)(250)
限时实战模拟(五)(255)
限时实战模拟(六)(259)
限时实战模拟(七)(263)
限时实战模拟(八)(267)
限时实战模拟(九)(271)
限时实战模拟(十)(275)
中公教育江苏省考笔试课程体系(28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4)
精彩书摘
第一篇
政治考点精讲
2017年公务员考试的政治试题与国家时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本知识仍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故将本部分单独为篇进行讲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B。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答案】C。解析: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是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查世界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是否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分标准;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本题答案选C。
1.在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各种各样的哲学家、哲学流派公开或不公开地或者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或者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由此形成了哲学上界限分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也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典型观点: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张载)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刘禹锡)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古希腊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坚持反对唯心主义,并力图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理性反对迷信,以科学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其局限性和缺陷是:
(1)机械性。它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
(2)形而上学性。它不懂辩证法,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把对象当作实践来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世界的“基础”。
典型观点:
(庄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为一。
(惠施)合同异,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公孙龙)坚白离,白马非马。
(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
(巴门尼德)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唯有现在,现在是唯一不变的存在,“存在”是唯一,并无运动的余地,只有“存在”始终不动。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芝诺)飞矢不动。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宗教神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比较粗糙的形式,它宣扬世上万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统治的,其所谓的神或上帝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客观精神本体。
典型观点:
(老子)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程颐)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朱熹)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黑格尔)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柏拉图)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如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唯我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表现,它主张“我”就是唯一的存在,就是一切,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典型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心即理。
(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王阳明)万物皆在吾心中。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
(马赫)物是感觉的复合。
(尼采)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叔本华)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
(叔本华)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波格丹诺夫)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照规律熄灭着的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C。
迷途指津: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其特点在于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都属于这类。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物主义D.客观唯物主义
【答案】B。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的思想。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B。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迷途指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后者把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1.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地说运动就是变化。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
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物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存在。
4.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新编江苏省考常识判断精要速达》 一、 核心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考点,而是旨在为报考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的广大考生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精准的常识判断复习方案。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所有计划参加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并在常识判断科目上寻求突破、力求获得高分的考生。无论你是初次备考的新手,还是有一定基础但希望系统梳理、查漏补缺的考生,亦或是追求极致分数、力求稳固优势的考生,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二、 内容编排与特色亮点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精、准、深、全、新”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贴合江苏省考常识判断科目的命题趋势与考查重点。 (一) 精准把握考点,深度剖析常识 1. 高频考点精准提炼: 通过对近年江苏省考常识判断科目的海量真题进行深度分析,本书精准提炼出考试中反复出现、得分率高的核心考点。这些考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多个维度,但又侧重于命题机构最为青睐的、最具现实意义和政策导向的内容。我们不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那些“必考”的知识点,让你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2. 知识点深度解析: 对于每一个提炼出的考点,本书都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例如,在解读某项政策时,我们会从其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具体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非零散记忆。在涉及科学常识时,我们关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理解的直观性。 3. 跨学科融会贯通: 常识判断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本书在讲解时,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考生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例如,在讲解某项经济政策时,我们会联动相关的法律条文、政治理念、历史事件,让考生在理解政策的深度和广度上更上一层楼。 (二) 题库精选与实战演练 1. 名师精选海量题库: 本书包含大量精心挑选的练习题目,这些题目严格按照江苏省考常识判断科目的题型、难度和风格进行设计。题库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历年真题的变体、高质量的模拟题以及针对高频考点的专项训练题。每一道题都经过反复推敲,确保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2. 覆盖题型与难度梯度: 题库设计涵盖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可能出现的变体)等常识判断科目可能出现的题型。同时,题目难度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帮助考生逐步建立信心,掌握解题技巧。 3. 详尽解析,点拨迷津: 每一道题目都附有详尽的解析。解析不仅仅告知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剖析题目背后的考查意图、知识点来源、易错点以及解题思路。对于一些疑难点,我们还会提供相关的拓展知识,帮助考生举一反三。解析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让考生在每一次练习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4. 易错题与错题本功能: 本书特别关注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会在题库中穿插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并在解析中着重强调其易错点。同时,本书鼓励考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将本书中反复出错的题目记录下来,进行针对性复习,从而有效弥补知识短板。 (三) 科学备考指导与方法论 1. 科学备考路径规划: 本书不仅提供内容,更注重提供方法。我们会在章节开头或末尾,为考生提供针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建议和复习方法。例如,如何高效记忆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复杂的法律概念,如何快速识别科技常识的关键词等。 2. 解题技巧与策略传授: 常识判断虽然考察知识面,但同样有解题技巧可循。本书将系统传授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联想法、常识判断中的逻辑推理技巧、信息筛选技巧等。帮助考生在考场上节省时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 考场心态调整与时间管理: 备考的最后阶段,良好的心态和时间管理至关重要。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调整考场心态、合理分配常识判断科目的答题时间的建议,帮助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三、 内容模块化与结构化设计 本书在整体结构上,采取模块化和结构化的设计,便于考生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核心知识模块: 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主要考查领域。每个模块下细分为若干个具体考点,每个考点都围绕“考点精讲—相关知识拓展—典型例题—答案解析”的模式展开。 专项训练模块: 针对某些难度较大或出题频率特别高的主题,设置专项练习,如“政策法规速览”、“科技前沿与应用”、“历史文化常识聚焦”等,帮助考生进行强化训练。 综合模拟模块: 提供若干套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完全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帮助考生检验复习成果,熟悉考试节奏,找出遗漏的知识点。 备考指导与技巧篇: 专门辟出章节,系统讲解备考策略、解题技巧、考场应对等方法论内容。 四、 独特价值与备考优势 1. 紧跟时代步伐: 本书在内容更新上,紧密结合2018年及之前的最新时事、政策热点,确保考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 2. 体系化构建: 与市面上许多零散的知识点罗列不同,本书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懂”比“记”更牢固的知识结构。 3. 实战导向: 所有的内容设计都围绕“提分”这一核心目标,从考点精讲到题库演练,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考生的实战能力。 4. 高效备考: 通过精准提炼和深入解析,本书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少的力气,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真正实现“常识判断高分速达”。 五、 结语 《新编江苏省考常识判断精要速达》是你通往常识判断高分的得力助手。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本书提供的优质内容,你一定能在常识判断科目上取得优异成绩,为你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之路增添坚实的砝码。选择本书,就是选择一条更高效、更科学、更具竞争力的备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