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现代汉语(2) **节现代汉语概述(2) 第二节汉语拼音(4) 第三节汉字(15) 第四节词语(23) 第五节句子(37) 第六节常见病句(45) 第七节标点符号(50) 第八节常用辞格(62) 牛刀小试(76) 第二章古代汉语(81) **节古代汉语概述(81) 第二节古代汉语基本原理(83) 第三节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99) 第四节古诗词曲知识(101) 牛刀小试(103) 第三章阅读(106) **节古代诗词阅读(106)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117)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125) 牛刀小试(135) 第四章写作(138) **节写作基础知识(138) 第二节常用写作体裁分析(142) 第三节教师招聘考试常见作文题目的基本类型(149) 牛刀小试(155) **章中国古代文学(158) **节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文学团体及文学流派(158)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169) 牛刀小试(197)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文学(200) **节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文学团体及文学流派(200) | 第二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204) 牛刀小试(240) 第三章外国文学(246) **节外国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246) 第二节外国文学作家、作品(250) 牛刀小试(273) 第四章文学理论(276) **节文学概述(276) 第二节文学创造(281) 第三节文学作品(284) 第四节文学鉴赏(289) 牛刀小试(295) **章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298) 牛刀小试(326)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331) **节中学语文教学方法(331)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评价(334)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反思(339) 牛刀小试(342)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344) **节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344)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技艺(348) 第三节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352)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356) 第五节板书设计(368) 第六节教案写作(373) 附录一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古诗文背诵篇目(378) 附录二教师招聘考试古诗词积累必背篇目(383) 全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393) 全国教师招聘面试课程体系(39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5) |
至于理科内容——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只能用“信息碎片化”来形容。这三门学科的知识点密度确实很高,似乎想用有限的篇幅覆盖所有考点,结果就是每一点都只触及皮毛。以物理为例,对于力学中的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它给出的公式很多,但对于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定律、以及在课堂上如何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书中只字未提。化学部分的有机化学知识点,很多复杂的反应机理和结构分析仅仅停留在了“是什么”的层面,完全没有深入到“为什么”和“怎么教”。生物方面,对于现代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如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介绍得非常滞后,仿佛是十年前的知识体系。这种“广撒网”式的编写方式,对于那些想在专业知识上打下坚实基础,并希望在试讲中展示自己专业深度的考生来说,是极其不友好的,因为它提供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像是从不同地方拼凑起来的“知识点拼盘”,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去应对复杂的考题。
评分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文综和艺术体育部分的“草率收场”。地理和历史的内容,同样是“要点堆砌”的典型。地理部分对气候成因的讲解,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宏观层面,对于区域地理的案例分析深度远不如专业的地理教材;历史部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缺乏多角度的视野,充斥着官方的定论,缺少对史料辨析和历史观培养的指导。至于体育和美术,简直就是“应付了事”。体育的“运动生理学”和“专项技能理论”部分,内容极少,很多教学法的原理只是一笔带过。美术部分,更是只罗列了几个中外美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名称,对艺术鉴赏的核心要素——构图、色彩、线条的理解和教学方法——几乎没有着墨。这让人不禁怀疑,这套书的编者对这些“非主科”的教学岗位是否有足够的尊重和投入。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一个全面的备考方案,但从头到尾,我感受到的都是“顾此失彼”的敷衍,尤其是在这些相对冷门的科目上,它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更像是一个“大而全但无一精”的集合。
评分接着是数学模块的体验,简直可以说是“枯燥乏味到令人发指”。我本以为作为一套针对教师招聘的用书,它应该能提供一些针对中学教学难点和易错点的精妙讲解,或者至少在解题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但它呈现给我的,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推导过程,仿佛回到了高中复习的第一轮。对于一些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本书的解析步骤冗长得让人抓狂,很多地方甚至跳过了关键的逻辑衔接,让初次接触这些考点的考生会感到极其困惑。我尤其注意了它对函数与导数部分的讲解,理论铺垫很厚,但实际例题的选择性却很差,偏重于理论证明,而对中学教学中最常出现的应用题型,如实际优化问题,讲解得非常单薄。说实话,如果我不是已经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仅仅依靠这本书来备考,我恐怕连如何清晰地向学生讲解这些概念都成问题,因为它完全没有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组织内容,更像是一本“陈旧的竞赛教材”,缺乏对教学法的关照。
评分英语部分的表现,坦白说,让我感到一丝“错位感”。我期待的是侧重于中学英语教学法、语言学基础知识,以及高难度语法和词汇辨析的深度梳理。但这本书的英语内容,与其说是教师招聘用书,不如说是四六级考试的低配复习资料。听力部分,完全没有提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或如何处理听力中的文化差异等教学问题,只有一些老掉牙的场景对话。阅读理解的选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文章的难度甚至低于现在初中毕业的水平。最让我不满的是,它对“教学知识与能力”这块的考察点几乎是草草了事,比如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差异、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等核心内容,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名词,缺乏案例支撑和深入阐述。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的认知并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浪费了时间去背诵一些在实际考试中可能用不上太多次的低频词汇,整体而言,它更像是一本“面向考生的应试词汇手册”而非“面向教师的专业指南”。
评分这套号称“全能”的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我抱着极大的期望购入,特别是冲着那几个核心学科来的。然而,实际翻阅后,心情可谓五味杂陈。首先从语文部分来说吧,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知识点罗列大全”,而不是一本能指导应试策略的宝典。对于古代诗文鉴赏的解析,深度远远不够,很多晦涩难懂的典故只是简单带过,缺乏对历年真题中常见考法和命题思路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讲解某个唐诗的意象时,它给出的无非是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丝毫没有触及到阅卷老师更侧重的“情感共鸣”或“文本细读”的角度。更令人失望的是,对于现代文阅读的技巧传授,更是显得老旧和套路化,面对如今新高考强调的思辨性阅读,这本书的应对策略显得力不从心,读完后感觉自己只是记住了几个术语,真正面对真题时依然是茫然无措,知识的迁移能力几乎为零,对于想冲击高分或者想在面试环节展现真才实学的考生来说,这套书在语文这块的价值非常有限,更像是一本“过时教辅”而非“冲刺利器”。
评分书质量不错!就是买错了!
评分书还不错,挺全面,没有给电子版
评分看着很好不知道是不是正版
评分不错!真不错!
评分帮同学买的,考试必备吧
评分书到了,网上的还没看,应该是挺不错的,?
评分中间出了问题,给我发的书只发了小的,大的没有发,不过后来还是解决了,希望下次发货的时候检查检查。
评分书本质量不错,快递也挺快的,好评,赞……
评分店家很讲信誉,而且很不错哦,在这家店买东东,我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