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现代汉语(2) **节现代汉语概述(2) 第二节汉语拼音(4) 第三节汉字(15) 第四节词语(23) 第五节句子(37) 第六节常见病句(45) 第七节标点符号(50) 第八节常用辞格(62) 牛刀小试(76) 第二章古代汉语(81) **节古代汉语概述(81) 第二节古代汉语基本原理(83) 第三节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99) 第四节古诗词曲知识(101) 牛刀小试(103) 第三章阅读(106) **节古代诗词阅读(106)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117)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125) 牛刀小试(135) 第四章写作(138) **节写作基础知识(138) 第二节常用写作体裁分析(142) 第三节教师招聘考试常见作文题目的基本类型(149) 牛刀小试(155) **章中国古代文学(158) **节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文学团体及文学流派(158)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169) 牛刀小试(197)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文学(200) **节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文学团体及文学流派(200) | 第二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204) 牛刀小试(240) 第三章外国文学(246) **节外国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246) 第二节外国文学作家、作品(250) 牛刀小试(273) 第四章文学理论(276) **节文学概述(276) 第二节文学创造(281) 第三节文学作品(284) 第四节文学鉴赏(289) 牛刀小试(295) **章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298) 牛刀小试(326)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331) **节中学语文教学方法(331)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评价(334)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反思(339) 牛刀小试(342)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344) **节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344)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技艺(348) 第三节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352)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356) 第五节板书设计(368) 第六节教案写作(373) 附录一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古诗文背诵篇目(378) 附录二教师招聘考试古诗词积累必背篇目(383) 全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393) 全国教师招聘面试课程体系(39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5) |
坦率地说,备考的压力是巨大的,有时候翻开厚厚的教辅书,那种挫败感会瞬间袭来,感觉自己永远也看不完。但这套书在排版和视觉设计上,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虽然内容信息量大,但它的版面设计相对来说是比较清爽的。它大量使用了对比色来标记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这让我在快速翻阅和回顾时,能够迅速定位到关键信息。特别是那些公式推导和实验步骤的展示,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减少了阅读的疲劳感。我记得我当时在冲刺阶段,主要就是依赖这套书进行“拉网式”复习,哪里标记得密,就说明是重点中的重点,需要反复研磨。而且,它在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点后面,会穿插一些“小贴士”或者“考点速记口诀”,虽然这些可能不属于最核心的知识,但却是实战中帮助快速记忆和提取信息的有效工具。这些小小的点缀,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多了一丝人情味,让人不至于在知识的海洋里完全迷失方向。
评分说实话,买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因为市面上这类综合性的考试用书,很多都是“雷声大一点,雨点小一点”,内容泛泛而谈,真正有价值的干货没多少。我当时是在一个大型书店里对比了不下五六套不同出版社的同类产品后,才最终锁定了这一套。这套书的优势(至少对我当时的感受来说)在于它的结构化处理。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知识罗列,而是尝试用思维导图和知识网络的形式,把复杂的学科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部分。现在的教师考试越来越注重考察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不仅仅是会做题。比如,在生物学的模块里,它不仅讲解了细胞分裂的机制,还配有大量图表来解释如何在课堂上向中学生形象地展示这个过程,这对于非科班出身或者很久没接触基础知识的考生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仿佛在告诉我:你不仅要懂知识,你还要会教!这种“教”的视角,是很多纯知识点汇编的教辅材料所欠缺的。翻阅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站在讲台上,该如何把书本上的这段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而这套书似乎也在引导我做这样的转化。
评分天呐,光是看到这个书名就让人头皮发麻,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拉回了那个高压力的备考时期!我当初为了准备教师招聘考试,几乎把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辅导材料都搬回了家。这套书的包装和设计,说实话,挺中规中矩的,没什么特别惊艳的地方,就是那种典型的“考试用书”风格——厚重、务实,一看就知道里面装满了知识点和真题。我记得当时最吸引我的,是它宣传的“全面覆盖”的力度。毕竟教师招聘考试,考的知识面广得吓人,从学科知识到教育理论,哪个都不能落下。我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某些偏门的知识点被遗漏,毕竟教材版本更新也快,教学大纲每年都有细微调整。所以,我会非常仔细地对比它的目录和官方考试大纲,看它在哪些方面做了特别的加深和拓展。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它们的考察深度往往不是普通师范生四年的基础课程就能完全应对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英语的语法题时,就发现它里面对某个特定时态的虚拟语气讲解得特别细致,比我大学教材里的讲解还要深入一层,这对于应试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光是翻阅这套书的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者团队的用心良苦,他们显然是研究过近几年各地考试真题的出题趋势的,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这种针对性极强的资料,对于时间紧迫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效率的保证。
评分从一个考生的角度来看,最终检验一套教辅好坏的标准,无非就是它能否帮助我提高分数,顺利上岸。我记得那次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的时候,心里是七上八下的,但隐约觉得那些平时感到棘手的难题,似乎都在这套书里或多或少地见识过影子。尤其是对于那些跨学科或者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这本书的整体性编排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不像某些资料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而更像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告诉你 A 点和 B 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它在讲“生物多样性”时,会自然地联系到“地理环境对物种分布的影响”,这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是长期应试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思维习惯。对于后来准备考公的学弟学妹们,我肯定会推荐他们至少要通读一遍这样的综合性资料,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它不仅仅是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构建你“该怎么想”的应试逻辑,这才是它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当我真正开始深入使用这套书的时候,我发现它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侧重点把握得相当巧妙。比如,对于语文和历史这样的文科,它的侧重明显放在了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深度以及对宏大历史脉络的梳理上。我记得历史部分,它对某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角度,竟然列举了三种不同的主流史学观点,这大大拓宽了我对事件的理解,也让我能更好地应对那些考察“多角度分析能力”的论述题。而到了物理和化学这些理工科,它的重点就完全转向了对基本原理的推导和典型例题的精细剖析。我记得有一道关于溶液配制的计算题,它竟然分了四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演示,每种思路的优劣和适用条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我在面对那些稍微“绕弯子”的题目时,心里有了底气。总的来说,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没有因为追求“大而全”而牺牲了“精而深”,不同学科的模块,似乎是由对该学科教师招聘考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团队独立编写的,保证了专业度,避免了那种所有学科都用同一套模板套用的生硬感。
评分到货超级超级的慢,说的送的资料也没有送,,,
评分不错!真不错!
评分物流太慢了,再不来试都考完了
评分还不错
评分不错,挺全的。。。。。。
评分质量很好。。。。
评分喜欢,还可以,寝室人都买了,就我买的最好,你家东西不错,以后还来
评分书还可以,但是快递太差,太慢,我就在市区竟然告诉我这没有网点。
评分怎一个坑字了得,够十个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