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

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平安银行 著
图书标签:
  • 黄金市场
  • 商业银行
  • 黄金业务
  • 金融报告
  • 行业分析
  • 中国经济
  • 投资理财
  • 金融行业
  • 2016-2017
  • 蓝皮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43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7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黄金市场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260
字数:1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接过全球黄金市场的领军旗帜开篇,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中国从规模、体系及需求等方面,都成为全球市场举足轻重的角色。之后,从政策环境、产业链条、交易平台、套利产品设计角度对黄金市场进行充分阐述,对黄金银行、互联网黄金交易、微黄金等具体领域发展做了预测。书中对平安及建行两家业内领先的黄金交易商进行案例解读,并通过问卷方式,了解社会对商业银行黄金市场交易的认知。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一个收获之年,发展之年
  ——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综述【黄京燕】/001
  一 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现状/002
  二 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特征/005
  三 未来发展的前景/008
2 希冀:接过全球黄金市场的领军旗帜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现状述评【刘山恩】/010
  一 中国黄金市场交易规模扩张速度居全球之冠,实际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三/011
  二 建成了一个多元化的黄金市场体系,具有中国特色,当代罕见为国际关注/020
  三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黄金需求市场,并率先完成市场交易结构的调整/026

Ⅱ 综合篇
3 全球黄金市场中商业银行的角色【杨瑞琪 杨之希 姚长志 刘潇雅】/031
4 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政策环境【崔 悦 王景赟】/043
5 黄金全产业链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影响【张正虹】/057

Ⅲ 市场篇
6 对我国商业银行黄金交易平台发展的评估【李广国 聂 伟】/071
7 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产品的现状与未来【张 航 张诗其 陈伟煌】/087
8 黄金的套利与套保交易【翁国勇】/113
9 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参与者【倪金合】/128

Ⅳ 专题篇黄金银行专论
10 黄金市场的蜕变与升华——黄金银行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张伟超】/145

Ⅴ 热点篇
11 移动互联网黄金交易模式与风险之辩【张盈盈】/165
12 微黄金·百姓金之论【肖 磊】/181
13 平安黄金银行建设思路及意义【李 涛】/192
14 民生黄金银行建设路径及思考【张 震】/209

Ⅵ 附录
15 商业银行黄金业务问卷调查【平安银行 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23

精彩书摘

  伦敦黄金市场共有七家指定托管人可以提供黄金仓库服务,其中有四家是LBMA会员的保安押运公司——布林克(Brinks)、G4S.MalcaAmit和LoomisInternational,另外三家为LBMA清算会员——汇丰银行(HSBC)、工银标准银行(ICBCStandardBank)和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据LBMA统计,目前大约有6500吨黄金存储于伦敦的金库,其中除英格兰银行外,商业银行在黄金保管业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商业银行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清算业务。LBMA清算会员共有五家银行——汇丰银行、工银标准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丰业银行以及瑞士银行,该五家银行承担伦敦金交易的清算业务,随着伦敦金市场的不断成熟,清算业务量在近年趋于稳定(见图5)。中国黄金市场清算业务目前也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上海黄金交易所共有18家结算银行(见图6),是交易所指定的、协助上海黄金交易所办理交易资金清算业务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结算银行中一直保持同业领先水平,自2008年以来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清算额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2016年达到4066亿元,继续维持场内第一的排名(见图7)。
  通过对2016年全球黄金产业分析,黄金市场供给和需求都出现了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在2016年黄金价格上涨对黄金供给端的刺激以及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下黄金避险投资需求端的增长。回顾2016年黄金产业,黄金供需结构进一步调整,黄金流转更加频繁,伦敦黄金现货市场、美国黄金期货市场、中国黄金市场中的黄金交易均出现明显增长,体现了黄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也体现了黄金作为投资产品地位的提升。
  ……

前言/序言

序言 共同携手,不断推动中国黄金市场新发展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市场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始终肩负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有效服务黄金产业、拓宽投资渠道、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职责。以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为起点,我国黄金市场历经十五年创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广泛参与、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日益丰富、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共同发展、境内主板市场与国际板市场齐头并进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黄金市场体系。
一 不忘初心,持续推进中国黄金市场建设发展
十五年来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体系丰富且复杂。总体来看,中国黄金市场经历了“逐步放开-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2001年,国家取消黄金统购统配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正式运行,拉开了中国黄金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化序幕。而随着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黄金买卖业务和个人记账式黄金买卖业务,上海期货交易所上线黄金期货合约,中国黄金市场进入市场化改革快车道,逐步形成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业务上线,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进入国际化的新纪元。
在我国黄金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世界黄金市场的格局也在经历深刻变革。长期以来,国际黄金市场呈现“现货交易集中在伦敦、期货交易集中在纽约”的两极独大的不平衡局面。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欧美一些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大宗商品业务,国际黄金市场“西金东移”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进口国和重要的黄金消费国。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量达到4.87万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年黄金期货合约成交6.95万吨,商业银行场外黄金业务累计成交7655.13吨。在西方传统黄金市场交易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背景下,我国黄金市场“风景独好”。
二 励精图治,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黄金交易所
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成立。成立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黄金交易所致力于引领和推动我国黄金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原则,连接了黄金产业上下游各方企业,激活了我国的黄金市场发展活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渠道。作为我国黄金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平台和载体,上海黄金交易所逐步建成了由竞价、询价、定价、租赁等市场共同组成,融境内主板市场与国际板市场于一体的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已发展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核心、枢纽以及全球重要的贵金属交易市场。
尤其近年来,围绕着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黄金交易所这一目标,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市场化、国际化两大战略方向上持续发力。从创设询价交易、租赁业务,全力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到推出“国际板”,实现国内黄金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的有效联通;从成功推出“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业务,打造人民币黄金现货基准价格,到上线易金通APP,迈出“百姓金”坚实第一步。每一步都体现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奋图强的坚定信念,也汇聚了中国黄金市场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共赢、包容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基础,深化服务功能,在推动中国黄金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财富增长和助力人民币“走出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全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全平台总交易额为17.44万亿元,同比增长61.73%,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大场内黄金现货交易所;黄金出库、入库分别达到1970.37吨、2060.16吨,保障了国内黄金市场供应平稳顺畅;国际板累计招募国际会员67家,全年成交金额1.10万亿元,国际会员交易占比不断提升,已占国际板总成交量的40%。
三 深度参与,积极发挥黄金市场主渠道作用
中国黄金市场启动以来,商业银行就一直深度参与黄金市场发展的各个环节,其在黄金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已经渗透到包括黄金现货交易、衍生品交易、产用金企业套保、黄金融资以及黄金保管与清算业务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作为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在大力推进黄金市场发展、服务黄金实体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等平台交易,助力建设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体系。2016年,商业银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总量达37571.6吨,占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总成交量比重已达到77.2%。同时,已有累计17家商业银行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自营会员,2016年开展期货自营交易1327.11吨,同比增长34.47%。
另一方面,以2004年开办个人实物黄金买卖业务和个人记账式黄金买卖业务为开端,已有245家商业银行陆续开展黄金业务,商业银行柜台黄金市场交易量从2004年的2.2吨增长至2016年的7655.13吨。商业银行黄金柜台市场定位于黄金产业金融服务商,切实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培育黄金市场,着力改善金融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丰富多样的黄金产品,为黄金产业提供了多方位的金融服务。
同时,商业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积极拓宽贵金属交易渠道,成为国际黄金市场交易、定价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成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正式会员,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3家商业银行已成为伦敦金的定价行。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黄金市场日益广泛的参与,进一步加深了境内外黄金市场的互动联系,成为连接境内外黄金市场的重要渠道,让境内外投资者更加便捷高效地共享中国黄金市场成长机会。
四 共同携手,再创中国黄金市场新辉煌
梳理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脉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监管机构、上海黄金交易所以及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黄金市场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黄金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制度法规体系建设有所滞后,交易品种较为单一,国际化程度还需要加深等问题始终存在,大力推动黄金市场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国际、国内黄金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上海黄金交易所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黄金交易所这一目标,努力统筹好市场化、国际化两个发展大局,实现“三个转变”,打造上海金和百姓金“两金”品牌,营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构建各类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体系,实现业务国际化和交易全球化,推动黄金市场创新、开放、共享和平衡健康发展。
在历史新征程中,上海黄金交易所将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每一位黄金市场的参与者共同携手,紧紧把握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抓住服务黄金实体产业这一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我国黄金市场的改革开放,并牢牢守住市场风险底线,努力推动我国实现从“黄金大国”到“黄金强国”的转变,迎来黄金市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焦瑾璞
2017年8月
《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深入剖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在2016年至2017年这一关键时期内黄金业务的演进轨迹与发展态势。报告聚焦于该两年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黄金业务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渠道拓展、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策略调整与实践。 报告首先回顾了2016-2017年全球及中国黄金市场的宏观背景。在全球层面,地缘政治风险、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如美联储加息预期与实施)、英国脱欧公投及后续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在国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居民财富配置需求的变化,为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市场环境。报告详细分析了这些外部因素如何传导至国内黄金市场,包括黄金价格波动特征、交易量变化、以及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和投资工具的功能性体现。 在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层面,报告细致梳理了该时期内各类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在黄金业务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具体业务实践。 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报告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如何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不断创新黄金产品。这包括: 实物黄金产品: 进一步丰富实物黄金的品类、规格和购买渠道,如金条、金币、金饰的销售与回购业务,以及与文创、消费品结合的特色金产品。 账户黄金业务: 稳步推进账户金的普及,包括纸黄金、Au(T+D)等衍生品交易,并对交易机制、风险提示、客户适当性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黄金ETF与黄金基金: 分析商业银行作为代销渠道,如何与基金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黄金投资选择,以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创新型黄金金融产品: 探讨了商业银行在探索黄金租赁、黄金信托、以及将黄金与保险、理财等产品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与线上化服务: 重点阐述了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机银行、大数据等技术,优化黄金业务的线上交易流程、客户咨询服务、风险预警等,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报告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对其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解读。这包括: 市场风险管理: 重点关注黄金价格波动风险,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套期保值、风险敞口管理、止损机制等手段来控制和对冲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 分析了在黄金租赁、回购等业务中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客户资质评估、抵质押物管理等。 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 探讨了在业务流程、交易系统、人员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合规体系来防范相关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 特别是在面对黄金市场剧烈波动时,商业银行如何确保黄金业务的流动性,满足客户的赎回需求。 渠道拓展与客户群体细分: 报告也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渠道拓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零售业务层面: 重点关注网点销售、线上平台(手机银行、官网)、第三方合作渠道等,以及如何通过精准营销和客户分层,满足不同类型零售客户的黄金投资与消费需求。 机构业务层面: 分析了商业银行如何为企业客户提供黄金定价、套期保值、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以及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黄金清算、托管等服务。 监管环境与政策影响: 报告还密切关注了2016-2017年期间与黄金业务相关的监管政策变化。例如,央行对黄金市场的管理、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衍生品交易的规范要求等,这些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和合规操作,都得到了细致的阐述。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基于对2016-2017年黄金业务发展情况的深入分析,报告最后对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预测。这可能包括:黄金业务的金融属性进一步强化,与国际黄金市场的联动性增强,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绿色金融理念融入黄金业务,以及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成为主流等。 总体而言,《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是一份集宏观分析、微观实践、风险研判与趋势展望于一体的专业报告,为理解中国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期内黄金业务的发展逻辑、挑战与机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这本书的书名《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来看,我就知道这是一份严肃而具有份量的研究报告。我设想,这本书的叙述风格一定是严谨、客观且数据驱动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对2016-2017这两个年份中国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当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的影响,例如全球通胀预期、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是如何被银行纳入到黄金业务的战略规划中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披露的关于中国商业银行在黄金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市场拓展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案例充满了兴趣。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对金融市场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专业学习冲动。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黄金市场和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是一个相对神秘而又极其重要的领域。《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这个名字,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对于这个领域的认知壁垒。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可能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上的侧重点和优势,例如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它们各自是如何定位和发展其黄金金融服务的。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2016-2017年这个时期,国内黄金交易市场的演变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交易品种、交易平台、市场参与者等的变化。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部分充满了期待,毕竟黄金业务也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不知道书中会提供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历程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厚重而富有专业性,尤其是“黄金市场蓝皮书”几个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一望而知其内容。虽然我还没有细读,但从封面的设计风格以及“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这样的副标题,我就能预感到这本书一定是深入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2016-2017这两个关键年份,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来说,那段时间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在那个时期一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想象着书中会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当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黄金市场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是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开展黄金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黄金ETF、黄金租赁、账户金业务等等。我很好奇,在那个时间段,国内的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的创新方面有哪些突破,又面临着哪些阻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个专业领域的绝佳窗口,相信它会帮助我梳理对中国黄金市场和银行金融业务的认知。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实的体量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非常详实和有深度。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凭书名《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我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海量的数据分析和权威观点。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团队一定对中国银行业在黄金领域的布局有着极为细致的梳理和洞察。报告的“蓝皮书”定位,让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宏观的全景式分析,从宏观经济背景切入,逐步深入到商业银行的微观运营层面。我想象着书中会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2016-2017年间,国际金价的波动如何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策略,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黄金产品定价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同时,我也好奇,在那两年里,中国央行对于黄金储备的态度和策略是否有所调整,以及这些调整如何传导至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黄金金融领域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专业、权威的气息,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6-2017)》这样的标题,精准地指出了其研究对象——中国的商业银行,以及其关注的时间跨度——2016-2017年,并且聚焦于“黄金业务”这一细分领域,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书中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会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展现出中国商业银行在这两年间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不断探索和发展黄金业务的。我想象着书中会深入探讨当时中国黄金市场的特点,比如实物黄金需求、黄金投资产品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些市场动态是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策略。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那个时期,国内的银行在推动黄金衍生品、账户金、黄金租赁等业务时,采取了哪些创新的措施,以及在合规和风险管理方面是如何做的。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