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全注全译)/国学经典

世说新语(全注全译)/国学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北朝] 刘义庆 著,河流 译
图书标签:
  • 世说新语
  • 国学经典
  • 古代文学
  • 历史故事
  • 人物传记
  • 文化典籍
  • 注译本
  • 经典名著
  • 文学史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ISBN:97875451405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213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字数:3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全注全译)/国学经典》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淡、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全注全译)/国学经典》在艺术上有突出的成就,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它涉及各类重要人物有数百人,包括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言谈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内页插图

目录

德行 第一
言语 第二
政事 第三
文学 第四
方正 第五
雅量 第六
识鉴 第七
赏誉 第八
品藻 第九
规箴 第十
捷悟 第十一
夙惠 第十二
豪爽 第十三
容止 第十四
自新 第十五
企羡 第十六
伤逝 第十七
栖逸 第十八
贤媛 第十九
术解 第二十
巧艺 第二十一
宠礼 第二十二
任诞 第二十三
简傲 第二十四
排调 第二十五
轻诋 第二十六
假谲 第二十七
黜免 第二十八
俭啬 第二十九
汰侈 第三十
忿狷 第三十一
谗险 第三十二
尤悔 第三十三
纰漏 第三十四
惑溺 第三十五
仇隙 第三十六

前言/序言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全书原为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为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共一千一百三十则,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后来为了与汉代刘向所著《世说》相区别,故又名《世说新书》,此书经北宋晏殊整理删定后,便通称为《世说新语》,此名一直流传至今。《世说新语》内容包罗万象,凡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皆有涉及,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的重要辅助资料。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是宋武帝刘裕之弟刘道怜之子,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南史》卷十三《刘道怜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刘义庆门下有不少文入学士,如袁淑、陆展、鲍照等,他们根据前人的著述,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撰成书,这是很有可能的。《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之书,其中有许多内容是来自《魏晋世语》《语林》《魏书》《高士传》等著作,但全书前后体例风格基本一致,说明经过了作者的细致加工。
  此书载自东汉至东晋许多人物的言行、轶事,其中有涉及西汉初(如《贤媛》中关于陈婴母故事)及南朝初(如《言语》记谢灵运事)人物。此书所记人物大抵属于高门名士,尤其是魏晋间的谈家事迹居多。书中所写到的人物虽然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所记言行故事有的系出自传闻或采自11,说,不尽为史实。此书编者对那些清谈名士基本上采取欣赏的态度,有时亦有所批判。
  此外,《世说新语》还反映了玄学思潮的勃兴,真实记录了汉魏两晋士人心态的发展历程。透过这个心灵的窗口,人们又可以察知汉末至魏晋年间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人情演变的实际情况。
  《世说新语》由长短不一的一千多则小故事组成,内容丰富,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因为展开对人的个性的全面描写而在中国小说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志人"这一文言小说流派,还以玄远隽永的叙事语言、生动传神的白描手法为《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白话长篇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
  《世说新语》堪称中国文化史中的一座宝库。不仅在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它成为一代又一代学子文人案头的必备之书。
《竹林深处:士人的风流与悲歌》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文脉之兴,往往亦肇始于时代的激荡。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段至为璀璨而又复杂迷离的篇章。这不仅是一个政治版图分崩离析、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年代,更是一个精神世界空前自由、个体生命意识悄然觉醒的时代。在这样一片动荡与变革的土壤里,一批风流名士,以其超然物外的风姿、纵横捭阖的言谈、以及对生命本真的不懈追求,塑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士人”形象,并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无穷的言行事迹。 《竹林深处:士人的风流与悲歌》一书,便是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循着这些风流名士的足迹,去探寻那个时代独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底蕴。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史书,也不是简单的名人传记集,而是通过精选、梳理和解读那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士的言行片段,重现他们鲜活的面貌,还原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并深入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 一、风流涌动:名士风度与言谈之魅 书中首先描绘的,是魏晋时期那些令人神往的名士风度。他们或是名震一方的才子,或是洞悉世事的哲人,或是挥洒自如的艺术大师。书中通过对“竹林七贤”如阮籍、嵇康、山涛等人的生平侧写,展现他们不拘礼法、率性而为的“名士风度”。阮籍的“咏怀诗”如何抒发其忧愤苦闷,嵇康的《养生论》如何体现其对道家精神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都将一一呈现。 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当时风靡一时的“清谈”风气。清谈,并非简单的闲聊,而是对玄学、人生、政治等宏大命题的深刻探讨,是智慧与口才的较量,是思想的碰撞。书中将精选历代名士关于清谈的经典对话,例如王衍的“但说无妨”如何成为一种交谈的范式,以及他们如何在唇枪舌剑中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幽默感。这些片段不仅能让读者领略到魏晋名士的口才之妙,更能从中窥见当时思想界的前沿动态。 此外,书中还会涉及一些诸如谢安、王羲之等更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谢安如何以其超然的智慧和洒脱的气度,在淝水之战中运筹帷幄,成为一段佳话;王羲之又如何将书法这门艺术推向极致,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美学,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巅峰。这些人物的故事,将共同勾勒出魏晋时期那份独特的“风流”韵味,一种超脱于物质追求的精神自觉。 二、玄学兴起:精神的自由与探索 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之一。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士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内心,转向对宇宙本体、人生意义的哲学追问。本书将系统地介绍玄学的核心思想,如“有无之辩”、“清净无为”等,并解析它们对当时士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书中将重点解读一些玄学著作中的精彩片段,阐释何晏、王弼等玄学大家是如何将《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进行新的阐释,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读者将了解到,玄学并非象牙塔里的空谈,而是士人们在纷乱世事中寻求精神寄托、保持内心独立的一种方式。它鼓励人们超越功利,关注生命的本质,追求心灵的自由。 同时,本书还会探讨玄学与佛教在中国早期融合的现象,例如竺道生对“顿悟”的阐释,以及士人如何将佛教的“涅槃”观念与中国本土的“清净”思想相结合,形成更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体系。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魏晋文化的一大特色,也为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山水田园:文学的觉醒与艺术的张力 在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退隐山林,将目光投向自然,从而催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山水田园诗的兴起。本书将选取陶渊明、谢灵运等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他们如何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诗歌中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其描绘的田园美景,更在于其中蕴含的那份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本书将深入解析陶渊明的诗歌意境,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来对抗世俗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 谢灵运的诗歌则以其精细的写景著称,他如何将山水之美与人生之感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书中将对这些诗歌进行细致的解读,展现魏晋时期文学如何从政治抒情转向对自然与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这种文学转向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此外,本书还会触及魏晋时期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例如绘画、音乐等,以及它们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顾恺之的人物画如何捕捉人物的精神气质,曹操、曹植父子如何在诗歌中展现出磅礴的建安风骨。这些艺术的勃兴,共同构成了魏晋时期辉煌的文化图景。 四、悲歌与无奈:士人的困境与挣扎 然而,魏晋时期的士人并非总是洒脱不羁、逍遥自在。在那个政治动荡、家族衰败、战乱频仍的年代,他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挣扎。本书的另一重要主题,便是揭示士人风流背后的“悲歌”。 书中将呈现一些士人如何在政治漩涡中挣扎,如何面对家族的兴衰,以及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例如,嵇康因不合时宜的言行而遭受迫害,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缩影。 书中还会探讨当时士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例如,在家族利益与个人情义之间,在忠于君主与坚持原则之间,他们如何做出选择。这些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士人的复杂性与人性深度,也让读者更能理解他们为何会选择“放浪形骸”或“归隐山林”。 同时,本书还将关注士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以及对虚无的思考。在乱世之中,生命显得尤为脆弱,这促使他们对人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这种对生命“无常”的认识,既带来了某种程度的解脱,也夹杂着挥之不去的悲凉。 五、历史的回响:魏晋风度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深处:士人的风流与悲歌》的价值,不仅在于重现历史,更在于其对后世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的士人精神,对后世的文学、哲学、艺术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书将梳理魏晋风度如何影响唐宋的诗歌创作,如何启发明清的文学思潮,以及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独特的印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崇尚自然、注重精神自由的理念,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引发当代读者的共鸣。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深入剖析,让读者不仅仅看到他们表面的风流倜傥,更能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思索、挣扎与悲喜。这是一个关于自由、关于存在、关于生命意义的永恒追问,也是一曲在历史长河中回响不绝的“士人之歌”。读完此书,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竹林深处,感受着那份独有的风流,也聆听着那段动人心魄的悲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到《世说新语(全注全译)》,我对“全注全译”这几个字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只要内容有趣就好。但当真正翻阅起来,我才发现这四个字的分量。我是一个对古代汉语不太精通的人,很多时候读古籍都会遇到障碍。然而,这本《世说新语》的注译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翻译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词语的含义、典故的出处,甚至连一些细微的文化背景都做了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顺畅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而且,它的翻译也很讲究,既保留了原文的神韵,又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得非常清楚,不会显得生硬或晦涩。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名士风流”的故事,他们那种高雅、洒脱、不落俗套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它让我看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幽默以及他们独特的处世哲学。

评分

初次接触《世说新语》,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世说新语”,听起来便是一本充满趣味和智慧的随笔集。拿到这本书,翻开扉页,印刷精美,纸质也相当不错,让人有一种阅读的冲动。我对历史故事一直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充满人情味、展现古代文人风貌的片段。这本书正合我意。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魏晋名士的小故事,比如竹林七贤的故事,他们的洒脱不羁,他们的才情横溢,都让我神往。书中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那些风流人物面对面交流。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去听他们说,去看他们做。《世说新语》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喜欢它在短小精悍的篇幅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世事洞察。它不像一本正史那样严肃刻板,也没有小说那样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百态。这本书的注译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都有详细的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收到这本《世说新语》,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它不像一般的小说那么轻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似乎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和价值。作为一本“国学经典”,它确实承担起了传承文化的使命。我特别欣赏它对古代士人群体的刻画,那些才子佳人,那些达官贵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被生动地记录下来。我曾经对魏晋南北朝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些模糊的印象,觉得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但通过《世说新语》,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另外一面——即便在乱世之中,依然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追求精神的自由,崇尚个性的表达,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与我们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也正是这种不同,才显得如此迷人。书中许多故事都非常幽默风趣,有些甚至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某些名士之间充满智慧的对答,或是他们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都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从中品味出几分深意。这本书不仅是阅读,更像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体验,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脸谱化的,而是更加立体和丰满。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世说新语(全注全译)》,第一眼便被其“国学经典”的定位所吸引,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作为一本被誉为经典的著作,它必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便是其文字的精炼与人物描写的生动。作者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才情、品格、个性跃然纸上。而那些关于古代士人的对话与故事,更是充满了智慧与趣味,有时令人捧腹大笑,有时又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那些对于人性的剖析,在今天依然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让我看到了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及士人阶层独特的精神世界。虽然其中涉及一些历史背景和典故,但得益于其“全注全译”的特点,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是一次与古人精神的交流,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

评分

我对《世说新语》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向往。想象着他们如何在竹林中饮酒赋诗,如何在谈笑间指点江山,这本身就是一种浪漫的想象。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古代士人的日常片段上。那些关于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情趣、交友之道,都被一一记录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描写的很多人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和境遇,但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和风采。有的人机智过人,有的人风趣幽默,有的人清高孤傲,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拥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小”——每一个故事都篇幅不长,但却能引发人深思。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教导你什么,而是让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古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士人精神。我喜欢在午后阳光下,捧着这本书,细细品味那些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受那种淡雅而有深度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