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行霈 著
图书标签:
  • 陶渊明
  • 田园诗
  • 诗歌
  • 文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文库
  • 笺注
  • 魏晋风度
  • 隐逸
  • 唐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7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468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国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9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文库》特点:
  一、《中华国学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中华国学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新学术水平,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中华国学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已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中华国学文库》作为服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恰当的选择。
  《中华国学文库》将逐年分辑出版,每辑十种,一次推出;期以十年,以毕其功。

内页插图

目录

凡例
卷第一 诗九首四言
停云一首并序
时运一首并序
荣木一首并序
赠长沙公族孙一首并序
酬丁柴桑一首
答庞参军一首并序
劝农一首
命子一首
归鸟一首

卷第二 诗二十九首
形影神并序
形赠影一首
影答形一首
神释一首
九日闲居一首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
游斜川一首并序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首
乞食一首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一首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一首
答庞参军一首并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一首
连雨独饮一首
移居二首
和刘柴桑一首
酬刘柴桑一首
和郭主簿二首
于王抚军座送客
与殷晋安别一首并序
赠羊长史一首
岁暮和张常侍一首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一首
悲从弟仲德一首

卷第三 诗三十九首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

卷第四 诗四十八首内一首联句
卷第五 赋辞三首
卷第六 记传赞述十三首
卷第七 疏祭文四首

外集
附录 诔传序跋
陶渊明年谱简编
陶渊明作品系年一览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要从九十年前说起。
  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伯鸿先生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三百三十六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本”,以精雅的仿宋体铅字排印。一经推出,即以其选目实用、文字准确、品相精美、价格低廉的鲜明特点,很大限度地满足了国人研治学问、阅读典籍的需要,广受欢迎。丛书中的许多品种,至今仍为常用之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倡导系统整理中国传统文献典籍。六十馀年来,在新的学术理念和新的整理方法的指导下,数千种古籍得到了系统整理,并涌现出许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为超过前代的新善本,为学界所必备。
  同时,随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国学,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让中华文化的成果得到继承和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普惠全人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当此之时,符合当代国民阅读需要的国学经典读本的出现,实为当务之急。于是,《中华国学文库》应运而生。
  《中华国学文库》是我们追慕前贤、服务当代的产物,因此,它自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最要之书”。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新学术水平的“最善之本”,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最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已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文库》作为服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恰当的选择。
  《中华国学文库》将逐年分辑出版,每辑十种,一次推出;期以十年,以毕其功。在此,我们诚挚希望得到学术界、出版界同仁的襄助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中华书局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近百岁。我们将《中华国学文库》当作向中华书局百年诞辰敬献的一份贺礼,更是向致力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复兴大业的全国人民敬献的一份厚礼。我们自当努力,让《中华国学文库》当得起这份重任,这份荣誉。
《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一、 跨越千年,诗心永恒:陶渊明其人其文 陶渊明,这位东晋末年隐逸文坛的巨匠,以其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和清新自然的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早已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意境融为一体,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诗意栖居的代名词。然而,将陶渊明仅仅视为一位隐士,未免过于片面。他的人生,是一场对当时社会黑暗与污浊的自觉规避,是一次对精神自由与纯粹人格的坚定守护。他以笔为剑,以诗为盾,在乱世中寻得一方净土,吟咏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与哲学思考。 生于动荡年代,历经朝代更迭,陶渊明早年亦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尝试步入仕途,渴望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然而,现实的政治环境与他所追求的纯净心灵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官场的虚伪、世俗的羁绊,让他感受到深深的窒息。于是,他选择了“归去来兮”,毅然决然地脱离官场,回归田园,过上了躬耕陇亩、与自然为伴的生活。这种选择,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极的自我实现,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他不再为名利所累,不再为俗事所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自然,倾听着土地的呼吸,感受着四季的流转。 陶渊明的诗文,正是这种人生选择的忠实反映。他的作品,以其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他笔下的田园风光,没有矫揉造作的描摹,只有自然天成的美感;他描绘的农耕生活,没有辛劳困苦的呻吟,只有自得其乐的舒畅。他将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融于诗句之中,字字珠玑,句句饱含深情。从《归去来兮辞》的辞官宣言,到《饮酒》系列的哲学思辨,再到《桃花源记》的理想国度,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他的诗歌,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他善于从寻常生活中提炼诗意,从四季变化中感悟人生哲理。他的笔触,触及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生命的意义,精神的自由,与自然的和谐。他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哲学家,而是一位在土地上劳作的普通人,用最真诚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内心的声音。 二、 薪火相传,智慧的馈赠:笺注的价值与意义 “笺注”,在中国古典学术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字词解释,更是对作者思想、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阐释。古籍浩如烟海,语言文字随时代变迁,很多原初的意义和微妙之处,若无详尽的笺注,后人便难以准确把握。 《陶渊明集笺注》正是这样一份承载着厚重学术积淀的文化瑰宝。它汇聚了历代学者的智慧与心血,通过严谨的考证、精辟的解读,为我们打开了通往陶渊明内心世界的一扇门。笺注者如同辛勤的园丁,细致地梳理陶渊明的诗文脉络,辨析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考证诗文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 一篇篇精美的诗文,在笺注的照耀下,变得更加清晰、生动。那些看似平淡的词句,可能蕴藏着深刻的隐喻;那些质朴的意象,可能折射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观察。笺注者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他们通过引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旁征博引,将陶渊明的思想置于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进行审视,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陶渊明作品的价值。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陶渊明集笺注》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它能够帮助我们跨越语言的障碍,克服理解的鸿沟,直接领略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不再需要为晦涩的字词而烦恼,不再需要为深奥的典故而困惑。笺注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古老的智慧娓娓道来,让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对于研究者而言,《陶渊明集笺注》更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它不仅提供了详实的考证材料,也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笺注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历代学者对陶渊明的不同解读视角,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其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与影响。 三、 中华国学文库:传承与弘扬的使命 “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本身就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宏大愿景。文库的宗旨在于,将那些闪耀着民族智慧的经典著作,以更加规范、系统、易于普及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陶渊明集笺注》作为“中华国学文库”的一员,其意义更加非凡。它不仅是对陶渊明个人才华的呈现,更是对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陶渊明所代表的,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一种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一种回归本真、返璞归真的生命哲学。这些精神内核,穿越时空的阻隔,至今仍能引起我们深刻的共鸣。 “中华国学文库”所做的,正是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严谨的态度、精美的装帧、清晰的排版,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阅读“中华国学文库”中的每一部作品,我们都在与先贤对话,都在汲取中华民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养分。 《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让我们看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有一群人,在追求物质的富足之外,更加看重精神的富足;在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禄之时,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四、 穿越时空的对话:阅读陶渊明,感悟人生 阅读《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我们仿佛踏上了一条穿越时空的旅程。我们不再是站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而是置身于东晋那个动荡却又孕育出伟大思想的时代。我们仿佛与陶渊明并肩而行,在篱笆旁,在南山下,感受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对自由的向往。 通过笺注者的引导,我们得以窥探陶渊明内心的挣扎与抉择,理解他为何“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得以领略他笔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写意,感受他对自然的深切热爱。我们得以品味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体会他对人格独立的坚守。 《陶渊明集》中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文,都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追求,他们的诗意栖居。而《陶渊明集笺注》则如同放大镜,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理解每一个意象背后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迷失了方向。陶渊明的诗文,以及《陶渊明集笺注》所传递的智慧,恰恰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精神的慰藉和指引。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时,更要关注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也要反思生命的真谛。 《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籍,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经典与现代,连接着作者与读者。它让我们在品读千年之前的文字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共鸣,从而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与力量。这套文库,以其严谨的学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必将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也必将激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去传承、去发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校对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质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错别字几乎是零容忍的存在,这在动辄数百万字的古籍整理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页边距的处理、章节标题的层级划分,都做得逻辑分明,符合现代阅读习惯,使得复杂的文本结构能够被轻松梳理。流畅的阅读体验是深入理解的前提,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古朴而牺牲可读性的做法,而是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现代读者的使用便利性,做到了既尊重传统文本的格式,又提供了极佳的现代阅读体验,让人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方式,体现了极强的宏观视野和对整体脉络的把握。它不仅仅是作品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份精心构建的文化地图,将不同时期的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的学术争鸣点都巧妙地穿插其中,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地阅读孤立的篇章。读完后,我对整个文学体裁的发展脉络和作者思想的演变过程,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具结构性的认识,远超出了我最初对“阅读一套文集”的期待,更像是一堂系统而深刻的文学史导论课。

评分

这本书的注释和笺注部分,可以说是匠心独白,看得出校注者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它不是简单地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而是深入到文本的语境和历史背景中去剖析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诗文的深层含义和多重解读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典故的考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让人茅塞顿开,解决了过去阅读时很多似懂非懂的困惑。这种详尽而又不失精准的注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古文变得平易近人,却又不失其原有的韵味和学术价值。对于我这种希望深入理解古代文学脉络的读者来说,这些注释简直是如虎添翼,让我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背后复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演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书卷气。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页的切口处理得非常平整光滑,这在细节中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装帧的整体风格很沉稳大气,与书的内容气质相得益彰,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随便应付的普及读物,而是一部严肃的学术力作。我喜欢这种把“物”和“意”结合得很好的设计,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看到它静静地立在那里,都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感,让人心生敬畏,也更激发了我去深入阅读的动力。

评分

我尝试着对比了不同版本的经典注释,发现这套笺注在对某些核心概念的阐释上,有着自己独到且深刻的见解,绝非简单的拼凑或沿用旧说。它似乎建立了一个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来解读文本,尤其在对人物精神世界和诗歌意境的把握上,展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敏锐度。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某一句精辟的分析而停下来,细细揣摩,甚至忍不住要对照着其他相关史料进行二次核对,这种被引导着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学术享受。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解读,而是像一位高明的老师,在你旁边轻声细语地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智慧之光,非常引人入胜。

评分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评分

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

评分

搞活动时买的,书的质量很好,慢慢看吧

评分

这本书得好好研究一下,哈哈

评分

京东商品价格优惠,质量有保证,发货速度很快,包装完整,已经开始使用了!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很好的,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

物超所值,读书万卷,受益非浅。

评分

好书分享一下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