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极端环境生理学

人类极端环境生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贡嘎(Hanns-Christian Gunga) 著,商澎 译
图书标签:
  • 生理学
  • 极端环境
  • 人体适应性
  • 环境医学
  • 高海拔
  • 潜水医学
  • 热生理学
  • 寒冷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
  • 生物医学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5533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0851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柏林夏洛特医科大学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Hanns-ChristianGunga教授撰写的HumanPhysiologyinExtremeEnvironments的中译本。本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星际与地球环境、极端环境下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压力环境、荒漠与热带环境和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以及目前载人航天(特别是航天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学影响及其防护。

目录

中译本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宇宙
1.2 星系
1.3 行星系系统
1.4 地球一月亮系统
1.4.1 地球一月亮系统的起源
1.4.2 地月系统与地球生命发展
1.4.3 地球
1.5 生命
1.5.1 古生物方面
1.5.2 人类学方面
参考文献

第2章 方法学
2.1 引言
2.2 历史背景
2.3 技术的飞速发展
2.4 用于野外环境的便携移动技术
2.5 智能设备
2.5.1 极端环境下的生理节律
2.5.2 疲劳和认知水平
2.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运动生理学
3.1 引言
3.2 物理原理
3.3 肌力测试
3.4 能量消耗
3.4.1 间接测热法
3.4.2 代谢当量和02消耗
3.4.3 能量效率
3.5 最大耗氧量
3.6 能量来源和储存
3.7 肌肉组织
3.8 能量和运动强度
3.9 乳酸阈值
3.10 02供应
3.10.1 呼吸作用
3.10.2 血液运输
3.10.3 心输出量和血液分布
3.10.4 菲克原理
3.10.5 运动后过摄氧量
3.11 肌力
3.12 训练
3.13 运动、健康和进化
参考文献

第4章 压力环境
4.1 低压环境
4.1.1 引言
4.1.2 生理学
4.1.3 高原病
4.2 高压环境
4.2.1 历史
4.2.2 气体定律
4.2.3 比较生理学。
4.2.4 哺乳动物潜水反射
4.2.5 高压环境下的人体
4.2.6 高压环境相关疾病
4.2.7 治疗
参考文献

第5章 沙漠和热带环境
5.1 引言
5.2 热量平衡
5.2.1 变温和吸热代谢
5.2.2 中温区
5.3 产热
5.3.1 代谢性产热和代谢率
5.3.2 不同的物理和环境条件下的热平衡
5.3.3 影响因素
5.4 核心体温测量的方法
5.5 热传递的基础
5.5.1 内部热传递
5.5.2 外部热传递
5.5.3 热传导
5.5.4 辐射
5.5.5 蒸发
5.6 温度调节
5.6.1 心血管调节
5.6.2 水盐内平衡
5.7 特殊温度调节
5.7.1 体力劳动时的产热
5.7.2 热损耗
5.7.3 年龄与体温调节
5.8 适应、习服、驯化和习惯
5.8.1 定义
5.8.2 特殊适应性
5.9 高热和发热
5.9.1 高热
5.9.2 发热
5.10 温度调节和气候
5.1l 展望: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健康
5.12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冷环境
6.1 引言
6.2 北极地区
6.2.1 育空极地极限长跑比赛
6.2.2 研究设计
6.2.3 结果和讨论
6.2.4 局限性
6.3 南极区域
6.3.1 引言
6.3.2 概述
6.3.3 结果和讨论
6.3.4 局限性
6.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空间环境
7.1 简介
7.2 空间飞行任务
7.3 长期飞行任务中主要的生理学和医学问题
7.4 国际空间站生命保障系统
7.5 过去的空间飞行经验
7.6 空间驻留期间出现的特殊医学生理学问题
7.6.1 身体组成成分的变化
7.6.2 心血管系统
7.6.3 肌肉骨骼系统
7.6.4 感知系统
7.6.5 饮食
7.6.6 辐射
7.6.7 太空居住造成的精神一生理学的问题
7.6.8 对抗措施
7.6.9 应急和救援任务
7.6.10 展望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人类极端环境生理学》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聚焦于其他领域,避开该书可能涉及的生理学和极端环境研究主题。 --- 《跨越时空的织造者:古代文明的技术与信仰体系》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古代文明在技术创新、社会结构构建以及复杂信仰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旨在揭示人类早期文明如何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精妙利用和对宇宙秩序的哲学思考,塑造出延续数千年的文化遗产。这不是一部传统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部侧重于技术实践、社会组织与精神世界交织的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文明的基石——早期工程学的实践与哲学 本部分聚焦于古代世界中那些奠定文明发展基础的重大技术成就。我们不探讨人体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而是考察人类群体如何克服地理和材料的限制,实现宏伟的工程目标。 第一章:尼罗河的智慧——灌溉系统与农业革命的社会工程 本章详细分析古埃及的灌溉系统,从基础的引水渠到复杂的梯田设计。重点在于研究这些水利工程如何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社会权力分配和社会组织能力的体现。我们将考察不同等级的劳动者如何被动员、管理,以及这些系统如何固化了法老的统治地位。讨论将深入到对水资源分配的法律和宗教解释,揭示技术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共生关系。我们还将对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类似努力,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催生出不同的工程哲学。 第二章:石材的奥秘——巨石建筑的材料科学与物流挑战 本书将审视古希腊、玛雅和复活节岛上的巨石阵列和金字塔。核心议题是如何在缺乏现代机械的条件下,实现对数吨乃至数十吨石块的精准切割、运输和堆砌。我们将剖析古代工匠对本地石材特性的理解——从花岗岩的韧性到石灰岩的可塑性。研究重点不在于人体如何适应高温或高海拔,而在于古代社会如何组织跨区域的采石场、建立精密的物流网络,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早期应用,保证这些结构的长期稳定性。重点分析了早期的测量工具和校准技术。 第三章:冶金学的黎明——从铜器到铁器的材料嬗变 本章探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材料革命。我们将考察古代冶金师对矿石提纯、合金配比的经验积累。重点关注不同文化在冶炼技术上的差异,例如中国在早期铸铁技术上的突破,以及中东地区在青铜合金配方上的精细调控。这些技术的传播与垄断,如何重塑了古代的战争形态、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社会阶层结构,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第二部分:宇宙的图景——早期天文学、数学与世界观的构建 本部分转向古代文明如何通过观测自然现象,建立起解释世界秩序的抽象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如何反过来指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和宗教活动。 第四章:时间与天象——古代历法的构建与历法修正 本书详细考察了玛雅、巴比伦和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记录。分析这些文明如何通过对日、月、星辰轨迹的精确记录,构建出复杂的周期性历法系统。我们探讨了数学在预测天文事件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这些历法如何被用于农业指导、宗教庆典和政治预言。不同文化如何处理历法中的“误差”和闰年的设定,体现了其对时间本质的不同理解。 第五章:符号与结构——早期文字系统的数学基础 本章揭示了早期文字和计数系统的结构性关联。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到早期汉字的结构,我们分析了这些符号如何从简单的记录工具演变为复杂的抽象思维载体。重点在于研究古代数学(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雏形或印度河谷文明的度量衡体系)如何在这些书写系统中体现,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贸易、税收和土地划分等管理需求。 第六章:建筑中的神谕——神庙设计与空间几何学的交汇 本章研究古代宗教建筑的设计原则,例如古希腊神庙的黄金比例运用、埃及神庙的轴线对称性,以及印度教寺庙的曼荼罗结构。这些设计不仅仅是美学选择,而是对宇宙结构、神性秩序在三维空间中的具体投射。我们将分析建筑师和祭司如何合作,利用几何学原理创造出引导信徒体验特定精神状态的空间序列。 第三部分:社会代码——信仰、法律与知识的传承 本部分探讨古代文明如何将技术知识、社会规范和神圣信仰编织成一套完整的、代代相传的“社会代码”。 第七章:法律的骨架——汉谟拉比法典与社会契约的早期形态 本书分析了早期成文法典的出现,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例,研究其如何将社会责任、经济往来和惩罚机制固定下来。重点在于理解这些法律文本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技术水平(如对水利设施破坏的严厉惩罚)以及其阶级结构。这些法律如何成为维护复杂社会秩序的技术性工具,而非单纯的道德说教。 第八章:知识的守护者——祭司阶层与技术垄断 古代世界中,许多关键技术(如天文学、医药的早期实践、冶金术)往往被特定的精英阶层所垄断。本章剖析了祭司、术士或特定手工艺家族如何通过宗教仪式和复杂的行会制度,保护和传承这些知识,确保其不被大众轻易获取。这涉及到知识的“去技术化”——将其包裹在神秘主义的外衣下,以巩固社会控制。 第九章:艺术的载体——壁画、陶器与非文字的信息编码 本章关注古代艺术作品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例如,陶器上的纹饰、壁画中的场景,如何非语言性地传达了部落迁徙路线、神话故事、农业收成预测乃至战争策略。我们分析了这些视觉语言的系统性,及其在低识字率社会中作为教育和宣传工具的效率。 结语:回响于现代的古代设计 本书最后总结,古代文明的技术创新与精神构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相互定义的过程。正是对完美几何的追求,催生了精确的测量工具;对永恒秩序的信仰,驱动了对天象的长期记录。这些古老的“设计”原则,即便在技术爆炸的今天,仍以隐性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效率、结构和意义的理解。 ---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古代文明的综合成就、技术史、社会组织学以及早期哲学思想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学生和业余历史爱好者。全书以严谨的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证据为基础,力求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古代世界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的适应能力感到惊叹,而这本书的名字“人类极端环境生理学”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迫切想知道,当人类的身体被推向生理极限时,究竟会发生什么?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基因深处的秘密?我特别想了解,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人体是如何维持核心体温的?是否有一些特殊的代谢途径被激活?在高海拔地区,肺部和血液是如何应对缺氧的?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突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稀薄的空气?对于那些生活在酷热沙漠中的人群,他们的水分代谢和体温调节机制又有哪些独到之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详实的科学解释,并辅以大量的研究数据和图表,让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变得易于理解。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触及到人类在这些极端环境下所面临的心理挑战。除了生理上的适应,精神层面的坚韧同样至关重要。那些在孤寂、危险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人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如何维持的?这本书是否会探讨这一点?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仿佛是在探索人类生存的边界。我非常想了解,在极端温度(极寒或极热)下,人体细胞是如何维持其正常功能的?有没有一些分子层面的机制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脱水和盐分平衡的章节。在沙漠等缺水环境中,人体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水分的?肾脏和内分泌系统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生理参数和变化范围,让我能够量化地理解这些过程。同时,我也对人在极端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很感兴趣,比如在高压或低压环境中。潜水员在深海中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是如何应对的?在海拔极高的地方,低气压对人体的供氧能力有何影响?如果书中能结合一些历史上的探险故事,或者一些科研项目的案例,那就更生动了,能够让抽象的生理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也更能体会人类在挑战极限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毅力。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关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神经系统反应。例如,在长时间的孤立、黑暗或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大脑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以及睡眠模式会发生哪些变化?是否有神经保护机制在起作用?我也很好奇,在极端环境下,人体的激素水平是如何调节的。比如,在应激状态下,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体健康又有什么长远影响?这本书能否深入探讨人类在不同极端环境下的运动生理学表现?例如,在负重、缺氧或低温等条件下,肌肉的代谢、耐力以及运动表现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生理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如果书中还能涉及到一些跨文化的研究,对比不同人群在相似极端环境下的生理反应差异,那就更具启发性了,能够让我看到人类生理学的多样性以及其适应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冷峻的色调和一丝丝的神秘感,让我联想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让人不禁好奇人类是如何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生存下来的。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对那些在深海、高海拔、沙漠等极端环境中生活的民族的记述。他们的生理结构是否发生了特殊的演化?他们是如何克服低温、缺氧、高压等挑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生物学上的奥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同时,我也很关注书中的案例研究,有没有一些鲜活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有没有关于那些探险家、科学家在极端环境中进行科研的经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是如何帮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我希望作者能够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挑战极限时所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此外,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医学应用也很感兴趣。了解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理反应,或许能为治疗某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比如高原反应、深海潜水病等。如果书中能探讨这方面的可能性,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仿佛一本百科全书般,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人体在极端环境下的能量代谢机制。例如,在长时间的饥饿或者能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人体是如何调动储存的能量的?脂肪、蛋白质等是否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分解利用?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极端环境下,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在恶劣的环境中,人体的抵抗力是否会受到影响?又或者,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免疫机制来应对环境中的病原体?此外,我也很想知道,对于那些长期处于极端环境中的人群,他们的生殖系统和发育是否会受到影响?是否存在一些生理上的调整来适应这些环境?这本书能否在遗传学层面进行一些探讨,看看是否存在与极端环境适应相关的基因标记?我期望作者能够提供前沿的研究成果,并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理解人类生理学的极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