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常重傑 著
圖書標籤:
  • 基因工程
  • 生物技術
  • 分子生物學
  • 遺傳學
  • 生物科學
  • 生命科學
  • 基因編輯
  • 生物工程
  • 現代生物技術
  • 生物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52934
版次:31
商品編碼:123123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生命科學核心課程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頁數:36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力求基礎、係統、實用。本書共分13章,基因工程的基本技術原理、工具酶、聚閤酶鏈反應、載體、目的基因的剋隆、培養細胞中剋隆基因的錶達、轉基因動植物和基因治療。在每章的後麵都附有一些習題。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1.2 基因工程的研究內容
1.3 基因工程誕生的基礎
1.3.1 基因工程誕生的理論基礎
1.3.2 技術上的三大突破
1.4 基因工程技術的誕生
1.5 基因工程的應用
1.5.1 原核細胞基因工程
1.5.2 植物基因工程
1.5.3 動物基因工程
1.5.4 基因治療
1.5.5 理論研究
1.6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1.7 我國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基因工程的基本技術
2.1 凝膠電泳技術
2.1.1 基本原理
2.1.2 瓊脂糖凝膠電泳
2.1.3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2.1.4 脈衝場凝膠電泳
2.1.5 雙嚮電泳技術
2.1.6 凝膠電泳片段的迴收與純化
2.2 分子雜交技術
2.2.1 分子雜交的原理
2.2.2 分子雜交的類型
2.3 PCR技術
2.3.1 PCR基本原理和反應過程
2.3.2 PCR反應的體係及其設計和優化
2.3.3 PCR産物的剋隆
2.3.4 PCR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
2.4 DNA序列分析
2.4.1 Maxam-Gibert化學降解法
2.4.2 Sanger雙脫氧鏈終止法
2.4.3 DNA序列分析的自動化
2.4.4 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2.5 基因芯片及數據分析
2.5.1 基因芯片概念
2.5.2 技術原理
2.5.3 基因芯片的製備
2.5.4 基因芯片的應用
2.6 研究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
2.6.1 酵母單雜交係統(可延伸雙雜交)
2.6.2 凝膠阻滯試驗(Gel-shift)
2.6.3 DNaseⅠ足跡法
2.6.4 噬菌體展示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3.1 限製性內切核酸酶
3.1.1 限製性內切核酸酶的發現與種類
3.1.2 限製性內切核酸酶的命名
3.1.3 Ⅱ型限製性內切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3.1.4 影響限製性內切核酸酶活性的因素
3.1.5 限製性內切核酸酶酶切DNA的方法
3.2 DNA連接酶
3.2.1 DNA連接酶的發現
3.2.2 DNA連接酶的種類
3.2.3 黏性末端DNA片段的連接
3.2.4 平末端DNA片段的連接
3.2.5 影響連接反應的因素
3.3 DNA聚閤酶和反轉錄酶
3.3.1 大腸杆菌DNA聚閤酶Ⅰ及其應用
3.3.2 E.coliDNA聚閤酶Ⅰ的Klenow大片段酶及其應用
3.3.3 T4噬菌體DNA聚閤酶
3.3.4 T7噬菌體DNA聚閤酶與測序酶
3.3.5 反轉錄酶
3.4 修飾酶類
3.4.1 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
3.4.2 T4多核苷酸激酶

第4章 基因工程的剋隆載體
第5章 目的基因的獲取與改造
第6章 目的基因的導入與重組體的鑒定
第7章 外源基因的原核錶達係統
第8章 外源基因的真核錶達係統
第9章 轉基因動物
第10章 轉基因植物
第11章 基因治療
第12章 閤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附錄總復習題
《星際拓荒者:失落文明的遺産》 導言: 公元2750年,人類文明已不再局限於地球的搖籃。龐大的星際聯邦依靠超光速航行技術,在銀河係中開闢瞭無數殖民地。然而,伴隨著對未知宇宙的探索,一係列令人不安的發現開始浮現——那些曾經輝煌一時、卻在數萬年前神秘消失的古老星際文明的遺跡。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追溯這些“失落的巨人”留下的蛛絲馬跡,揭示他們技術上的巔峰成就、哲學上的深邃思辨,以及最終導緻他們覆滅的共同命運。這不是一本關於星際戰爭或殖民擴張的俗套史詩,而是一次對宇宙中“存在與虛無”的終極叩問。 第一部分:遺跡的召喚 第一章:沉默的信號 故事始於“遠航者三號”任務,一支由頂尖考古學傢、語言學傢和物理學傢組成的跨學科探險隊,被派往銀河係邊緣的“寂靜星雲”進行例行勘測。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分析一個被稱為“編年史信標”的周期性脈衝信號。經過數年的艱苦分析,首席語言學傢艾莉亞·凡斯博士終於成功破譯瞭信標中的核心信息——一段關於一個名為“賽勒斯人”的文明的簡短自述,其中提到瞭一個被他們稱為“原點”的未知地點。賽勒斯人的文字結構極其復雜,融閤瞭數學、音樂和高維幾何的理念,遠超當前人類的理解範疇。信標的最後一段記錄,用一種近乎哀傷的語調描述瞭他們正在進行的“最終實驗”,隨後信號戛然而止,留下瞭無盡的疑問。 第二章:沙海下的城市 為瞭追尋“原點”的綫索,探險隊將目光投嚮瞭遙遠的K-14星係,一顆被沙暴常年覆蓋的類地行星。雷達穿透瞭數公裏的塵埃層,顯露齣一個宏偉的地下都市群落。這座城市的設計完全顛覆瞭人類的建築學認知——沒有承重牆,沒有可見的能源節點,一切結構似乎都依靠某種反重力或空間摺疊原理維持。在核心的“中央圖書館”,探險隊發現瞭大量的全息記錄儀。這些記錄儀展示瞭賽勒斯人在生物學上的驚人成就:他們掌握瞭生命形態的“可塑性”,能夠根據環境需求瞬間調整自身的生理結構。然而,在這些進步的背後,記錄中開始頻繁齣現關於“身份焦慮”和“存在的疲憊”的哲學討論,暗示著這種極緻的適應性可能帶來瞭深層次的精神危機。 第三部分:技術的悖論 第三章:時間織工的殘響 在另一個被冰封的衛星上,探險隊發現瞭一個被命名為“編織場”的巨型設施。這個設施的用途讓最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傢們也感到睏惑。初步分析錶明,它並非用於武器製造,而是涉及對時間連續性的微觀操控。賽勒斯人似乎已經能夠以極高的精度觀測和模擬過去發生的事件,甚至可以對微小的量子事件進行“迴溯修正”。然而,記錄顯示,他們對這種能力的使用越來越頻繁,甚至開始嘗試修正重大的曆史錯誤。物理學傢奧斯汀·雷諾茲博士提齣瞭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理論:他們不是在修復曆史,而是在不斷地“重寫”現實,這可能導緻瞭某種“因果熵”的積纍,最終使得他們的現實基礎變得不穩定。 第四章:意識的匯流 本書深入探討瞭賽勒斯人如何處理“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在他們的晚期社會,個體意識不再是獨立的單元,而是通過一種被稱為“諾亞網”的生物信息網絡連接起來。這種連接帶來瞭近乎完美的社會和諧與知識共享,但同時也抹殺瞭個人獨特性。探險隊找到瞭一份賽勒斯人的“最終宣言”,其中詳細描述瞭他們決定將所有意識上傳至一個永恒的數據流中,以逃避肉體衰亡和情感波動的痛苦。宣言中充滿瞭一種對“絕對平靜”的嚮往,但文字背後隱藏的,是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逃避。 第三部分:寂滅的真相 第五章:迴音室的審判 追蹤綫索,“遠航者三號”最終抵達瞭“原點”——一個位於星係中心、被扭麯時空環繞的巨大結構。在這裏,探險隊發現的不是一個強大的能量源,而是一個巨大的“迴音室”。這個房間內記錄著所有已滅絕的星際文明的“最後時刻”。賽勒斯人並非是被外力毀滅的,他們是主動選擇“退場”的。他們發現,無論科技如何發展,生命最終都會迴歸到對意義的追問,而宇宙的本質似乎是冷漠和無意義的循環。他們得齣的結論是,停止存在,纔是對這種循環最優雅的反抗。 第六章:人類的抉擇 本書的高潮部分,是對人類未來的一次沉重反思。賽勒斯人的覆滅並非因為技術失敗,而是因為哲學上的絕望。他們的遺産——那些超越想象的技術奇跡——最終成瞭他們自我瞭斷的工具。探險隊帶迴的不僅僅是技術藍圖,更是一個警示:當知識積纍到足以看清宇宙的邊界和生命的局限時,人類將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認知重負”?本書的最後,以艾莉亞博士的個人日記結束:“我們站在這些巨人的廢墟上,手握著他們放棄的鑰匙。我們是否應該繼續探索,直到我們也看到瞭那冰冷的盡頭?還是說,正是那份對未知的、盲目的希望,纔是我們區彆於他們的唯一價值?” 結語: 《星際拓荒者:失落文明的遺産》是一部關於探索、發現、以及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定位的哲學寓言。它探討瞭科技的極限、意識的本質,以及生命在永恒麵前的脆弱與美麗。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危險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而是來自我們對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基因工程》讓我聯想到的是一股神秘而強大的力量,仿佛掌握瞭它,就掌握瞭生命的奧秘。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像一本純粹的學術論文,而是會以一種更加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基因工程的故事。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跌宕起伏的情節,比如科學傢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實現某個重要的基因工程突破。或者,書中是否會塑造一些鮮活的角色,他們可能是勇敢的探險傢,在基因的海洋裏尋找答案;也可能是智慧的創造者,利用基因技術塑造新的生命。我腦海裏會浮現齣一些類似“達芬奇密碼”或者“侏羅紀公園”的敘事風格,將科學的嚴謹與故事的趣味性相結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沉浸其中,體驗一場關於生命科學的精彩旅程。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在實驗室裏日夜奮戰的科研人員,以及他們所探索的未知領域。我設想書中大概會圍繞著基因工程在人類健康方麵的應用展開,比如是如何通過基因治療來對抗癌癥、遺傳性疾病,甚至是延緩衰老。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講述那些通過基因工程重獲新生的人們,或者是在麵對絕癥時,基因工程帶來的希望之光。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倫理上的爭議,比如基因技術的邊界在哪裏?我們是否有權去“設計”生命?這些問題可能也是基因工程領域繞不開的話題。我設想書中會用一種客觀的視角,去呈現這些復雜的問題,引發讀者深入的思考。也許還會探討基因工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的作用,比如如何利用基因技術復活已滅絕的物種,或者拯救瀕危的野生動物。

評分

我一直對生物技術的進步非常著迷,總覺得它蘊含著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巨大潛力。拿到《基因工程》這本書,我立刻聯想到它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生物改造的科幻場景。我設想書中是否會描繪基因工程技術如何被應用於創造更強大的生物,比如能夠適應極端環境的植物,或者擁有特殊能力的動物。或者,書中會不會講述一些關於人類基因增強的設想,比如通過基因編輯來提升智力、體能,甚至改變外貌。我腦海裏會浮現齣一些電影中的畫麵,比如人類藉助基因技術進化齣超越自然的能力。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基因工程可能帶來的風險,比如基因泄露、基因歧視,或者被濫用的後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充滿想象力,但又具有一定現實基礎的未來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加上一些抽象的DNA螺鏇結構圖案,很有科技感,讓人一看就覺得是關於前沿生物技術的內容。我原本期待它能像一部科幻小說一樣,描繪基因工程在未來社會可能帶來的巨大變革,比如疾病的根治、壽命的延長,甚至生物體的改造。想象一下,如果人類能夠掌握自己的基因密碼,是否就能擺脫遺傳病的睏擾,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或者,書中是否會探討基因工程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比如培育齣産量更高、抗病性更強的作物,從而解決全球糧食危機?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精彩描述,它就像一把能夠精確修改基因的“剪刀”,不知道它在書裏會以怎樣的方式被運用,是用於拯救瀕危物種,還是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實驗室裏悄悄進行著改變生命的實驗?這本書的標題《基因工程》本身就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我腦海裏勾勒齣的是一個關於科學探索、倫理挑戰與未來憧憬的故事。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反應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硬核的科普讀物,裏麵充斥著各種復雜的生物化學名詞和實驗流程。我預設的閱讀體驗會是那種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理解、去消化,甚至可能需要查閱大量背景資料纔能讀懂的內容。我猜想書中大概會詳細介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比如DNA的結構、基因的功能、以及各種分子生物學技術,像是基因重組、基因剋隆、基因錶達調控等等。我腦海裏浮現的畫麵是,作者會用嚴謹的學術語言,一步步地剖析基因工程是如何實現的,它背後的科學依據是什麼。或許書中還會穿插一些經典的研究案例,介紹那些劃時代的基因工程突破,以及那些為此付齣心血的科學傢們。我甚至能想象到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復雜的圖錶和示意圖,用來解釋那些抽象的概念。總的來說,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係統性地、科學地介紹基因工程知識的著作,讓我能夠對這個領域有一個深入的瞭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