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es third edition]

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es third edi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大衛J.格裏菲斯 著,賈瑜,鬍行,孫強 譯
圖書標籤:
  • 電動力學
  • 物理學
  • 電磁學
  • 大學教材
  • 翻譯教材
  • 高等教育
  • 物理
  • 經典物理
  • 電磁場理論
  • 時代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4404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491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
外文名稱: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es third e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2
正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譯自美國知名物理教育傢大衛J.格裏菲斯教授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第3版),是“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係列之一,其內容包含瞭我國大學本科電動力學的主要內容,也涵蓋瞭部分電磁學的內容。《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以其豐富的內容、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新穎的敘述風格得到廣泛好評,在世界範圍內,被許多大學選為本科生電動力學課程的教材。
  《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紹經典電動力學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電磁現象的普遍規律、靜電場和靜磁場、電磁波的傳播和輻射、狹義相對論等。作者運用大量生動的實例講述經典電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將一些普通物理學中的電磁學知識作為起點,由淺入深地介紹電動力學,使《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易讀、易懂。另外,書中配有大量習題,以幫助讀者理解課程內容,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擴大知識麵。
  《電動力學導論(翻譯版 原書第3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可作為高等學校物理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電動力學的基礎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教師、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譯者序
作者序
關於本書

第1章 矢量分析
1.1 矢量代數
1.1.1 矢量操作
1.1.2 矢量代數:分量形式
1.1.3 三重積
1.1.4 位置、位移與間隔矢量
1.1.5 矢量變換
1.2 微分運算
1.2.1 普通導數
1.2.2 梯度
1.2.3 算子
1.2.4 散度
1.2.5 鏇度
1.2.6 積規則
1.2.7 二階微分
1.3 積分運算
1.3.1 綫、麵和體積分
1.3.2 微積分的基本定理
1.3.3 有關梯度的基本定理
1.3.4 有關散度的基本定理
1.3.5 有關鏇度的基本定理
1.3.6 分部積分
1.4 麯綫坐標係
1.4.1 球坐標係
1.4.2 柱坐標係
1.5 狄拉剋浜
1.5.1 □/r2的散度
1.5.2 一維狄拉剋浜
1.5.3 三維浜
1.6 矢量場理論
1.6.1 亥姆霍茲定理
1.6.2 勢函數

第2章 靜電學
2.1 電場
2.1.1 引言
2.1.2 庫侖定律
2.1.3 電場
2.1.4 連續分布電荷
2.2 靜電場的散度和鏇度
2.2.1 電場綫、電場強度通量和高斯定理
2.2.2 E的散度
2.2.3 高斯定理的應用
2.2.4 E的鏇度
2.3 電勢
2.3.1 電勢的概念
2.3.2 有關勢的評注
2.3.3 泊鬆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2.3.4 局域電荷分布的電勢
2.3.5 總結靜電場的邊界條件
2.4 靜電場的能量與做功
2.4.1 移動電荷所需做的功
2.4.2 點電荷分布的能量
2.4.3 連續電荷分布的能量
2.4.4 有關靜電場能量的評注
2.5 導體
2.5.1 基本性質
2.5.2 誘導電荷
2.5.3 錶麵電荷和導體受到的力
2.5.4 電容

第3章 特殊技術
3.1 拉普拉斯方程
3.1.1 引言
3.1.2 一維拉普拉斯方程
3.1.3 二維拉普拉斯方程
3.1.4 三維拉普拉斯方程
3.1.5 邊界條件和唯一性定理
3.1.6 導體和第二唯一性定理
3.2 鏡像法
3.2.1 典型鏡像問題
3.2.2 誘導錶麵電荷
3.2.3 力和能量
3.2.4 其他鏡像問題
3.3 分離變量法
3.3.1 直角坐標
3.3.2 球坐標
3.4 多極展開
……

第4章 物質中的電場
第5章 靜磁學
第6章 物質中的磁場
第7章 電動力學
第8章 守恒定律
第9章 電磁波
第10章 勢和場
第11章 輻射
第12章 電動力學與相對論

附錄
附錄A 麯綫坐標係中的矢量分析
附錄A.1 引言
附錄A.2 術語
附錄A.3 梯度
附錄A.4 散度
附錄A.5 鏇度
附錄A.6 拉普拉斯算子
附錄B 亥姆霍茲定理
附錄C 單位製
經典力學導論:探索宏觀世界的運動規律 圖書信息: 書名: 經典力學導論(中文版) 原書名: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Mechanics (Specific Edition Details Omitted for General Scope) 主題: 經典力學基礎理論、運動學、動力學、拉格朗日與哈密頓力學 --- 內容提要 《經典力學導論》是一部全麵而深入的教材,旨在為物理學、工程學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堅實的經典力學基礎。本書不僅僅是對牛頓定律的簡單復述,而是緻力於將讀者從初級的直觀理解,引導至對描述宏觀世界運動現象的嚴謹數學框架——變分原理和分析力學的掌握。 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密,從最基本的概念齣發,逐步構建起一個宏大而自洽的理論體係。它強調物理直覺與數學工具的緊密結閤,使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一部分:基礎與運動學——構建描述運動的語言 本書的開篇部分專注於建立描述物體運動所需的數學和物理基礎。 1. 坐標係與運動描述: 詳細介紹瞭笛卡爾坐標係下的運動描述,並著重引入瞭更適用於復雜係統的柱坐標係、球坐標係,以及它們在描述鏇轉和麯綫運動中的優勢。本書強調矢量分析在處理力、速度和加速度時的核心作用。 2. 運動學分析: 深入探討瞭剛體運動的本質。不同於對質點運動的簡單分析,本書詳細闡述瞭剛體在三維空間中的自由度、歐拉角(Euler Angles)的定義及其在描述任意姿態轉換中的關鍵作用。對角速度和角動量的矢量性質進行瞭細緻的推導和討論,為後續動力學分析奠定基礎。 3. 慣性係與非慣性係: 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牛頓力學的基礎——慣性參考係的概念。隨後,引入瞭非慣性參考係的概念,並詳細推導瞭科裏奧利力(Coriolis Force)和離心力(Centrifugal Force)的産生機製及其在地球物理學和工程鏇轉係統中的應用,揭示瞭這些“假想力”在描述相對運動時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牛頓力學——從力到守恒定律 本部分是經典力學的核心骨架,重點圍繞牛頓三大定律及其直接推論展開。 4. 動力學基礎: 係統闡述瞭牛頓第二定律在不同參考係中的應用。通過大量實例,包括彈道運動、受迫振動以及多體係統的質心運動,展示瞭如何利用力的概念來預測物體隨時間的變化。 5. 功、能與保守力場: 本書引入瞭功(Work)的概念,並由此自然地導齣瞭動能定理。重點分析瞭保守力,並嚴格推導瞭勢能(Potential Energy)的概念,強調勢能是係統狀態的函數而非力的函數。對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等常見勢場的分析細緻入微。 6. 綫性動量與角動量守恒: 深入研究瞭綫性動量守恒在碰撞問題和火箭推進中的應用。隨後,對角動量守恒定律進行瞭嚴格的數學論證,展示瞭其在描述行星軌道和陀螺儀穩定性方麵不可替代的地位。守恒定律被提升到與牛頓運動定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為分析物理係統的基本工具。 第三部分:分析力學——邁嚮現代物理學的橋梁 這是本書最具特色和價值的部分,它標誌著從基於力的(牛頓力學)視角轉嚮基於能量和對稱性的(拉格朗日/哈密頓力學)視角。 7. 變分原理與最小作用量原理: 本書詳細介紹瞭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導過程,強調瞭達朗貝爾原理(D'Alembert's Principle)在分析約束係統中的高效性。通過對泛函求導,讀者將理解為何自然界傾嚮於選擇“最省力”的路徑。 8. 拉格朗日力學: 係統介紹瞭拉格朗日量 $L = T - V$(動能減去勢能)的概念。通過廣義坐標和約束方程的處理,讀者將掌握如何用一組獨立的、無約束的坐標來描述復雜的機械係統,極大地簡化瞭含有復雜約束力(如繩索張力、鉸鏈力)的動力學問題求解。 9. 連續係統與場論的初步接觸: 在拉格朗日框架下,本書初步探討瞭連續介質(如柔性弦、流體)的動力學描述,引入瞭連續係統的拉格朗日密度概念,為後續學習場論(如電磁場、量子場論)打下概念基礎。 10. 哈密頓力學: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分析力學提升到更高層次——哈密頓力學。通過勒讓德變換,從拉格朗日量過渡到哈密頓量 $H = sum p_i dot{q}_i - L$。詳細闡述瞭哈密頓正則方程,並分析瞭相空間(Phase Space)的概念。本書強調瞭泊鬆括號(Poisson Brackets)在生成時間演化中的作用,揭示瞭其與量子力學中對易子關係的深刻聯係。 適用對象與教學特色 本書的編寫風格嚴謹而不失啓發性,特彆適閤作為大學三年級或四年級物理係學生的教材,或作為研究生階段復習和深入研究的參考書。 特色亮點: 數學工具的整閤: 貫穿始終地強調微積分、微分方程以及張量分析在解決物理問題中的應用。 從具體到抽象的路徑: 確保讀者在掌握牛頓力學應用的同時,能平穩過渡到更抽象、更普適的分析力學框架。 豐富的習題: 書中配備瞭大量設計精妙的練習題,難度梯度閤理,從基礎概念的檢驗到復雜係統的建模求解,是鞏固知識、培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途徑。 通過閱讀《經典力學導論》,讀者將不僅掌握描述宏觀世界運動的強大理論工具,更將領略到物理學理論的內在美感和高度的數學一緻性。

用戶評價

評分

在深入鑽研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在內容編排上,也展現瞭極高的學術品味和教學智慧。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過於復雜的數學框架,而是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靜電學開始,逐步引入電場、電勢等概念,然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靜磁學,再到電磁感應。這種“由靜到動”的邏輯順序,非常符閤人類的認知規律,也使得初學者能夠更容易地建立起對電磁現象的整體認識。書中對每一部分內容的講解,都力求深刻而透徹,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描述,而是深入到物理原理的本質。例如,在講解麥剋斯韋方程組時,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最終形式,而是通過迴顧前人的工作和思想演進,一步步引導讀者理解方程的由來和物理意義,這使得我對這些核心方程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記憶,而是源於深刻的洞察。這種嚴謹而不失溫度的教學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我必須給一個大大的贊。作為一本引進版的專業教材,翻譯的流暢度和準確性至關重要,而這本譯本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許多國外教材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導緻原有的精妙之處有所減損,甚至齣現一些生硬的、難以理解的錶述。但是,在這本《電動力學導論》的譯本中,我幾乎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譯者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原著的思想和學術術語,更是在語言的組織上,努力貼閤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使得整本書讀起來絲毫沒有“翻譯腔”的彆扭感,反而充滿瞭自然的語感和邏輯性。一些復雜的概念,在譯者的筆下變得生動而易懂,這背後付齣的辛勤努力,是讀者能夠直接體會到的。能夠讀到這樣一本翻譯質量上乘的教材,對我而言,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

評分

這本書的習題設計,絕對是它的一大亮點,也成為瞭我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不同於市麵上很多教材僅僅提供一些例行公事般的練習題,這裏的每一道題目都經過精心設計,它們並非簡單的計算演練,而是巧妙地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應用所學知識。有些題目設置的情境十分貼近實際物理問題,讓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理論知識在解決現實世界挑戰中的力量;有些題目則具有挑戰性,需要我整閤多個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這極大地鍛煉瞭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讓我欣喜的是,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帶有提示或解題思路的習題,這對於卡住的時候,無疑是及時雨,能夠幫助我撥雲見日,找到突破口。通過做這些題目,我不僅鞏固瞭理論,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思考”物理問題,而不僅僅是“記憶”物理公式。

評分

我一直對物理學中的電磁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過去接觸的資料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總感覺難以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切入點。直到我入手瞭這本《電動力學導論》,我纔真正感受到瞭一種豁然開朗的境界。作者的講解邏輯清晰得如同泉水般流淌,每一個概念的提齣都帶著清晰的脈絡,從基礎的電荷、電場,逐步深入到復雜的電磁波、麥剋斯韋方程組,每一步的銜接都自然而然,讓人不會感到突兀或迷失。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並非照本宣科,而是穿插瞭大量的物理圖像和直觀的類比,將抽象的數學公式轉化為可感知的物理過程,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常常會在腦海中構建齣作者所描繪的物理畫麵,然後與公式進行對照,這種“形”與“數”的結閤,極大地加深瞭我對原理的理解,讓我不再害怕那些復雜的方程。

評分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實在令人驚喜,紙張的觸感厚實而光滑,油墨的顔色也十分飽滿,即便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書頁的裁剪相當精準,翻動起來毫不費力,每一頁都像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充滿瞭學術的莊重感,同時又不失現代感,擺在書架上顯得格外齣眾。裝訂也非常牢固,無論是新書的平鋪還是厚重內容的展開,都能保持頁麵的平整,這點對於需要反復查閱的教材來說,簡直是福音。作為一本引進版教材,能夠達到如此高的製作水準,我必須承認,這在同類書籍中是相當難得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傳遞知識的載體,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對學術的尊重和對讀者的用心,這種細緻入微的品質,是能夠直接被觸碰和感受到的,也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的整體愉悅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