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常重杰 著
图书标签:
  • 基因工程
  • 生物技术
  • 分子生物学
  • 遗传学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
  • 基因编辑
  • 生物工程
  • 现代生物技术
  • 生物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52934
版次:31
商品编码:123123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生命科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3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力求基础、系统、实用。本书共分13章,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原理、工具酶、聚合酶链反应、载体、目的基因的克隆、培养细胞中克隆基因的表达、转基因动植物和基因治疗。在每章的后面都附有一些习题。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1.2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
1.3 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1.3.1 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1.3.2 技术上的三大突破
1.4 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
1.5 基因工程的应用
1.5.1 原核细胞基因工程
1.5.2 植物基因工程
1.5.3 动物基因工程
1.5.4 基因治疗
1.5.5 理论研究
1.6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1.7 我国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
2.1 凝胶电泳技术
2.1.1 基本原理
2.1.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1.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1.4 脉冲场凝胶电泳
2.1.5 双向电泳技术
2.1.6 凝胶电泳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2.2 分子杂交技术
2.2.1 分子杂交的原理
2.2.2 分子杂交的类型
2.3 PCR技术
2.3.1 PCR基本原理和反应过程
2.3.2 PCR反应的体系及其设计和优化
2.3.3 PCR产物的克隆
2.3.4 PCR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2.4 DNA序列分析
2.4.1 Maxam-Gibert化学降解法
2.4.2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2.4.3 DNA序列分析的自动化
2.4.4 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基因芯片及数据分析
2.5.1 基因芯片概念
2.5.2 技术原理
2.5.3 基因芯片的制备
2.5.4 基因芯片的应用
2.6 研究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
2.6.1 酵母单杂交系统(可延伸双杂交)
2.6.2 凝胶阻滞试验(Gel-shift)
2.6.3 DNaseⅠ足迹法
2.6.4 噬菌体展示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3.1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3.1.1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发现与种类
3.1.2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
3.1.3 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3.1.4 影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活性的因素
3.1.5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DNA的方法
3.2 DNA连接酶
3.2.1 DNA连接酶的发现
3.2.2 DNA连接酶的种类
3.2.3 黏性末端DNA片段的连接
3.2.4 平末端DNA片段的连接
3.2.5 影响连接反应的因素
3.3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3.3.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及其应用
3.3.2 E.coliDNA聚合酶Ⅰ的Klenow大片段酶及其应用
3.3.3 T4噬菌体DNA聚合酶
3.3.4 T7噬菌体DNA聚合酶与测序酶
3.3.5 反转录酶
3.4 修饰酶类
3.4.1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3.4.2 T4多核苷酸激酶

第4章 基因工程的克隆载体
第5章 目的基因的获取与改造
第6章 目的基因的导入与重组体的鉴定
第7章 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
第8章 外源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
第9章 转基因动物
第10章 转基因植物
第11章 基因治疗
第12章 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附录总复习题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遗产》 导言: 公元2750年,人类文明已不再局限于地球的摇篮。庞大的星际联邦依靠超光速航行技术,在银河系中开辟了无数殖民地。然而,伴随着对未知宇宙的探索,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发现开始浮现——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在数万年前神秘消失的古老星际文明的遗迹。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追溯这些“失落的巨人”留下的蛛丝马迹,揭示他们技术上的巅峰成就、哲学上的深邃思辨,以及最终导致他们覆灭的共同命运。这不是一本关于星际战争或殖民扩张的俗套史诗,而是一次对宇宙中“存在与虚无”的终极叩问。 第一部分:遗迹的召唤 第一章:沉默的信号 故事始于“远航者三号”任务,一支由顶尖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跨学科探险队,被派往银河系边缘的“寂静星云”进行例行勘测。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分析一个被称为“编年史信标”的周期性脉冲信号。经过数年的艰苦分析,首席语言学家艾莉亚·凡斯博士终于成功破译了信标中的核心信息——一段关于一个名为“赛勒斯人”的文明的简短自述,其中提到了一个被他们称为“原点”的未知地点。赛勒斯人的文字结构极其复杂,融合了数学、音乐和高维几何的理念,远超当前人类的理解范畴。信标的最后一段记录,用一种近乎哀伤的语调描述了他们正在进行的“最终实验”,随后信号戛然而止,留下了无尽的疑问。 第二章:沙海下的城市 为了追寻“原点”的线索,探险队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K-14星系,一颗被沙暴常年覆盖的类地行星。雷达穿透了数公里的尘埃层,显露出一个宏伟的地下都市群落。这座城市的设计完全颠覆了人类的建筑学认知——没有承重墙,没有可见的能源节点,一切结构似乎都依靠某种反重力或空间折叠原理维持。在核心的“中央图书馆”,探险队发现了大量的全息记录仪。这些记录仪展示了赛勒斯人在生物学上的惊人成就:他们掌握了生命形态的“可塑性”,能够根据环境需求瞬间调整自身的生理结构。然而,在这些进步的背后,记录中开始频繁出现关于“身份焦虑”和“存在的疲惫”的哲学讨论,暗示着这种极致的适应性可能带来了深层次的精神危机。 第三部分:技术的悖论 第三章:时间织工的残响 在另一个被冰封的卫星上,探险队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编织场”的巨型设施。这个设施的用途让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们也感到困惑。初步分析表明,它并非用于武器制造,而是涉及对时间连续性的微观操控。赛勒斯人似乎已经能够以极高的精度观测和模拟过去发生的事件,甚至可以对微小的量子事件进行“回溯修正”。然而,记录显示,他们对这种能力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甚至开始尝试修正重大的历史错误。物理学家奥斯汀·雷诺兹博士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理论:他们不是在修复历史,而是在不断地“重写”现实,这可能导致了某种“因果熵”的积累,最终使得他们的现实基础变得不稳定。 第四章:意识的汇流 本书深入探讨了赛勒斯人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他们的晚期社会,个体意识不再是独立的单元,而是通过一种被称为“诺亚网”的生物信息网络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带来了近乎完美的社会和谐与知识共享,但同时也抹杀了个人独特性。探险队找到了一份赛勒斯人的“最终宣言”,其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决定将所有意识上传至一个永恒的数据流中,以逃避肉体衰亡和情感波动的痛苦。宣言中充满了一种对“绝对平静”的向往,但文字背后隐藏的,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逃避。 第三部分:寂灭的真相 第五章:回音室的审判 追踪线索,“远航者三号”最终抵达了“原点”——一个位于星系中心、被扭曲时空环绕的巨大结构。在这里,探险队发现的不是一个强大的能量源,而是一个巨大的“回音室”。这个房间内记录着所有已灭绝的星际文明的“最后时刻”。赛勒斯人并非是被外力毁灭的,他们是主动选择“退场”的。他们发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生命最终都会回归到对意义的追问,而宇宙的本质似乎是冷漠和无意义的循环。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停止存在,才是对这种循环最优雅的反抗。 第六章:人类的抉择 本书的高潮部分,是对人类未来的一次沉重反思。赛勒斯人的覆灭并非因为技术失败,而是因为哲学上的绝望。他们的遗产——那些超越想象的技术奇迹——最终成了他们自我了断的工具。探险队带回的不仅仅是技术蓝图,更是一个警示:当知识积累到足以看清宇宙的边界和生命的局限时,人类将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认知重负”?本书的最后,以艾莉亚博士的个人日记结束:“我们站在这些巨人的废墟上,手握着他们放弃的钥匙。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探索,直到我们也看到了那冰冷的尽头?还是说,正是那份对未知的、盲目的希望,才是我们区别于他们的唯一价值?” 结语: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遗产》是一部关于探索、发现、以及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定位的哲学寓言。它探讨了科技的极限、意识的本质,以及生命在永恒面前的脆弱与美丽。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外部的敌人,而是来自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加上一些抽象的DNA螺旋结构图案,很有科技感,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关于前沿生物技术的内容。我原本期待它能像一部科幻小说一样,描绘基因工程在未来社会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比如疾病的根治、寿命的延长,甚至生物体的改造。想象一下,如果人类能够掌握自己的基因密码,是否就能摆脱遗传病的困扰,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或者,书中是否会探讨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比如培育出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作物,从而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精彩描述,它就像一把能够精确修改基因的“剪刀”,不知道它在书里会以怎样的方式被运用,是用于拯救濒危物种,还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实验室里悄悄进行着改变生命的实验?这本书的标题《基因工程》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我脑海里勾勒出的是一个关于科学探索、伦理挑战与未来憧憬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的科研人员,以及他们所探索的未知领域。我设想书中大概会围绕着基因工程在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展开,比如是如何通过基因治疗来对抗癌症、遗传性疾病,甚至是延缓衰老。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讲述那些通过基因工程重获新生的人们,或者是在面对绝症时,基因工程带来的希望之光。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伦理上的争议,比如基因技术的边界在哪里?我们是否有权去“设计”生命?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基因工程领域绕不开的话题。我设想书中会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去呈现这些复杂的问题,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也许还会探讨基因工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比如如何利用基因技术复活已灭绝的物种,或者拯救濒危的野生动物。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基因工程》让我联想到的是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仿佛掌握了它,就掌握了生命的奥秘。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像一本纯粹的学术论文,而是会以一种更加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基因工程的故事。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比如科学家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某个重要的基因工程突破。或者,书中是否会塑造一些鲜活的角色,他们可能是勇敢的探险家,在基因的海洋里寻找答案;也可能是智慧的创造者,利用基因技术塑造新的生命。我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类似“达芬奇密码”或者“侏罗纪公园”的叙事风格,将科学的严谨与故事的趣味性相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体验一场关于生命科学的精彩旅程。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硬核的科普读物,里面充斥着各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名词和实验流程。我预设的阅读体验会是那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理解、去消化,甚至可能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才能读懂的内容。我猜想书中大概会详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比如DNA的结构、基因的功能、以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像是基因重组、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调控等等。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作者会用严谨的学术语言,一步步地剖析基因工程是如何实现的,它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或许书中还会穿插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介绍那些划时代的基因工程突破,以及那些为此付出心血的科学家们。我甚至能想象到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复杂的图表和示意图,用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总的来说,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系统性地、科学地介绍基因工程知识的著作,让我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评分

我一直对生物技术的进步非常着迷,总觉得它蕴含着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拿到《基因工程》这本书,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生物改造的科幻场景。我设想书中是否会描绘基因工程技术如何被应用于创造更强大的生物,比如能够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或者拥有特殊能力的动物。或者,书中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人类基因增强的设想,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来提升智力、体能,甚至改变外貌。我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电影中的画面,比如人类借助基因技术进化出超越自然的能力。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基因泄露、基因歧视,或者被滥用的后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但又具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未来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