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国通,郭月霞 编
图书标签:
  • 平顶山
  • 摄影
  • 历史
  • 纪实
  • 中国摄影
  • 地方摄影
  • 文化
  • 艺术
  • 黑白摄影
  • 六十周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64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8212
包装:精装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是一本以平顶山地区摄影发展为主题的画册。该书收录了平顶山地区从1957年到2017年这60年期间举办活动和比赛的获奖作品还有一些相关事迹。很全面的反映了平顶山的摄影发展进程和摄影人对社会的贡献,也表现了人民对摄影的热爱之情。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影映平顶山,甲子六十展风云际会;像书中国梦,春秋几度描锦绣蓝图。
  ——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高琴
  
  ★平顶山摄影六十年,产生了一批摄影家,执着而坚定,创作了一批作品,留住了历史零场中的细节,呈现出关注社会,透现生活底色的质朴风格。在此致敬!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所所长 李树峰
  
  ★长城,伟大的墙。习惯的目光只看到日照中天的炫耀,无法理解夜色朦胧的沉默。摄影家的眼光和见识决定了影像的品味和价值。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世界遗产影像专家 周梅生
  
  ★工业摄影是我国整个摄影事业的大门类。平顶山地区的摄影群体不仅是这个地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是全国煤矿摄影乃至是工业摄影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一大批优秀摄影人才和许多优秀的矿工题材摄影作品都出自这个群体。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 于文国
  
  ★平顶山摄影在河南摄影发展史上写下了极有光彩的一笔。在我的心目中,平顶山摄影一点儿不像这个城市的名字,而是一座兀立的高峰。
  ——摄影理论家、评论家 陈晓琦

目录

序 展时代风采铸摄影华章
大事记
作品
评论
出版
组织
鹰城文化
《我们同行:平顶山摄影六十载》 一部史诗般的影像记录,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回响 本书并非简单的画册,而是一部浓缩了平顶山六十年风云变幻的影像史诗。它以镜头为笔,以照片为墨,勾勒出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的成长轨迹,记录下无数普通人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生活、喜悦与奋斗的真实图景。这是一次对过去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坚定启迪。 历史的见证者,时代的记录者 1957年,平顶山这座因煤而兴的新兴城市,如初升的太阳,带着蓬勃的朝气,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冉冉升起。彼时,一切都充满了建设的热情与艰辛。本书的扉页,便是那个年代最朴素也最振奋人心的写照:高耸的烟囱向天际吐纳着希望,成群结队的建设者们挥洒着汗水,勾勒出城市最早的轮廓。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一切都靠双手干”的时代,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梦想,每一次劳动都凝聚着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顶山这座城市也在不断蜕变。从最初的煤炭基地,到如今多元发展的现代化都市,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的篇章,正是按照时间的脉络展开,以六十年为一个宏大的叙事单元,带领读者一同穿越历史的长河。 第一章:拓荒年代(1957-1970年代初)——“敢叫山河换新颜”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平顶山如同一块初生的璞玉,正被一代代建设者精心雕琢。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聚焦于这座城市的诞生与初创。你将看到, BitmapFactory 般的矿井入口,矿工们黝黑的面庞上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你将看到,简陋但充满力量的厂房,机器的轰鸣声谱写着工业的序曲;你将看到,荒芜的土地上,一排排崭新的宿舍拔地而起,那是无数家庭温暖的港湾。照片中的人们,眼神里没有畏惧,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劳动的自豪。这里不仅有宏大的工业场景,更有无数充满温情的瞬间:工人们休息时的谈笑,家属们的辛勤操持,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都在共同描绘着这座城市最质朴的底色。这是一段属于奋斗者的记忆,一段关于“从无到有”的传奇。 第二章:腾飞的起点(1970年代中-1980年代)——“改革的春风暖人心”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为平顶山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记录下这座城市在改革浪潮中的每一次跃动。你会看到,更多的现代工业设备被引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你将看到,城市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街道变得宽敞而热闹;你将看到,人们的衣着更加丰富,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摄影师的镜头,捕捉到了时代的变迁,也捕捉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商业的繁荣,教育的发展,文化的兴起,都在这张时代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曾经略显单调的街景,如今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见证城市加速度发展的时期。 第三章:转型与发展(1990年代-21世纪初)——“创新驱动绘蓝图”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平顶山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的重要课题。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这座城市在转型与发展中的探索与成就。你将看到,传统的煤炭产业如何在技术革新中焕发新生,新兴产业如何在沃土中悄然崛起;你将看到,城市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你将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观念更加多元,享受生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摄影师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深层的变化,从生产一线的技术革新,到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都得到了细致而生动的展现。这是一段关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探索,一段关于“创新求变”的篇章。 第四章:迈向新时代(21世纪初-2017年)——“绿色发展谱新篇” 进入21世纪,平顶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前瞻的视野,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本书的第四部分,将展示2017年前这座城市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你将看到,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成为主流,青山绿水与工业文明和谐共生;你将看到,科技园区、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你将看到,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摄影师的镜头,不仅记录了城市硬件的升级,更捕捉到了市民精神面貌的提升,以及这座城市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展示平顶山迈向更高发展目标的宏伟画卷。 人物志:平凡中的伟大 除了城市风貌的变迁,本书更珍贵的是那些构成这座城市肌理的“人”。摄影师用他们充满温度的镜头,记录下了无数平凡人的伟大。你可以看到,在矿井深处,矿工们用汗水和生命守护着城市的能源命脉;你可以看到,在生产线上,技术工人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精密设备;你可以看到,在教室里,辛勤的园丁们为祖国的未来播撒希望;你可以看到,在街头巷尾,普通的市民用勤劳和善良构建着城市的和谐。每一个人物,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他们或默默无闻,或奋发图强,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平顶山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本书的“人物志”部分,将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肖像,他们或是在技术攻关中勇攀高峰的工程师,或是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教师,或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凡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故事,是平顶山最动人的注脚。 情感的寄托,记忆的载体 《我们同行:平顶山摄影六十载》不仅仅是一部摄影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寄托。对于那些在平顶山生活过、奋斗过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他们青春的见证,是他们奋斗的足迹,是他们家园的记忆。每一张照片,都可能勾起一段尘封的往事,都可能唤醒一份深埋的情感。那些熟悉的街景,那些曾经的笑容,那些共同的经历,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重现。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本书则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他们了解父辈祖辈的艰辛与不易,感受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热爱自己的家乡。 艺术的呈现,时代的缩影 本书的摄影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更具有艺术的品味。从黑白到彩色,从纪实到写意,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摄影师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独特的视角,捕捉时代的瞬间,用精湛的技艺,定格历史的美丽。这些照片,或恢弘大气,展现城市的工业之美;或细腻写实,刻画人物的喜怒哀乐;或富有哲思,引发观者的深思。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是平顶山六十年发展历程的精彩缩影,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座重要城市的生动写照。 结语: 《我们同行:平顶山摄影六十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是一曲壮丽的时代赞歌。它以影像为载体,以真情为纽带,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翻开本书,你将不仅看到平顶山六十年的沧桑巨变,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一份献给平顶山这座城市的礼物,也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生活、追逐梦想的时代的献礼。它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同行,共创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带给我的是一种浓厚的怀旧与追溯感,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记忆之门。当我浏览书中的影像,我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汽笛声,闻到煤炭燃烧后的独特气味,感受到工厂车间里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气息。书中那些黑白分明的照片,将曾经的工人阶级坚毅的面庞、艰苦却充满干劲的劳动场景,以及城市建设初期的朴实景象,一一呈现在眼前。我看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的崛起之路,从简陋的厂房到高耸的烟囱,再到逐渐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那些关于煤矿工人、建设者的肖像,眼神中透露出的那种淳朴、坚韧和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同行”二字的含义,不仅仅是摄影师与这座城市、与时代同行,更是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奋斗过的人们,共同谱写了这段不平凡的历程。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也启迪着现在。它不仅仅是关于平顶山,更是关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无数个城市的缩影,关于一代人的奋斗史诗。

评分

读完《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时代印记和地域情怀。书中那些记录了平顶山六十年光辉历程的照片,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我被那些充满年代感的画面所吸引,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再比如,改革开放时期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这些照片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历史的教科书。书中收录的摄影师们,用他们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平顶山人民的生活百态,从辛勤劳作的工人,到活泼可爱的孩童,再到建设家园的建设者,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平顶山这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关于城市发展、时代变迁和人民奋斗的史诗。

评分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我被书中那些跨越六十年的影像所深深打动,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照片,更是平顶山这座城市发展史的生动注脚。我看到了从简陋到繁荣,从过去到现在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那些记录了工业建设的壮丽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那些描绘了城市绿化成果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照片,则体现了城市发展对人民福祉的关注。书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精彩,无论是辛勤劳作的工人,还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摄影师的心血,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关于平顶山发展史的生动画卷,一部关于城市与人民共同奋斗的史诗。

评分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这本书,在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所吸引。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仿佛穿越时空,将人瞬间拉回那个充满变革与奋斗的年代。翻开书页,我立刻被扑面而来的摄影作品所震撼。那不仅仅是一幅幅照片,更是平顶山这座城市六十载沧桑巨变的真实写照,是无数平凡人生命轨迹的生动记录。从工业化的黎明,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再到新时代的勃勃生机,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摄影师的匠心独运和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凝视。我尤其被那些捕捉到时代变迁细微之处的照片所打动,比如街头巷尾的建筑风格变化,人们服饰的演变,甚至是孩童眼中闪烁的光芒,这些细节的叠加,共同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立体的平顶山。书中收录的摄影师们,他们用镜头忠实地记录着历史,他们的作品是珍贵的文献,也是艺术的瑰宝。这本书不仅仅是摄影作品的集锦,更是一部关于城市发展、时代精神和个体命运的史诗。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平顶山,也让我对摄影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每一幅作品都像一个故事,等待着我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历史的温度。

评分

这本书《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是一次与平顶山这座城市过往的深刻对话,是一次关于时间与记忆的诗意探索。我被书中那些跨越六十年的影像所深深吸引,它们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讲述着平顶山这座城市从诞生到发展的漫长而辉煌的历程。我看到了工业时代的风貌,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也看到了新世纪的崭新气象。那些记录了城市建设初期艰辛与辉煌的照片,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改造山河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书中对市民生活的细致捕捉,也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人情味。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还是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平顶山这座城市不断前进的脚步,也让我对摄影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关于平顶山发展史的生动画卷,一部关于城市与人民共同奋斗的史诗。

评分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这本书,是一次与平顶山这座城市过往的对话,是一次关于时间与记忆的深刻探索。我被书中那些跨越六十年的影像所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是流动的历史,是时间的凝固。每一张照片都像一个故事,诉说着平顶山这座城市从一个工业摇篮,到如今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的蜕变。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记录了城市建设初期艰辛与辉煌的照片,它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改造山河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书中对市民生活的细致捕捉,也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人情味。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还是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平顶山这座城市不断前进的脚步,也让我对摄影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作品集,更是一部关于平顶山发展史的生动画卷,一部关于城市与人民共同奋斗的史诗。

评分

当我翻开《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这本书,我被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条流淌着历史长河的河流中。书中那些跨越六十年的摄影作品,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记录了平顶山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我看到了城市工业化的崛起,看到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看到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这些照片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历史的见证。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捕捉到时代细节的作品,比如老式建筑的变迁,人们服饰的演进,以及城市绿化的成果。这些细微之处的呈现,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摄影师们用他们的镜头,定格了平顶山六十年的光辉岁月,也记录了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这本书让我对平顶山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关于平顶山发展史的生动画卷,一部关于城市与人民共同奋斗的史诗。

评分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这本书,让我领略到摄影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重要价值。我被书中那些跨越六十年的影像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是流动的历史,是时间的凝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变迁,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再到新世纪的飞速发展,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我特别关注书中那些关于普通市民生活的记录,比如街头巷尾的集市,人们朴素的衣着,孩子们玩耍的场景,这些细节的捕捉,让整本书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摄影师们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平顶山这座城市不同时期的风貌,从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到市民生活的点滴细节,都得到了细致而生动的呈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平顶山这座城市的成长轨迹,也让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关于城市发展、时代变迁和人们生活变迁的百科全书。通过这些影像,我仿佛亲身经历了平顶山的六十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不断前进的脉搏。

评分

翻开《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时间画廊。每一幅作品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平顶山不同时期的风貌与精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捕捉了城市发展关键节点的照片,比如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力量;再比如,那些记录了城市绿化成果和新修建的公共设施的照片,则体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书中不仅仅有宏大的城市景观,更有很多细腻的人物肖像。那些笑容,那些眼神,无一不诉说着平顶山人民的生活故事。我看到了工厂里忙碌的身影,街头巷尾的闲聊,以及家庭团聚的温馨画面。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整本书充满了生命力。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平顶山这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它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弘扬。通过这些影像,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平顶山的历史,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们同行(1957-2017平顶山摄影60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城市史诗,让我深深着迷。我被书中那些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影像所吸引,它们用最直观的方式,讲述了平顶山这座城市从诞生到发展的漫长而辉煌的历程。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仿佛蕴含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它们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感。我尤其欣赏那些捕捉到时代标志性事件的照片,比如工业发展的早期景象,城市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建筑,以及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些照片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摄影师们用他们的视角,记录下了平顶山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从最初的工业重镇,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不屈精神和蓬勃活力。这本书让我对平顶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对摄影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不仅仅是一本收藏品,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