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吃什么

高血脂吃什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深 著
图书标签:
  • 高血脂
  • 饮食
  • 健康
  • 营养
  • 食疗
  • 降脂
  • 心血管
  • 膳食
  • 预防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76340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197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 养生大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1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血脂吃什么》普及高血脂知识,降低高血脂危害。为高脂血症患者精心编写,用五彩缤纷的食材帮助高脂血症患者摆脱三餐难题,科学健康,实用有效。

目录

第一篇 365天最适宜高血脂病人的食谱
第1月食谱
第2月食谱
第3月食谱
第4月食谱
第5月食谱
第6月食谱
第7月食谱
第8月食谱
第9月食谱
第10月食谱
第11月食谱
第12月食谱

第二篇 高血脂食疗药膳
高血脂食疗素菜谱
高血脂食疗荤菜谱
高血脂食疗粥菜谱
高血脂食疗汤菜谱
高血脂食疗主食谱
高血脂食疗药茶
高血脂食疗药酒

精彩书摘

  《高血脂吃什么》:
  一、基础知识
  1.高血脂概念
  高血脂系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而言,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动脉血压在一日之内的变化很大。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如休息和运动、安静和激动、空腹和饱餐、早晨和晚间,血压数值常有一定的波动,往往是前者低于后者。血压愈高,冠心病、肾动脉病变、高血脂性心脏病与脑出血的发生率也愈高。可见,动脉压与其后果二者之间有定量的关系。但是在人群中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其增长都呈一平滑曲线或直线,且正常血压与不正常血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因而不可能从调查人群的血压本身找出任何可以提供作为划分正常血压与高血脂的分界线。正因为如此,不仅评定血压的标准不一致,而且有人还认为高血脂与正常血压之间只存在着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但是防治工作需要有统一普查标准和评定疗效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划定高血脂的范围。如何划定高血脂范围?通常是以低于18. 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为正常,而高于21. 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为高血脂。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高血脂诊断标准。目前这项正常值标准是从一组肯定为高血脂患者的血压分布与正常人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中得到的,这样得到的正常界线比其他方法更合理。 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而增高,40岁以下收缩压不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收缩压可增高1. 33千帕(10毫米汞柱)。80%—90%的高血脂是由于高血脂病(原发性高血脂)引起的,其余10010—20%则是症状性高血脂。前者是以血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亦称原发性高血脂;后者则指在某些疾病中,作为症状之一而出现的高血脂,高血脂在这些疾病中可有可无,可为暂时性或为持久性,故亦称继发性高血脂。
  2.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了解到高血脂并非是简单的血压高一点的问题后,相信您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性地测量血压,看看自己的血压是否超标,那么到底多少算是高血脂呢?
  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高血脂诊断标准为:在未服抗高血脂药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内,三次测量血压,取平均值,收缩压≥18.7千帕(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就为高血脂。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高压应低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低压应低于12.0千帕(90毫米汞柱),其中任何一项高于正常值,即为高血脂。明确了诊断标准,我们就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存在高血脂了。例如:一个人安静时的血压为16. 0/12. 66千帕(120/95.0毫米汞柱),尽管收缩压正常,但因为他的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也应算为高血脂。
  曾经患过高血脂、目前正服抗高血脂药,血压虽已低于18. 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亦应诊断为高血脂。
  ……

前言/序言

  高血脂的根源在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所以食疗的效果比药物要好。只要科学饮食,就能把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逐渐改变,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地提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血脂,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它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元凶,被称之为“无声的杀手”。
  那么高血脂患者应该吃哪些食物呢?
  燕麦,银耳,山药,玉米,养麦茶等一系列食品都有降低血脂的功效,高血脂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一致的认识。吃错了,会让你的血脂升高、疾病缠身;吃对了,则能够让你轻松降脂、恢复健康。特别是对于早期高血脂患者,通过饮食调理,平时建议用决乌汤茶这种经典组方茶调治,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我们说高血脂是吃出来的,但通过有针对性地吃,高血脂也能降下来。
  玉米: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共同作用,可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荞麦茶:荞麦中含有烟酸和芸香苷,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能够防治高血脂,苦荞加工为茶后饮和食更方便。苦荞茶中镁的含量也较高,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酶的生成,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可辅助治疗高血脂。不过苦荞茶市场伪劣泛滥,存在工艺不达标,细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建议选择专业品牌
  的食用。另外,荞麦的膳食纤维高,且含有胶质状的葡聚糖,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有一定的调节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功效。
  黄豆:黄豆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植物固醇进人人体后,在肠道与胆固醇竞争,可较多地被吸收,从而降低了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过多时,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硬,管腔变窄,甚至发生血管破裂或栓塞,导致卒中。大豆中的磷脂可使胆固醇软化,生成胆固醇醋。胆固醇醋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绿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绿豆中的球蛋白和多糖成分,可促进动物体内胆固醇在肝脏分解成胆酸,从而加速胆汁中胆盐的排出和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再有,绿豆中的多糖成分,还有增强血清脂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可使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醋水解,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研究还指出,绿豆的降脂作用还与绿豆所含的植物固醇竞争性地抑制外源性食物胆固醇的吸收有关。
  燕麦:燕麦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锌,它们对糖类和脂肪类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它们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经常食用,可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高血脂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研究证实,只要每日食用50克燕麦片,就可使每百毫升血中的胆固醇平均下降39毫克、甘油三酯下降76毫克。而且,燕麦中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热量较低,既有利于减肥,又适合高血脂患者对食疗的需要。
  高血脂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它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是困扰中老年人健康的祸根,但高血脂并非猛虎,只要从饮食上细作调整与安排,血脂指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动脉深处的守护者——心脑血管健康饮食指南 简介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健康杀手,而高血脂症(高脂血症)正是其潜藏的“定时炸弹”。当血液中的脂肪成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它们就像淤泥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我们的血管内壁堆积,逐渐收窄血管通道,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及生命的事件。 然而,面对这个悄然而至的健康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学的饮食,正是我们对抗高血脂、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强大武器。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能吃”与“不能吃”的食物清单,而是深入浅出地解析高血脂的成因,从根本上理解身体如何处理脂肪,进而指导我们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科学地管理血液中的脂质水平,预防和改善高血脂,最终实现心脑血管的健康长寿。 为何要关注血脂?——认识沉默的杀手 高血脂症,顾名思义,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甘油三酯的水平持续升高。它常常“沉默寡言”,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时才被发现,此时已为时晚矣。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被称为“坏胆固醇”。过高的LDL-C容易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碍血液流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将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代谢,起到清洁血管的作用。 甘油三酯: 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分。过高的甘油三酯不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长期的高血脂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狭窄、僵硬,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死(俗称“脑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等,都与高血脂息息相关。 饮食的力量——从“吃”到“吃对” 幸运的是,饮食是管理高血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本书将带领您走进一个全新的饮食观念——不再是单一的“忌口”,而是学会“选择”和“搭配”,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您健康路上的助力。 第一部分:揭开脂肪的神秘面纱——食物与血脂的微妙关系 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血液中的“雪上加霜” 我们将深入剖析哪些食物富含饱和脂肪(如肥肉、动物内脏、黄油、全脂奶制品等)和反式脂肪(常见于加工食品、油炸食品、部分烘焙点心等),它们是如何显著升高LDL-C水平的。 您将学会如何识别食品标签中的“隐藏脂肪”,做出更明智的购物选择。 理解为何要尽量减少或避免这些“坏脂肪”的摄入,它们对血管健康造成的直接伤害。 不饱和脂肪:血管的“润滑剂” 探索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牛油果、坚果等)和多不饱和脂肪(如鱼油、亚麻籽油、核桃等)的益处。 了解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的重要性,它们如何平衡身体机能,帮助降低甘油三酯,甚至可能提升HDL-C。 推荐富含这些“好脂肪”的食物来源,以及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巧妙地增加它们的摄入。 膳食纤维:血管的“清道夫” 重点介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神奇作用,它能在肠道中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 列举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蔬果、全谷物等。 分享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 praktische 技巧,让您的肠道更加健康,血脂水平更加稳定。 胆固醇的来源与影响 区分食物胆固醇和体内合成胆固醇。虽然食物胆固醇的摄入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因人而异,但了解其来源仍有助于我们进行整体的饮食调整。 探讨哪些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以及如何在整体饮食健康的前提下适量摄入。 第二部分:构建健康餐盘——科学饮食的实用指南 主食的选择:从精白到粗粮的智慧 为何要选择全谷物、杂粮、薯类等粗粮作为主食?它们如何提供更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和血脂。 介绍不同粗粮的营养特点和烹饪方法,让粗粮不再“难以下咽”。 平衡主食摄入量,避免过量导致热量超标。 蛋白质的来源:优质蛋白的妙用 推荐鱼类(特别是深海鱼)、禽类(去皮)、豆制品(豆腐、豆浆等)、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强调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探讨植物蛋白在降低血脂方面的潜力。 蔬菜水果:色彩斑斓的健康宝库 强调“彩虹原则”,摄入各种颜色的蔬果,以获取更全面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 推荐富含可溶性纤维的蔬果,如苹果、梨、柑橘类、茄子、秋葵等。 分享新鲜蔬果的食用建议,避免过度加工。 烹饪方式的革命:清淡少油的艺术 详细讲解蒸、煮、炖、凉拌、烤等健康的烹饪方法。 介绍如何用天然香料(如葱、姜、蒜、香草、胡椒等)代替过多的盐和油来调味。 强调少油、少盐、少糖的原则,避免油炸、油煎等高脂烹饪方式。 饮品的选择:告别“甜蜜的陷阱” 警惕含糖饮料、果汁饮料、浓缩果汁对血脂的负面影响。 推荐白开水、淡茶、无糖咖啡等健康的饮品。 适量饮酒的建议,以及高血脂患者应谨慎或避免饮酒。 第三部分:餐桌上的生活智慧——日常饮食的细枝末节 一日三餐的科学搭配 提供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习惯人群的典型健康食谱示例。 强调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如何进行健康的加餐,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零食。 外食与社交场合的应对策略 在餐厅如何选择菜品,避开高油、高盐、高糖的陷阱。 学会与亲友沟通,共同营造健康的饮食氛围。 加工食品的“隐形风险” 揭示方便面、火腿肠、饼干、薯片等加工食品中隐藏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和糖。 教您如何阅读食品标签,识别不健康的成分。 健康零食的选择 推荐水果、坚果(适量)、酸奶(低脂无糖)、蔬菜条等作为健康的零食选择。 第四部分:饮食之外的补充——协同管理心脑血管健康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高血脂的重要诱因。学习如何通过饮食和适度运动来管理体重。 运动与血脂的关系 规律的体育锻炼如何帮助降低LDL-C、甘油三酯,并提升HDL-C。 推荐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方式。 生活方式的全面调适 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充足睡眠与情绪管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本书特色 科学严谨: 基于最新的医学和营养学研究成果,提供科学可靠的饮食建议。 易于理解: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避免枯燥的专业术语。 操作性强: 提供大量实用性的食谱、烹饪技巧和生活建议,方便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个性化指导: 鼓励读者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调整饮食方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 全面视角: 不仅关注饮食,更将体重管理、运动、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纳入健康管理的范畴。 结语 高血脂症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血液中的脂质水平,为心脑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本书将成为您餐桌上的智慧指南,陪伴您踏上健康饮食、活力人生的旅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每一餐,为您的动脉深处注入健康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健康饮食不应该是痛苦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之前因为高血脂,我尝试过很多“极端”的饮食方式,结果弄得自己身心俱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本《高血脂吃什么》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它不是在告诉你“不能吃什么”,而是在引导你“可以吃什么”,并且是如何“智慧地”选择和烹饪。书里面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食谱,它们不仅食材常见,操作也十分简便,而且最重要的是,味道真的很好!我试着做了几道菜,家人都赞不绝口,完全吃不出来是“减肥餐”或者“降脂餐”。它还特别强调了食物的多样性,鼓励我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样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这种“吃出健康”而不是“饿出健康”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这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烹饪的热情,也让我看到了管理高血脂的希望,原来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我这位“高血脂大军”的一盏指路明灯!我一直以来都为血脂这个数字寝食难安,医生建议我调整饮食,可市面上关于饮食的书籍琳琅满目,到底该怎么选?我曾尝试过一些“网红”食谱,结果不仅没见效,还把自己搞得一身疲惫。这本《高血脂吃什么》,我拿到手后就被它的条理清晰和贴近生活所吸引。它没有那些天花乱坠的理论,而是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高血脂是怎么回事,以及日常饮食中哪些食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哪些又是需要“敬而远之”的“敌人”。书里详细列举了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血脂水平的具体影响,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以前很多认知都是错的!特别是它关于“为什么”要吃某种食物,以及“怎么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讲解,非常到位。比如,它会告诉你,膳食纤维如何帮助我们“刮油”,而饱和脂肪又会如何悄悄地“堆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不再是盲目地照搬,而是真正地理解了饮食调整的原理。

评分

我一直觉得,对待身体健康,尤其是像高血脂这种慢性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因为不理解,或者觉得枯燥乏味。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那种“打官腔”的论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友善的语气,和你一起探讨如何通过饮食来改善高血脂。书里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案例,让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心得和体会。它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食物对血脂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食物看似健康,但其实并不适合高血脂人群。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贴士”,比如如何在超市里挑选低脂食品,如何在餐厅里做出更健康的选择等等。这些细节之处,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用心,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真正地站在了读者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有信心把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美食爱好者,同时也深受高血脂的困扰。每次看到餐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总会有些顾虑。市面上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我看过不少,但大多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食材选择过于狭窄,很难坚持。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并没有一味地推崇素食或者限制,而是非常巧妙地将“美味”与“健康”结合起来。书中关于如何选择优质脂肪,比如牛油果、坚果、鱼类,以及如何巧妙运用烹饪方式来保留食材的营养,同时又降低油脂摄入,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章节里,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饮食建议,比如工作日午餐如何快速准备营养餐,周末聚会如何做出健康又美味的菜肴,甚至还有外出就餐时的“避雷”指南。这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脂。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在身边指导,让我摆脱了对高血脂饮食的恐惧,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食物的掌控感。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高血脂”这个词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只知道跟“吃”有关,但具体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实在是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它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比如胆固醇的种类,为什么会升高,以及它对身体的长期影响,这些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清楚,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完全理解。然后,它循序渐进地进入到具体的饮食建议,不再是简单地列举食物名称,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食物的“前世今生”——它的营养构成,它在我们身体里的代谢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血脂水平。我最喜欢的是它提供的一些“替代方案”,比如如果你不喜欢吃某种蔬菜,它会告诉你还有哪些同类别的、营养价值相似的食物可以作为替代。这种“个性化”的建议,让我觉得非常贴心,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一本能考虑到这些细节的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