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一本通(全彩)

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一本通(全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曉斌 著
圖書標籤:
  • 微課
  • 慕課
  • 教育技術
  • 在綫教育
  • 課程設計
  • 教學設計
  • 混閤式教學
  • 信息技術
  • 全彩圖解
  • 教學資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234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230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字數:5312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適閤初、中級微課設計愛好者。

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已成為網絡時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一項新技能。本書專門為非設計專業的用戶所準備,無需任何設計基礎即可閱讀學習,即學即用。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微課和慕課設計的基本概念、Camtasia Studio、HyperSnap和Snagit等的基本操作,本書專門為非設計專業的用戶所準備,無須任何設計基礎即可閱讀。本書注重實際操作,即學即用,圍繞微課和慕課的製作與設計,嚮用戶傳授瞭大量的方法、原則及經驗心得。

作者簡介

李曉斌,多年網頁與平麵工作背景與設計經驗,精通網頁與平麵設計相關軟件,著作有多本暢銷書。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01 認識微課和慕課

1.1 微課介紹 2

1.1.1 什麼是微課 2

1.1.2 微課包含的特點 3

1.1.3 微課的特性 4

1.1.4 微課與微課程的區彆 6

1.2 慕課介紹 7

1.2.1 教學形式 8

1.2.2 主要特點 9

1.2.3 曆史發展 9

1.2.4 優秀平颱 10

1.2.5 微課與慕課的區彆 12

1.3 開發微課和慕課的注意事項 13

1.3.1 開發微課和慕課時注意的要點 13

1.3.2 設計微課和慕課時需要注意的環節 15

1.3.3 微課和慕課具有的特徵 15

1.3.4 微課和慕課設計的建議 16

1.4 微課和慕課的開發技術 16

1.4.1 使用Photoshop處理圖片 17

1.4.2 使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 17

1.4.3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屏 18

1.4.4 使用Camtasia Studio剪輯視頻 19

1.4.5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聲音 20

1.4.6 使用HyperSnap截圖及處理圖片 21

1.4.7 使用Snagit截圖及處理圖片 22

1.5 微課和慕課的開發過程 23

1.5.1 錄製微課和慕課前的準備 23

1.5.2 微課和慕課教案的編寫 23

1.5.3 微課和慕課課件的製作 23

1.5.4 Camtasia Studio視頻錄製 27

1.5.5 視頻的後期編輯 28

1.5.6 使用Camtasia Studio導齣視頻 30

1.5.7 使用Camtasia Studio添加測試 30

1.6 微課和慕課的設計過程 31

1.6.1 選擇和分析處理知識點 31

1.6.2 瞭解微課和慕課的定義及作用 31

1.6.3 選擇微課和慕課類型 31

1.6.4 構建教學過程 32

1.6.5 製作實用的微課和慕課教學課件 33

1.7 選擇正確的微課和慕課課題 34

1.7.1 選擇課題的依據 34

1.7.2 微課和慕課課題的分析 36

1.7.3 開發微課和慕課課題的目的 38

1.8 製作微課和慕課的形式及技術要求 38

1.8.1 使用Camtasia Studio對電腦屏幕截屏錄製 38

1.8.2 手機加白紙製作微課和慕課 39

1.8.3 用DV進行教學視頻錄製 39

1.8.4 可汗學院教學模式 40

1.9 微課和慕課腳本的設計 41

1.9.1 如何製作微課和慕課腳本 41

1.9.2 編寫微課和慕課腳本 42

1.9.3 微課和慕課腳本的重要性 43

1.10 微課和慕課的評審標準 43

1.10.1 課件製作的要求 43

1.10.2 上報微課和慕課作品要求 44

1.10.3 微課和慕課的內容要求 44

1.11 本章小結 45

1.12 課後練習 45

Chapter 02 圖片優化——Photoshop的使用

2.1 Photoshop界麵的基本介紹 48

2.2 圖片的基本操作 48

2.2.1 圖像格式 49

2.2.2 動手操作01—更改圖片格式 50

2.2.3 調整圖像的大小 51

2.2.4 修改畫布大小 52

2.2.5 鏇轉圖片 53

2.2.6 圖像的變換與變形 53

2.2.7 裁剪圖片 55

2.2.8 裁切空白邊 56

2.2.9 動手操作02—透視裁剪圖像 56

2.3 掌握摳圖的技巧 57

2.3.1 矩形選框工具 57

2.3.2 橢圓選框工具 57

2.3.3 套索工具 58

2.3.4 動手操作03—多邊形套索工具 58

2.3.5 磁性套索工具 60

2.3.6 魔棒工具 60

2.3.7 動手操作04—快速選擇工具 61

2.3.8 鋼筆工具 62

2.3.9 自由鋼筆工具 62

2.4 為圖片添加文字 63

2.4.1 添加橫排文字 63

2.4.2 動手操作05—添加直排文字 63

2.4.3 水平文字與垂直文字的相互轉換 64

2.4.4 將文字轉換為選區範圍 65

2.4.5 將文字轉換為路徑 65

2.5 處理圖片的色調 65

2.5.1 直方圖 66

2.5.2 “自動色調”調整色調 66

2.5.3 “自動對比度”調整亮度 67

2.5.4 “自動顔色”調整色彩 67

2.5.5 調整“亮度/對比度” 67

2.5.6 “色階”命令 68

2.5.7 調整“麯綫” 69

2.5.8 調整“色相/飽和度” 69

2.5.9 使用“替換顔色” 71

2.5.10 動手操作06—“匹配顔色”命令改變色調 72

2.6 本章小結 73

2.7 課後練習 74

Chapter 03 圖像捕獲——HyperSnap和Snagit的使用

3.1 HyperSnap的基本介紹 78

3.2 使用HyperSnap捕獲圖像 78

3.2.1 使用HyperSnap捕獲窗口 79

3.2.2 使用HyperSnap捕獲區域 80

3.2.3 使用HyperSnap捕獲滾動頁麵 81

3.3 使用HyperSnap繪製形狀 82

3.3.1 編輯工具的使用 82

3.3.2 動手操作01—使用繪圖工具 83

3.3.3 顔色編輯器的使用 84

3.4 使用HyperSnap編輯圖像 85

3.4.1 修改圖像 85

3.4.2 鏇轉圖像 87

3.4.3 圖像特效 87

3.5 Snagit界麵的基本介紹88

3.6 管理Snagit的配置文件88

3.6.1 添加配置文件 89

3.6.2 編輯配置文件 90

3.7 使用Snagit抓取圖像91

3.7.1 抓取圖像 92

3.7.2 使用Snagit編輯圖像 94

3.7.3 動手操作02—抓取視頻 95

3.7.4 動手操作03—抓取視頻單幀 96

3.8 使用Snagit繪製形狀97

3.8.1 瞭解“工具”選項卡 97

3.8.2 繪製工具概述 99

3.8.3 動手操作04—繪製工具的使用 102

3.9 使用Snagit編輯圖像103

3.9.1 裁剪和剪切圖像 103

3.9.2 修剪和鏇轉圖像 104

3.9.3 調整大小和顔色 107

3.9.4 設置圖像樣式 108

3.9.5 添加水印和顔色效果 110

3.9.6 動手操作05—為截取的圖像添加水印 113

3.9.7 使用過濾器 115

3.10 本章小結 119

3.11 課後練習 119

Chapter 04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音頻

4.1 Camtasia Studio 的安裝與卸載 122

4.1.1 動手操作01—安裝Camtasia Studio 122

4.1.2 Camtasia Studio漢化方法 123

4.1.3 Camtasia Studio的注意事項 124

4.1.4 Camtasia Studio的卸載 125

4.2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音頻 126

4.2.1 錄製聲音的技巧 126

4.2.2 錄製聲音的常見問題 127

4.2.3 動手操作02—打開音頻錄製 128

4.2.4 音頻的剪輯和編輯 129

4.2.5 動手操作03—分割音頻 131

4.2.6 為音頻添加特效 133

4.2.7 設置音頻格式 136

4.3 本章小結 136

4.4 課後練習 137

Chapter 05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視頻

5.1 使用Cantasia Studio錄製屏幕142

5.1.1 Camtasia Studio簡介 142

5.1.2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屏 143

5.1.3 動手操作01—設置“錄製屏幕”的快捷鍵 145

5.1.4 設置錄製尺寸 146

5.1.5 動手操作02—鎖定到應用程序 147

5.1.6 暫停錄製 148

5.2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攝像頭 149

5.2.1 設置錄製文件格式 150

5.2.2 設置輸入設備 151

5.3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PPT 152

5.3.1 動手操作03—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PPT的過程 152

5.3.2 PowerPoint錄製的技巧154

5.3.3 激活PowerPoint插件155

5.3.4 PowerPoint內嵌插件156

5.3.5 PowerPoint內嵌水印插件的選項157

5.3.6 存儲PPT幻燈片為圖片格式 157

5.4 工具欄的使用 158

5.4.1 顯示或隱藏錄製工具欄 158

5.4.2 動手操作04—添加屏幕繪製 159

5.4.3 添加屏幕繪製的快捷鍵 160

5.4.4 錄製時增添係統標記信息 161

5.4.5 動手操作05—錄製時添加標題 162

5.5 視頻的預覽與保存 163

5.5.1 預覽錄像 163

5.5.2 保存錄像 165

5.6 本章小結 165

5.7 課後練習 166

Chapter 06 使用Camtasia Studio剪輯視頻

6.1 Camtasia Studio編輯器的基本介紹 170

6.2 製作微課和慕課前的準備工作 172

6.2.1 保存錄屏內容 173

6.2.2 設置錄屏內容分辨率 173

6.2.3 保存錄屏內容 174

6.2.4 整理項目文件夾 174

6.2.5 導齣項目為zip 175

6.3 剪輯箱 176

6.3.1 導入媒體到剪輯箱 176

6.3.2 查看媒體屬性 176

6.3.3 更改剪輯箱視圖 177

6.3.4 在剪輯箱中的排列媒體 177

6.3.5 在剪輯箱中的刪除媒體 177

6.3.6 添加到時間軸 178

6.4 時間軸 179

6.4.1 時間軸的概述 179

6.4.2 縮放時間軸 180

6.4.3 動手操作01—調整剪輯速度 180

6.4.4 擴展幀 181

6.4.5 導齣單幀 182

6.4.6 素材的組閤與解組 182

6.4.7 媒體組的操作 183

6.4.8 時間軸上的標記 185

6.4.9 標記之間的互相轉換 185

6.4.10 顯示或隱藏標記 186

6.4.11 標記的操作 186

6.5 時間軸中視頻的調整 188

6.5.1 剪切視頻 188

6.5.2 動手操作02—分割視頻 189

6.5.3 復製視頻 191

6.5.4 粘貼視頻 192

6.6 軌道的管理 192

6.6.1 調整軌道高度 193

6.6.2 軌道的類彆 193

6.6.3 軌道的疊放順序 194

6.6.4 鎖定與解鎖軌道 194

6.6.5 動手操作03—重命名軌道 196

6.6.6 關閉和打開軌道 197

6.6.7 添加和刪除軌道 197

6.7 撤銷和重做 199

6.7.1 撤銷 199

6.7.2 重做 200

6.8 本章小結 201

6.9 課後練習 201

Chapter 07 使用Camtasia Studio添加特效

7.1 標注的使用 206

7.1.1 標注選項卡 206

7.1.2 添加和刪除標注 208

7.1.3 標注的種類 209

7.1.4 動手操作01—移動標注 212

7.1.5 鏇轉標注 214

7.1.6 調整標注大小 214

7.2 縮放的使用 215

7.2.1 縮放視頻 215

7.2.2 動手操作02—添加縮放 216

7.2.3 調整縮放時間 218

7.2.4 刪除縮放 218

7.3 語音旁白的使用 219

7.4 轉場的使用 220

7.4.1 動手操作03—添加轉場 221

7.4.2 替換轉場 223

7.4.3 刪除轉場 224

7.5 光標效果的使用 224

7.5.1 光標選項卡 225

7.5.2 動手操作04—添加光標動畫 226

7.5.3 刪除光標 227

7.6 可視化屬性的使用 228

7.6.1 可視化屬性 228

7.6.2 動手操作05—摳像效果 232

7.7 字幕的使用 234

7.7.1 動手操作06—添加字幕 235

7.7.2 動手操作07—同步字幕 236

7.7.3 導齣字幕 237

7.7.4 刪除字幕和更改標題持續時間 238

7.7.5 隱藏字幕 239

7.8 測驗的使用 240

7.8.1 動手操作08—添加測驗問題 240

7.8.2 時間軸上的測驗 242

7.8.3 測驗問題的類型 242

7.9 本章小結 243

7.10 課後練習 244

Chapter 08 視頻的生成和分享

8.1 生成視頻 250

8.1.1 生成嚮導 250

8.1.2 自定義生成設置 250

8.1.3 視頻大小 258

8.1.4 視頻選項 259

8.1.5 製作視頻 262

8.1.6 預覽生成設置 262

8.1.7 生成結果 264

8.1.8 動手操作01—生成視頻 264

8.2 批量創建 266

8.2.1 批量創建 266

8.2.2 動手操作02—批量創建使用一個預設 268

8.2.3 選擇生成 270

8.3 分享視頻 270

8.3.1 動手操作03—分享到Screencast.com 271

8.3.2 分享到 Google Drive 272

8.3.3 分享到 YouTube 273

8.4 本章小結 273

8.5 課後練習 273

Chapter 09 微課和慕課的實際應用

9.1 錄屏類微課和慕課的錄製 280

9.1.1 選擇課題 280

9.1.2 收集整理所需素材 280

9.1.3 素材加工 281

9.1.4 內容錄製 283

9.1.5 剪輯視頻 286

9.1.6 生成和發布 292

9.2 PPT類微課和慕課的錄製 295

9.2.1 製作PPT課件 295

9.2.2 錄製PPT視頻 299

9.2.3 錄製課件音頻 300

9.2.4 剪輯視頻 302

9.2.5 生成和發布 304

9.3 拍攝類微課和慕課的錄製 305

9.3.1 選擇設計 305

9.3.2 收集整理課程素材 305

9.3.3 加工課件素材 306

9.3.4 視頻錄製過程 307

9.3.5 剪輯視頻 307

9.3.6 生成和發布 312

9.4 本章小結 314

9.5 課後練習 314


前言/序言

隨著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産品的齣現,我們的生活已悄然進入“微”時代。在教育方麵,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和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微課和慕課橫空齣世並逐漸盛行,讓教育“微”時代初現雛形。微課和慕課的問世豐富瞭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給教師專業發展帶來瞭巨大變革。在微課和慕課盛行的熱潮下,如何纔能打造齣有用、可用、易用、好用的優質微課和慕課成為瞭最大的問題,本書將帶領用戶一起走進微課和慕課的時代,領略它們的風采。

內容安排

全書共包括9章,以微課和慕課的製作過程為主綫,注重教學設計與微課和慕課製作技術的有機結閤,係統講解瞭微課和慕課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下是本書每章所包含的主要內容。

Chapter 01 認識微課和慕課 主要介紹瞭微課和慕課,開發微課和慕課的注意事項,微課和慕課的開發技術、開發過程和設計過程,選擇正確的課題,腳本的設計,評審標準,以及製作微課和慕課的形式及技術要求等內容,使用戶對微課和慕課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瞭解。

Chapter 02 圖片優化——Photoshop的使用 本章主要嚮用戶介紹瞭Photoshop界麵、圖片的基本操作、摳圖技巧、為圖片添加文字和調整圖像色調等內容。

Chapter 03 圖像捕獲——HyperSnap和Snagit的使用 主要介紹瞭HyperSnap,使用HyperSnap捕獲圖像、繪製形狀和編輯圖像,Snagit界麵的基本介紹,使用Snagit抓取圖片、繪製形狀和編輯圖像等內容。

Chapter 04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音頻 主要介紹瞭Camtasia Studio 的安裝與卸載和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音頻等。

Chapter 05 使用Camtasia Studio錄製視頻 主要介紹瞭使用Cantasia Studio錄製屏幕、攝像頭、PPT,工具欄的使用和視頻的預覽與保存等內容。

Chapter 06 使用Camtasia Studio剪輯視頻 主要嚮用戶介紹瞭Camtasia Studio編輯器、製作微課和慕課前的準備工作、剪輯箱、時間軸、時間軸中視頻的調整、軌道的管理及撤銷和重做等內容。

Chapter 07 使用Camtasia Studio添加特效 主要介紹瞭標注的使用、縮放的使用、語音旁白的使用、轉場的使用、光標效果的使用、可視化屬性的使用、字幕的使用和測試的使用等內容。

Chapter 08 視頻的生成和分享 主要介紹瞭生成視頻、批量創建及分享視頻等知識。

Chapter 09 微課和慕課的實際應用 主要介紹錄屏類微課和慕課的錄製、PPT類微課和慕課的錄製,以及拍攝類微課和慕課錄製的詳細操作過程。

本書特點

本書內容全麵、結構清晰、案例新穎,采用理論知識與動手操作相結閤的教學方式,全麵嚮用戶介紹微課和慕課製作的相關知識及所需的操作技巧。

操作性較強

本書操作性較強,用戶可以容易地將本書傳授的技巧運用到實踐中。

內容全麵,講解清晰

本書內容從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需求齣發遵循實用、全麵的原則,對微課和慕課的製作與設計進行瞭全麵的講解,保證學以緻用。

技巧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本書在基礎知識部分列齣瞭大量的提示,這些信息都是結閤作者長期的微課和慕課設計經驗與教學經驗歸納齣來的,可以幫助用戶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和操作技巧。



《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一本通(全彩)》—— 賦能您的數字化教育實踐 在日新月異的教育領域,微課與慕課(MOOC)已成為推動教學模式革新、拓展學習時空、提升教育公平性的重要載體。它們不僅改變著知識的傳播方式,更重塑著學習者與教育者的互動關係。本書《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一本通(全彩)》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課程開發者、技術支持人員以及對在綫教育充滿熱情的所有人士,提供一本係統、實用、易於掌握的實操指南。 本書緻力於打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閡,將復雜的技術和精妙的設計理念,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們深知,優質的在綫課程絕非簡單的視頻錄製,而是集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技術學等多學科知識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因此,本書的編寫團隊匯聚瞭在在綫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傢學者、一綫教師、資深課程設計師和技術專傢,他們將各自豐富的實踐經驗、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對未來教育趨勢的深刻洞察,毫無保留地傾注於本書之中。 核心內容前瞻: 本書共分為四大核心模塊,層層遞進,為您構建一套完整的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知識體係。 第一模塊:理論基石與理念引領——理解微課、慕課的本質與價值 在動手製作之前,清晰的理論認知是成功的關鍵。本模塊將深入探討微課與慕課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教育學意義及其在現代教育體係中的戰略地位。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在綫課程的特點與適用場景,例如短小精悍的微課如何實現知識點的精準傳達,而大規模開放的慕課又如何構建起一個全球性的學習社群。 微課的定位與優勢: 學習其“短、小、精、靈”的特點,探討其在知識點講解、技能訓練、課前預習、課後鞏固等方麵的獨特價值。 慕課的內涵與挑戰: 深入理解慕課的開放性、大規模性、互動性,以及在課程設計、技術支持、學習者管理、質量評估等方麵需要剋服的挑戰。 在綫教育的學理基礎: 結閤建構主義、認知主義、聯通主義等教育理論,闡釋微課、慕課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習者的深度學習和自主學習。 案例研究與趨勢分析: 通過分析國內外成功的微課、慕課案例,洞察當前在綫教育的發展趨勢,為您的課程設計提供靈感和方嚮。 第二模塊:精妙設計與用戶體驗——打造引人入勝的學習體驗 一門優秀的在綫課程,不僅內容要紮實,設計更是核心競爭力。本模塊將聚焦於課程的整體規劃、學習目標設定、內容組織、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如何最大化學習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我們將以用戶為中心,強調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確保學習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高效獲取知識。 學習目標與課程大綱的科學製定: 如何將宏觀的知識體係分解為可量化、可達成的學習目標,並以此為依據構建清晰的課程大綱。 內容呈現的藝術: 探討如何根據不同知識點和技能要求,選擇最恰當的內容呈現形式,如視頻、文本、音頻、圖錶、互動練習等。 互動教學的設計策略: 講解如何設計有效的討論區、在綫測驗、協作項目、同伴互評等互動環節,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參與感。 學習路徑的設計與個性化支持: 如何為不同學習背景和進度Learners設計靈活的學習路徑,並提供及時的反饋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 用戶體驗(UX)在在綫課程中的應用: 強調界麵設計、導航友好性、信息架構等對提升學習者體驗的重要性。 第三模塊:高品質製作與技術賦能——從構想到視聽盛宴 從精彩的構思到最終的成品,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橋梁。本模塊將為您提供一套從前期準備到後期精剪的完整製作流程,涵蓋視頻錄製、音頻處理、課件開發、互動元素嵌入等各個環節。我們摒棄繁瑣的技術術語,聚焦於實用易學的操作技巧,即使是技術新手,也能快速掌握。 硬件與軟件的選擇與配置: 推薦性價比高的錄製設備、音頻采集設備、剪輯軟件等,並提供詳細的配置建議。 腳本撰寫與鏡頭語言運用: 學習如何撰寫生動有趣的教學腳本,並掌握基礎的鏡頭構圖、運鏡技巧,讓視頻更具吸引力。 高質量的視頻錄製技巧: 涵蓋室內外錄製布景、燈光設置、麥剋風擺放、畫麵穩定性等關鍵要素。 音頻的清晰度與美感: 講解如何進行音頻降噪、混音、配樂,確保聲音傳遞清晰、飽滿。 精美課件與互動元素的製作: 學習使用專業的課件製作工具,以及如何將PPT、PDF、Flash動畫、測驗題等無縫集成到課程平颱。 視頻剪輯與後期處理: 掌握常用的視頻剪輯軟件,學習如何進行素材剪輯、畫麵調色、字幕添加、轉場效果設置等,打造專業級的視覺效果。 虛擬演播室與綠幕摳像技術: 介紹如何利用虛擬演播室技術,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齣專業、多變的教學場景。 動畫與圖錶的創意運用: 學習如何運用動畫和圖錶生動地解釋抽象概念,提升信息的傳達效率。 第四模塊:發布推廣與持續優化——讓您的課程觸達更廣闊的學習者 課程製作完成隻是第一步,如何讓更多人看到並從中受益,則是傳播與發展的關鍵。本模塊將為您解析課程的發布渠道、推廣策略、學習者管理以及課程效果的評估與迭代優化。 主流慕課平颱的選擇與注冊: 介紹國內外知名慕課平颱的特點,以及如何在其上發布和管理課程。 課程的營銷與推廣策略: 探討如何通過社交媒體、教育社區、閤作推廣等方式,吸引更多潛在學習者。 學習者社區的構建與管理: 學習如何建立活躍的學習者社區,促進Learners之間的交流與互助,提升學習粘性。 學習者反饋的收集與分析: 掌握有效的反饋收集方法,並學會分析Learners的評價,為課程改進提供依據。 課程效果的評估與數據分析: 瞭解如何利用平颱數據,分析Learners的學習行為、完成率、滿意度等,科學評估課程效果。 課程的迭代與更新: 基於Learners的反饋和技術發展,持續優化課程內容和形式,保持課程的生命力。 著作權保護與知識産權意識: 強調在課程製作和發布過程中,應注意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本書的獨特價值: 全彩圖文並茂: 大量運用高清晰度截圖、流程圖、實操演示圖,將復雜的步驟變得一目瞭然,學習過程輕鬆有趣。 案例豐富,貼近實踐: 結閤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場景的真實案例,提供可藉鑒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思路。 操作指南詳盡: 提供詳細的軟件操作步驟和技巧,讓讀者“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前沿技術整閤: 關注最新的在綫教育技術和工具,如AI輔助教學、VR/AR在教育中的應用等,幫助您走在時代前沿。 專傢視角與一綫經驗結閤: 兼顧理論深度與實踐落地,為不同角色的讀者提供貼切的指導。 本書適用人群: 中小學、高校教師: 希望將優質教學內容轉化為在綫課程,拓展教學模式的教師。 企業培訓師與HR: 緻力於構建企業內部在綫培訓體係,提升員工技能的企業專業人士。 教育技術研究者: 關注在綫教育發展,希望深入瞭解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的科研人員。 獨立課程開發者: 希望打造並發布自己的在綫課程,實現知識變現的個人。 教育信息化從業者: 負責在綫學習平颱建設和運營的技術人員。 對在綫教育感興趣的所有人士: 渴望瞭解和參與數字化教育變革的愛好者。 《微課、慕課設計與製作一本通(全彩)》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您邁嚮數字化教育新時代的堅實階梯。我們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自信地設計、製作並發布高質量的微課與慕課,在數字教育的廣闊舞颱上,奏響屬於自己的華章。讓我們一起,用科技賦能教育,用智慧點亮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傳統培訓領域摸爬滾打的教育工作者,我對“微課”和“慕課”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內容交付的層麵,很少深入到技術實現的細節。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用戶體驗(UX)和學習分析(Learning Analytics)的內容是如何融入到設計流程中的。好的課程不僅要教知識,還要能有效“留住”學習者。這本書的結構暗示瞭它可能涵蓋瞭從課程大綱設計到最終平颱部署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利用現代工具進行A/B測試學習路徑、如何根據數據反饋迭代課程設計的實戰案例。畢竟,工具是死的,應用是活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鮮活的、來自一綫教學實踐的案例分析,展示某一個設計決策是如何直接影響學習完成率或知識保留率的,那將是對我們這些一綫工作者最有價值的寶藏。期待它能將那些看似高深的行業術語,轉化為我們日常工作中可以立即采納和執行的行動指南。

評分

我花瞭些時間瀏覽瞭這本書的引言和前幾章的概覽,給我的感覺是,它在理論基礎的鋪陳上做到瞭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許多同類書籍往往在理論部分過於晦澀,或者在實操部分流於錶麵,而這本書似乎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它沒有簡單地羅列技術規範,而是將“為什麼這麼做”和“如何有效實現”緊密地結閤在一起。例如,它對學習目標設定的原則、內容分段的節奏控製,這些看似軟性的設計環節,在書中卻被賦予瞭近乎工程學的嚴謹性。這種對教學設計理念的深入探討,遠超齣瞭我原本對一本“製作指南”的期待。我個人認為,一本優秀的設計手冊,其價值在於塑造讀者的思維框架,而不僅僅是提供按鍵指南。如果後續章節能延續這種深度,真正將“教學法”融入到“技術實現”的過程中,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它將不再是一本工具書,而更像是一本方法論的寶典。

評分

這本書的“全彩”特性,從初步觀察來看,絕非噱頭,而是深度整閤瞭教學美學。在數字內容創作中,視覺引導和信息層次的構建至關重要,而色彩、布局和字體選擇直接影響著信息的接收效率。我注意到書中似乎對素材的篩選、視頻的剪輯風格、以及交互式元素的色彩編碼都有明確的建議。這體現瞭一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仿佛在強調:即便技術平颱韆篇一律,但最終呈現的“質感”決定瞭學習者的體驗高度。這種對“美感”和“有效性”的兼顧,在我看來是區分專業作品與業餘製作的關鍵分水嶺。我特彆好奇它如何處理跨文化內容的本地化設計問題,因為在設計界麵和視覺元素時,顔色和符號的含義差異巨大。如果書中能給齣一些關於設計國際化標準和本地化調整的實用建議,那無疑會增加其在全球化教育背景下的應用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專業又不失活潑,全彩印刷的質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我是一個對在綫教育平颱搭建充滿興趣的愛好者,尤其關注那些能將復雜技術轉化為直觀操作指南的工具書。這本書的排版布局清晰明瞭,目錄結構就像一張精心繪製的路綫圖,引導著讀者從基礎概念逐步深入到實際操作層麵。我特彆欣賞它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那種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身邊,耐心地為你拆解每一個步驟的感覺非常棒。書中的圖文結閤處理得恰到好處,那些視覺輔助材料無疑大大降低瞭學習的門檻,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抓住重點,不會在密集的專業術語前望而卻步。從初翻的印象來看,它似乎承諾瞭一個“通關”式的學習體驗,這對於追求效率和實效的現代學習者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期待它能在實際操作層麵提供足夠詳盡的指導,比如不同平颱的技術實現差異、互動元素的最佳實踐等。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整體質感,給人一種非常“可靠”的感覺,仿佛它凝聚瞭作者多年實踐的心血,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參考書。我通常傾嚮於那些內容詳實、能作為工具書隨時查閱的齣版物,而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理論著作。從章節的編排來看,它似乎具備瞭強大的索引和檢索能力,能夠支持我在需要解決特定技術難題時,能迅速定位到解決方案。對我而言,一本好的製作指南必須具備“麵嚮問題”的特性。我希望它在遇到常見技術瓶頸(比如特定格式的兼容性、復雜互動腳本的調試)時,能夠提供清晰的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步驟。如果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工具箱裏那個“一翻就能找到答案”的存在,那麼它在我的工作流中的價值將是無可替代的。這種紮實、務實的編寫風格,正是我們這些實乾派所渴求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