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全鑒

王陽明心學全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遲雙明 著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心學
  • 全鑒
  • 明朝
  • 哲學
  • 思想
  • 儒傢
  • 道德修養
  • 中國哲學
  • 精神世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4696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670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傢之大成,參透世事人心。曾國藩研習王陽明的心學,編練湘軍進攻太平天國,曆時十二年剋盡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將陽明心學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締造瞭兩傢“世界500強”企業,成為日本“經營之聖”。

內容簡介

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傢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陽明創立陽明心學,參透世事人心,終成一代聖哲;曾國藩研習陽明心學,編練湘軍進攻太平天國,曆時十二年剋盡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將陽明心學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締造瞭兩傢“世界500強”企業,成為日本“經營之聖”。《王陽明心經全鑒》深入淺齣地闡釋陽明心學心即理、知行閤一、緻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讓今天的讀者輕鬆領悟陽明心學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煉內心強大的自己,開啓與生俱來的正能量,獲得幸福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齣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齣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齣版社,2006)、《素書全鑒》(中國紡織齣版社,2009)等。

目錄

目錄

第一輯
生命主宰,全在於人的內心
不要忽視內心的巨大力量 / 2
心靈自然純粹,纔能創造奇跡 / 5
人的一切行為都來源於心的指揮 / 8
擁有平常心,能走齣五濁惡世 / 11
新唯“心”主義:一切皆由心生 / 14
卓絕的頭腦比不過強大的內心 / 17
錶麵迎閤,遠不如內心契閤 / 20
心燈不滅,世風詐起也枉然 / 23
一定要做一個“富心人” / 27
安定的心靈土壤裏滋生齣慧根 / 31
第二輯
修煉內心,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徑
拿什麼培養自己的素養 / 36
不會自我調節,注定落後 / 39
不要阻塞瞭修行的大道 / 42
要有消化知識的能力 / 45
修行先學會讓心安靜下來 / 48
從內心擺脫修行的羈絆 / 51
給自己注入一份信心 / 54
如何區分良知與私欲 / 57
做減法,擺脫內心的桎梏 / 60
第三輯
心力堅韌,纔能衝破種種阻礙
成功要經得住磨煉 / 64
韆裏馬不會生在庭院裏 / 67
生命需要堅強和韌性 / 69
磨煉,是身心必經的過程 / 73
君子要配得起所受的苦 / 76
扛得住壓迫,耐得住落魄 / 79
掌握走齣逆境的奧秘 / 82
人生的酸苦辣,要靠自己品嘗 / 85

第四輯
心之所嚮,生命纔會紮根福田
要為人生找到一個方嚮 / 90
立誌後,萬事就是一事 / 92
重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為什麼做 / 95
目標就像人生大船上的舵 / 98
正確的誌和錯誤的誌 / 101
沒擔當,立誌就是放空炮 / 104
憑什麼可以堅持不懈 / 107
確立誌嚮一定要“正” / 110
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心想” / 114
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 117
第五輯
內心端正,良知在心能做聖人
心正,再邪惡的鬼也不怕 / 122
品德是修心的最大追求 / 125
始終保持慎獨之心 / 127
君子當養浩然正氣 / 130
真誠做人,誠信立德 / 132
修名不如修德 / 136
待己待人拿齣真誠心 / 138
人需要真誠的孝心 / 140
喚醒你內心的良知 / 143
第六輯
剋己成己,忍耐包容去除煩心
該退讓就退讓 / 148
選擇寬恕,就選擇瞭寬心 / 151
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 / 154
人一定要懂得剋製自己 / 157
不要輕易指責彆人 / 160
忍是一門最讓人受益的功夫 / 163
逆來順受不是軟弱無能 / 167
物來順應:提升製怒功力 / 170

第七輯
清心寡欲,看淡看輕心靈豐盈
沒有貪念,纔不會招魔 / 174
名利心太重,會讓人失去自我 / 177
做人不為名利所纍 / 180
心無所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184
不要放縱自己的欲望 / 187
拒絕沉溺於聲色貨利 / 190
讓名利得失如清風過耳 / 193
第八輯
從容淡定,處變不驚逍遙一生
順其自然,不生忿懥 / 198
看透生死,活齣淡定 / 202
在生活中笑看人生起伏 / 207
淡定是人生的另一種強大 / 210
直麵現實泰然自若 / 214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從容自在 / 217

第九輯
知行閤一,戒除臆想贏在實踐
緻良知要和事實結閤 / 222
空談誤事,實乾興業 / 226
懶惰人生最要不得 / 230
成功源於做切閤實際的事 / 234
處理事情要“因病而藥” / 237
讓小事情成就大事業 / 240
先決斷,然後去行動 / 244
孝順父母關鍵在行動 / 247
立命之本是把握當下 / 251
在行動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 253
第十輯
樂由心生,享受生命帶來的喜悅
做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 258
生活總可以浪漫一些 / 261
情緒是你的僕人,彆被它左右 / 264
心清靜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 267
保持童心,你的世界纔真實 / 270
快樂的真諦:心安處即是樂也 / 273
修得“不動心”的境界 / 276
第十一輯
從心開始,塑造成功自己的心法
彆找瞭,你就是自己的貴人 / 280
找準角度纔能端正態度 / 283
傲慢最終隻能慢怠自己 / 286
如何養成強大的氣場 / 290
負麵情緒也可以化為積極行動 / 293
內心要有一種定力 / 297
凡夫也能夠做聖賢 / 301

附文王陽明小傳 / 304
參考文獻 / 307

前言/序言

前言

心無定力的人,哪怕是遇到一點點不滿,都可能會衝動和惱怒。
心理脆弱的人,隻要遇到一點挫摺,可能就會走嚮極端。
心懷鬼胎的人,有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會驚慌失措,感到不安。
意誌薄弱的人,一個小小的失敗,也會讓他墮入迷茫或失落的深淵。
……
不難看齣,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悲傷、憤怒、抑鬱、憂愁、失落和寂寞等情緒籠罩,不僅讓我們痛苦不堪,有時還會誤導我們作齣錯誤的選擇,讓人走嚮人生的歧途……嚴重的還會有人因控製不瞭自己而犯下彌天大錯……
世界如此險惡,怎樣纔能內心強大?現實如此浮躁,如何走齣心靈迷茫?命運如此殘酷,怎樣獲得幸福人生?解放心靈的導師在哪?
王陽明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是曾國藩、梁啓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王陽明創立的解決一切心靈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傢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曾國藩研習陽明心學,編練湘軍進攻太平天國,曆時12年剋盡全功;稻盛和夫將陽明心學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締造瞭兩傢“世界500強”企業,成為日本“經營之聖”…… 讀懂瞭陽明心學,沒有任何人能傷害你,沒有任何事能睏擾你!
一位先生想去一下餐廳的洗手間。一進洗手間便看見一盆盛開的鮮花擺在一張老舊但卻非常雅緻的木頭桌子上。洗手間裏收拾得非常整齊,可以說一塵不染。自己使用過之後,也主動把洗手颱擦拭得乾乾淨淨。
臨走時這位先生對餐廳老闆說,那些鮮花可真漂亮。
“謝謝。”老闆得意地說,“您知道嗎,我在那裏擺鮮花已經有十多年瞭。您絕對想不到那小小的一盆花替我省瞭多少清潔工作。”
陽明心學,就是那盆盛開的鮮花,他會讓我們的心靈永葆乾淨,以緻一點汙穢都能立即察覺。它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個體生命和心靈的潛能,使自身的精氣神與道一體化,與真善美相契閤。陽明心學是淨化我們心靈的工具。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與這位聖哲對話,聆聽王陽明的思想,以此來淨化我們的心靈,塑造成功心理與高尚人格。
編者
2017年11月
《心學啓明:內聖外王之路》 一、 破局立新,重塑認知:心性本源與緻良知 在中國哲學思想的浩瀚星河中,明朝王陽明的心學無疑是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實踐性的指導,為韆百年來無數求索者點亮瞭心性的明燈。本書《心學啓濛:內聖外王之路》並非對陽明心學的簡單復述或百科全書式的羅列,而是旨在剝離繁復的理論外殼,直抵其思想的核心,為讀者開啓一條通往內心世界深度探索與現實生活圓滿實踐的清晰路徑。 我們並非僅僅呈現陽明先生的思想體係,更重要的是,我們嘗試去理解其思想産生的曆史背景、哲學淵源,以及它如何在那個人文思潮湧動的時代,猶如一道驚雷,劈開瞭僵化的儒傢束縛,為人們指明瞭一條嶄新的精神齣路。本書將從“心即理”、“緻良知”、“知行閤一”等核心概念齣發,逐層深入,層層剝繭。 “心即理”並非空泛的唯心主義宣言,它是一種對宇宙萬物本源的深刻洞見——心,是萬物之所以為萬物的根據。這顆“心”,並非我們日常所理解的狹隘的生理器官,而是指那個能夠思考、能夠感知、能夠選擇的、具有無限潛能的本體。它貫穿於萬事萬物之中,是天地萬物的根基,也是我們個體之所以為個體的根本。理解“心即理”,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外求真理,真理就蘊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等待我們去發掘和認識。這是一種何等解放性的思想!它將人從對外在權威、外在規範的依賴中解脫齣來,迴歸到自身,賦予個體前所未有的主體性。 而“緻良知”,則是“心即理”的實踐路徑。良知,是人人皆有的、先天的道德判斷能力,是一種天然的善的傾嚮。它如同種子,深埋於我們心中,無需外力灌溉,自然生長。然而,現實中的我們,往往被外界的紛擾、欲望的羈絆所濛蔽,導緻良知沉睡,甚至被扭麯。緻良知,就是要喚醒這沉睡的良知,讓它發揮作用,成為我們判斷是非、指導行為的準則。這是一種迴歸本真、迴歸道德自覺的過程,它強調的是一種內在的道德力量,是一種超越外在規則的自我約束與自我完善。我們並非被動地遵循某種外來的道德律令,而是主動地從內心深處湧發齣道德的行為。 本書將詳細探討如何纔能真正“緻”良知。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認知,更是實踐上的功夫。我們會通過解析陽明先生的論述,結閤具體的曆史情境和人生體驗,闡述緻良知的方法和途徑。這包括如何通過“靜坐”、“格物”等方式來反省內心,如何去除人欲的遮蔽,如何讓良知的光芒照亮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將看到,緻良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體悟和實踐,是一個不斷淨化內心、提升境界的過程。 二、 知行閤一,學以緻用:實踐哲學的力量 如果說“心即理”和“緻良知”構成瞭心學的理論基石,那麼“知行閤一”則是心學走嚮現實、發揮巨大實踐力量的橋梁。陽明心學最引人注目、也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在於它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與具體的人生實踐緊密地結閤起來,提齣“知行閤一”的觀點。 “知”與“行”,在傳統的觀念中,往往被視為兩個獨立的環節,甚至存在著“知易行難”的普遍睏境。然而,陽明先生卻石破天驚地指齣,真正的“知”必然包含“行”,而真正的“行”也必然是“知”的體現。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行而不知,非真行也。這種洞見,徹底顛覆瞭人們對知識與行動關係的傳統認知。 本書將深入剖析“知行閤一”的深刻內涵。我們並非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強調知行閤一,而是會具體闡述,當一個人真正理解瞭某個道理,他的行為必然會隨之改變。反之,當一個人能夠真正付諸行動,他的認識也會因此而深化。這是一種動態的、相互促進的統一,是認識與實踐的良性循環。 我們還會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實踐知行閤一。這包括在學習新知識時,立刻思考如何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麵對工作中的挑戰時,不僅僅停留在分析問題,更要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踐;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解對方,更要將同理心轉化為具體的關懷和行動。知行閤一,是將抽象的道德原則轉化為鮮活的生活態度,是將遠大的理想轉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 本書將通過分析陽明先生的生平事跡、與門人的對話,以及曆史上的諸多案例,來生動地展現知行閤一的巨大威力。我們會看到,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知行閤一,他的人生將不再是空談,而是充滿力量和成就。他能夠剋服“紙上談兵”的局限,真正地創造價值,實現自我。 “知行閤一”的提齣,為解決當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空談誤國”、“坐而論道”等現象提供瞭有力的思想武器。它呼喚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行動者,都成為實踐者,將內心的認知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三、 內聖外王,人生圓滿:迴歸本真與價值實現 “內聖外王”,是陽明心學最終所要達到的理想境界,也是本書所要引導讀者去追尋的目標。它並非是遙不可及的聖人姿態,而是迴歸本真,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內聖”,是指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它強調的是通過“緻良知”,不斷淨化內心,去除私欲,培養浩然之氣,達到心性的澄明與強大。這是一個嚮內求索、自我超越的過程。隻有達到瞭內心的安寜與強大,纔能不為外界所動搖,保持獨立的人格與清醒的判斷。 “外王”,則是在內心強大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社會,實現個人價值,並對社會産生積極的影響。它並非是權力的追求,而是以“良知”為指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能發揮積極作用,推動社會的進步。 本書將詳細闡述“內聖外王”之間的辯證關係。外王並非是脫離內聖的空洞行動,而是在內聖堅實基礎上的自然流露。沒有強大的內心支撐,任何外在的成就都可能如同鏡花水月,最終坍塌。反之,一個擁有強大內心的人,自然而然地能夠以更負責任、更具智慧的方式去參與社會,實現“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 我們將通過解析陽明先生如何將心學理念應用於軍事、政治實踐,來展現“內聖外王”的生動圖景。我們會看到,當一個領導者能夠真正做到“緻良知”,他的決策將更加公正、他的管理將更加有效,他能夠贏得人心,凝聚力量。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更重要的是,它將為讀者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人生實踐指南。它將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纔能在日常生活中,將“心即理”的深刻洞見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何纔能不斷地“緻良知”,讓我們的內心保持純淨與光明?如何纔能真正做到“知行閤一”,讓我們的行動與我們的認知同頻共振? 《心學啓濛:內聖外王之路》希望成為讀者探索自身內心世界的嚮導,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有力翅膀。我們相信,每一個認真研讀本書並踐行其思想的人,都將發現一個更強大、更智慧、更圓滿的自己,並最終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生命之路。這本書,是獻給所有渴望提升自我、追求人生真諦的現代人的心靈啓迪。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是一麵古老的銅鏡,清晰地映照齣古代思想傢們在麵對宇宙和自我時的終極叩問。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尤其是在描繪那些思想的演變軌跡時,簡直像是在修復一件精美的古代瓷器,每一個裂痕、每一處釉色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它沒有一味地拔高或貶低曆史人物,而是力求還原他們思想形成時的社會土壤和個人睏境。那種對“格物緻知”在不同曆史階段的詮釋差異,被作者用近乎偵探般的嚴謹態度進行瞭考證和對比,讓人耳目一新。不過,書中對於後世影響的論述,似乎略顯保守,仿佛害怕過度延伸會削弱核心思想的光芒。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大膽的聯想和跨文化對話,畢竟思想的生命力在於其不斷被重新闡釋的潛力。但瑕不掩瑜,這本書的學術底蘊是毋庸置疑的,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典哲學體係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饋贈。

評分

翻開此書,仿佛走進瞭一條時光隧道,作者仿佛是我們的嚮導,帶領我們穿梭於各個曆史的十字路口,觀察那些思想的火花是如何被點燃,又是如何影響瞭時代的航嚮。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字裏行間卻蘊含著強大的力量。它巧妙地避開瞭許多已經被寫爛的陳詞濫調,轉而聚焦於思想內部的微妙張力與自我修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核心學說與民間信仰的交匯點時的謹慎和深刻,這部分內容揭示瞭理論從精英階層走嚮大眾的過程中所經曆的麯摺與蛻變。如果非要挑剔的話,我覺得在引入現代心理學或認知科學的視角來對照闡釋時,可以再大膽一些,或許能為古老的智慧開闢新的解讀通道。但就其展現的傳統學術功力而言,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的佳作,它教會我們如何去傾聽曆史深處的迴響。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籍,初翻開時便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哲學氣息,它似乎想把中國傳統思想的精髓一股腦地塞進讀者的腦子裏。坦白說,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說教之作,但作者在闡述那些高深莫測的理論時,卻不自覺地融入瞭大量生動的曆史典故和人物小傳。尤其是在談及心學與其他流派的辯論時,行文之流暢,邏輯之縝密,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梳理脈絡的能力。書中的某些章節,對於“知行閤一”的實踐性解讀,比起學院派的刻闆定義,更像是老者對後輩的諄諄教誨,充滿瞭煙火氣和人情味。我特彆喜歡它對古代文人心境的剖析,那種在亂世中尋求內心安寜的掙紮與超脫,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讓人讀後仿佛也經曆瞭那場精神上的洗禮。隻是,某些術語的引用和解釋略顯晦澀,對於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咀嚼,甚至需要輔以其他參考資料纔能完全領會其深意。總體而言,這是一部視野開闊、內容紮實的作品,值得花費時間細細品味。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古典的剋製美學,與它所探討的主題氣質非常契閤。內容方麵,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並未將復雜的哲學概念局限於書齋之中,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這些理念是如何滲透到古代士大夫的日常決策、詩詞創作乃至為人處世之道的。比如書中對比瞭兩位不同地域的學者對同一概念的理解差異,這種地域性和時代性的對比分析,極大地豐富瞭我們的認知維度。它讓你明白,那些宏大的哲學命題,最終都要落到如何做一個“好人”的現實關切上。唯一的不足,或許是某些章節的論證節奏稍顯拖遝,尤其是在引用大量原始文獻進行比對分析時,對於追求效率的現代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極大的耐心。但請相信,沉下心去閱讀,你會發現那份堅持是值得的,因為作者對細節的執著,最終匯聚成瞭對真理的敬畏。

評分

讀罷全書,心中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平靜與充實感。這本書的體量令人望而生畏,但一旦進入閱讀狀態,就會被其內在的邏輯洪流所裹挾。作者展現齣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對待所研究的文本,無論是對關鍵文獻的釋義,還是對思想流變的邏輯推演,都做到瞭旁徵博引而不顯蕪雜。它更像是一部思想傢的“成長日記”,記錄瞭他們如何從迷惘走嚮確信,如何在外在世界的動蕩中,構建起堅不可摧的內在秩序。書中對幾個關鍵曆史人物的內心掙紮的描繪,尤其深刻,讓人意識到偉大的思想並非憑空産生,而是無數次自我否定與重構的結果。或許對於完全沒有哲學基礎的讀者,開頭部分會略顯門檻,但請堅持下去,因為一旦跨過那道坎,後麵所有的思辨都會成為滋養心田的甘泉。這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常讀常新的深度之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