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

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沂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节气
  • 药膳
  • 养生
  • 中医
  • 季节养生
  • 饮食养生
  • 健康
  • 传统文化
  • 食疗
  • 养生食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78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322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生于天地之间,养生必须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地长万物,以养众生,天行四季,轮回不息。二十四节气,就是天地运行的奥秘之一,不明天文地理,非但不可“出将入相”,甚至连自身安康亦难保全。

如果懂得天文地理,依据不同节气,进食适宜之物,规避不利健康的因素,医疗养生必定事半功倍——本书之精髓,正在于此。


内容简介

中国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部精密、科学的阴阳合历,是中国古天文学之精华,能够准确反映日月、天地天体系统的运行规律。在数千年的岁月中,农历不仅指导着中国人的农事活动,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医疗养生、战争抗灾等各项社会活动的指南。在古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一直是智者的象征,作为天文知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则是古代读书人的必修科目,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对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却不甚了解。

本书正是从二十四节气入手,不仅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更是按照不同节气分门别类,精选药膳食疗养生方,详解方剂组成原料、制法用法及其功效应用。帮助广大读者能够养成“适时而食,不时不食”的饮食习惯,利用天时规律使养生事倍功半,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领会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


作者简介

邓沂,1963年出生,国家名老中医于己百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医执业医师。曾任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芜湖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专业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安徽省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安徽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安徽省中医科普讲师团专家。

从事《黄帝内经》、养生保健、药膳食疗的教学、研究与中医临床诊疗工作30余年。完成省部、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省医药暨中医药科技奖三项。主编《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中医养生学》《中医药膳学》《中国食物药用大典》《茶饮与药酒方集萃》(第2版)《甘肃药膳集锦》《从胃肠病谈养生》《从便秘谈养生》《于己百医案精解》等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一、药膳食疗须知 / 2二、药膳食疗对身体的诸多益处 / 6三、药膳食疗的类型 / 9四、药膳食疗家庭应用注意事项 / 13春季药膳食疗养生 17一、立春药膳食疗养生 / 19立春吃春饼咬春疏肝助阳 / 19 立春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22七宝蔬菜羹 / 22韭菜炒虾仁 / 23首乌猪肝片 / 24立春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26萝卜煲羊腩 / 26春笋酿猪肉 / 27中山四物汤 / 27二、雨水药膳食疗养生 / 28 雨水吃望春蜜饼健脾益气 / 28雨水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31金橘小米粥 / 31砂仁鲫鱼汤(选自《饮膳正要》) / 32姜韭滚猪红 / 34 雨水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35春笋鲫鱼汤 / 35薏苡党参粥 / 36猴头菇鸡汤 / 36三、惊蛰药膳食疗养生 / 37惊蛰吃梨煮芋头预防感冒 / 37惊蛰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3生梨贝母汤 / 39酒酿芋头鸡 / 41芪杞炖乳鸽 / 42惊蛰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45生姜萝卜粥 / 45腥草猪肺汤 / 45芹菜大米粥 / 45四、春分药膳食疗养生 / 46 春分喝春菜滚汤疏肝补血 / 46春分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49香椿豆渣饼 / 49红杞田七鸡 / 51杞米烧茄子 / 53 春分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55荠菜炒鸡丝 / 55玫瑰三泡台 / 55补虚正气粥(选自《政和圣济总录》) / 56五、清明药膳食疗养生 / 56清明吃青团既祭祖又养生 / 56清明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59养气安神汤 / 59桑叶菊花茶 / 60杞菊猪肝汤 / 61清明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63鼠曲草青团 / 63芎芷炖鱼头 / 63佛手郁金饮 / 64六、谷雨药膳食疗养生 / 64 谷雨喝新茶清火祛邪明目 / 64谷雨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67谷雨养生汤 / 67党参蒸鳝段 / 69海蜇猪骨汤 / 71谷雨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72豆腐草菇羹 / 72菊花龙井茶 / 72胡椒根蛇肉 / 73夏季药膳食疗养生 75一、立夏药膳食疗养生 / 78立夏吃陈皮饼开胃醒脾 / 78立夏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81苦瓜炒香干 / 81莲心甘草茶 / 82绿豆粳米粥(选自《普济方》) / 83 立夏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85桂圆粳米粥 / 85赤小豆鹌鹑汤 / 86玄参炖猪肝 / 86二、小满药膳食疗养生 / 86小满吃苦菜防湿疮皮肤病 / 86小满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89马齿苋菜粥(选自《本草纲目》) / 89木瓜蒸米糕 / 90大麦煮米粥 / 92小满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93芹菜拌豆腐 / 93冬瓜海薏汤 / 94祛热除湿汤 / 94三、芒种药膳食疗养生 / 95芒种端午吃粽子解暑利湿 / 95芒种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98银荷炒豆芽 / 98洋参百合汤 / 100五叶芦根饮 / 102芒种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03五味枸杞茶 / 103莲子芡荷粥 / 104五味猪肚汤 / 104四、夏至药膳食疗养生 / 105夏至吃荞麦饸烙清暑解毒 / 105夏至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08绿豆乌梅粥 / 108归戟羊肉汤 / 109银花天葵汤 / 111夏至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12豌豆柿饼糕 / 112紫菜排骨汤 / 112忽思慧桂浆(选自《饮膳正要》) / 113五、小暑药膳食疗养生 / 113小暑吃杂烩菜补各种营养 / 113小暑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16三豆苡仁粥 / 116解暑酱包兔 / 117萝卜猪肉汤 / 119小暑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20栗子龙眼粥 / 120西瓜番茄汁 / 121鞭笋鳝段煲 / 121六、大暑药膳食疗养生 / 122大暑吃羊肉狗肉温补阳气 / 122 大暑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24双甘藿香茶 / 124荷叶绿豆粥 / 126赤豆酒酿汤 / 127大暑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28鲜蘑烧冬瓜 / 128牛乳粳米粥( 选自《本草纲目》) / 129荸荠薏仁饮 / 129秋季药膳食疗养生 131一、立秋药膳食疗养生 / 134立秋吃西瓜可免冬春腹泻 / 134 立秋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37黄精煨猪肘 / 137冰糖莲子羹 / 138芝麻核桃羹 / 139立秋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41荷叶蒸乳鸽 / 141冰糖鸭蛋羹 / 141杞菊莲心茶 / 142二、处暑药膳食疗养生 / 142处暑百合鸭补肺养阴润燥 / 142处暑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45黄芪杞菊茶 / 145上海梨膏糖 / 146青鸭煮汤羹 / 148 处暑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49桂花核桃冻 / 149木耳红枣粥 / 150莲子拌牛肚 / 150三、白露药膳食疗养生 / 150白露吃龙眼益心脾补气血 / 150白露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5洋参炖白鸭 / 153银杏炒鸡丁 / 154扁豆山药粥(选自《本草纲目》) / 156白露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57莲子百合煲 / 157珠玉二宝粥(选自《医学衷中参录》) / 157栗子仁焖鸡 / 158四、秋分药膳食疗养生 / 158秋分吃芋饼健脾益胃补气 / 158秋分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62百合甲鱼汤 / 162腔骨萸药汤 / 164香蕉段色拉 / 165秋分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67红枣栗子羹 / 167柏仁粳米粥 / 167参麦甲鱼汤 / 168五、寒露药膳食疗养生 / 168寒露吃芝麻补肝肾养精血 / 168寒露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71芝麻奶蜜饮 / 171枸杞菊花酒 / 172莲藕排骨汤 / 173寒露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75羊骨粳米粥 / 175淮药肉麻圆 / 175川贝炖雪梨 / 176六、霜降药膳食疗养生 / 176霜降吃兔肉补肺肾健脾胃 / 176霜降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79牛肉炖萝卜 / 179白果萝卜粥 / 180良姜炖鸡块(选自《饮膳正要》) / 181霜降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83归芪炖母鸡 / 183菊花猪肉丝 / 183南杏猪肺汤 / 184冬季药膳食疗养生 185一、立冬药膳食疗养生 / 188 立冬吃羊肉温阳补肾抗寒 / 188立冬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190当归炖羊肉(选自《金匮要略》) / 190羊肾枸杞粥(选自《政和圣济总录》) / 193虫草蒸老鸭(选自《本草纲目遗》) / 194立冬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196罗汉果煲鸡 / 196芝麻粳米粥 / 196苁蓉羊肉粥(选自《药性论》) / 197二、小雪药膳食疗养生 / 197小雪吃腊菜温阳补肾御冬 / 197小雪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200杜仲牛膝汤 / 200菇杞牛肉煲 / 201茸归羊肉锅 / 203 小雪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204桑椹芝麻糕 / 204益智糯米粥 / 205雪莲花鸡汤 / 205三、大雪药膳食疗养生 / 206大雪吃黑色谷物补肾养血 / 206大雪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208雪莲二参鸡 / 208景天锁阳酒 / 210菟丝枸杞粥 / 212大雪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213海参大枣粥 / 213花生核桃糊 / 214顺安养生汤/ 214四、冬至药膳食疗养生 / 214冬至吃饺子与祛寒娇耳汤 / 214冬至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217参归羊肉汤 / 217阿胶胡桃膏 / 218龙凤呈祥汤 / 221冬至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222六味牛肉饭 / 222砂锅羊杂碎 / 223枸杞乌鸡汤 / 223五、小寒药膳食疗养生 / 224 小寒吃鹿肉益精温阳御寒 / 224 小寒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226杜仲炒腰花 / 226八宝甜米饭 / 227羊肾人参粥 / 229 小寒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231木耳肉桂汤 / 231山药羊肉汤(选自《饮膳正要》) / 232强肾狗肉汤 / 232六、大寒药膳食疗养生 / 233大寒喝粥暖胃养生最相宜 / 233大寒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 / 236蜂蜜红糖茶 / 236贞芪炖母鸡 / 237期颐药膳饼(选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 239大寒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 / 240 山药芝麻糊 / 240胡椒煲猪肚 / 241苁蓉羊骨粥(选自《太平圣惠方》) / 241



精彩书摘

春季药膳食疗养生

春季即春三月,包括中国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的三个月,按节气则指自立春之日开始,至立夏前一日为止的三个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也就是说,春季为四季之首,是万象更新之始。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此时天地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因此复苏,天地间焕然一新,万物的姿容得以呈现。春季自然界阳气逐渐旺盛,气温也随之转暖,天地间一切生物皆禀受此阳气而萌生,万物生机盎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是自然界阳气生发之时,天人相应,春季亦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按中医五行学说的说法,春季与人体肝脏均属“木”行,木主生发,故春季也是人体肝脏功能调畅之际。

因此,春季养生即应保养此“生发”之气。

根据《黄帝内经》“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即春季养生应保养“生发”之气的要求,春季饮食养生宜注意以下四方面:

1. 减酸增甘

因为春季、肝脏均属五行的“木”行,同气相求,在春季,肝脏功能活动即肝气常常偏旺,根据五行理论,肝“木”强盛常会伤害脾“土”,为了避免肝气强盛损害脾脏而引起脾胃病,所以应减少助肝的酸味食物而增加补脾的甘味食物。如谷米、红薯、土豆、山药、鸡蛋、鸭蛋、鸡肉、鸭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红枣、栗子、蜂蜜,胡萝卜、菜花、大白菜、蘑菇等均为春季适宜的甘味食物。而像西红柿、橙子、山楂、柠檬、石榴、橄榄等酸性食物,在春季食用时则要适可而止。

2. 不可大补

春季主生发,不宜大补,尤其是不可多用大辛大热如人参、鹿茸、附子等益气助阳的补药,少饮高度数白酒,少食羊肉狗肉,以免助阳生热生火。同时,春季也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寒凉食品,以免伤胃损阳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3. 多吃蔬菜

春季尤其是初春要多吃有生发作用的蔬菜,如香椿、韭菜、荠菜、芹菜等辛香发散之菜,或春笋、姜芽、豆芽、豆苗等“种生”芽菜。“蔬”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疏通的疏,春季在饮食上强调多吃一些有生发作用的蔬菜,就是为了促进肝气生发而有助于气血向外输布,使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强健。

4. 慎食发物

春季“发陈”,万物复苏,一般宿疾如高血压病、哮喘病、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容易在此时复发。所以在春季,应慎食发物。发物,指具有刺激性或含有异体蛋白,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的食物。一般认为,羊肉、公鸡与韭菜、香菜、茴香、大葱、生姜、白酒等味辛性热之物,以及鸡肉、蛋类、猪头肉、鱼、虾、蟹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的食物均属发物,均需谨慎食用。




前言/序言

陈寿《三国志》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悠久的华夏饮食文化中,药膳显得别具风采,为海内外热爱华夏文明的人所钟爱。中国的药膳源远流长,药膳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形成于秦汉时期,后经唐宋时期的提升,趋于成熟,遂兴盛于明清。药膳是历代医学家、营养学家、烹饪学家给华夏子孙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药膳因它独特的疗效,盛行于宫廷,流行于民间,代有增补,使其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与生活质量的追求,药膳以其鲜明的特色与卓越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已然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药膳与中国人的养生之道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这里的“天”就是自然,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人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自然规律上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呈现。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饮食、起居、节日民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证明,二十四节气的各个节气由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的改变,以及各种物候的变化,对人们身体的影响各不相同。

在各个节气中,身体都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变化,人们根据身体的状况采取生活起居的调整,或是饮食、药膳的方式,加以保养或是改善,可使身体达到健康的状态,并有可能长命百岁。如立春吃春饼咬春疏肝助阳、谷雨喝新茶清火祛邪明目、芒种吃粽子解暑利湿、夏至吃荞麦饸烙清暑解毒、秋分吃芋饼健脾益胃补气、寒露吃芝麻补肝肾养精血、立冬吃羊肉温阳补肾抗寒、大雪吃黑色谷物补肾养血等,即为药膳食疗养生的传统习惯。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注重“因时制宜”,将药膳食疗与“因时养生”即“因节气养生”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可臻珠联璧合的境界。因此,依据节气脉络,根据节气的变化,选择适宜的各种药膳、食疗,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因时养生,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提供便捷的养生保健服务。基于以上缘由,由邓沂教授领衔,组织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及甘肃省烹饪协会的业界资深教授、专家,共同编写了《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一书,以满足民众养生健体的需求,这是顺应社会需求的很有意义的好事。

《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按二十四节气命题,在每个节气部分,首先从节气传统饮食导入该节气药膳食疗养生的一般情况,如节气命名、物候表现、气候特点、传统习俗、养生要求等,既符合传统习俗,又增加可读性,便于传播。

本书所选药膳食疗养生方分两类,第一类是“节气养生代表药膳食疗方”,介绍有代表价值、简单易做的各类药膳食疗方;第二类是“节气养生辅助药膳食疗方”,为第一类药膳食疗方的补充,弥补药膳食疗品种的多样化与地域的差异性。结构简单明了,方便读者实操,易于普及。

书中特设【专家点评】一栏,对药膳、食疗方剂组成原料及其方剂功效、应用等详加介绍,科学严谨,既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又方便读者选择。另外,在正文开头特设“药膳的那些事儿”一章,介绍“药膳的概念及其内涵”“药膳与食疗的同与异”“与药膳有关的几本书”,以及“药膳食疗对我们身体的诸多益处”“药膳食疗的类型”“药膳食疗家庭应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使读者对药膳食疗养生有一全面的了解。

主编邓沂教授,原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任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黄帝内经》、养生学、药膳学的教学、研究与中医临床诊疗工作。我与邓沂教授相识十余年,在我创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邓教授连任三届副会长。多年来我们和海内外同仁一道,先后完成了国家本科创新教材《中医药膳学》、国家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保健养生研究》,以及大型专业药膳食疗工具书《中国食物药用大典》等教材、专著的编写与出版,药膳食疗行业标准的研究、制订,以及药膳食疗产品的研发,为药膳食疗、养生保健的学科发展、教育教学、产品研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将中医药膳食疗与因时养生紧密结合,符合中医特点;从传统节气饮食导入,符合传统习惯;收方有据,体量较大,做法简单,解说严谨,科学实用。尤其是对药膳食疗方的做法与用法的介绍,对药膳食疗方的专家点评,纲目分明,解说翔实,既方便读者学习和操作,又能让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细微之处,折射出作者时刻为民众服务的不懈追求与高尚医徳。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宣传、普及中医养生、药膳食疗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发挥有益的作用。是为序。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谭兴贵

《东方药膳》杂志主编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社社长

丁酉年秋月于湖南长沙



《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 一、 导言:天地人和,四季滋养 自然界的规律,深刻影响着生命的节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日照、月照、气候、物候等变化总结出来的节律性时间系统。它不仅指导着农耕,更蕴含着顺应天时、调养身体的古老智慧。 《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一书,正是立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将节气的变化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药膳文化巧妙融合。我们深信,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在不同节气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药膳食疗,能够达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和谐养生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升生命质量。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菜谱,而是致力于从根本上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内涵,阐释不同节气下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精选出与节气相契合、具有温和药理作用的食材和药材,设计出一系列既美味又养生的药膳。它将是您居家养生、调理身体的贴心指南,也是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视角。 二、 春季养生:生发萌动,舒展生机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始生发,肝脏功能也最为活跃。此时,我们应当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注重舒展筋骨,调畅情志,以助肝气疏泄。 立春(约2月4日): 寒意未尽,但春意已显。此节气饮食宜清淡,多食甘温之品,以助阳气生发。推荐:姜丝炖鸡汤,鸡肉温补,姜丝辛温散寒,有助于驱散体内余寒,促进阳气升发。猪肝菠菜汤,猪肝养血,菠菜富含维生素,有助于疏肝明目,应对春季易发的眼睛干涩。 雨水(约2月19日): 降水增多,湿气渐生。此时饮食应注意健脾祛湿,避免过于油腻辛辣。推荐:薏米红豆粥,薏米和红豆皆为祛湿佳品,共同煮粥,清淡甘甜,能有效缓解体内湿气。山药排骨汤,山药健脾益气,排骨滋阴润燥,此汤温和滋补,能增强脾胃功能,抵御湿邪。 惊蛰(约3月6日): 气温升高,雷声初动,蛰虫苏醒。人体阳气勃发,但易动怒,需注意情志调养。推荐:枸杞菊花茶,枸杞滋补肝肾,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有助于平复肝火,缓解春季易怒。葱白粥,葱白辛温,能发汗散寒,对感冒初起、风寒咳嗽有一定缓解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通阳。 春分(约3月21日): 日夜等长,阴阳平衡。此时身体逐渐适应春季气候,饮食宜平补,以滋养肝脾为主。推荐:韭菜炒鸡蛋,韭菜温肾助阳,鸡蛋富含蛋白质,此菜肴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温和调养身体。白灼菜心,菜心清淡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清明(约4月5日): 天气明媚,草木繁盛,但亦有乍暖还寒之象。此节气易引发过敏,饮食宜清淡,多食蔬果。推荐:白扁豆炖鸡,白扁豆健脾止泻,鸡肉温补,此汤温和,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应对季节性肠胃不适。丝瓜炒肉末,丝瓜清热利水,肉末提供能量,清淡爽口,适合春末食用。 谷雨(约4月20日): 降雨量大,空气潮湿。此时湿气最重,需重在祛湿健脾,避免寒凉。推荐:赤小豆炖鲫鱼,赤小豆利水消肿,鲫鱼健脾益气,此组合能有效祛除体内湿气。陈皮蒸鸡,陈皮理气健脾,鸡肉温补,可促进消化,缓解湿阻导致的食欲不振。 三、 夏季养生:炎炎夏日,清热解暑 夏季,阳气最盛,气候炎热,人体易伤阴耗气,暑湿侵袭。此时,养生重点在于清热解暑,养阴生津,以防暑邪伤身。 立夏(约5月6日): 气温升高,进入夏季。饮食宜清淡,多食甘凉之品,以助清热。推荐:绿豆汤,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是夏季最经典的消暑饮品。冬瓜海带汤,冬瓜清热利水,海带清热软坚,此汤能有效排出体内热毒和湿气。 小满(约5月21日): 麦类开始成熟,雨水渐多,湿气渐重。此时宜清热解暑,并兼顾健脾。推荐:荷叶莲子粥,荷叶清暑利湿,莲子健脾益气,此粥清淡爽口,能有效驱除暑热,缓解脾胃虚弱。苦瓜炒鸡蛋,苦瓜清热解毒,虽然味苦,但有“夏日清凉剂”之称,搭配鸡蛋,能有效降火。 芒种(约6月6日): 麦类成熟,雨水充沛,气温升高,湿热交蒸。此时养生重在清热祛湿,同时注意补益。推荐:薏米赤豆饮,这是“祛湿方”的经典搭配,能有效排除体内湿热。番茄牛腩,番茄富含维生素,牛腩提供蛋白质,此菜肴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清热开胃。 夏至(约6月21日): 白昼最长,阳气最盛。此时最易伤心,需注意养心安神。推荐:百合莲子羹,百合清心润肺,莲子养心安神,此甜品清甜滋润,能帮助安抚心绪。丝瓜炒虾仁,丝瓜清热,虾仁滋补,此菜肴清淡鲜美,能补充夏季流失的营养。 小暑(约7月7日): 暑气渐盛,气温升高,湿热明显。此时宜清热解暑,养阴生津。推荐:酸梅汤,酸梅汤生津止渴,消暑解腻,是夏季消暑的绝佳饮品。绿豆海带粥,绿豆与海带的组合,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水消肿。 大暑(约7月23日):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暑气最重,易伤津液,需着重养阴。推荐:菊花枸杞炖乌鸡,乌鸡滋阴补血,菊花枸杞清肝明目,此汤温和滋补,能有效对抗暑热对身体的消耗。凉拌黄瓜,黄瓜清热解暑,生食能更好地发挥其清凉作用。 四、 秋季养生:金风送爽,润燥滋阴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空气干燥。此时,人体易出现“秋燥”,需注意滋阴润燥,调养肺气。 立秋(约8月8日): 秋意渐显,但暑热仍存。饮食宜从清淡转向滋润,以养阴为主。推荐:银耳莲子羹,银耳滋润肺部,莲子养心安神,此甜品温润滋补,能应对初秋的干燥。红枣小米粥,红枣健脾益气,小米养胃,此粥温和滋养,适合秋季调养。 处暑(约8月23日): 暑气渐退,但余热未尽。此时天气转凉,但空气依旧干燥,需注意滋阴润肺。推荐:梨炖川贝,梨能润肺止咳,川贝能化痰止咳,此组合对缓解秋季咳嗽有益。鸭肉粥,鸭肉滋阴养胃,搭配米粥,温和滋补,适合秋季进补。 白露(约9月8日): 气温下降,露水增多,天气转凉,但仍有夏末的湿热。此时宜清补,兼顾祛湿。推荐:罗汉果炖雪梨,罗汉果清热润肺,雪梨滋阴润燥,此饮品清甜润喉,能有效缓解秋燥。菌菇鸡汤,菌菇富含多种氨基酸,鸡汤滋补,此汤营养丰富,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秋分(约9月23日): 日夜等长,阴阳平衡。此时天气凉爽,但昼夜温差大,需注意保暖,调养肺脾。推荐:南瓜粥,南瓜味甘性温,能健脾益气,与小米同煮,滋养脾胃。百合炒肉片,百合润肺止咳,肉片提供蛋白质,此菜肴清淡滋润,适合秋季食用。 寒露(约10月8日): 露水凝结,寒意更浓,空气干燥。此时应重在润肺止咳,滋阴养血。推荐:川贝雪梨炖猪肺,猪肺润肺止咳,雪梨滋阴,川贝化痰,此炖品对缓解秋季干咳有显著效果。核桃炖芝麻,核桃补肾健脑,芝麻滋补肝肾,此组合能滋养身体,增强体质。 霜降(约10月23日): 天气变冷,地面结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气渐重,需重点养护阳气,滋补肾阴。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散寒,羊肉温补肾阳,此汤能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桂圆红枣枸杞茶,桂圆益气补血,红枣健脾,枸杞滋补肝肾,此饮品甘甜滋养,能有效应对寒冷。 五、 冬季养生:寒冬时节,温补藏精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极盛,气候寒冷。此时,养生重点在于温补阳气,滋养肾精,以抵御寒邪,为来年春天积蓄能量。 立冬(约11月7日): 寒意初显,万物蛰藏。此时宜开始温补,以助身体适应寒冷。推荐:牛肉炖萝卜,牛肉温补,萝卜行气消食,此菜肴能温中散寒,增强体质。当归黄芪乌鸡汤,当归、黄芪皆为补益佳品,乌鸡滋阴,此汤温和滋补,能有效提升身体抵抗力。 小雪(约11月22日): 天气变冷,雨雪天气增多。此时宜多食用温热、富含营养的食物。推荐:羊肉萝卜饺子,饺子是冬季的传统美食,羊肉温补,萝卜可解腻,温热的饺子能驱散寒气。核桃芝麻糊,核桃和芝麻皆为滋补佳品,此糊状食物易消化,能滋养肝肾。 大雪(约12月7日): 降雪量增多,气温更低。此时应重点温补阳气,滋养肾脏。推荐:八珍汤炖牛肉,八珍汤是由多种名贵药材组成,搭配牛肉,能全面温补气血。红枣桂圆莲子汤,此汤甘甜滋补,能益气养血,安神定志。 冬至(约12月22日): 昼最短,夜最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节。此时阳气开始回升,但仍需温补。推荐:狗肉炖萝卜,狗肉温补,能温中散寒,对体寒之人尤为适宜。姜母鸭,姜母鸭能温中驱寒,益气补血。 小寒(约1月5日): 天气严寒,是一年中较冷的时期。此时应着重温补,以固护阳气。推荐:鹿茸炖鸡,鹿茸能温肾壮阳,鸡肉滋补,此组合能强身健体,抵御严寒。韭菜炒鸡蛋,韭菜能温肾助阳,与鸡蛋搭配,温和滋补。 大寒(约1月20日): 寒气最盛,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是养精蓄锐、为春天做准备的关键时期。推荐:海参炖鸡,海参滋阴补肾,鸡肉滋补,此组合能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当归生姜红糖水,能温中驱寒,活血养血,对女性尤为适宜。 六、 结语:节气养生,道法自然 《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一书,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命节奏的产物。它倡导的不仅仅是食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顺应自然,感知身体,用最温和、最贴近生命本真的方式,去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希望通过本书,您能够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节气的智慧,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在品尝美味药膳的同时,收获一份安宁、健康与活力。让我们一同走进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世界,感受古老智慧的魅力,活出生命应有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这本书,仿佛在翻阅一本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画卷,每一页都散发着宁静而悠远的东方韵味。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药膳养生巧妙融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健康。它没有大谈理论,而是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药膳方案,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节气背后蕴含的哲学意味的解读,以及药膳的选取如何体现了“辨证施食”的原则。比如,书中对“白露”节气的描述,就让我明白了这个时节开始,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应注重滋阴润燥。书中推荐的几款粥品,食材搭配都很温和,药材也多是平补的,非常适合我这种平时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的人。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做药膳,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感受季节的变化,如何与身体对话,从而活出更健康、更和谐的生活。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些犹豫,毕竟“药膳”听起来总是有点复杂,我这类不太会做饭的人,会不会很难上手?但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它清新的排版和清晰的逻辑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养生书籍那样,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节气、食材、药材和功效一一对应。我最喜欢的是它提供的具体食谱,不仅仅是列出食材和步骤,还会有详细的“小贴士”,比如某些食材的处理方法,或者与其他食材搭配的禁忌等等,这些细节真的太有用了!我跟着书里的食谱,给家人做了几道“小暑”时节的清凉解暑汤,比如绿豆百合汤,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不同煮法对功效的影响,比如先煮绿豆还是先煮百合,什么时候放冰糖,都解释得很清楚。全家人都觉得味道很好,而且吃完之后,感觉身体确实没有那么燥热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养生也可以如此美味,如此有乐趣,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厨房,认识了食材,也让我更有信心去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健康的基石在于“顺应自然”,而《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这本书,正是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的典范。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南。我之前对二十四节气只有模糊的概念,感觉它们只是日历上的标记,但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每个节气所蕴含的自然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它告诉我们,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顺应身体的需求,与自然同频。书中的药膳搭配,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既有药材的功效,又不失食材的本味,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悄无声息地调养身体。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处暑”的介绍,彼时秋意渐浓,书中推荐的几款润肺、止咳的药膳,非常适合这个季节。我尝试做了银耳莲子羹,书中还特别提醒了莲子的去心步骤,以及炖煮的时间,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节气变化,如何根据身体的信号调整饮食,从而达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平衡。

评分

我是一位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和自我调养的人,平日里会阅读不少关于健康、养生的书籍,但往往很多书籍都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些小众的养生秘籍,很难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而《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这本书,则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巧妙地将天时与人事、自然与饮食紧密结合,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奥的中医理论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案。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一个节气的解读,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该节气下人体的生理特点、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以及最适合的饮食调理方式。例如,书中对“立夏”的阐述,就让我意识到夏天虽热,但身体的阳气已经达到顶峰,反而需要注意“养心”,书中推荐的几款降火、养心安神的药膳,搭配的食材和药材都非常家常,制作起来也并不复杂,我尝试了几次,感觉效果确实不错,晚上睡眠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本书让我感觉,养生不再是复杂的任务,而是融入到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中的生活哲学。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寒冬里递过来的一杯热茶,温润而熨帖。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算太好,容易受凉,季节变化的时候更是感冒不断,但又不太喜欢吃药,总觉得是治标不治本。读了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祖先的智慧如此博大精深,单单是二十四节气,就能对应着身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如此细致入微的养生建议。比如,我一直以为春季就该多吃点“补”的,结果书中详细解释了春季阳气初生,应该以舒缓、升发为主,介绍了几款春季特有的食谱,搭配的药材也很是讲究,听起来就让人感觉身体从内到外都充满了生机。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吃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要吃,药材的性味如何、对身体有什么样的作用,都讲得明明白白,让我这个对中医药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看得懂,用得上。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把我领进了中国传统养生的殿堂,让我明白,健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四季的流转,藏在碗筷的翻腾之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