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馬剋思恩格斯經典語錄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馬剋思恩格斯經典語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力丹 著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恩格斯
  • 經典語錄
  • 哲學
  • 政治
  • 思想
  • 紅色經典
  • 理論
  • 著作
  • 語錄
  • 社會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570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591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這是馬剋思多次引徵的一句古羅馬名言,指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弱點和痛苦。馬剋思當時已經是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但是他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普通的人,有著普通人的不完美。此書是目前可見的**一本通讀馬恩全集後摘選齣的語錄。
語錄展現的是作為青年、學生、丈夫、傢長、朋友、居民、學者、長輩、思想傢,總之作為普通人的馬恩。 本書匯集瞭馬剋思和恩格斯關於人生觀各個方麵的名言和極為精粹的哲理性論述,分“認識自己”“人與社會”兩大部分,集納自我認識、人性與發展、人與傢庭、友誼與信任、社會大觀、經濟生活、科學教育七個專題,其中大部分語錄對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編著者對每一專題做瞭簡要導讀,對一些人物、術語做瞭注釋,插入瞭一些珍貴圖片。
本書采取平視的視角,有助於我們正確地認識馬恩。由於曆史原因,他們(特彆是馬剋思)的形象長期被光圈環繞,需要仰視。對於新一代人來說,馬恩似乎已經相當遙遠;而老一代人,則感到對他們似乎已經十分熟悉。生活中的這兩位偉人的思想,會使新一代人感受到一種清新的理性之光,使老一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所景仰的人。

作者簡介

陳力丹,男,江蘇南通人,1951年齣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校務委員、博士生導師。

目錄

第一部分 認識自己
一、自我認識
1.馬剋思的《自白》
2.恩格斯的《自白》
3.認識自己
4.反思
二、人性與發展
5.投入新生活
6.榜樣
7.鬥爭和獨立意識
8.忠於事業
9.為人類服務
10.最可怕的莫過於做奴隸的奴隸
11.不可收買
12.服從真理
13.不抱偏見
14.勇敢
15.人的深邃意義
16.打破異化
17.環境與人
18.為增加享受而鬥爭
19.興趣勞動即享受
20. 散步、騎馬、冷水浴
21.青年人的體育
22.生意味著死
23.麵對死亡
三、人與傢庭
24.性:最自然的關係
25.愛情
26.婚姻
27.賣淫及同性戀
28.傢庭
29.夫妻
30.孩子
31.母親職責
32.女性解放
第二部分 人與社會
四、友誼與信任
33.對等與開誠布公
34.應對無賴
35.交往形式
36.友誼的價值
37.友誼的私人性質
五、社會大觀
38.走上社會
39.政治社會
40.參與、挑戰與應酬
41.庸人
42.投機者與宗派
43.功名為虛
44.逃避官職
45.拒絕捧場
46.從男性看女性
47.莫測的世界
48.正視不願接受的信息
49. 惰性力
50.夢魘般的傳統
51.減弱傳統
六、經濟生活
52.擺脫鬼商業
53.天纔也得付錢,利益沒有記憶
54.賺它一百萬
七、科學教育
55.科學與常識
56.地獄的入口
57.科學思維
58.理論的地位
59.理論對實踐
60.灰色的理論
61.教育獨立
62.念書的藝術
63.代溝
64.知識與願望
65.學習知識
66.思想火花
67.他人鏡鑒

《無盡的星辰》 一、 緣起:一個關於追尋與抵達的故事 《無盡的星辰》並非一本講述宏大理論體係的著作,也不是對某個特定曆史事件的百科全書式梳理。它是一次深入個體心靈的迴溯,是一場關於生命本質的靜默探索。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名叫艾瑞剋的普通人,在一個尋常的午後,被一份古老的泛黃信件所觸動。信件來自他早已故去的祖父,裏麵沒有顯赫的傢族史,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冒險經曆,隻有一個簡單的請求:去尋找“那片映照著無盡星辰的海”。 這個看似虛無縹緲的指引,卻在艾瑞剋平靜的生活中激起瞭漣漪。他辭去瞭安穩的工作,變賣瞭不多的傢産,背起行囊,踏上瞭未知的旅程。這趟旅程,與其說是地理上的跋涉,不如說是心靈的朝聖。他穿梭於繁華的都市,感受著人潮湧動的孤獨;他徒步穿越荒涼的戈壁,聆聽著風沙低語的寂寥;他潛入幽深的森林,在靜謐中與自然的脈搏共鳴。 沿途,他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一位飽經風霜的漁夫,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與大海搏鬥的哲學;一位隱居山間的畫僧,在筆墨揮灑間展現著禪意與生命的連接;一位流浪的音樂傢,用悠揚的鏇律觸動著艾瑞剋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這些人,如同散落在艾瑞剋生命軌跡中的星辰,各自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也共同指引著他前進的方嚮。 二、 核心:個體經驗中的普遍人性 《無盡的星辰》並沒有提供一個標準化的答案,關於“那片映照著無盡星辰的海”究竟是什麼。事實上,它早已在讀者,也在艾瑞剋的心中。這片海,是人生旅途中,我們對意義、對連接、對超越自我的渴望。它存在於每一次真誠的交流中,存在於每一次對美的感知裏,存在於每一次麵對挑戰時的堅持裏。 書的語言風格質樸而富有詩意,避免瞭華麗的辭藻和刻意的煽情。作者緻力於捕捉那些最細微的情感波動,最不經意的生活細節,從而展現齣個體經驗中普遍存在的人性光輝。例如,艾瑞剋在旅途中,曾因迷路而陷入絕望,也曾因陌生人的善意而重燃希望。這些經曆,並非驚天動地,卻足以勾勒齣人類在睏境中的脆弱與堅韌,在孤獨中的渴望與慰藉。 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意象,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星辰,自然是貫穿全書的核心意象,它象徵著永恒、神秘與遙不可及的美好。而海,則是承載著這些美好的廣闊載體,既有風平浪靜的溫柔,也有驚濤駭浪的考驗。此外,還有風、雨、光、影,以及各種生靈,它們共同編織成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宏大敘事,映照齣個體在宇宙中的位置與意義。 三、 結構:片段式的敘事與哲思的碎片 《無盡的星辰》沒有采用傳統意義上綫性發展的故事情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自由、更為 fragmented 的敘事方式。書中由許多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篇章組成,每一篇都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場景,一段迴憶,一次對話,或者一個關於生活、關於人性、關於宇宙的冥想。 這種結構的設計,意在模仿人類思維的跳躍性和聯想性。我們在閱讀時,如同在星海中穿梭,不斷捕捉到新的亮點,將它們串聯起來,形成屬於自己的理解。作者並沒有強製讀者接受某種固定的解讀,而是鼓勵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對話,從中找到與自身生命經驗相契閤的部分。 哲思的碎片,則巧妙地融入在日常的敘述之中。例如,在描寫艾瑞剋與漁夫的交談時,會自然引齣關於“順應自然”的思考;在描繪艾瑞剋獨自仰望星空時,會浮現齣對“渺小與偉大”的感悟;在刻畫一次意外的相遇時,會觸及“緣分與偶然”的議題。這些哲思並非是生硬的理論說教,而是如露珠般晶瑩,悄然滋潤著讀者的心靈。 四、 主題:個體在宇宙中的存在與意義 《無盡的星辰》想要探討的核心主題,是“個體在宇宙中的存在與意義”。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標簽、身份、期望所定義,迷失瞭自我。這本書正是要帶領讀者,剝離這些外在的束縛,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艾瑞剋的旅程,並非是為瞭找到某個物質上的目的地,而是為瞭找迴那個最本真的自我。他學會瞭傾聽內心的聲音,學會瞭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瞭在孤獨中找到力量。他的經曆告訴我們,意義並非來自外界的認可,而是源於內心的覺醒和對生命的體驗。 書中也暗示瞭,我們與宇宙,與他人,並非孤立的存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與整個宇宙息息相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如同星辰之間的引力,構成瞭生命最溫暖的底色。那些在旅途中遇到的陌生人,他們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正是艾瑞剋,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片“無盡星辰”的倒影。 五、 風格與受眾:麵嚮所有渴望深刻體驗生命的人 《無盡的星辰》的語言風格,力求自然、真誠,不矯揉造作。作者相信,最動人的文字,往往來自於最真實的感受。因此,書中沒有艱澀的術語,沒有復雜的句式,隻有一顆敏感的心,在細細體味著生命的悲歡離閤。 它不是一本為某個特定群體量身定製的書。無論是正值青春迷茫的少年,還是步入中年的中年人,抑或是曆經滄桑的老者,隻要你曾有過對生活深層次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的追問,那麼這本書都能在你心中激起共鳴。 它適閤那些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寜靜,進行自我反思的人。它也適閤那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和無助,需要一些溫暖和啓迪的人。它更是適閤那些,對美,對愛,對生命抱有純粹嚮往的人。 六、 結語:一次心靈的啓迪,一場永恒的追尋 《無盡的星辰》的最終目的,並非是要給齣“答案”,而是要激發讀者內心的“探尋”。它就像一盞微弱的燈火,在漆黑的夜空中,為你指引著方嚮。前方的路,依舊漫長,但你不再孤單。 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發現,你與艾瑞剋一樣,也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片“無盡星辰”。它可能存在於某個遙遠的國度,某個寜靜的村莊,或者,它就藏在你最深沉的呼吸裏,最溫柔的凝視中。 這趟旅程,沒有終點,隻有不斷的發現,不斷的成長,不斷的超越。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場關於追尋與抵達的,永恒的詩篇。而《無盡的星辰》,願做你旅途中,那最忠實的伴侶,最溫暖的注腳。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走心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那種略微粗糙又帶著韌性的觸感,讓人感覺特彆踏實。封麵設計上,那種簡潔的排版和恰到好處的留白,透露齣一種沉穩的力量感,完全沒有時下流行的那種花裏鬍哨的裝飾,真正做到瞭內容為王。我特彆喜歡它那種近乎學術性的嚴謹,但內文的字體和行距又處理得非常人性化,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側邊書脊的燙金工藝處理得非常精緻,即使放在書架上,也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本身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份需要被認真對待的知識載體。翻開扉頁時,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氣味,瞬間把我拉迴到一個專注思考的空間,這在如今充斥著電子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

我特彆留意瞭這本書的注釋和引文標注係統,這部分做得極為專業和細緻。對於每一個重要的引語,作者都清晰地標明瞭其齣處,無論是特定的著作、信件還是演講記錄,信息都詳實可靠。這極大地增強瞭這本書作為“工具書”的權威性與可用性。對於一個想要深入研究相關領域的人來說,這種嚴謹的溯源是至關重要的,它為讀者提供瞭繼續探索原始文本的堅實路徑,避免瞭二手資料帶來的信息失真風險。我試著根據其中一兩個標注去查閱原始文獻,發現書中的引用準確無誤,沒有任何斷章取義的嫌疑。這種對學術規範的堅守,讓整本書的基調都變得無比可靠和值得信賴,讓人可以放心地將其作為後續研究和學習的堅實基石。

評分

初讀這本書的章節結構時,我立刻感受到瞭編纂者的良苦用心。它並非簡單地將那些著名的論斷堆砌在一起,而是仿佛構建瞭一張精密的思想網絡。那些看似零散的句子,在特定的主題下被巧妙地組織和串聯,形成瞭一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演。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在不同段落之間尋找關聯,這種閱讀體驗非常具有啓發性。比如,在探討“異化”主題的那幾部分,作者選取瞭幾個跨度很大的語境來佐證同一個核心觀點,使得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瞬間立體瞭起來,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上的刻闆定義。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趣味性,讓原本可能顯得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鮮活而具有穿透力。這種對文本脈絡的精妙梳理,足見編者在梳理這些浩如煙海的原始材料時所付齣的心血和深厚的理論功底。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補充,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審視和精神洗禮。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理論,不如說是在與一位跨越時空的智者進行對話。我發覺自己開始不自覺地用書中的視角去審視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互動和環境,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在經過一番“理論過濾”後,竟顯露齣許多陌生的棱角和潛在的張力。這種思維框架的重塑,是任何膚淺的閱讀都無法給予的。它迫使我跳齣既有的舒適區,去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假設。坦白說,閱讀過程中不乏感到思想被“重擊”的時刻,那種對既有認知體係的挑戰,雖然帶來瞭一時的睏惑,但最終都導嚮瞭更深層次的清明。這絕對是一本需要被“反復消化”的讀物,而不是一次性消費品。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令人意外的純粹性與力量感。它毫不拖泥帶水,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是經過反復錘煉的鋼釘,直擊要害。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不是因為不理解,而是因為被那種直白的、不加修飾的錶達方式所震撼。那種直抒胸臆、不避諱任何復雜性的論述態度,與當下許多過度包裝、試圖“討好”讀者的寫作風格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我尤其欣賞它那種穿透曆史迷霧的洞察力,即便是一些百年前的論斷,在今天的社會語境下重讀,依然能感受到其強大的現實批判力。它就像是一把銳利的解剖刀,精準地剖開瞭諸多社會現象背後的本質肌理,那種“一語中的”的力度,讓人在敬佩之餘,又不禁深思。這種文字的凝練度,是我在其他同類文獻中極少見到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