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民間文學 中國對聯入門引導書及收藏典籍 春聯圖書 中國傳統國學知識
“對聯”,就是對句,也稱聯語,由上下兩句相對相連的話語所組成。上句稱作上聯,也叫齣句;下句稱作下聯,也叫對句。對聯以其上下兩聯字數相等,句式相同,詞性相照,結構相應,平仄相對,意義相連而得名。
第一章 對聯簡史 ……………………………………1
第二章 製聯規則 ……………………………………5
一、立意準確,是非分明 ……………………………5
二、字數相等,句式相同 ……………………………5
三、詞性相照,結構相應 ……………………………9
四、平仄相對,仄起平落 ……………………………11
五、橫批 ………………………………………………13
六、落款 ………………………………………………13
七、書寫 ………………………………………………15
八、張貼 ………………………………………………17
九、勤學苦練,精益求精 ……………………………19
第三章 對聯分類 ……………………………………20
一、唱和聯 ……………………………………………20
(一)試智聯 ……………………………………22
(二)鬥智聯 ……………………………………34
(三)譏諷聯 ……………………………………41
(四)言情聯 ……………………………………50
(五)逗笑聯 ……………………………………56
對聯知識一本通
二、實用聯 ……………………………………………65
(一)節慶聯 ……………………………………65
1.春聯 ……………………………………65
2.十二生肖聯 ……………………………69
3.農曆節日聯 ……………………………72
4.公曆節日聯 ……………………………73
(二)喜慶聯 ……………………………………80
1.婚聯 ……………………………………80
2.喬遷新居聯 ……………………………89
(三)壽聯 ………………………………………91
1.自壽聯 …………………………………92
2.賀壽聯 …………………………………93
3.譏諷聯 …………………………………94
4.通用壽聯 ………………………………95
5.分齡壽聯 ………………………………97
(四)挽聯 ………………………………………99
1.自挽聯 …………………………………100
2.悼亡聯 …………………………………103
3.雙關挽聯 ………………………………110
4.通用挽聯 ………………………………111
(五)行業聯 ……………………………………113
1.機關團體聯 ……………………………113
2.工礦企業聯 ……………………………114
3.公交行業聯 ……………………………116
4.農業聯 …………………………………117
5.商業聯 …………………………………119
6.各類服務業專用聯 ……………………120
對聯知識一本通
7.科研界聯 ………………………………126
8.教育界聯 ………………………………127
9.文藝界聯 ………………………………128
10.體育界聯 ……………………………130
11.醫藥衛生界聯 ………………………130
(六)格言聯 ……………………………………131
1.為官者格言聯 …………………………131
2.為學者格言聯 …………………………133
3.為人者格言聯 …………………………135
4.交友者格言聯 …………………………139
(七)風景聯 ……………………………………141
(八)楹聯 ………………………………………143
第四章 趣聯鑒賞 ……………………………………163
一、析字篇 ……………………………………………163
(一)拆字聯 ……………………………………164
(二)閤字聯 ……………………………………166
(三)拆組字聯 …………………………………171
(四)析字聯 ……………………………………173
(五)析字謎聯 …………………………………181
(六)象形聯 ……………………………………185
二、構詞篇 ……………………………………………189
(一)正反聯 ……………………………………189
1.正聯 ……………………………………189
2.反聯 ……………………………………190
3.正反聯 …………………………………190
(二)復字聯 ……………………………………192
(三)疊字聯 ……………………………………202
對聯知識一本通
1.一字雙疊聯 ……………………………203
2.一字多疊聯 ……………………………204
3.一字全疊聯 ……………………………206
4.兩字雙疊聯 ……………………………207
5.多字雙疊聯 ……………………………209
6.字字雙疊聯 ……………………………209
(四)頂針聯 ……………………………………210
1.頂針聯 …………………………………211
2.流水聯 …………………………………215
(五)連環聯 ……………………………………218
1.連環聯 …………………………………218
2.頂針連環聯 ……………………………221
3.流水連環聯 ……………………………222
4.大連環聯 ………………………………223
(六)迴文聯 ……………………………………223
1.倒順聯 …………………………………223
2.迴文聯 …………………………………226
3.迴環聯 …………………………………227
4.頂針迴環聯 ……………………………230
5.捲簾迴環聯 ……………………………231
(七)諧音聯 ……………………………………231
1.諧音聯 …………………………………232
2.諧音頂針聯 ……………………………235
3.諧音流水聯 ……………………………236
4.諧音連環聯 ……………………………237
5.諧音頂針連環聯 ………………………237
6.諧音迴環聯 ……………………………238
對聯知識一本通
7.諧音頂針迴環聯 ………………………238
8.拗口令聯(同韻聯) …………………238
(八)雙關聯 ……………………………………240
1.雙關聯 …………………………………240
2.諧音雙關聯 ……………………………243
(九)數字聯 ……………………………………247
1.數字聯 …………………………………247
2.同數聯 …………………………………252
3.遞增聯 …………………………………255
4.遞增遞減聯 ……………………………256
5.數學聯 …………………………………257
6.數學謎聯 ………………………………259
(十)嵌珠聯 ……………………………………259
1.嵌人名聯 ………………………………260
2.嵌地名聯 ………………………………271
3.嵌朝代名聯 ……………………………278
4.嵌季節、方位聯 ………………………279
5.嵌節氣聯 ………………………………282
6.嵌顔色聯 ………………………………283
7.嵌影、劇、書名聯 ……………………286
8.嵌中藥名聯 ……………………………288
9.嵌成語聯 ………………………………290
10.嵌詞牌聯 ……………………………294
11.嵌乾支、五行聯 ……………………294
(十一)謎語聯 …………………………………296
(十二)白話聯 …………………………………301
(十三)擬人聯 …………………………………304
對聯知識一本通
(十四)擬聲聯 …………………………………306
(十五)加、減、改、斷聯 ……………………309
1.加字聯 …………………………………310
2.減字聯(也稱“隱字聯”) …………312
3.改字聯 …………………………………315
4.斷句聯 …………………………………317
附錄《笠翁對韻》 ……………………………………318
坦白說,我對很多宣揚傳統文化的書籍往往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們會過於僵化或說教。然而,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卻齣乎意料地靈活和現代。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目錄+章節”的刻闆模式,而是用一些非常巧妙的“主題模塊”將內容串聯起來,比如“市井煙火中的對仗”、“文人雅集的機鋒”、“閨閣深處的細膩”等等。這種劃分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認知邊界,讓我意識到它並非隻屬於書房和廟堂。閱讀的節奏感非常流暢,即便是跳著讀某一個特定的模塊,也不會感到信息斷裂。這種結構上的創新,讓原本厚重的題材變得輕盈可親,大大降低瞭普通讀者入門的門檻,非常適閤那些想輕鬆瞭解這方麵知識的愛好者。
評分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所體現的“匠人精神”令人佩服。我留意到書中引用的一些古代文獻的齣處標注非常嚴謹,查閱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小品文和地方誌,而不是簡單地重復一些被泛濫引用的陳年舊例。這錶明作者在資料搜集和考證上下瞭巨大的功夫,確保瞭內容的準確性和新穎性。特彆是在討論一些地域性對聯的形成過程時,作者深入探究瞭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語言習慣,使我們理解到,每一副成功的對聯背後,都凝聚著特定的曆史記憶和社會情感。這種對“真知”的執著追求,使得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高,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絕對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快餐式讀物,而是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的案頭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復古的墨香韻味,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質感,沉甸甸的,感覺像是精心打磨過的老物件,而不是隨隨便便印刷齣來的普通讀物。我本來以為這類題材的書籍多半會是那種學術氣息過重,排版密密麻麻的風格,但這本書顯然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內頁的字體選擇和留白處理得非常到位,讀起來不費力,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配圖上的用心。那些古樸的插畫,雖然隻是簡單的綫條勾勒,卻精準地傳達瞭某些對聯背後的文化意境和曆史場景,讓文字的生命力更強瞭。這本書在整體視覺呈現上,做到瞭傳統與現代審美的完美平衡,讓人在翻閱的過程中,不光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享受和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說,光是把它擺在書架上,都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體現瞭齣版方對閱讀體驗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簡直超乎我的預料,它絕對不是一本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的“花架子”。我是一個熱衷於在各種節日場閤露一手的人,但苦於自己肚子裏墨水有限,每次都隻能尷尬收場。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現場救急寶典”。它不僅羅列瞭大量的經典範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清晰的“拆解”思路。例如,在教人如何自創對聯時,它會係統地指導你如何從一個核心詞入手,如何平衡主題,如何層層遞進地構建意境。我嘗試著運用書中學到的方法,自己構思瞭幾副,雖然還不能達到大師級彆,但至少在邏輯上是自洽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已經能得到朋友們的贊許瞭。這種從“知道”到“會用”的轉化,是這本書最大的功勞所在。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抱有極大的期待,是因為我對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巧與智慧深感著迷。這本書的敘事方式,與其說是在“講解”,不如說是在“娓娓道來”一段段塵封的曆史趣聞。作者似乎擁有那種與古人對話的能力,能將那些看似深奧的對仗格律,用極其生活化、接地氣的語言進行剖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那些復雜對仗原則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比如將平仄的交替比作樂麯的抑揚頓挫,一下子就讓抽象的規則變得鮮活起來。書中對曆史典故的挖掘也十分深入,不像有些書隻是蜻蜓點水般帶過,而是深入到那個時代背景下,解釋為什麼那樣的對句會應運而生,充滿瞭人文關懷。讀完某些章節,我甚至能想象齣當年文人墨客們在酒酣耳熱之際,互相捯飭詞句的場景,那種氛圍感營造得太成功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