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一本通

对联知识一本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允杰 著
图书标签:
  • 对联
  • 楹联
  • 传统文化
  • 文化艺术
  • 国学
  • 文学
  • 书法
  • 民俗
  • 节日
  • 礼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84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058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52
字数:2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实用民间文学 中国对联入门引导书及收藏典籍 春联图书 中国传统国学知识

内容简介

“对联”,就是对句,也称联语,由上下两句相对相连的话语所组成。上句称作上联,也叫出句;下句称作下联,也叫对句。对联以其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照,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意义相连而得名。

目录

第一章 对联简史 ……………………………………1

第二章 制联规则 ……………………………………5

一、立意准确,是非分明 ……………………………5

二、字数相等,句式相同 ……………………………5

三、词性相照,结构相应 ……………………………9

四、平仄相对,仄起平落 ……………………………11

五、横批 ………………………………………………13

六、落款 ………………………………………………13

七、书写 ………………………………………………15

八、张贴 ………………………………………………17

九、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19

第三章 对联分类 ……………………………………20

一、唱和联 ……………………………………………20

(一)试智联 ……………………………………22

(二)斗智联 ……………………………………34

(三)讥讽联 ……………………………………41

(四)言情联 ……………………………………50

(五)逗笑联 ……………………………………56

对联知识一本通

二、实用联 ……………………………………………65

(一)节庆联 ……………………………………65

1.春联 ……………………………………65

2.十二生肖联 ……………………………69

3.农历节日联 ……………………………72

4.公历节日联 ……………………………73

(二)喜庆联 ……………………………………80

1.婚联 ……………………………………80

2.乔迁新居联 ……………………………89

(三)寿联 ………………………………………91

1.自寿联 …………………………………92

2.贺寿联 …………………………………93

3.讥讽联 …………………………………94

4.通用寿联 ………………………………95

5.分龄寿联 ………………………………97

(四)挽联 ………………………………………99

1.自挽联 …………………………………100

2.悼亡联 …………………………………103

3.双关挽联 ………………………………110

4.通用挽联 ………………………………111

(五)行业联 ……………………………………113

1.机关团体联 ……………………………113

2.工矿企业联 ……………………………114

3.公交行业联 ……………………………116

4.农业联 …………………………………117

5.商业联 …………………………………119

6.各类服务业专用联 ……………………120

对联知识一本通

7.科研界联 ………………………………126

8.教育界联 ………………………………127

9.文艺界联 ………………………………128

10.体育界联 ……………………………130

11.医药卫生界联 ………………………130

(六)格言联 ……………………………………131

1.为官者格言联 …………………………131

2.为学者格言联 …………………………133

3.为人者格言联 …………………………135

4.交友者格言联 …………………………139

(七)风景联 ……………………………………141

(八)楹联 ………………………………………143

第四章 趣联鉴赏 ……………………………………163

一、析字篇 ……………………………………………163

(一)拆字联 ……………………………………164

(二)合字联 ……………………………………166

(三)拆组字联 …………………………………171

(四)析字联 ……………………………………173

(五)析字谜联 …………………………………181

(六)象形联 ……………………………………185

二、构词篇 ……………………………………………189

(一)正反联 ……………………………………189

1.正联 ……………………………………189

2.反联 ……………………………………190

3.正反联 …………………………………190

(二)复字联 ……………………………………192

(三)叠字联 ……………………………………202

对联知识一本通

1.一字双叠联 ……………………………203

2.一字多叠联 ……………………………204

3.一字全叠联 ……………………………206

4.两字双叠联 ……………………………207

5.多字双叠联 ……………………………209

6.字字双叠联 ……………………………209

(四)顶针联 ……………………………………210

1.顶针联 …………………………………211

2.流水联 …………………………………215

(五)连环联 ……………………………………218

1.连环联 …………………………………218

2.顶针连环联 ……………………………221

3.流水连环联 ……………………………222

4.大连环联 ………………………………223

(六)回文联 ……………………………………223

1.倒顺联 …………………………………223

2.回文联 …………………………………226

3.回环联 …………………………………227

4.顶针回环联 ……………………………230

5.卷帘回环联 ……………………………231

(七)谐音联 ……………………………………231

1.谐音联 …………………………………232

2.谐音顶针联 ……………………………235

3.谐音流水联 ……………………………236

4.谐音连环联 ……………………………237

5.谐音顶针连环联 ………………………237

6.谐音回环联 ……………………………238

对联知识一本通

7.谐音顶针回环联 ………………………238

8.拗口令联(同韵联) …………………238

(八)双关联 ……………………………………240

1.双关联 …………………………………240

2.谐音双关联 ……………………………243

(九)数字联 ……………………………………247

1.数字联 …………………………………247

2.同数联 …………………………………252

3.递增联 …………………………………255

4.递增递减联 ……………………………256

5.数学联 …………………………………257

6.数学谜联 ………………………………259

(十)嵌珠联 ……………………………………259

1.嵌人名联 ………………………………260

2.嵌地名联 ………………………………271

3.嵌朝代名联 ……………………………278

4.嵌季节、方位联 ………………………279

5.嵌节气联 ………………………………282

6.嵌颜色联 ………………………………283

7.嵌影、剧、书名联 ……………………286

8.嵌中药名联 ……………………………288

9.嵌成语联 ………………………………290

10.嵌词牌联 ……………………………294

11.嵌干支、五行联 ……………………294

(十一)谜语联 …………………………………296

(十二)白话联 …………………………………301

(十三)拟人联 …………………………………304

对联知识一本通

(十四)拟声联 …………………………………306

(十五)加、减、改、断联 ……………………309

1.加字联 …………………………………310

2.减字联(也称“隐字联”) …………312

3.改字联 …………………………………315

4.断句联 …………………………………317

附录《笠翁对韵》 ……………………………………318


前言/序言


《楹联雅韵:古今智慧的诗意传承》 一、 缘起:文字的舞动,情感的寄托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精炼的文字,对称的结构,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那就是楹联,亦称对联。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思想的闪光,是情感的寄托,是生活态度的凝结。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还是寻常百姓喜庆场合悬挂,楹联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风景。 《楹联雅韵:古今智慧的诗意传承》一书,正是致力于带领读者走进楹联的奇妙世界。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楹联大全,更非枯燥的学术论述。本书旨在以一种更为生动、深入、全方位的方式,展现楹联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让读者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二、 溯源: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字记载,但其真正成熟并广泛流传,则与春联的习俗紧密相连。本书将带领读者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楹联的演变轨迹。 萌芽与早期形态: 追溯至古代的“桃符”,探讨其从驱邪辟邪的符号性文字,如何逐渐演变成具有一定对仗意味的短语。我们将考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零星出现的对偶性质的辞句,它们虽不完全具备现代楹联的严谨格律,却已显露出其雏形。 唐宋的繁荣: 重点展现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文人对仗的兴起,以及科举考试对对偶句式的影响。我们将引用唐宋时期的一些著名诗句、典故,分析其内在的对仗规律,并探讨此时期楹联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明清的鼎盛与规范: 详细阐述明清时期,楹联创作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楹联专著,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格律体系。本书将深入研究明清时期著名的楹联大家,如解缙、纪晓岚、梁章矩等,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理论贡献。同时,我们将考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群的楹联创作特点,展现楹联在民间文化的广泛传播。 近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关注近现代楹联的发展,探讨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楹联如何反映时代变迁,承载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介绍近现代一些杰出的楹联作家,以及他们在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 析微:楹联的构成与魅力 楹联的魅力,在于其精巧的结构和深邃的内涵。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楹联的构成要素和艺术特质。 对仗的奥秘: 这是楹联的灵魂所在。本书将详细讲解楹联对仗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当”、“事类相从”等基本原则。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清晰地展示不同类别的对仗,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颜色对颜色、数量对数量等,以及它们在营造意境、增强表达力方面的作用。 平仄的韵律: 探讨平仄在楹联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形成独特的音乐美。我们将介绍平仄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不同声调组合对楹联朗读效果的影响,让读者体会到“音韵之美”。 意境的营造: 楹联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能在寥寥数语中,勾勒出丰富的意境。本书将分析楹联如何通过意象的选择、情感的烘托、场景的描绘,来营造出或雄浑壮阔、或清新淡雅、或深沉悠远、或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我们将引用不同风格的楹联,进行细致的解读。 哲理的闪光: 许多优秀楹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本书将精选一批富有哲理的楹联,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内涵,如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处世哲学、社会观察等,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的载体: 楹联是表达情感的绝佳载体。无论是歌颂爱情、赞美亲情,还是抒发友情、寄托乡愁,楹联都能以其简洁而富有张力的形式,将浓烈的情感传递出来。本书将选取不同情感主题的楹联,进行赏析。 四、 百态:生活的诗意与艺术的传承 楹联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们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居家与节庆: 详细介绍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不同场合的楹联。我们将探讨这些楹联的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凝聚家庭情感、烘托节日气氛、表达祝福与哀思方面的作用。本书将提供丰富的不同风格的范例,并分析其创作特点。 名胜古迹与人文景观: 赏析历代文人墨客为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所撰写的楹联。我们将分析这些楹联如何高度概括景物的特点,如何寄托作者的情怀,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迹楹联,进行深入解读。 行业与职业: 探讨特定行业、职业的楹联,如商铺招联、官署对联、寺庙楹联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楹联如何体现行业的特色、精神和追求,以及它们在商业宣传、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楹联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对于有志于创作楹联的读者,本书将提供实用的创作指导。我们将从审题、立意、选材、遣词造句、对仗、平仄等方面,讲解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本书将提供一些“练笔”的实例,帮助读者掌握创作技巧。 楹联的鉴赏之道: 教导读者如何欣赏一副好的楹联。我们将从对仗的工整、意境的深远、哲理的深刻、语言的精炼、情感的真挚等多个角度,提供鉴赏的要领。 五、 展望: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回响 在现代社会,楹联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当代楹联的创作现状: 探讨当代楹联创作的特点、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我们将介绍一些当代著名的楹联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他们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发展楹联艺术。 楹联在教育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讨论将楹联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及它在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意义。 楹联的现代解读与未来发展: 思考楹联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它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将探讨楹联在数字媒体、跨文化交流等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楹联雅韵:古今智慧的诗意传承》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是一次品味文字之美的心灵体验。本书希望通过对楹联的深入浅出、多维度、全方位的解读,让读者不仅了解楹联的规则和历史,更能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并在字里行间,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韵味。愿这本著作,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中华楹联文化的璀璨光芒,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复古的墨香韵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沉甸甸的,感觉像是精心打磨过的老物件,而不是随随便便印刷出来的普通读物。我本来以为这类题材的书籍多半会是那种学术气息过重,排版密密麻麻的风格,但这本书显然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内页的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读起来不费力,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配图上的用心。那些古朴的插画,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却精准地传达了某些对联背后的文化意境和历史场景,让文字的生命力更强了。这本书在整体视觉呈现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完美平衡,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不光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享受和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说,光是把它摆在书架上,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尊重。

评分

坦白说,我对很多宣扬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们会过于僵化或说教。然而,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却出乎意料地灵活和现代。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目录+章节”的刻板模式,而是用一些非常巧妙的“主题模块”将内容串联起来,比如“市井烟火中的对仗”、“文人雅集的机锋”、“闺阁深处的细腻”等等。这种划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它并非只属于书房和庙堂。阅读的节奏感非常流畅,即便是跳着读某一个特定的模块,也不会感到信息断裂。这种结构上的创新,让原本厚重的题材变得轻盈可亲,大大降低了普通读者入门的门槛,非常适合那些想轻松了解这方面知识的爱好者。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简直超乎我的预料,它绝对不是一本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花架子”。我是一个热衷于在各种节日场合露一手的人,但苦于自己肚子里墨水有限,每次都只能尴尬收场。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现场救急宝典”。它不仅罗列了大量的经典范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拆解”思路。例如,在教人如何自创对联时,它会系统地指导你如何从一个核心词入手,如何平衡主题,如何层层递进地构建意境。我尝试着运用书中学到的方法,自己构思了几副,虽然还不能达到大师级别,但至少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已经能得到朋友们的赞许了。这种从“知道”到“会用”的转化,是这本书最大的功劳所在。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所体现的“匠人精神”令人佩服。我留意到书中引用的一些古代文献的出处标注非常严谨,查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品文和地方志,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些被泛滥引用的陈年旧例。这表明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考证上下了巨大的功夫,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新颖性。特别是在讨论一些地域性对联的形成过程时,作者深入探究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使我们理解到,每一副成功的对联背后,都凝聚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和社会情感。这种对“真知”的执着追求,使得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式读物,而是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的案头佳作。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待,是因为我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巧与智慧深感着迷。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与其说是在“讲解”,不如说是在“娓娓道来”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趣闻。作者似乎拥有那种与古人对话的能力,能将那些看似深奥的对仗格律,用极其生活化、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那些复杂对仗原则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将平仄的交替比作乐曲的抑扬顿挫,一下子就让抽象的规则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对历史典故的挖掘也十分深入,不像有些书只是蜻蜓点水般带过,而是深入到那个时代背景下,解释为什么那样的对句会应运而生,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完某些章节,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文人墨客们在酒酣耳热之际,互相捯饬词句的场景,那种氛围感营造得太成功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