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英國經濟史(下)

現代英國經濟史(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剋拉潘 著
圖書標籤:
  • 經濟史
  • 英國經濟
  • 現代經濟
  • 經濟發展
  • 曆史
  • 社會科學
  • 英國
  • 經濟
  • 曆史研究
  • 近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24037
商品編碼:1314606574
齣版時間:1977-07-31

具體描述

作  者:剋拉潘 著作 姚曾廙 譯者 定  價:58 齣 版 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1977年07月31日 頁  數:750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024037  工業英國,它的鄰國和盛衰,1887-1914
農業的完全從屬於工業
對外貿易和工業的波動
1887年開始的貿易復蘇:巴林危機:麥金萊稅則
對外貿易和經濟穩定
價格大跌的終止:黃金
各國轉嚮黃金
自由的英國市場:價格上升和對外投資
九十年代後斯的經濟復蘇:建築業的特彆活躍
外國競爭和貿易平衡:美、德、法、日
南非戰爭期間和戰後的經濟情勢
“美國的侵人”
一般的經濟活動:在美國、英國、德國;對外投資的恢復
形勢的轉變:1907年的美國危機:英國經濟沒的器官性的病癥。
1909年起貿易對外投資的復蘇:1912-1914年的大活躍
煤炭開采和煤炭齣口:評論,機器齣口及其危險
紡織品的齣口貿易
英國經濟的所謂停滯
第二章 這個工業國中的農業
農業方麵的價格趨勢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現代英國有名的資産階級經濟學傢、電學傢拉潘的一部主要著作,共三捲。上捲敘述1820—1850年、即作者所謂“鐵路時代前夕”和“早期鐵路時代”的英國經濟史;中捲敘述1850—1886年、即作者所謂“自由貿易和鋼”時期的英國經濟史;下捲敘述1887—1914年、即作者所謂“機器和國傢的競爭”時期的英國經濟史。本書是英國經濟史著作中篇幅較大,史實較詳細、資料較豐富的一種,對我們瞭解英國經濟發展過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跨越世紀的工業巨擘: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深度透視》 本書導讀: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深入剖析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這一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我們聚焦於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社會結構變遷、技術革新浪潮及其深遠的全球影響。不同於單純敘述技術發明的時間綫,本書更著重於從社會經濟史的宏大視角,審視這一世紀性的變革如何重塑瞭人類文明的版圖。 第一部:引擎的啓動——技術革新與工業基礎的奠定 第一章:蒸汽的頌歌與煤鐵的交響 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特徵,無疑是能源的革命性轉變。本章將詳細梳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瓦特改良蒸汽機如何從初級的抽水工具,演變為驅動整個工廠體係的強大核心。我們不僅探討技術本身的進步,更分析瞭驅動這些進步的激勵機製——從專利保護到熟練工匠的經驗積纍。 重點關注煤炭工業的爆發式增長。煤炭如何取代木材,成為工業的心髒燃料?本章將考察煤礦開采技術的進步,包括安全燈的發明和機械化采掘的初步嘗試。同時,生鐵和熟鐵冶煉技術的突破,尤其是焦炭冶煉的成熟,如何為機器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瞭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將比對英國本土的煤鐵資源分布與早期工業中心的形成之間的內在聯係。 第二章:紡織業的流水綫與工廠製度的誕生 棉紡織業作為工業革命的“領跑者”,其變革速度令人驚嘆。本書將係統梳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動力織布機等一係列關鍵發明,並分析它們如何協同作用,導緻瞭生産效率的幾何級增長。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生産組織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工廠製度的齣現是本章的核心議題。我們將分析從分散的手工作坊到集中化、專業化的工廠的過渡過程。這種新的組織形式帶來瞭勞動分工的精細化,但同時也帶來瞭對工人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嚴峻挑戰。勞動紀律的建立、工作日的拉長以及早期童工和女工的使用,構成瞭一幅復雜而矛盾的社會圖景。 第二部:連接世界的網絡——交通革命與市場整閤 第三章:運河的黃金時代與內陸水運的擴張 在鐵路時代到來之前,運河是英國經濟生命綫。本章詳細描繪瞭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運河建設的熱潮。這些人工水道如何大幅降低瞭原材料(特彆是煤炭和鐵礦石)和製成品的運輸成本,從而有效整閤瞭分散的地方市場?我們將分析運河的經濟地理學意義,以及它們如何促進瞭工業“集群”的形成。 第四章:鋼鐵巨龍的嘶吼——鐵路時代的全麵爆發 19世紀中葉,鐵路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國。本章將重點分析斯蒂芬森的“火箭”號機車及其代錶的工程學成就。更重要的是,本書探討瞭鐵路對英國經濟的係統性影響: 1. 需求側拉動: 對鋼鐵、煤炭和工程技術産生的巨大衍生需求。 2. 空間重塑: 極大地縮短瞭時間和空間距離,促進瞭國傢市場的統一和勞動力流動。 3. 金融影響: 鐵路公司的股票發行如何催生瞭現代股票市場和股份製公司的普及。 第五章:全球貿易的脈動——海權、航運與自由貿易的興起 工業革命的成果需要廣闊的市場來消化。本章探討瞭英國如何利用其強大的海軍力量,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貿易網絡。從對原材料(如南方的棉花)的依賴,到對海外市場的傾銷,英國的經濟活動與全球殖民體係緊密交織。此外,本書將細緻分析“榖物法”的廢除,標誌著英國嚮自由貿易原則的徹底轉型,這為工業製成品打開瞭更廣闊的齣口前景。 第三部:社會結構的重塑與階級意識的覺醒 第六章:城市化的洪流與“煤煙之城”的誕生 工業革命導緻瞭空前的城市化進程。大量農村人口湧入曼徹斯特、伯明翰等新興工業中心,引發瞭住房短缺、衛生條件惡化、疾病蔓延等一係列“城市病”。本章將藉鑒早期社會調查報告,描繪維多利亞時代早期城市的真實麵貌,以及政府在公共衛生和城市規劃方麵所做的初步、往往是遲緩的努力。 第七章:資産階級的崛起與勞動階層的形成 工業革命催生瞭新的社會階級結構。一方麵,掌握資本、技術和工廠的工業資産階級(Bourgeoisie)力量日益壯大,他們推崇效率、個人奮鬥和功利主義哲學。另一方麵,失去土地和手藝的工人階級(Proletariat)開始在工廠中形成。本章深入分析瞭階級意識的形成過程,從早期的“盧德運動”(Luddism)對機器的破壞,到工會組織的逐步閤法化和政治力量的增強。 第八章:福利的爭議與社會改良的努力 麵對工業化帶來的貧富懸殊,社會內部的改良呼聲從未停止。本章關注瞭19世紀英國社會改革的幾個關鍵領域: 1. 工廠法案的演進: 限製工時、改善童工待遇的法律是如何在強大的工業利益集團阻撓下,逐步通過和實施的。 2. 濟貧法的改革: 1834年濟貧法修正案的影響及其對“救濟院”的設立,體現瞭國傢乾預的復雜心態。 3. 早期政治權利的爭取: 憲章運動(Chartism)作為工人階級第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政治訴求,其曆史意義和局限性。 結論:遺産與教訓 本書的結論部分將超越敘事,著重於評估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長期遺産。它不僅是人類曆史上一次偉大的物質繁榮的開端,也是社會公正、環境影響和勞動關係等議題的永恒起點。我們將簡要概述這一模式對後續國傢工業化的影響,並總結其留給後世的深刻教訓。 本書特色: 注重跨學科分析: 融閤經濟學、社會學和技術史的視角。 史料運用紮實: 廣泛引用當時的議會報告、工廠主日記和工人迴憶錄。 視角平衡: 不僅歌頌技術進步帶來的財富,也直麵其付齣的社會和人文代價。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直白,但“現代英國經濟史”這幾個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個人對工業革命以來的英國經濟發展軌跡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它如何從一個島國,通過一係列的經濟政策、技術革新和對外擴張,成長為一個全球性的經濟帝國。下冊的內容,想必會更加深入地探討那些更具挑戰性的時期,比如兩次世界大戰給英國經濟帶來的巨大創傷,以及戰後如何進行經濟的重建和轉型。我尤其期待書中對福利國傢模式的解讀,它在減輕社會不平等的同時,又對經濟增長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是否伴隨著效率的損失,或者反而激發瞭新的創新活力?此外,英國在戰後如何適應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比如冷戰格局下的經濟發展,以及後來加入歐洲一體化進程,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書中對於“滯脹”現象的分析,以及英國經濟結構如何從製造業為主嚮服務業為主轉型,這些也都是我非常關注的重點。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宏觀又微觀的視角,展現英國經濟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不斷調整、變革,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模樣。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露著一種厚重感,封麵采用深沉的色調,輔以簡潔的字體,一看便知其內容聚焦於嚴肅的曆史研究。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瞭無數曆史的重量。我一直對英國工業革命後的經濟轉型很感興趣,尤其是它如何從一個農業國迅速崛起為“世界工廠”,再到後來麵臨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經濟結構又經曆瞭怎樣的調整和重塑。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去深入剖析那些關鍵性的變革,比如蒸汽機的發明對生産力帶來的飛躍,殖民擴張如何為英國提供瞭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以及自由貿易政策在其中的作用。我尤其期待它能詳細闡述,在維多利亞時代,經濟繁榮是如何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又或者說,它是否也伴隨著巨大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固化。此外,書中對“日不落帝國”經濟體係的構建和瓦解的描述,也一定充滿看點,它涉及到瞭全球貿易、金融體係的建立以及地緣政治對經濟的影響,這些都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方麵。希望這本書能夠以清晰的邏輯和翔實的史料,帶領我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理解現代英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與邏輯。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現代英國經濟史(下)》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一直對英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那些標誌性的節點和轉摺點非常著迷。下冊的內容,往往意味著它會觸及更近代的、也可能更具爭議性的曆史時期。我特彆希望能從書中看到,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巨大衝擊下,英國經濟是如何被重塑的?福利國傢的齣現,究竟是帶來瞭經濟的穩定,還是增加瞭財政的負擔?書中對英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描述,比如從製造業嚮服務業的産業升級,是否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其背後的邏輯和過程?我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歐盟)的前後,其經濟所經曆的機遇與挑戰也充滿好奇,這無疑是塑造現代英國經濟格局的關鍵一步。此外,書中對英國在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初所麵臨的經濟挑戰,例如全球金融危機、脫歐公投對經濟的影響等,是否會有深入的分析?我渴望通過閱讀,理解那些在錶麵之下驅動著英國經濟發展的深層力量,以及它如何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不斷調整自身,以適應時代的變化。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是來自於它所涵蓋的“下冊”這個定位。這通常意味著它將深入到更復雜的議題,比如一戰二戰對英國經濟的摧殘與重建,以及戰後英國如何在全球經濟格局中重新定位自己。我一直好奇,在兩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散盡後,那個昔日輝煌的“日不落帝國”是如何在經濟上尋求復蘇的?福利國傢的建立,對經濟發展又帶來瞭哪些深遠的影響?國民經濟的多元化,是否成功地擺脫瞭對傳統重工業的依賴?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無疑將是至關重要的。我特彆希望看到對“大蕭條”時期英國經濟的分析,那段時期全球經濟都陷入瞭泥沼,英國作為老牌工業強國,其應對策略和實際效果如何?以及,這本書是否會提及英國在加入歐洲共同體(後來的歐盟)的過程中,其經濟麵臨的機遇與挑戰?這些都是塑造瞭現代英國經濟麵貌的關鍵節點,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細緻入微的分析,那將是極具價值的。我渴望通過閱讀,理解在曆史的風雲變幻中,經濟力量如何推動或阻礙國傢的發展,又如何在睏境中尋找到新的齣路。

評分

我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主要是想深入瞭解現代英國經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特彆是“下冊”的字樣,讓我聯想到這部分內容很可能涵蓋瞭更為復雜和關鍵的曆史時期。比如,我一直很好奇,在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後,英國的經濟是如何從廢墟中站起來的?福利國傢的建立,對英國的社會結構和經濟運行機製又産生瞭怎樣的長期影響?書中是否會詳細分析英國經濟在20世紀後半葉所經曆的幾次重大轉型,例如從重工業嚮服務業的轉變,以及其背後驅動的因素?我對於英國如何應對全球化浪潮,以及其在歐盟體係內的經濟角色和地位的變化也充滿疑問。書中對英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演變,比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貿易政策,是否有深入的探討?特彆是,我對英國是如何應對石油危機、高通脹等挑戰的,以及這些應對策略的效果如何,感到非常好奇。我期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塑造現代英國經濟的那些關鍵事件、政策和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