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一经出版便迅速占据各大图书排行前列。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没有浮夸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文体,简简单单的对话形式,却在5年间以百万余册的畅销量级,撼动了所有人自以为稳固的世界观。
5年后,这本广受好评的书被各大影视公司争抢改编权,同名网络剧单集首播观看次立即破百万。
在作者高铭沉淀5年后的增补和修订下,《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整版》带着10个从未公开的新篇章,再次与大家见面。依旧是那些在静谧中喧嚣的观点,仍然是那些在秩序中混乱的立场。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字里行间探索未知,重新定义曾经根深蒂固的认知。
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
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
一堵围墙,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围墙内外,疯狂与正常。
围墙之上,困惑与彷徨。
一本书,拆掉围墙。
「天才在左」四维虫子、进化惯性、真正的世界、伪装的文明……
一本书,思维脱缰。
「疯子在右」预见未来、偷取时间、最后的撒旦、灵魂的尾巴……
借疯子的策略,唤醒你未知的灵魂。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整版》一本向内在无限探索的好书。
不论是曾经看的、正在看的,还是将要看的,请你都不要轻易对号入座。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国内首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他们说:
绝对四维生物眼里,我们只是蠕动的虫子
肤浅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进的女人毁灭
孩子,你是我创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你追求的那点可怜的光明,根本不值一提
飓风不是虚幻,你还未信,我已死于狂风
睡梦中我狰狞的表情,吓破世人胆却仍无解
我们的生命,只是未知长河中的一个小碎片
我有三只小猪,我杀死了其中两只,而已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的内心世界。
大部分人都乐于成为社会群居动物的一员,所以会对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可是,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
他喜欢问为什么,但不是哲学家
他喜欢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学家
他喜欢追问世界本源,但不是历史学家
他喜欢动物,但从不去动物园
他是个探险家,但不怎么旅游
他写过畅销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他喜欢白色、金属金和银色
他喜欢用“贪婪”形容自己
他喜欢自己制定规则
他坚信自己能拯救世界
他谁也不是
但他谁都是
高铭
70年代,生于北京
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来让一个人看,这样似乎很有趣。
——《中国新闻周刊》
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广州日报》
当高铭把他见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公布于众时,他曾震动过的,病人们的逻辑、感情、精神;经历过的惊惧、悲悯、收获……在读者身上一一重现。
——《中国青年报》
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里面有男女老幼各种版本的谢耳朵。这些疯子,一个比一个学识渊博、逻辑严密、气场强大、德艺双馨、可歌可泣。
——《南方都市报》
前言
旧版前言
1. 角色问题
2. 梦的真实性
3. 四维虫子
4. 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5. 三只小猪——后篇:多重人格
6. 进化惯性
7. 飞禽走兽
8. 生命的尽头
9. 转世
10. 苹果的味道
11. 颅骨穿孔——前篇:异能追寻者
12. 颅骨穿孔——后篇:如影随形
13. 生化奴隶
14. 永远,永远
15. 真正的世界
16. 孤独的守望者
17. 雨默默的
18. 生命之章
19. 最后的撒旦
20. 女人的星球
篇外篇: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
21. 时间的尽头——前篇:橘子空间
22. 时间的尽头——后篇:瞬间就是永恒
23. 在墙的另一边
24. 死亡周刊
25. 灵魂的尾巴
26. 永生
27. 镜中
28. 表面现象
29. 超级进化论
30. 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传输
31. 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32. 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33. 永不停息的心脏
34. 禁果
35. 朝生暮死
36. 预见未来
37. 双子
38. 行尸走肉
39. 角度问题
40. 人间五十年
第二个篇外篇:精神病科医生
41. 伪装的文明
42. 控制问题
43. 大风
44. 双面人
45. 满足的条件
46. 萨满
47. 偷取时间
48. 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
49. 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
50. 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
51. 盗尸者
52. 棋子
53. 谁是谁
54. 灵魂深处
55. 伴随着月亮
56. 刹那
57. 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
58. 果冻世界——后篇:幕布
新版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一版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生命之章
“你好。”我坐下、摘下笔帽、后打开本子,准备好录音笔后抬头看着他。
只看了一眼,我就后悔了,后悔见他。
我也算是接触过不少精神病人了,他们之中鲜有眼神象他这样让我感到不安的。而不安的根源在于从他的眼神中什么都看不到,没有喜怒哀乐。如果面对的患者是兴高采烈那种亢奋的状态的,那我就不需要多问,听就是了;假若面对是沉默类型的也没关系,无非再多来几次试试;要是对方情绪很不稳定甚至狂暴,大不了就跑呗,跑快点躲开砸过来的一切,安全第一就成。然而,面前的他只有一种态度:超然。说实话我有点怕这类型的患者,因为在他们面前,我是那个被审视的人,甚至到了一种无所遁形的地步。
我甚至能预感到接下来必将是一段烧脑甚至颠覆我所有认知的时间。
他面无表情点了下头:“你好。”
糟糕了!我知道自己的预感没错,因为他平和的回应我的问候。对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精神病人来说这不正常。
我:“呃……听说你自杀很多次?”
他面无表情的看了我一会儿:“那不是自杀,我只是想提前结束这一章。”
我:“一章?”这让我想到了曾经接触过的某一位患者。“你认为我们是在一本书里?”
他:“不是书。只是这么形容。”
我:“那是什么意思?”
他:“只是一个环节罢了。”
我:“呃……还是没明白。”
他漠然的看了我一会儿:“死亡并不是真的死亡,只是我们这么说。死亡只是生命这一段的终结,但是我们还会用别的方式继续下去。”
“死亡不是死亡……”我在品味这句话,“那死亡是什么?”
他:“这一章的结束,我说过的。”
我开始有点听明白了:“原来是这样……那之后呢?是什么?”
他:“我也不知道,某种形式吧?所以我想提早结束现在的环节去看看后面到底是什么。”
我:“其实……”我隐隐的觉得话头不对,但一时又没想好要不要岔开,毕竟他是有自杀倾向的那类患者
他没打算停下来而是继续就这个问题点还在说:“生命和死亡只是我们起的名字罢了,生命本身不见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见得是坏的。这些都只是必须的某种阶段。现在,被我们称作是生命的这个阶段,是某个巨大环节中的一个段落,之前我们经历过其他阶段,之后还会经历另一些别的什么,但是我们不清楚那是不清楚那是什么。”
我:“我大概是听明白了,你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某个……巨大的……嗯……某种连续性的一部分?”
他:“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我:“那,那个巨大的……我没办法称呼它,是什么形状的?环形?或者就像是NDA一样的螺旋体?”
他:“你在试图用生命中的常识去解释生命之外。但假如真有什么形状的话,我认为应该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因为目前我们甚至都无法理解生命之外是什么。”
我突然觉得他的想法很有趣:“也许它就是普通纯线性的。”
他非常认真的想了想:“我不知道。”
我:“但是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他:“我只是说这种可能性存在。所以我才打算提前结束生命来试试。”
我:“但拿生命来……这太草率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机会……”
他有点不耐烦的打断我:“你怎么知道的?”
我被问愣了。
他:“你们太喜欢用已知去解释未知了,然后以此为基准来评判。”
我:“可是这很正常啊,毕竟我们身处在生命当中……”
他:“不、不,不是这样的,你还是没能跳出来。也许,下一个环节来看,认为我们现在的阶段只是某种孕育期呢?甚至我们这个阶段反而被称为死亡呢?在其他阶段看来,生死的因果关系也许正好是相反,而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这样。你太习惯于用已知解释未知了。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你恐惧未知,就如同恐惧死亡。”
我知道他这种逻辑虽然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但却是不可攻破的,因为我没法推翻他的假设,除非我也向他那样假设。可这样一来我就和他所做的没有任何区别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为人类的逻辑极限感到悲哀,并且有沉重的无力感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绝望。
我决定再挣扎一下:“用已知尝试着解释未知也没错吧,至少现在看来没错误,因为我们的定位就在生命中,而不是生命之外。”
他:“你从身处的角度看当然没错误,但是从正确与否的角度看就不好说了。”
“好吧。”我彻底放弃了在这个问题继续纠结,因为他是对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
他:“从一张图片。”
我:“能说说是什么样的图片吗?”
他:“可以。是一张银河系的图片。”
我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不会和某些奇怪的学科有关吧?
他完全没留意到我情绪的变动,而是眯着眼睛似乎在回味:“那是一张很美的图片,银河系像是个巨大的、闪亮的盘子,带着数以亿计的星体慢慢旋转着。那张图片就像是有魔力一样,足足吸引了我将近一个小时都没能把视线移开。有那么一阵我甚至已经置身于其中,漂浮在某个位置静静的看着它……直到最后我忘了双腿的存在,忘了掌握平衡,摔倒在地。”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人类心灵深处的大门,里面充淤积着的是常人难以触及的思绪和感知。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孤岛,但当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将这些孤岛串联起来时,我却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复杂的人类精神世界。那些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异类”,他们所经历的幻觉、妄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极端回应?我尤其被那些关于“外星人”、“神灵”、“前世今生”的叙述所吸引,它们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又在讲述者的口中显得如此真实可信。这让我不禁去思考,那些我们认为的“科学”和“理性”,在面对如此庞大而未知的宇宙时,是否也显得过于渺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人贴上标签,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声音,这种人文关怀让我深感敬佩。读完之后,我对“正常”的定义有了更深的质疑,也对人类精神的无限可能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震撼的。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充满惊奇与困惑的场景。那些被记录下来的对话,充满了奇思妙想,有时甚至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又让人脊背发凉。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去“治愈”或者“纠正”那些被认为是“异常”的人,而是让他们自在地展现真实的自我。这种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让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我常常会想象,如果我也拥有那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感知能力,我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书中那些关于宇宙、关于维度、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奇特理论,虽然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又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它拓展了我思维的边界,让我不再局限于狭隘的现实认知,而是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冲击,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以及隐藏在现实之下的种种可能性。那些被书中人物所描述的经历,常常会让我联想到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它们却真实地发生在一些我们身边的人身上。我被那些关于“时空旅行”、“平行宇宙”、“高维生物”的讲述深深吸引,它们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也激发了我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些“疯子”们的内心世界,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独特的光芒。他们不是被抛弃的边缘人,而是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正常”,其实可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那些“不正常”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智慧和秘密。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判,而是以一种好奇和尊重的态度,去倾听那些被我们视为“疯子”的人的声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视那些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世界。我被那些关于“意识”、“灵魂”、“宇宙能量”的奇特论述所吸引,它们虽然听起来有些离奇,但却在某些时刻,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些“疯子”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许多真相。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虽然与我们不同,但却可能包含了我们未曾发现的智慧。这本书让我开始质疑,我们对“现实”的定义是否过于片面?是否还有更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它激发了我对人类精神潜能的无限想象,也让我对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多了一份理解和敬意。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那张充满奇幻色彩的画吸引住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翻开,就如同踏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那些被社会定义为“疯子”的人,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独特感知。他们讲述的经历,时而荒诞不经,时而又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逻辑,让人不禁怀疑,究竟是谁更“正常”?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是否真的如我们所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颠覆了我以往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也为作者的洞察力和叙事能力感到惊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读物,更像是一次关于人性、关于认知、关于存在的哲学探索,它打开了我思考世界的新视角。
评分好,在京东买书又快又好
评分这是大学老师推荐的,直到现在才买,肯定值得一看
评分不错
评分书质很好
评分物流太慢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错
评分个
评分书质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