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年表(精)

世界历史年表(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亚凡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世界历史
  • 年表
  • 参考书
  • 工具书
  • 时间线
  • 历史事件
  • 文化
  • 文明
  • 普及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9164
商品编码:149427541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世界历史年表(精)
  • 作者:李亚凡
  • 定价:39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ISBN号:978710109916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3-01
  • 印刷时间:2014-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76
  • 字数:60千字

编辑推荐语

李亚凡编著的《世界历史年表(精)》以时间为坐标,以不同颜色的图标代表五大洲,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其他**和地区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尽可能详细地展示于一表之中,既描述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又方便读者进行横向的比较。可谓:一册在手,纵览天下、古今大事。编辑本表之宗旨,在于描述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并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尽可能详尽地表述世界不同区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文明情况,以方便作横向比较。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的专著的简介,该书名为《辉煌的古代:中华科技文明的探索与成就》。 --- 《辉煌的古代:中华科技文明的探索与成就》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梳理和剖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脉络的学术力作。它不仅是对古代技术成就的简单罗列,更是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文明探索之旅,旨在揭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工具的革新以及思想哲学的演变如何共同铸就了古代科技的辉煌。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萌芽到明清时期技术体系成熟的漫长历史进程,重点聚焦于中国古代科技在天文、数学、医学、农业、冶金、水利以及四大发明等关键领域的突破与影响。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早期积累(先秦至汉代) 本部分追溯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探讨了在早期农业社会背景下,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以及陶器制作等手工业技术如何奠定了文明发展的基础。 1. 天文与历法: 详细考察了从甲骨文记载的天象到圭表、浑仪等观测仪器的发明过程。重点分析了《太初历》等重要历法的改革,阐释了早期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如何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2. 数学基础与几何: 深入研究了《九章算术》的形成及其体系结构,重点剖析了其中关于方程组解法、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圆周率计算方法的先进性。探讨了这些数学工具在工程测量和赋税核算中的实际应用。 3. 冶金术的飞跃: 记录了从红铜、青铜到铁器时代的演进,特别是战国时期高炉炼铁技术的成熟。描述了灌钢法、百炼钢技术的原理与流程,展现了中国冶金工艺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第二部分:帝国时代的繁荣与整合(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内部技术体系相互吸收、整合并达到高峰的阶段。本书强调了文化交流对技术进步的催化作用。 1. 医药学的集大成: 重点介绍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面世及其奠定的辨证论治基础。详细梳理了葛洪的炼丹术(化学萌芽)与本草学的发展,以及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2. 建筑与工程技术的奇迹: 详细分析了都江堰、灵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结构力学原理。探讨了魏晋时期榫卯结构在木构建筑中的成熟应用,以及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所体现的城市管理智慧。 3. 印刷术的革命: 从雕版印刷的出现到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信息复制技术如何深刻改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社会结构。讨论了这一技术在保存和推广儒家经典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技术体系的深化与应用的拓展(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被视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集中应用的“应用科学”时代。本书强调了技术创新与手工业、商业需求的紧密互动。 1. 农业技术的革新: 详细介绍了宋代农田水利设备的改进,如翻车、筒车等提水工具的普及。分析了《齐民要术》等农学巨著对区域气候与土壤特性的精细化管理指导。 2. 军事技术与火药的应用: 阐述了火药配方的改进(从炼丹到军事用途的转变),以及诸如突火枪、火炮等早期热兵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对战争形态的影响。 3. 航海与地理测绘: 聚焦于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以及宋代对海图绘制的精确化要求。探讨了沈括《梦溪笔谈》中对地磁偏角的早期记录,展现了对地球物理现象的初步认识。 第四部分:晚期发展与技术传统的沉淀(明清时期) 本部分考察了在技术层面看似趋于平稳的明清时期,其科技活动如何转入对现有体系的总结、整理与微调,同时展现了在特定领域对外部技术的吸收与本土化尝试。 1. 科学巨著的整理: 重点分析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集大成之作。强调《天工开物》作为一部技术百科全书,以极其写实的笔触记录了当时社会各部门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研究古代手工业的宝贵史料。 2. 机械模型与玩具: 考察了苏颂水运仪象台的复杂机械结构,分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密齿轮传动原理,尽管这一时期的原创性突破相对减少,但对精细机械的控制能力依然达到了极高水准。 3. 科技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野从技术本身转向社会环境。深入探讨了科举制度、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以及中央集权对科技研究方向和民间技术传播所产生的复杂制约效应,从而解释了古代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未能实现向近代科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的原因。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史料为基础,辅以现代科学的分析视角,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古代科技图景,证明中华文明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能深刻体会到古代先贤在面对未知世界时所展现出的非凡的智慧与不懈的探索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精美,那种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反复触摸。我通常是比较注重书籍的整体观感的,这本书在视觉上绝对是加分的,它让我想起那些老图书馆里珍藏的古籍,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文化氛围。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显得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亮白纸,而是略微泛黄的米白,在阅读时能有效减轻眼睛的疲劳,这对一本需要长时间翻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感觉可以经受住反复翻查的考验,不用担心翻几次就散架。细节处见真章,这本书在制作上的用心程度,绝对能让追求品质的读者感受到物超所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期保存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明了,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查找特定时间点或事件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巧妙地运用了分栏和色彩区分,将不同的历史时期、地理区域甚至主题事件用不同的视觉符号区分开来,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过载的风险。我记得我以前用的某些年表,信息挤在一起,密密麻麻的,看半天都找不到重点,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的时间轴设计得极其流畅,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那种线性的推进感非常直观,让人能清晰地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和相互关联性。尤其是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都会被特意标注和突出显示,这对于梳理复杂的历史节点至关重要。对于历史爱好者或者需要进行学术参考的人来说,这种高效的阅读体验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营造出的那种平静、沉着的叙事氛围。它没有采用那种夸张的、试图用煽情语言去描绘历史的笔法,而是以一种近乎客观的、冷静的语态陈述事实。这种“去情绪化”的写作风格,反而让历史事件本身的力量得以凸显。对于我来说,历史的魅力在于其自身的逻辑和必然性,而非后人的解读。因此,我非常欣赏这种克制的美学。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跟一位博学、睿智的长者对话,他只是默默地为你展示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更迭,所有的判断和思考空间都留给了读者自己。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使得每一次翻阅都变成了一次内省和深思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历史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资料的准确性和覆盖面的广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上被重视的欧洲和东亚史,对于中亚、南美以及非洲早期文明的记录也相当细致和全面,这一点非常难得。我对比查阅了几个我熟悉的冷门领域,发现它居然也能提供可靠的年份信息,这说明编纂团队在资料搜集和交叉验证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当我将书中的某些数据与我手上一些分散的旧资料进行核对时,发现它的版本似乎是最新的,或者至少是最主流且经过审慎筛选的。这种可靠的基石作用,让我在进行后续深入阅读时,可以更加放心地依赖于此书提供的基础框架。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本以为它会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仅仅是罗列日期和事件的简单堆砌,缺乏深入的洞察。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在数据详实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有助于理解的背景注释和简短的事件影响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事件的“为什么”和“影响是什么”,而不是停留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这种平衡感拿捏得非常好——既保证了年表的严谨性,又避免了沦为枯燥的清单。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平行对比处理方式,能让人一眼看出在同一时期,世界其他角落正在发生着什么,这种宏大的历史视野是很少有工具书能提供的。它确实帮助我跳出了单一视角的局限。

评分

精品收藏,内容权威,值得拥有

评分

很快很满意

评分

印刷质量一般。

评分

很好!

评分

包装好,质量高,一定给个赞?!!

评分

符合预期的好。

评分

孩子学习历史很有帮助

评分

世界历史年表,很不错。

评分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