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 者: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版 次:1
頁 數:328
字 數:200韆
印刷時間:2017-3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中圖分類號:K928.631
編輯推薦
★中國人應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古老的經典著作,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這部奇書中,除瞭詳細介紹瞭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還保存瞭大量的神話資料,並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麵,諸如宗教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多個領域,可謂是包羅萬象。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書籍目錄
捲一 南山經
捲二 西山經
捲三 北山經
捲四 東山經
捲五 中山經
捲六 海外南經
捲七 海外西經
捲八 海外北經
捲九 海外東經
捲十 海內南經
捲十一 海內西經
捲十二 海內北經
捲十三 海內東經
捲十四 大荒東經
捲十五 大荒南經
捲十六 大荒西經
捲十七 大荒北經
捲十八 海內經
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今日,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完美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今日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我曾嘗試閱讀過不少上古文獻,大多是晦澀難懂的哲學思辨或治國安邦的政論,讀起來總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反復的揣摩。然而,這本《山海經》卻以一種近乎散文詩的風格,將那些遙遠的故事娓娓道來,帶給人一種全然不同的閱讀體驗。它的語言凝練,如同打磨過的玉石,每一句話都似乎蘊含著韆言萬語。比如它對某一處礦産的描述,簡短幾字,卻透露齣當時社會對稀有資源的重視程度,這種社會側寫隱藏在那些神怪誌異的錶象之下,需要細心品味纔能體會。它不是那種強硬灌輸知識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在你耳邊低語著那些被時間塵封的秘密,讓你在不經意間接觸到古代文明的肌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直接的灌輸來得深刻而持久,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這部《山海經》著實讓人耳目一新,完全顛覆瞭我對古代典籍的刻闆印象。初翻閱時,那些光怪陸離的異獸圖譜和光怪陸離的山川地理描述,簡直就像是翻開瞭一本充滿奇幻色彩的遠古百科全書。我尤其著迷於其中對各種奇花異草的記載,有些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想象著它們在那個蠻荒時代是如何與各種奇異生靈共存的,那種古老而原始的生命力撲麵而來。它不僅僅是地理誌怪,更像是一部上古時期的博物學檔案,記錄瞭那個時代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想象力的極限。每一次閱讀,都仿佛能穿越時空,親眼目睹那些神祇、精怪行走於山海之間,體會那種既敬畏又好奇的復雜情感。書中的敘述風格樸素卻極富畫麵感,即便有些描述現在看來是虛構的,但它構建的世界觀卻是如此宏大而自洽,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與想象力。對於任何對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傳說感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閱讀這部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與古人心靈的對話。我常常好奇,在那個通訊不便、交通睏難的年代,究竟是怎樣一群人,憑藉著有限的見聞和無盡的想象力,構建齣瞭如此龐大而細緻的異域世界?書中的每一條記載,無論是關於某種奇藥能治愈何種頑疾,還是某種鳥獸預示著豐收或災禍,都反映瞭當時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歸因以及生存的渴望與恐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古代社會思維模式的絕佳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古老的信仰是如何支撐起一個文明的早期構架。這種深層次的文化穿透力,是許多其他古籍難以企及的,它讓人在贊嘆其想象力的同時,也對先民的生存智慧油然而生敬意。
評分說實話,第一次捧起這本書時,我的主要興趣點在於那些光怪陸離的異獸形象,畢竟“山海”的名聲在外,總是與奇形怪狀的生物脫不開關係。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張上古中國的地理坐標圖,隻不過,這張圖上標記的不是現代的城市和河流,而是神靈的居所、祭祀的場所,以及各種礦脈和物産的分布。這種將神話敘事與實用地理信息糅閤在一起的手法,體現瞭早期人類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萬物有靈,自然界的一切都與超自然力量緊密相連。它不像後世的誌怪小說那樣純粹為瞭娛樂,而是帶著一種強烈的“記錄”目的性,即便今天看來有些荒誕,但在當時,這或許就是最詳盡、最權威的區域資源報告。這種務實與奇幻的完美結閤,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它沒有過多解釋,隻是冷靜地羅列著事實,將解讀的權利完全交給瞭讀者。對於某些晦澀的方位描述和神祇的世係傳承,我們現代人往往需要藉助後世的注釋纔能勉強理解其大概輪廓。然而,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原始文本,更顯齣一種未經雕琢的古樸力量。它不像後世的修飾性文學那樣追求文采飛揚,而是力求準確(即便以現代標準來看是錯的)地記錄“所見”或“所聞”。這種近乎於人類學田野調查般的記載風格,使得《山海經》成為研究中國早期文化地理、宗教信仰和民族交流的基石文獻。它像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雖然棱角分明,但內裏蘊藏的光芒,足以照亮我們探尋文明源頭的漫漫長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