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金融科技权威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包邮

Fintech:金融科技权威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包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金融科技
  • Fintech
  • 金融创新
  • 数字化金融
  • 金融
  • 科技
  • 中国金融
  • 金融科技发展
  • 金融科技应用
  • 普惠金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立中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3566
商品编码:20010833064
开本:异16全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Fintech时代已经来临,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已经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API经济、行为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包容性、移动支付、可预测算法以及智能投顾等金融黑科技手段正在颠覆与重塑传统金融。
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共享和融为了大势所趋。

内容简介

**本通过众包形式完成的金融科技类图书 科技正在颠覆与重塑金融行业,FinTech无疑将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下一个风口
汇集86位金融科技前沿实践者的前沿洞见与实战经验之大成
全面透视金融技术风暴、深刻解析金融科技行业颠覆、创新与机遇的**著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金融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到如今的金融科技热潮。显然,科技正在重塑着传统金融业。本书将:
??用详尽的数字分析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内涵;
??详细描述金融科技革命中的市场动向;
??涵盖金融科技创新的诸多领域;
??阐释金融科技的多元潜力及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借助一手资料展示投资者和创业者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并获得成功;
??分析金融科技重要的主题,如API经济、行为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包容性、移动支付、可预测算法以及智能投顾等。
本书将呈现86位金融科技前沿实践者的真知灼见,帮助我们了解Fintech的本质与内涵——它是以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并未改变金融的核心业务,也未改变金融服务的本质,只是改变了技术在金融活动所扮演的角色。这场由金融科技革命所孕育的颠覆和创新将为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的投资机会。

作者简介

【英】苏珊娜·奇斯蒂(Susanne Chishti)
FINTECH Circle首席执行官,London FINTECH Tours发起人,FINTECH Circle Innovate主席。她曾被评为“金融科技领域100位女性”之一,以及“2015年欧洲数字金融服务*有影响力的50人”之一。
【英】亚诺什·巴伯斯(Janos Barberis)
金融科技领域的“千禧一代”,他被评为“金融科技35位**”之一。他创办了金融科技意见平台FinTech HK以及金融科技加速器SuperCharger,该加速器致力于将中国香港打造成亚洲金融科技门户。他还是世界经济论坛金融科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

目录

引言 1
银行与电子书时代 2
为什么我们对金融科技如此兴奋 7
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12 01 金融科技主题 17
银行需要的是合作,而非竞争 18
监管是关键 21
21 世纪的借贷 26
身份:金融科技领域的下一个重大创新 30
科技巨头正在成为非银行业银行 34
设计不再是一个选项:金融科技中的用户体验 38 02 金融科技中心 45
培育新兴金融科技社群 46
法国金融科技的发展 51
荷兰:走向整合的Fintech 生态系统 55
卢森堡:一个未来的金融科技中心 60
维也纳:移动支付领域个金融科技中心 63
印度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68
新加坡: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科技中心 71 03 新兴市场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77
Fintech:并不只是引擎 78
为什么我不能进银行 82
金融科技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 86
智能手机、金融科技与教育:有助无银行账户人群获得金融包容性 91
金融科技对尼日利亚社会的影响 95
印度与机会的金字塔 98 04 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103
重新定义交易:B2B 供应链的发展路径 104
支付与创新 109
可预测算法:建立创新型在线银行解决方案 114
大数据是传统合规体系的拐点 121
金融科技如何优化复杂合同 128
行为生物识别:开启一个全新的安全时代 132
超快速文本分析在交易策略中的应用 136
受监管的众筹生态系统 143
汇款:低成本的外汇支付 148
小企业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152
包括Apple Pay 在内的支付解决方案 156
其他行业因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受益 161
可穿戴设备的金融科技创新 164 05 资本与投资 169
投资与资本:回到本质 170
天使投资:获得“聪明的钱”来资助好的金融科技企业 174
众筹与P2P 借贷:作为新资产类别来获得融资的在线资本市场 179
数字投资领域:一个即将被Fintech 技术颠覆的领域 184
通向众筹之路:投资者主导的方式 188
智能投顾:吸取其他行业的教训 192
众包的Alpha 197
众包对冲基金 205
提供资本并资本 209 06 企业创新 217
银行可以创新吗 218
创新实验室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吗 222
金融科技企业与银行:合作是关键 231
合作是解决金融与数字化互相排斥的关键 236
公司风险投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新的权力掮客 241
保险业的机会 246 07 更多的成功故事 251
e 投睿:创建大的投资网络 252
Avoka :13 年的卧薪尝胆换来一夜成名 255
Bankable:银行即服务 260
翻开花旗银行创新故事的新篇章 263
Fintech 的前沿趋势:为初创企业、市场基础设施和批发银行创造合作机会 267 08 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 271
金融科技+ 数字货币:是融合还是碰撞 272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 279 09 金融科技的未来 285
新兴技术将如何改变金融服务业 286
金融服务的未来 290
银行将通过数据进行创新 294
为什么Fintech 或将统治世界 298
金融科技超市:传统银行已死,新型银行永生 302
银行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合作,共同创造整合式的用户体验 307
银行科技的兴起:银行混合模式的魅力 313
Fintech 对零售银行的影响:从全能银行模式到银行垂直细分化 317
拥抱互联互通的应用程序接口经济 325
触手可得的银行服务 332
消除消费者金融生活中的摩擦 337
Fintech 就是未来 341
一个没有货币的未来 346
金融科技中的道德问题 350

精彩书摘

我们开始钻研金融科技的时间大致相同。我们都十分渴求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但我们很快发现这一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综合以及的学习资源。在一个令人难忘的晴天,我和亚诺什在伦敦的一家咖啡馆见了面,交换了彼此对于金融科技的看法以及了解更多金融科技知识的渴望。因此,我们决定合作写一本书来填补金融科技知识领域中的这一巨大空白,这本书将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初学者、先驱以及专家提供思考的养料。这就是《Fintech:金融科技指南》一书产生的过程。
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本书是金融科技领域本通过众包形式完成的书。我们邀请了各地的金融科技社群参与到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主要是出于对金融科技本身的分化属性的考虑。这本书不是由某一作者、某一组织或者某一地区的作者独立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向招募作者,我们不仅坚持了金融科技的精神,充分利用技术的沟通渠道与我们的作者接触,并对他们进行挑选,而且还确保了每一个角落的金融科技业内人士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旨在满足本书重要的一个目标,那就是为那些无法向外界发出声音以及在当地金融科技社群之外的人提供一个能够向读者传递自己声音的机会。我们十分享受编辑本书的过程,并衷心希望你至少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一共收到了来自27 个国家、超过160 位作者的189 篇文章。我们征求了金融科技社群的成员的意见,向他们了解与询问了他们希望看到什么类型的文章。终,我们挑选了86 位作者,并请他们完成了全部章节。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背景和技能,我们在终这86 位作者中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终的结果如图I–1、图I–2、图I–3 以及图I–4 所示。
我们终挑选的作者来自20个国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拥有研究生学历(60%,如图I–1所示),并且在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如图I–2所示)。此外,有93%的作者曾出版过作品。
图I–3和图I–4显示几乎一半的作者都是金融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很多人是创业团队的成员),1/4的作者来自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其余的1/4 则来自诸如咨询公司、法律服务公司这些服务于金融科技领域的供应商。
近1/5的作者就职于员工人数达5名的初创企业,55%的作者就职于员工人数超过100名的初创企业/ 中小企业,17% 的作者则在员工人数超过1 000名的大型企业工作。
总之,我们为本书这些高水平的作者们,以及他们在金融科技方面丰富的知识和对这一行业的激情而感到骄傲。他们中有些人自己创办了金融科技企业,有些人曾就职于大型企业,他们都致力推动金融科技革命。这些的作者希望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他们关于金融科技的洞见。
首先,如果没有所有参与者(不仅包括终入选的作者,而且包括那些向我们递交初稿的作者)的贡献和努力,这本书也不可能完成。此外,我还想在此感谢Inna Amesheva、Suki Jutla以及Maya Petersohn,感谢他们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后,我们对出版商Wiley的编辑表示致谢,倘若没有他的帮助,我们无法将想法变成现实。

探索数字时代的金融脉搏:一场颠覆与重塑的深刻变革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金融始终扮演着血液的角色,支撑着经济的运转与社会的发展。从古老的贝壳作为货币,到纸币的兴起,再到电子支付的普及,每一次金融的演进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当下,我们正身处一场更为迅猛、更为深刻的金融变革之中——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催生了“金融科技”(Fintech)。 金融科技并非仅仅是给传统金融披上一层数字外衣,它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到服务模式,再到行业生态的全方位重塑。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认识、使用和管理金钱的方式,也深刻影响着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监管框架,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什么是金融科技? 简单来说,金融科技就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整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应用于支付、借贷、投资、保险、财富管理、跨境汇款等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它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信息壁垒和高昂成本,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更便捷、更普惠、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的核心驱动力 是什么在加速金融科技的崛起?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塑造了这场变革: 技术爆炸式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计算能力的飞跃、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成熟,为金融科技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用户需求升级: 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习惯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期待金融服务也能像其他数字产品一样,具备便捷、高效、个性化、全天候的特点。传统金融服务在响应速度、用户体验和普惠性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监管环境变化: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金融科技的潜力,并积极探索适应性的监管框架。一些新兴经济体更是将其视为弯道超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机遇。监管的开放与引导,为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空间。 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压力: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它们需要积极拥抱技术,优化内部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以保持竞争力。 金融科技的关键领域与创新实践 金融科技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角落,涌现出众多令人瞩目的创新: 1. 移动支付与数字钱包: 曾经,钱包里塞满现金和银行卡是常态。如今,一部手机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的支付需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以其便捷性和广泛的接受度,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数字钱包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集成了会员卡、交通卡、门票等多种功能,成为个人数字生活的重要入口。 2. 普惠金融与数字信贷: 长期以来,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因为它们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薄弱,且交易成本高昂。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更为多元化的信用评估模型,为这些群体提供小额、短期、便捷的贷款。这不仅解决了融资难题,也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促进了社会公平。 3. 智能投顾与财富管理: 传统的财富管理通常需要较高的起步金额,且服务对象有限。智能投顾(Robo-advisors)的出现,通过算法和人工智能,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和资产管理服务。它们能够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动构建、调整和优化投资组合,降低了投资门槛,提升了投资效率。 4. 区块链与加密资产: 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的特性,在金融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除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证券登记与交易、身份认证等方面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它有望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5. 数字保险与定制化风险管理: 传统保险产品往往标准化程度高,难以满足个体差异化的风险保障需求。金融科技正在推动保险的“一切皆可保”,从出行延误到网络安全,再到“按需支付”的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评估风险,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定价,实现个性化风险管理。 6. 监管科技(RegTech):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也面临新的挑战。监管科技应运而生,它利用技术来提升合规效率、降低合规成本,并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例如,自动化报告、风险监测、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流程的数字化,都属于监管科技的应用范畴。 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 机遇: 提升金融效率与降低成本: 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流程,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交易速度,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惠及消费者。 促进金融普惠: 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群体,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更广泛的金融包容性。 激发经济活力: 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为个人提供更灵活的投资工具,从而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增长。 改善用户体验: 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 推动金融创新: 催生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丰富金融市场的生态,提升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金融科技高度依赖数据,如何确保海量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使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技术风险与系统稳定性: 复杂的数字系统可能存在技术故障、网络攻击等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大范围的金融服务中断,引发系统性风险。 监管滞后与套利空间: 金融科技的创新速度往往快于监管的步伐,可能出现监管空白或监管套利的情况,需要监管机构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 数字鸿沟与公平性: 虽然金融科技旨在普惠,但数字技能和设备的可及性差异,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群被排斥在数字金融之外,加剧数字鸿沟。 道德风险与算法偏见: 人工智能等算法的应用,可能存在内在的偏见,导致歧视性的服务或决策,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加以纠正。 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环境中,消费者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欺诈风险等问题,需要有健全的机制来保护其合法权益。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的演进方向 金融科技的征程仍在继续,未来它将朝着更深层次、更广阔的领域演进: 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AI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从风险评估、欺诈检测到客户服务,都将由AI驱动,实现更智能、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落地: 除了加密资产,区块链将在更多金融场景中得到应用,如数字身份、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开放银行与生态系统的构建: 开放银行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通过API接口,促进不同金融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合作,构建更加开放、互联的金融生态系统。 可持续金融与ESG投资: 金融科技将助力可持续金融的发展,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支持绿色债券、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等,推动金融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 数字主权与全球治理: 随着数字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激烈,数字主权、跨境监管协调等议题将更加突出。 金融科技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金融思想、金融模式和社会价值的深刻重塑。理解金融科技,拥抱金融科技,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是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关键。这场由技术驱动的金融革命,必将继续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相当的“顺畅”。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关于金融科技的读物,但总是在某个阶段卡住,要么是概念理解困难,要么是逻辑跳跃过大。但这本书,从开头到结尾,都保持着一种非常自然的节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区块链”这个话题时的严谨性。我知道区块链的概念在公众认知中常常被过度神化,或者被简化。但在这本书中,作者非常清晰地解释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原理,包括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共识机制等等,并且深入分析了它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例如智能合约在证券交易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提升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另外,书中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加密货币的区别与联系感到困惑,这本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不仅分析了不同数字货币的特点,还探讨了它们对现有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各国在发展数字货币方面的政策和策略。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开放银行”和“API经济”的概念。这些新兴的金融模式,虽然听起来比较抽象,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理解了它们如何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壁垒,实现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个性化的金融体验。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集专业性、系统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金融科技的深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提升认知、拓展视野的图书。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还真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权威指南”这几个字,在市面上总是时不时地出现,但真正能配得上这个名号的,却寥寥无几。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金融科技相关的书籍,有些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是枯燥的教科书,有些则过于浅显,浮光掠影,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当这本书寄到时,我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些忐忑的。 打开包装,那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封面设计,首先给了我一个好印象。我知道,一本好书,从装帧就可以看出其用心程度。翻开目录,里面涵盖了从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到监管科技、开放银行等等,这让我感到惊喜。我最关心的几个点,比如数字货币的未来趋势、智能投顾的风险控制,以及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都在其中有所提及。 我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在风控中的应用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来识别欺诈交易,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评估信用风险,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人来说,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实践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关于模型的可解释性问题,作者给出了非常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支付科技的章节。现在我们生活中,移动支付已经无处不在,但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很多人可能都只是略知一二。这本书就将这些复杂的概念,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探讨了跨境支付的挑战和机遇。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数字支付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的金融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金融科技,或者正在金融科技领域探索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金融科技这个领域,离我们普通人好像有点远,总觉得是属于那些专业人士的领域。但自从我读了这本书,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原本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都讲得非常明白,甚至连我这样完全不懂技术的人,都能很快理解。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金融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章节。作者列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支付,背后有哪些技术在支撑;我们如何通过APP理财,这些APP又是如何工作的;甚至连我们贷款买房,都可能涉及到金融科技的影子。这些内容让我觉得,金融科技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并没有回避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如数据安全的问题,以及如何防范金融欺诈等等。这让我觉得,作者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读者的切身利益,引导我们理性地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普惠金融”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如何能够帮助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人群,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积极一面,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它让我对金融科技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

坦白讲,一开始是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个名号所吸引,也对“金融科技”这个热门话题充满好奇,但又担心读物太过枯燥。然而,这本书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一个惊喜。书中的内容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复杂的金融科技概念。 让我非常惊喜的是,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纯粹的技术层面,而是将技术与金融业务紧密结合。例如,在介绍人工智能在信贷审批中的应用时,作者不仅仅是讲解算法,更深入分析了如何在实际业务中,利用AI来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坏账率,同时又不失对借款人公平的考量。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金融科技的价值。 此外,书中对于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也颇具前瞻性。作者在分析了当前的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后,大胆地描绘了未来金融服务的图景,比如更智能化的投资顾问、更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以及更无缝的跨界金融服务。这些内容让我对未来的金融格局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作者在“监管科技”这一块的见解所打动。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一直是行业内的难题。书中对各国在监管科技领域的探索,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这对我理解当前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金融科技的内核,并且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书籍。它以其专业性、前瞻性以及清晰的逻辑,成功地向我展示了金融科技的魅力,并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金融科技领域知识上的一个巨大空白。我一直对这个行业充满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出整个行业脉络的读物。市面上零散的资讯太多,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这本书则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对于不同技术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分析。比如,区块链技术如何与智能合约结合,从而实现更高效的金融交易;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数据分析,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评估。这些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强大生命力,也让我对未来的金融创新充满了期待。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时,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将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非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尤为重要。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到这些技术的核心价值,以及它们在实际金融场景中的应用。 另外,书中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和合规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对于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监管的缺失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监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总体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领我穿越金融科技的迷宫。它以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让我认识到了金融科技的广阔前景,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金融世界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