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品真(三大贡木黄花梨紫檀金丝楠) | ||
| 作者: | 曹荻明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99 | 页数: | 193 |
| 现价: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
| 书号: | 9787514211634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1 |
实战派专家曹荻明砥砺之作《品真(三大贡木黄花梨紫檀金丝楠)》共分三章,详细介绍了三大贡木——黄花梨、紫檀、金丝楠的材质、纹理、产地、鉴别方法等知识,着眼“品”,让读者朋友们学到辨“真”伪的能力。 数十件珍宝级藏品高清图、局部细节图在书中*呈现,配以专业点评,让您从宏观及微观上充分了解藏品及该木器类别的鉴赏要点和鉴别方法。本书每一节包含展示、藏品细部、知识点析、答疑解惑四部分,让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入门木器收藏并从藏友晋级为藏家。
曹荻明,*木器杂项鉴定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元懋翔1759设计师,北京财经频道《理财》栏目专家组成员,对木器、古典家具、香学文化、传统玉石、艺术陈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颇高的审美造诣。 他在北京的多档节目让观众耳目一新,知识渊博,谦虚谨慎,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专业的深入了解使得他在荧幕上潇洒自然,游刃有余。曹荻明对藏品的市场价格、发展趋势、升值空间极为敏锐,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黄花梨鬼脸降香妙品天成15海南黄花梨满鬼脸书签18海南黄花梨概述21“黄花梨”的名字从何而来? 22海南黄花梨豹皮纹貔貅摆件26海南黄花梨的常见纹理31什么是海南黄花梨的“鬼脸”花纹?它是如何出现的? 32海南黄花梨油梨虎皮纹手球36海南黄花梨的糠梨与油梨38什么是海南黄花梨的“老料”与“新料”?它们都有什么差别? 40海南黄花梨鬼脸纹笔筒44海南黄花梨的优异品质46海南黄花梨沉水吗?沉水的好还是不沉水的好? 48海南黄花梨一路连科摆件52海南黄花梨香味的特点53什么是海南黄花梨的“格”? 54海南黄花梨虎皮纹配达摩三通串珠58解密海黄、越黄区别点60黄花梨只产在海南吗?为什么海南的黄花梨品质*好? 62海南黄花梨虎皮纹罗汉竹拐杖66易与海南黄花梨混淆的木材有哪几种? 71海南黄花梨的价值为什么这么高?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72清·黄花梨油梨松枝莲叶茶海76海南黄花梨收藏热的兴起78海南黄花梨应该如何选购? 80清·海南黄花梨螭龙大笔筒84黄花梨拍卖市场行情87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收藏海南黄花梨? 紫檀 帝王之木金玉之泽90清·紫檀云龙纹砚屏94小叶紫檀概述96为何目前小叶紫檀收藏如此火爆? 98清·紫檀江崖纹笔架102小叶紫檀的标志性特点105小叶紫檀中的金丝与金星是怎样形成的呢? 106清·紫檀配金丝楠嵌瘿木砚屏(屏后配)110小叶紫檀分类112怎样通过纹理挑选小叶紫檀? 114满金星小叶紫檀笔筒118小叶紫檀的鉴定方法120如何鉴别小叶紫檀的真假金星? 122清·苍龙教子紫檀砚屏126新老紫檀的区分129小叶紫檀器物该如何保养? 金丝楠移步换影灿若金乌132金丝楠阴沉木水波纹书香摆件136金丝楠概述141金丝楠的产地有哪些? 142独板瘿木衬金丝楠里官皮箱146金丝楠的特性148什么是官皮箱? 149什么是瘿木? 150小叶紫檀嵌金丝楠阴沉木水波纹提盒154金丝楠阴沉木概述157如何挑选金丝楠阴沉木? 158金丝楠阴沉木龙胆纹茶海162金丝楠的纹理图案167哪些历史遗迹使用了金丝楠木? 168金丝楠虎皮纹面条柜172金丝楠木虎皮纹的形成因素175金丝楠家具如何欣赏? 176清晚期·水波纹金丝楠镜匣180金丝楠木的鉴别方法183金丝楠文房用品如何保养? 184金丝楠阴沉木雨滴纹茶盘188冒充金丝楠的木材品种大揭秘193金丝楠的市场行情如何?
这本《品真——三大贡木》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皮革质感的封面,配上烫金的书名,一股浓郁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古典家具和传统工艺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名贵木材”心驰神往。光是看到“黄花梨”、“紫檀”、“金丝楠”这几个词汇,我就能想象出书中对这些木材纹理、色泽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的细腻描绘。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老木匠,用最朴实却又最精到的语言,为我们揭开这些传世之材的神秘面纱。书中对于如何鉴别真伪、如何通过木材的细微特征判断其年代和产地,想必会有独到的见解。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能从书中汲取到扎实的知识,避免在古玩市场上的“踩坑”,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更何况,木材之美,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的雕琢,我希望能从文字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匠心与雅致。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此书的排版和配图(虽然我这里是电子版,但想象实体书)一定是非常考究的。文字的密度适中,行文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感。作者的语言风格很独特,时而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时而又像一位经验老道的行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业的“潜规则”和陷阱。在涉及“贡木”的科学分类和树种辨识时,讲解得条分缕析,即便是对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比对图示,迅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特别是书中对不同时期木材“包浆”的形成过程的细致分析,让人对“时间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时间、物质与美学互相作用的哲学随笔。
评分读完几章后,深感作者在梳理“贡木”的历史脉络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材料图鉴,更像是一部微缩的中国木材文化史。特别是关于黄花梨,书中对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它“一木一器”的推崇,以及其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流通和管控,描述得鞭辟入里,让我对“名贵”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份价值,一半源于材质的稀有,另一半则植根于社会审美和权力象征。紫檀的章节则显得更为沉稳厚重,那种深邃的色泽和油润感,仿佛能锁住岁月的痕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木材时,那种近乎于对自然敬畏的笔触,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而是用翔实的记载和恰当的比喻,构建起一个可触摸、可感知的材质世界。这种克制而有力的叙事风格,是老派鉴赏家才有的气度。
评分真正打动我的,是作者对“真”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书名《品真》的精髓所在。在当下真假难辨的市场环境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价值的衡量标准——即对材料本源的尊重和对历史文脉的敬畏。它引导读者将目光从单纯的“价格”转向“品质”和“故事性”。书中对那些不入“三大贡木”之列,但同样具有地方特色和工艺价值的木材的提及,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并未将视野局限在最热门的品种上。这种兼顾主流与非主流,学术性与收藏实践性的平衡处理,使得全书既有深度又接地气,是一本能让人在品茗、赏玩之余,反复摩挲、常读常新的宝典。它让我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古玩收藏”部分,可以说是为初学者指明了方向,也为资深藏家提供了相互印证的参考。作者在谈及“金丝楠”时,所采用的视角非常新颖,没有停留在它价格上的“天价”,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在宫廷建筑、佛像雕刻中的特殊地位,解释了为何它能被尊为“木中之王”。其中穿插的几则关于老物件的“前世今生”的小故事,生动有趣,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谈资。我最喜欢它对“艺术文化发展”这条线的梳理,它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时代审美趣味对木材使用方式的巨大影响,比如宋代的清雅简约与清代的繁复华丽,是如何分别对应了黄花梨和紫檀的盛行。这让我明白,收藏的乐趣,最终还是对特定时代精神的把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